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涉及中央惠港「大禮包」、抗疫防疫幾步走、如何提攜香港經濟的三萬字、200多項措施盡收於此。用林鄭的話說,「如何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復信心,是這份《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那麼,小編就來為你梳理一下《施政報告》的「乾貨」。
中央惠港「大禮包」——港藥入區、港車北上、理財跨境
11月25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她簡要介紹今年11月訪問北京的成果,如「港車北上」、「跨境理財通」等政策將在近期出臺。記者李志華攝
林鄭月娥10月於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曾提及,她在11月赴北京訪問的行程中,將爭取在金融、科技創新、鞏固香港航空樞紐地位及民生等方面得到中央支持,這些相關的內容在此次《施政報告》中已有體現。
1、多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
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
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
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
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實早前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原則上通過的24項政策措施
2、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逐步擴大「互聯互通」合資格股票範圍
容許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
3、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港深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即「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4、完善港深陸路口岸建設:
優化落馬洲╱皇崗口岸
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
研究在港深陸路口岸實施「港車北上」
5、支持港商拓展內銷管道、對接電商平臺:
粵港合作為港企提供政策諮詢、培訓和企業對接服務
6、支持特區政府防疫抗疫工作
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可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恢復粵港人員往來
支持香港確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應
走出疫境——疫情可控下「健康碼」互認力爭「清零」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官網明確寫出:力爭「清零」
與此前港府官員閉口不談「清零」作風不同的是,林鄭月娥在當日的《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香港將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確診病例「清零」,期望早日符合恢復粵港兩地人員往來的目標。
此外,針對香港疫情不斷反覆,《施政報告》中還提及:因應不斷變化的情況而適時調整措施;本地私營檢測量增至超過十萬個;設立更多檢疫中心及治療設施;先後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項目;全面收緊入境管制措施;要求高風險群組接受強制檢測等。
「面對反覆的疫情,香港絕不能掉以輕心。」林鄭月娥表示,最近本地社區中不明源頭的確診病例或群組感染再次出現,新一波疫情一觸即發,必須採取一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措施嚴控疫情,以及進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
注入經濟新動力——穩金融、促創科、吸人才
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因社會動蕩、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受到重創,勞工市場亦面對巨大壓力,特區政府預測全年經濟收縮6.1%。
林鄭月娥對此表示:香港享有「一國兩制」優勢,可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可聚焦內地市場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好這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具體措施包括:
1、把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的選股範圍。
2、成立「中小企資援組」提供一站式的資助諮詢及轉介服務,擴大「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資助範圍,協助中小企業面對當前難關。
3、香港與深圳在創科緊密合作,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
4、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推動發展智慧城市。
5、動用20億元,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為香港匯聚更多創科人才。
繼續法治香港——香港法治根基穩固、國安法恢復香港穩定
2020年6月,香港紅棉路一棟建築物外牆上近日懸掛了一幅支持國安立法的巨幅公益廣告,上面用中英文書寫「國家安全法」和「保一國兩制還香港穩定」等文字。記者張煒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讀《施政報告》時重申,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和賴以成功的基石。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促進香港社會對法治的正確理解及實踐。她亦表示,過去四個多月,香港國安法為恢復香港穩定帶來顯著效果。經歷了一年的社會動蕩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香港市民終於可以重新依法享有其基本權利和自由。
林鄭月娥指特區政府會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國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識。具體措施包括:
1、每年「憲法日」和「國家安全教育日」進行更具規模的公眾教育工作。
2、特區政府會對《國旗及國徽條例》作出適當修訂,以實施適用於香港特區的相關規定。
3、律政司致力落實「願景2030──聚焦法治」十年計劃。
4、完善選舉制度及安排。
5、修訂《宣誓及聲明條例》和《立法會條例》等本地法例。
6、從入職、培訓及管理多方面著手提高教師素質。
立足民生——增加土地供應、派發現金津貼、發展宜居城市
「作為行政長官,我有時都要力排眾議,為的只是一個信念:安居對香港市民實在太重要了。」林鄭月娥當日在立法會明確指出,特區政府提出的部分房屋土地供應改革措施,突破政府的一貫思維。
一如以往,《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中的民生問題亦佔較大比重。其中不乏增加資助房屋供應、優化社會福利安全網、加強應對失業、優質海濱及公共空間、活化舊區推行「躍動港島南」、支持基層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等與香港市民息息相關的具體措施。
例如:
政府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滿足未來十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實施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而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家庭將會獲得現金津貼。此項計劃目標明年年中接受申請,約90000個「一般申請住戶」受惠。
「公共運輸費用補貼計劃」將延長六個月至2021年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運輸開支超出200港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400港元。
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活化珍寶海鮮舫這個歷史悠久的香港地標。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出廢物管理長遠策略藍圖、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等,為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籌劃目標及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盛載著我帶領團隊為香港打拼的決心
林鄭月娥在報告結語中表示,只要不忘「一國兩制」的初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對香港的信心,不單以政治立場看事情,理性溝通、求同存異,就一定有能力處理好「一國兩制」在實踐中的問題,以及解決香港一些深層次的矛盾。
「未來一年,特區政府會加倍努力,嚴控疫情,重振經濟,重整社會秩序,恢復香港的國際聲譽和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讓香港重新出發。」她說,這份報告盛載著她帶領團隊為香港打拼的決心。
新聞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