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陳雲英來自臺灣,是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是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今年3月初,她再次以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北京履職。
陳雲英。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陳雲英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有時候,光環又會不小心映襯出「陰影」。
陳雲英始終心繫故鄉臺灣,心繫兩岸關係。全國兩會期間,陳雲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兩岸最終會統一,近年來用腳投票的人越來越多,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更是證明,用手投票的人也在增加。」
談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陳雲英用「蛋糕論」來形容。「這個生日蛋糕要做成什麼樣,我想要我的生日蛋糕上有多少奶油,有多少巧克力,我不擔心臺灣同胞表述自己的意見,我比較擔心大家不敢於表達意見。」而陳雲英連續四屆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使命,就是「表達意見」。
生於臺灣,歸於大陸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全國臺聯副會長」、「臺灣同學會會長」……這些都是陳雲英身上那些官方可查的頭銜。
她另一個身份是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的夫人。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林毅夫從金門島「泅海而歸」,大陸很多人對此都有所耳聞,這也讓其夫人陳雲英走到哪裡都是兩岸媒體關注的焦點。
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的陳雲英,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與同在臺灣長大的林毅夫結婚。當時,陳雲英在中學教書,林毅夫則是一名軍官。
1979年5月16日夜,林毅夫秘密從駐守金門的軍營泅渡海峽,前往大陸。在兩岸關係極為敏感的時期,1983年陳雲英在壓力下赴美留學,在美國意外與林毅夫重聚。
1987年,陳雲英夫婦結束美國學業,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中國大陸。
陳雲英曾在接受央視新聞頻道訪談節目《面對面》採訪時說,「我有中國情懷,我也是有民族大義的一個知性女性,所以這是為什麼我會跟我先生結婚的原因,因為我們兩個有共同的祖國振興的夢想,所以我回到大陸。」
談遭誹謗:回臺被審查
林毅夫自1979年離臺後,再也沒有踏上臺灣的土地。而陳雲英的每次赴臺,也都會歷經臺灣當局的審查,隨著蔡英文政府上臺,她感到「審查越來越嚴」。
據環球網報導,今年1月島內親綠媒體稱,「『中國人大』臺灣省代表陳雲英秘訪臺灣」,據傳是通過東華大學牽線,一一拜訪臺灣各大學,陳雲英還到花蓮與東華大學校長等人餐敘。
島內有媒體稱,陳雲英來臺「表面理由自然冠冕堂皇」,與政治無關,「但以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對岸有頭有臉的人物,豈會閒著來臺遊山玩水?」
但事實上,臺灣陸委會稱,陳雲英是應臺灣社團邀請以「臺灣同學會會長」的名義申請來臺,在臺灣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獲得主管機構審查後同意。
陳雲英說,近年來,臺灣當局對她回臺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每次申請都至少要提早半年,不斷要遞交文件材料。「最嚴格的是,我到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段在哪裡,他們都要管,一點靈活度都沒有,比如和東華大學校長聚餐的事情,我和朋友聚餐都要管,感覺不符合這個時代,倒退了100年。」
「我覺得門是關不上的。」她說。
「翻轉」臺灣:民心在變
把握每一次難得回到臺灣的機會,陳雲英都會洞察到島內漸漸發生的變化。
以她的故鄉宜蘭縣為例,陳雲英發現,她的一些宜蘭朋友對他們的孩子到大陸去讀大學的態度發生了改變。「過去宜蘭人要是知道誰的孩子去大陸讀書,都會質疑他,現在他們再看到孩子到大陸讀書後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加用功讀書,專業水平變得很好,英文變得很好。」
「只要到大陸來看一次,很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陳雲英如此評價一些島內媒體對大陸的不實報導。「你明明看見每個城市建起高樓,明明看到人民安居樂業,明明同樣是博士畢業生,在大陸可以很好地去工作,但臺灣的博士畢業生很多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為了找工作隱瞞自己的博士學位,這些消息在臺灣的媒體上都有播出。」
這又讓陳雲英每次回到臺灣時感到很憂慮。「我不知道他們是信息不靈,還是不理解民意,按道理,社會如果不是封閉的,它應該知道民心在變了,如果它不知道的話,對它的政治生涯是很危險的。」
陳雲英的感受在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上得到印證。
據新華社2018年11月25日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這與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中國國民黨6席、民進黨13席」的狀況相比,已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聰明的執政者是要關心民意的。」陳雲英說,「用我們中國人的古話打比方,民意如流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民心所向才是真正所依。」
談韓國瑜:他想得明白
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誕生了島內目前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高雄市長韓國瑜。
韓國瑜將於3月22日啟程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廈門等四個城市,為高雄尋商機。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市長莊稼漢在今年福建省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對韓國瑜喊話稱,韓國瑜自稱「賣菜郎」,而他莊稼漢常被朋友們戲稱為「農民兄」,賣菜與種菜湊在一起,將成為產加銷一體化。
莊稼漢認為,在把產品賣出去和把遊客引進來這方面,他與韓國瑜有共識,因此對於韓國瑜此前提出將到訪廈門一事,他感到非常期待。
陳雲英告訴記者,臺灣民眾一定會認識到民生是第一位的,很多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的炒作,其實都是為了選票。老百姓如果醒來,發現生活不好過,就會想到謀求經濟的發展。
「韓國瑜在競選高雄市長時講得非常好,貨物要出得去,人要進得來,人才都流失了,一個城市如何發展呢?所以,人才要進得來,甚至要留得住,貨物要出得去,就是要做兩岸的商貿貨物往來,高雄人民一定希望發大財。」
陳雲英認為,韓國瑜想得明白,他的擁護者也想得明白,韓國瑜很勇敢,他將到訪的這四個城市恰好是離臺灣很近的幾個城市,而且也是相對發達的地區,會有很多的商機。「他的團隊很有智慧,在這次的考察訪問之後,他們應該能夠談攏一些合作的清單,促進高雄更好地發展。」
「拉著政府的手」辦事
韓國瑜能夠到訪大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包括他在內的眾多島內民眾對「九二共識」擁護的結果。
談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陳雲英用「蛋糕論」來形容。「這個生日蛋糕要做成什麼樣,我想要我的生日蛋糕上有多少奶油,有多少巧克力,我不擔心臺灣同胞表述自己的意見,我比較擔心大家不敢於表達意見。」
對於兩岸的民主協商,陳雲英指出,開始時建議不要太固化是誰作為代表來協商。
「可能很多人認為由政黨來代表,但其實在臺灣,中間選民是大多數,所以他們可能不是由政黨來代表,他們可能有他們的行業階層,不同的行業界別可以有不同的組織來代表。」
通過她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履職經歷,陳雲英為廣大臺灣省籍代表參與大陸最重要的政治生活提供了樣板。
在參政議政的過程當中,陳雲英認為,一方面要去關心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願望和困難,另一方面也要善於工作,要把人民關注的事情用語言、文字和智慧表達出來。「要知道什麼問題要跟哪個部門、用什麼方式去溝通,要拉著政府的手一起來把這個事情辦好。」
今年,陳雲英帶來的建議議案既包含對僑胞、兒童、殘疾人等人群的關注和關懷,又包括對臺方面的政策,比如臺灣居民居住證一證通便利使用的建議,她期待全國各地的惠臺政策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猶如搭建在兩岸人民心中的橋梁,陳雲英的履職之路還在延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