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死去。這或許是生命的意義。但我們擁有語言,這是我們丈量生命的方式。」——諾貝爾獎得主、美國作家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於8月5日(周一)在紐約去世
有著非凡影響力的美國作家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去世,享年88歲。這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於8月5日(周一)在紐約突發疾病,在家人和朋友們的陪伴下離世。
她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時向他們「愛戴的母親和祖母」表示敬意,並補充說:「儘管她的逝世代表著巨大的損失,但她擁有一份美好且長壽的人生,我們對此心懷感激。我們感謝所有了解並愛她的人在這個困難時刻給予我們支持,無論是出於私人關係還是通過她的工作。在我們哀悼這一家庭損失的時刻,希望能夠保有隱私。」
1993年,莫裡森Morrison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黑人女性,其作品重點關注非洲裔美國人的經歷。2012年,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向莫裡森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平民獲得的最高榮譽。
莫裡森Morrison 1931年出生於俄亥俄州,其最富盛名之作是1987年獲得普立茲獎的《寵兒Beloved》。這本書的場景出自於她的家鄉,1998年被改編為電影,由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主演。莫裡森Morrison的其他暢銷書包括《深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 以及《爵士樂Jazz》(1992)。
莫裡森Morrison的出版商也向這位作家表示敬意。當描述她非凡的影響力時,Knopf Doubleday出版集團主席Sonny Mehta說:「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的職業生涯始終是在服務於文學:著書、讀書、編輯書籍、教授書籍。就美國文學而言,我很難想到還有哪位作家在寫作時比託妮擁有更多的人性或更多對語言的熱愛。
「她的敘事性的、令人著迷的散文在我們的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的小說要求並博得了我們的關注。它們是經典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受到讀者喜愛的書籍。」
莫裡森Morrison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她在1993年諾貝爾講座中關於生與死的名言已經在社交媒體上被人分享。「我們會死去。這或許是生命的意義。」這位作家說。「但我們擁有語言,這是我們丈量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