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空虛,窮人痛苦,人生的不幸永遠無法避免?

2020-12-19 盧悅心之助

叔本華說:富人空虛,窮人痛苦,人生的不幸永遠無法避免。

仿佛便是無痛苦,不人生。

女收費員上一秒被罵哭,後一秒微笑服務;小夥騎車逆行被攔後爆發大哭,稱壓力好大;男子地鐵內醉倒妻子趕來擁抱安慰;女博士為加班強闖高鐵被攔後崩潰;女子在地鐵站崩潰大哭,稱回家哭怕嚇到女兒。

網絡上搜索「成年人的崩潰」,上千條關於人間疾苦的例子馬上就能撲面而來。

朱德庸有一幅著名的漫畫作品——《當我從十一樓跳下》。

講的是一個女子從11樓跳樓自殺,在身子下墜過程中,她看到了——

10樓以恩愛著稱的夫婦正在鬥毆;

9樓平常堅強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

8樓的阿妹發現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一起;

7樓的丹丹在吃她的抗憂鬱症藥;

6樓失業的阿喜每天買7份報紙找工作;

5樓受人敬重的王議員正在偷穿老婆的內衣;

4樓的Rose又和男友鬧分手;

3樓的阿伯每天都盼望有人拜訪他;

2樓的莉莉還在看她那結婚半年就失蹤的老公照片。

這時,跳樓的女子才意識到:

在我跳下之前,我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現在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困境。我看完他們的處境之後,突然覺得自己其實過得還不錯。所有剛才被我看到的人,現在都在看著我。我想他們看到我跳樓之後,也會覺得自己過得還不錯。」

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各自有各自「難念的經」。

然而,分析痛苦的本質卻發現,有的苦是客觀無法避免。而有的痛苦,卻是因為我們活在標配裡,成了標配的奴隸。

《圓桌派》中竇文濤曾經講述一個故事:

一個他認識的小夥子,花起錢來毫不含糊。甚至有一次,直接花了一萬塊錢買了一件風衣。

竇文濤知道後吃驚道:「我的天啊,我都覺得貴啊。」

說這話的竇文濤早在13年前品牌價值已經3.2億元了,而小夥子呢?他的媽媽做生意虧了錢,小夥子每個月都要幫媽媽還債。

有錢的人都覺得貴,沒錢的卻撐著面子在消費。

最後,竇文濤說:「咱們說的高配,對人家是標配。」

心理學上有著名的「羊群效應」,指人在社會群體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或行為的心理傾向。

網絡的發展,讓頂層和底層的生活標準清晰展現出來。打開手機,高爾夫、比基尼,沙灘排球、出國遊,越來越多的有錢人的高配進入普通人的視野。

不可思議的是,大家不自覺地把高配變為標配,而這標配的門檻越來越高。

中國青年報社曾做過一項關於「標配人生」的調查,發現有56.7%的受訪者追求標配人生。

「到了結婚的年齡,找一個伴侶結婚。」

「孩子的成績稍加落後,擔心他跟不上同齡人,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追求高薪水高福利。工作幾年後,要求自己買房。」

人們熱情地朝標配看齊,甚至不惜追求高於自己能力的所謂「標配」,活成了標配的奴隸。

你的欲望,要能配得上你的能力,過了就是奢望,剛剛好就是希望。

香港有一部紀錄片,叫《沒有起跑線》。裡面有一個家長的育兒觀堪稱瘋狂:贏在射精前。

在這種觀念下,每個人的人生如同都在參加一場比賽,人們瘋狂地搶跑著。

可是,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實驗對象是兩個46周大的孩子A和B,同卵雙生子。看得出來心理學家儘量保證兩個孩子的起跑線一致了。

格塞爾讓A每天訓練十分鐘的爬梯實驗。B不訓練。

六周後,A和B比賽,A用了26秒,B用了45秒。經過訓練的A輕輕鬆鬆完勝了B。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結論:提早訓練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且慢!

實驗繼續進行。A繼續訓練,B也開始訓練。到第八周的時候,兩個孩子開始比賽。

輕輕鬆鬆地,B反超了A。

整理一下學習時間,A練習了8周,而B練習了2周。A練習的時間長,但是卻輸了。

這個實驗不僅在育兒上告訴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規律,同時也在告訴我們,生活並不是一場追趕。

人生不是一場短跑比賽,而是一場旅行,如果把人生當成了賭博、追趕、攀比。這樣的人生就註定和焦慮相伴。

性價比高的人生,都活在自己的節奏裡。

正如網上曾經流行的那首小詩: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如今84歲的王德順在82歲時火了。細數他的人生,絕對是最勵志的存在。

24歲演話劇,44歲開始學英語,49歲創造了造型啞劇,50歲開始健身,57歲以自創的活雕塑藝術形式走上舞臺,70歲練出腹肌,79歲走上T臺,82歲還在刷新吉尼斯紀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節奏, 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一切都剛剛好。

「工地大叔蹦跳著下班」的視頻走紅網絡。身穿工服帶著黃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在人行道上蹦蹦跳跳地前行。

據報導,大叔只是下了班準備吃飯。有網友評論道:「生活應該是這樣,仿佛孩子一樣快樂,即使只是去吃飯。」

工地的苦大家都知道,從早上五點開始,幾百個工人居住在貨櫃式樣的工地宿舍裡,因為經常在鋼管、鋼筋中穿行,幾乎所有木工的衣服上都有破洞或者補丁。

大叔離網上的標配生活很遠,卻離快樂很近。

《思維變現》一書中提到:焦慮的實質,是「現實與可能」、「當下與未來」之間的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追求「確定」。

所有的生活,我們都希望它們是穩定的、一致的、可控的。這樣我們才感覺到安定。而標配的目標,給我們提供了穩定的人生教科書:25歲結婚,28歲生子,30歲之前有車有房等。

但實際上,這些事情都是不確定的,我們也沒有辦法去降低這種不確定性,將它們變成確定。這就產生了衝突,焦慮也隨之產生了。

但是,所謂的標配,有標準答案嗎?

不要以為,就你沒錢出國玩,全國還有95%的人連護照都沒有;全國還有73%的人,工作十年月薪沒過萬;不要以為,就你沒有考上985,全國還有96%的人沒有上過本科。

泰戈爾說:「最好的事情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所以不必慌張趕路,按自己的節奏,步履不停地走過每個今天。」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覺得人生太苦,不如放過自己。

@心之助盧悅,心之助情感心理平臺創始人,心理學學者,資深媒體人,15年婚戀情感專家;央視、鳳凰衛視、北京臺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遊戲》 、《親密關係的重建》,各大平臺均有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本文由心之助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窮人與富人
    人類社會幾千年,朝代可以更迭,帝皇的位置也可以變換,但窮人與富人,卻永遠都有。本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我行我的。但在當下,富人們卻擠掉了窮人的道。大自然為天造地設,原本只要是人,都可以去盡情欣賞。但景點的門票,漲了又漲,讓窮人望而生畏。這去名川大山的路上,除了富人,還是富人,沒有窮人的道。高檔的商場,霓虹,流光溢彩,光怪陸離。
  • 印度的窮人在富人區蹲著,就能解決全家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每次提到印度,大家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個詞髒亂差,印度真是一個開掛的民族,不僅有恆河文化,還有很多奇葩的工作做法,比如:當地人喜歡隨地大小便,雖然政府多次修建公共廁所,但如廁問題依然嚴峻,在印度首都新德裡,各個商界貴族名流,他們不擔心晚上出不了門,因為有保安保護,富人喜歡徹夜狂歡,窮人只好等富人用完剩下的東西,扔出去,撿回來再用,或者吃東西。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為何越來越窮?富人的起點就是窮人的夢想!
    在這個社會上,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麼一個現象,富人們越來越富,而窮人們辛苦幹活卻越來越窮。例如馬雲、馬化騰就是如此,起初登上首富位置的時候,他們的身價才2750億元,結果兩三年之後,身價一度超過3000億元。還有其他的富豪就不說了,幾乎都是一樣的,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而窮人們則是越來越窮呢?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富人雖說富不過三代的慣性,但是卻很容易東山再起,原因在於富人不會陷入對基本生活消費中,而是會把多餘的精力和閒置資金,進行多方面的風險管理與投資,未雨綢繆,對自身的健康管理,對下一代的教育投資,對未來生活的風險管理,財富增長的規劃,都讓富人可以做到進退有餘,避免掉入人生陷阱。
  • 秘魯有一道1000米的石牆,隔開了富人和窮人,迄今存在了40年
    更悲哀的是,這堵牆已經讓他們失去了鬥志,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自己有多努力,也無法得到想要的生活。恥辱之牆的形成讓人詫異的是,這座分割貧富的恥辱牆,已經存在了40年。在1980年,秘魯出現一波移民潮,其他城市的人們來到利馬謀生。可新搬來的人們沒有地方可住,為了生存下去,大量的移民開始在郊區廢棄的山坡上建造房子。
  • 富人與窮人使用信用卡5點大不同
    1、較少使用信用卡Corley發現,富人只有8%有超過一個信用卡,而窮人這一比例為77%。
  • 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說:人們總是認為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簡單的錢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他們之間的根本問題在於思維。富人的思維能為他們創造財富,而窮人的思維則只會讓他們失去財富。富人重價值,窮人看價格你買東西的最在乎什麼?價格還是品質?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價格。窮人在買東西時,第一看的永遠是價格,只要是價格低的,不管先在自己是否需要,他們都會買。而富人更在乎價值,當他們需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只有覺得物有所值,就願意掏錢。
  • 看看你是富人還是窮人思維方式?
    職場裡有句話叫「多做多錯,不如不做」,這種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方式,他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既不願付出,也不願承擔責任,遇到名利就虎撲,遇到責任卻烏縮 而富人的思維方式與窮人大為不同,富人處處為他人考慮,願意在平臺上奉獻自己,利益他人。因為他明白,付出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也是生命意義的所在。 付出看似是在成就他人,其實最終是在成就自己。
  • 婚姻真的對富人沒意義對窮人很殘酷?一桌7596元的酒席就說明了
    對窮人很殘酷的例子有一個,前幾天有個人因為找不到媳婦,跳井了,這當然很殘酷。03婚姻對富人沒意義對窮人很殘酷這是一個很極端的話題。在富人眼裡,他們的婚姻是買來的,他們不需要考慮婚姻的忠誠度。當然也有很多富人他們也會有很好的愛情。婚姻對於窮人來說的確是非常殘酷的。
  • 買房子位置很重要,是選擇在富人區當窮人,還是在窮人區當富人?
    所以買房子是每個人都想要完成的事情,買房子的時候,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小區周圍的環境;那就有人問了,買房子是選擇在富人區當個沒錢的人呢,還是在窮人區當個有錢人好呢?首先我們來說說窮人區和富人區的區別是什麼?
  • 周國平:最不幸的婚姻是,兩人彼此生厭,卻偏要朝夕相處!
    夫妻恩愛,攜手走完人生之旅,當然是最幸運的。如果做不到,就獨身前行,雖然孤單,卻也清靜,不算什麼大不幸。最不幸的是兩人明明彼此厭煩,偏要朝夕相處,把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維持到底。 2.爭什麼 人世間的爭奪,往往集中在對物質財富的追求上。物質的東西,多一些當然好,少一些也沒什麼,能保證基本生存就行。
  • 富人追求穩定,窮人必須冒險
    因為富人有錢,他想一直保持有錢的狀態,所以他才追求穩定。而窮人應該追求的是改變。改變就代表不可能穩定,改變就需要有點而冒險精神。古話說得好,富貴險中求機會都藏在風行裡,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世界窮人多富人少普通人多成功人少,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愛冒險,當心冒險以後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
  • 窮人和富人在買車這件事上,思維有很大的差異,看完你就懂了
    窮人和富人在買車這件事上,思維有很大的差異,看完你就懂了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窮人,一種是富人。可想而知,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金錢。窮人生活質量低,手上沒有多少錢。而富人生活質量高,根本不缺少金錢。
  • 窮人買房越來越包容,富人買房越來越奢侈,兩者思維天差地別
    不過,大家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點,那就是窮人與富人之間對於買房的差別。他們兩者的思維方式簡直天差地別,窮人買房可以說越買越窮,而富人買房則可以說越買越富,接下來就用三點不同的方面告訴大家!
  • 為什麼窮人喜歡買買買,而富人卻在扔扔扔?其實就是這三個原因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第1個原因窮人時間多,富人時間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只有24個小時,那為什麼說窮人的時間多,而富人的時間少呢?這裡的時間指的是無用的時間,窮人的時間除了工作以外,下來的時候都用在購物消遣和吃喝玩樂上,而富人的時間絕大多數都用在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事情上,所以相對而言窮人的時間多,富人的時間少,因此富人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購物上,他們更加注重剛性需求,就是需要什麼買什麼不需要的東西,也不會花時間去考慮,而窮人因為擁有的太少,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於是就造成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一看到便宜東西就忍不住買買,
  • 靠運氣買了房,我依然是生活在深圳富人區的窮人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靠運氣生活在深圳富人區的窮人。在房價不到1萬的時候買了布吉關附近的房子。那時手上只有十萬元的首付。傾我所有付了首付。買房的原因很簡單,小孩出生了,需要一個好點的環境居住。當然房子不大。感覺自己是住在富人區的窮人。在小區更是沒有一個熟人。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地和鄰居們熟悉起來。也發現有不少鄰居並不比我富裕。我也了解到,在2004年入的時候,本小區的房價是4000多。那會他們算是有點經濟實力的。就買了房子。想想04年我才大學畢業,一窮二白。我是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那個好時候的。所以我沒有後悔買晚了。
  • 專家:婚姻對富人沒意義,對窮人很殘酷,看似無情卻句句大實話
    這個解釋聽起來讓人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並不是富人不講「武德」,只是婚姻對於他們而言有時候就是性享受,當目前的對象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他們會將目光投向新的目標,畢竟富人結合的初衷就不是死心塌地和白頭到老,只能說當初的妻子是階段性滿足了富人的需求
  • 發達國家的窮人和不發達國家的富人,誰的生活水平更好?
    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窮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水平明顯低於該國的平均生活值,有的甚至是靠乞討為生。當今社會出現移民潮,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紛紛選擇移民發達國家,即使這些移民者在他的祖國往往看起來生活得很體面,跟落魄扯不上邊。例如,美國被很多人追捧,都往美國跑,這就引人疑惑,發達國家的窮人就真的比不發達國家的富人日子好嗎?
  • 「恥辱之牆」:一堵長10公裡高3米,將窮人和富人分隔開的鴻溝
    同時在隔離牆富人區域那一則,多個地方設置有攝像頭和守衛,更大程度地杜絕窮人區域的居民通過「非法」的途徑進入富人區域。(從窮人區域望去富人區域的景象)窮人區域的居民想要過去富人區域,只能通過隔離牆一個配備有警衛的入口處,並且需要有身份認證才能夠通行。
  • 文化科普‖ 波西米亞與新窮人
    我們常說的波西米亞風,與窮人有怎樣的聯繫?你、我、他都可能是波西米亞人? 01什麼是窮人?大多數窮人並不是自願窮的,只是一些祖上的背景限制了他們,生來桎梏,非個人之過。窮人是一群不幸的人。以往時代,人們憐憫並欽佩窮人,出於兩個共識:一是社會不公,二是窮人雖在底層,卻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雙腳,沒有他們,再靈活的頭腦也無法實現任何設想。如今,人們審視窮人的目光變了,尊重不再,窮人看待自身也開始扭曲,整個社會瀰漫著焦慮。還有少數窮人,是自願窮。他們看穿資本主義的咄咄逼人,放棄淺薄的成功,自願轉向高貴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