因地制宜找出路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2020-12-20 恩施新聞網

土家寨村村民正在採摘水蜜桃(資料照片)。

中壩村粑粑廠,工人正在把制好的粑粑裝籃。

新拱橋村花卉基地,村民在培管玫瑰花。

全媒體記者 向相輝 通訊員 張芙榮

「以前村裡沒錢買紙買筆,現在有了綠茶加工廠,村集體經濟有了收入,修路補橋再也不煩惱了。」來鳳縣大河鎮桐子園村支書劉春生說。

村集體經濟收入乏力一直是個難題。近年來,來鳳188個村集體通過引回能人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水果、易地置業等方式,有效破解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難題。

村中建起粑粑廠

12月16日,來鳳縣大河鎮中壩村餘婆婆蒸汽食品有限公司一派忙碌的景象。室內,10多名工人正忙著製作洋芋粑粑。室外,一輛冷鏈車裝滿紅薯、玉米、蕎麥等10個品種粗糧粑粑,準備發往湖南長沙。

「能回村創辦公司得益於村支『兩委』支持。」公司負責人肖立術說。

肖立術是六組村民。2018年春節後,他與妻子周小豔經過四處考察,發現人們對粗糧食品情有獨鍾。

周小豔的奶奶做了一輩子粗糧粑粑,夫妻倆決定從奶奶手中學手藝。

回到來鳳,夫妻倆在城郊觀城坡租房,開始加工粗糧粑粑。

粗糧粑粑在來鳳縣城城北菜市場一上市,就被市民一搶而空,縣城好利來、中百等超市負責人找到夫妻倆,希望粗糧粑粑在超市上櫃。

如果按原來的製作流程,顯然不能擴大規模。夫妻倆通過學習和實驗,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成功提高產量,購來電子蒸汽設備和全自動加工設備,建起速凍加工車間。

2018年,中壩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建成投入使用。如何確保易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原村支書陳剛找到肖立術,建議夫妻倆回村創業。

縣城加工車間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夫妻倆也在想法擴大生產線。村支「兩委」與他們達成在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興建標準化粗糧粑粑生產線的協議。

村支「兩委」爭取56萬元後續產業資金建起標準化廠房,肖立術邀約本鎮車洞湖村村民李軍合夥出資130萬元購入現代化加工設備。去年9月,餘婆婆蒸汽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壩村正式投產。

餘婆婆蒸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紅薯、玉米、蕎麥等粗糧粑粑暢銷恩施、重慶黔江等周邊超市,速凍粗糧粑粑銷往上海、南京等地。

今年,中壩村再次爭取18.9萬元,在標準化廠房旁建凍庫,解決了粑粑就地速凍和存放的問題。

「公司每年解決安置點20多人就業,給村集體分紅5萬元以上。」現任村支書楊宗國說。

荒山變成花果山

12月14日,來鳳縣革勒車鎮土家寨村花果山基地,漫山遍野的桃樹亭亭玉立,村民正忙著剪枝。

「每株桃樹最好留3個枝條,這樣明年才能豐產。」村委委員魯林說。

2015年初,精準扶貧在全縣拉開戰場。

土家寨村平均海拔850米,距縣城23公裡,離革勒車集鎮12公裡,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0戶420人,是來鳳縣4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如何如期脫貧成為村支「兩委」關注的焦點。今年3月,土家寨村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問計整村脫貧。

「可以像村裡前兩年那樣栽刺葡萄。」「我們也可以像別的村一樣栽藤茶、綠茶。」「鄰村就是楊梅古寨景區,我們可以發展鄉村遊。」……在村裡的脫貧誓師會上,黨員村民代表紛紛獻計獻策。

全村土家族人口佔70%以上,保存完整的土家吊腳樓30餘棟,土家習俗傳承較好,有古楊梅群落、參天古楓樹群落等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蹟。村支「兩委」梳理意見後,決定把錯位發展休閒旅遊作為土家寨村脫貧增收的途徑。

村支「兩委」帶領10名黨員村民代表到省農科院、孝感市考察桃產業,建議村裡引進春雪、春美等6個桃樹品種,這樣土家寨可以春賞桃花、夏品蜜桃。

「我年紀大了做不動農活,土地你們用了,我的收益怎麼算?」四組75歲村民吳秀珍和很多村民一樣,最開始堅決反對發展桃樹。

「家裡沒有勞動力的,我們幫忙代管,分紅時老百姓佔大頭。」魯林說出村支「兩委」的想法。

村支「兩委」爭取將桃產業納入全縣「三茶一果」產業支持,成立花果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2016年3月底,土家寨村建起1243畝水蜜桃基地。2019年,水蜜桃一上市就被山外客人一搶而空。

目前,土家寨村共有水蜜桃1243畝、紅脆李282畝、油茶450畝、鳳蜜葡萄300畝、黃精50畝。村裡先後成立了鳳蜜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花果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達8萬元以上。

引回能人種花卉

12月15日,來鳳縣漫水鄉新拱橋村鋼製溫控花卉大棚內,20多名農民正在給玫瑰上套。

「新年要到了,花卉也俏了。」楚留香園藝合作社負責人向發朋介紹,來自來鳳縣城、恩施市區、湖南龍山的鮮花訂單絡繹不絕,甚至不乏貴州銅仁、湖南吉首、重慶黔江等地的客戶。

50歲的向發朋是新拱橋村五組村民。1992年,他到廣州務工,學得種植花卉的技藝。1997年,他在廣州郊區流轉4畝土地種植花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廣州寸土寸金,種花成本越來越高,向發朋想回來鳳縣發展的念頭一年比一年迫切。他經過調查,了解到來鳳與一河之隔的湖南龍山縣城鮮花市場充滿商機。

2014年4月,向發朋與好友劉發英合夥,在翔鳳鎮馬家園村流轉100畝土地,建起200個鋼製大棚,種植俏銷的玫瑰、水仙、滿天星等10餘種花卉。緊接著,位於來鳳、恩施、湖南龍山的3家鮮花批發店開業。

「搶得先機,鮮花年收入100餘萬元。」向發朋說。

向發朋的「花匠」名聲,在武陵山區漸漸叫開了。新拱橋村支書找到向發朋,希望他回村帶領大夥一起種花。

2016年,向發朋成立來鳳縣楚留香園藝合作社,流轉85畝土地建起140畝竹製大棚,帶領2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花卉。

2018年8月,位於新拱橋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續產業啟動,安置點涉及漫水鄉13個村139戶547人,群眾搬遷後是否有穩定的生產生活至關重要。

漫水鄉政府找到向發朋,希望他承接安置點後續產業發展。

向發朋申請新拱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配套資金180多萬元,在發展好原有花卉基地的基礎上,再流轉80畝土地發展鋼製溫控大棚花卉,流轉140畝土地種植梨、棗、檸檬等20餘種水果。

「合作社每年給村集體分紅9萬元,常年解決易遷戶80餘人就業。」向發朋說。

村外購鋪掙收入

12月17日,來鳳縣城西商農商城,工人正忙著施工。

「工程雖未完工,但我們購置的商鋪已經被客人租了。」百福司鎮高洞村支書李建平說。

高洞村雖整村出例,可集體經濟薄弱。

3月16日,西商農商城(冷鏈)來鳳物流園在來鳳縣龍鳳新區開工建設。

村內沒有條件發展集體經濟,可以換個思路到村外尋找村集體經濟發展機會。

村支「兩委」向縣委組織部門申請留存黨費65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得到批准,而後在縣城龍鳳新區購置2個商鋪,不僅每年可為村裡帶來4萬元以上的收益,還能增值。

高洞村成功經驗啟發了漫水鄉趙家坡村。

趙家坡村村內土地大部分是坡地,2012年雖引進武漢客商發展茶花樹、桂花樹等盆景產業,但受制於市場和交通等因素,產業發展不是太理想,村集體也沒有分紅。

2018年,漫水鄉集鎮易地扶貧安置點建成,配套建起農貿市場。

去年,來鳳縣在全縣13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實施每個村50萬元產業扶持項目,趙家坡村是其中之一。

如何確保資金保值增值,經黨員和村民代表討論,村支「兩委」決定在鄉集鎮易遷安置點購買4個商鋪。

「4個商鋪租給別人開起超市,每年村集體經濟有1.1萬元租金收入。」村支書趙仁佩介紹。

相關焦點

  • 「三線作戰」顯擔當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洪澇災情,恩施州遭遇巨大衝擊和挑戰。作為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區核心區的恩施州,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蝶變。杭州市派出 20 名幹部、53 名長期專業技術人才和 450 餘名短期人才先後奔赴恩施,在戰貧的田間地頭、在戰疫的防控一線、在戰洪的危險時刻,他們與恩施廣大幹部群眾並肩作戰,用智慧和汗水詮釋著使命擔當。
  • 燈戲-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燈戲樂隊燈戲,又名燈調,是廣泛流行於土家族地區的一種民間小戲,恩施州五大地方劇種之一。2008年6月,燈戲(恩施)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燈戲起源於四川,清乾隆年間由四川流入恩施,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清道光版《施南府志》載:「五方雜處,人口大增,商貿通暢,……,年節燈事,城鄉俱興。」燈戲經過四川(今重慶)的萬縣、黔江、石柱、酉陽、秀山一帶傳入恩施。在傳播傳承過程中,不斷與恩施方言和民歌小調融合,逐步形成了「恩施燈戲」的自身特色,於1995年正式定名為「恩施燈戲」。
  • 護佑你,直到春暖花開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這是恩施州連續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第24天,也是天津支援恩施醫療隊來到恩施的第42天。當天上午,天津援恩醫療隊首批106名隊員陸續從8縣市向州城集結,在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後踏上歸程。 記者 黎袁媛3月24日,春風和煦,繁花似錦。
  • 硒茶飄香 共慶茶日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此次活動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恩施硒茶、和而不同」為主題,開展了恩施硒茶鬥茶賽,「千張茶席進社區、全民雲上品硒茶」,恩施州最美茶旅線路、最美茶山、最美涉茶攝影作品評選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展示我州茶產業、茶品牌、茶旅遊,引導廣大居民知茶、愛茶、飲茶,傳播茶文化,促進茶消費,發展茶經濟。
  • 鄉村處處景色新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記者童秀清 通訊員趙盛迷「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清晨的恩施大峽谷雲蒸霧繞,清江蜿蜒流淌,翠峰層巒疊嶂,景區遊人如織。山谷間,「勞模」導遊譚桂英與成都遊客對唱《六口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恩施市探索建立「景區帶動、鄉村旅遊拉動、產城融合撬動、綜合改革推動」四大旅遊扶貧發展模式,在全國旅遊扶貧現場會上得到充分肯定。
  • 鑽研科技 造福一方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與水稻玉米為伴 潛心鑽研出成果周長輝畢業於原恩施農校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後,他鑽研農業科技,推廣農業技術,志在為農村經濟「造血」。1980年1月,周長輝從原恩施農校畢業,被分配到原鶴峯縣農業局植保植檢站工作,主要研究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從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這片熱土上,幫助鶴峰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 建南鎮 - 建南鎮_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山地民居【鄉鎮榮譽】●中國黃連第一鎮●中國黃連高產栽培科普示範基地●楚天長毛兔第一鎮●湖北省衛生鄉鎮●恩施州「十佳平安鄉鎮」●恩施州安全生產紅旗單位●恩施州「基層服務型示範黨組織」進入建南集鎮,這裡是恩施州清潔能源基地的所在。建南氣田天然氣已探明的儲量可供建南採氣廠輻射範圍內用戶再用上200年,磨刀溪流域水電發電能力也已開發近10萬千瓦。工業重鎮的餘溫在這裡以走進千家萬戶,關係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停駐在人們身邊。
  • 溪丘灣鄉_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溪丘灣地方戲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有山歌、堂戲、皮影戲、薅草鑼鼓等,其中,堂戲與南劇、儺戲、燈戲、柳子戲並稱為恩施州民間文藝的「五朵金花」,湧現出譚文碧、譚紹康等恩施州知名民間文化藝術大師。為保護、傳承、發展兩大文化,該鄉從娃娃抓起,在部分中小學校、村建立紅色文化和地方戲曲文化傳承基地,開設課程,每年在學校和白楊坪等村舉辦文化藝術節。
  • ...發揮好「三服務」職能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恩施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瑞芳 通訊員謝宇、彭永熬)12月23日上午,州委辦公室召開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傳達學習州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部署貫徹落實措施。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州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州委書記柯俊在州委七屆九次全會上的講話精神。
  • 童謠唱響新時代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未成年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7部門的部署要求,今年4月,恩施州廣泛組織開展了優秀童謠徵集評選活動。在各縣市各有關部門的廣泛發動和精心組織下,此次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廣大師生、文藝工作者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和指導童謠創作。
  • 恩施油茶史話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明代以前,恩施的人口較少,因山大獸多,加上餵養牲畜,人們主要以葷油,即動物油為食。 賀孝貴油茶,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油茶資源集中在中國,中國對油茶的栽培和利用有2000多年的歷史。
  • 踏訪施宜古道 探索深山傳奇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1934年,州境內的第一條公路巴石公路開始測量和修建,隨後巴東到恩施的公路、鹹豐到來鳳的公路、恩施城區的公路、恩施到利川的公路、恩施到萬縣的公路不斷建起,一個公路交通網絡逐步形成,古道凋零沒落了。時至今日,隨著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山區高速開通,宜萬鐵路即將開通,飛機航線的四通八達,昔日繁忙的古道冷落下來,人跡罕至,掩沒於深山叢林,甚至一段段在歷史的煙塵中消逝。
  • 在非遺裡認識恩施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通過這些從歷史的長河中穿越而來的項目,不僅能感受到先民們的文化、生活與智慧,更能讓我們——在非遺裡認識恩施。圖一:6月9日,省級非遺傳承人劉守紅在跳肉連響。肉連響是誕生於湖北利川流行於武陵山地區的民族民間舞蹈,主要以手掌擊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為其特色。
  • 40年,社保「安全網」越織越密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織密社保「安全網」,惠及民生福祉今年64歲的曹書惠是一名老知青,1970年到恩施市紅土鄉石窯插隊,1980年回恩施城後未能安排工作,之後一直在建築工地做泥瓦工,直到2009年。他做夢都沒想到到了退休年齡還能按月領取養老金。
  • 恩施八寶之恩施名貴藥材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山高林深的恩施州藥材豐富,主要有黃連、窯歸、板黨、當歸、天麻、貝母、田七等。其中,以利川黃連和恩施板黨最為著名,是恩施這個「華中藥庫」的兩朵「雙生花」。(恩施圖片庫 廖康莊 攝)黃連。(恩施圖片庫 廖康莊 攝)黃連之於利川,就好像上天對這片「大利之川」的恩賜。黃連性寒、味苦,具有瀉炎解毒、清熱燥溼的功能,主治高熱煩躁、胸悶嘔吐、洩瀉痢疾。利川境內高山特有的冷涼高溼、多霧寡照的環境,最適宜黃連生長,所以利川歷史上就享有「中國黃連之鄉」的美譽。
  • 小鎮出了位「大」作家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2014年,羅曉獲得17K網站聯賽最佳創意獎;2016年,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北京市廣電局聯合舉辦「北京市2016年向讀者推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活動」,共推薦20部優秀作品,《紀委書記》高票入選;2016年10月,《大寶鑑》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推薦為2016年優秀網絡小說原創作品; 今年1月,《大寶鑑》獲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
  • 板橋鎮 - 板橋鎮_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板橋獨特風光——穿洞子鳥瞰恩施大峽谷恩渝公路貫穿全境,是鄂西南通往渝東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也是連接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重慶天坑地縫及三峽黃金旅遊線的重要節點。【鄉鎮榮譽】●2011年,被評為「十一五」全州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被評為恩施市蔬菜產業發展先進單位●2012年,被評為全州老有所為先進單位●2013年,被評為恩施市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績效綜合考評優秀鄉鎮●2014年,被評為州級生態鄉鎮
  • 百餘盞路燈照亮偏遠小山村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53歲的李先龍是石柱山村人,30多年前參軍,告別軍營後創辦了恩施州隆源升商貿有限公司。李先龍帶著滿卡車的路燈開進下卜龍片區,寂靜的山村頓時熱鬧起來。村民三三兩兩來到廣場幫忙卸貨。「大家耐心等待,很快就能把這批路燈安裝好,到時候咱們村裡就亮堂起來了。」李先龍樂呵呵地向鄉親們打招呼。看著眼前的一切,李先龍感慨萬千。
  • 恩施人與交響樂的現場初體驗[組圖]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
    圖/文  梅珂 胡成冞昨晚7時許,恩施州文化中心大劇院座無虛席。現場觀眾凝神屏息,靜靜等待。他們為什麼如此認真,如此期盼?因為,一場交響音樂會馬上要在這裡上演!這是第一次有交響樂團來恩施演出;這是恩施人民第一次現場體驗「高大上」的交響樂!
  • 初探金峰山 - 恩施新聞網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當地人說恩施縣誌中亦有金峰寺的記載,寺廟一度香火十分旺盛,香客遍及周邊恩施、建始、四川等地。11月10日,恩施戶外鐵三角前往太陽河賞紅葉,路遇當地的一個老羊倌兒,他看見兄弟們的這身行頭十分好奇,聽說是旅遊的,便極力向兄弟們推薦金峰山,於是就有了這次十分偶然的「初探金峰山」。當地人說金峰山曾駐紮過白蓮教,最多時需要四十八口灶臺生火做飯,現在還留有灶臺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