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新生」!虹口河濱大樓將進行保護性修繕

2020-12-21 湘湘帶你看社會

河濱大樓修繕將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

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傳說、故事、記憶、還有所有的垃圾都堆積在這裡,使它成為一條最髒的河。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在這裡,他們靠這條河流生活,許多人在這裡度過他們的一生……

這是20年前,周迅、賈宏聲主演的電影《蘇州河》的開場白。電影讓很多人對這條河以及河畔的生活產生濃厚的興趣,媒體人張佳琪就是其中的一位。五年前,他花了400多萬元買下了靠近河口的地方——虹口區北蘇州路400號河濱大樓裡的一套公寓。

4年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徹底帶火了河濱大樓,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又讓虹口的這座網紅樓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

昨天,當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的消息一出,這棟85歲優秀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再度被憶起。

喜歡的理由

文化氣息和有煙火氣很濃

電影《蘇州河》讓張佳琪對河畔的西式公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走過很多個地方,但像河濱大樓這樣有著八十多年歷史的公寓大樓在上海已經不多了。直到遇到了河濱大樓。

這幢大樓在建造之初就是為在上海的外籍僑民準備的,因而大樓的生活設施在當時的上海公寓大樓裡算得上是最好的,不僅每家都有抽水馬桶、浴缸和煤氣,樓內有電梯,樓道裡設有垃圾通道,甚至大樓裡還有一個溫水遊泳池,這些在那個住房困難的年代簡直是一種奢侈。

一天夜裡,張佳琪特地在大樓外兜上了一圈,仔細地品味了一番這棟老樓的魅力。水磨石地板、雲石頭吊燈,還有它的門,它的窗,和它陳舊的樓道。都是吸引他的理由。最最最關鍵的是,有煙火氣。

他說:「我不太喜歡新樓盤,覺得沒有什麼煙火氣,河濱大樓就不同了,文化氣息、生活氣息都很濃。二樓以前還有一個理髮店,這個在上海灘都很少見了。」

房間的格局也很好,當年的建築材料都保留得很好。「你瞧這地板,80多年了,我只是稍稍打蠟,壓根沒有換過。還有這門把手、風鉤窗把,都是銅製品,根本不捨得換掉。」推開窗,便是蘇州河景。即便在三樓,也能看到陸家嘴的三大標誌建築。當年,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這裡的大樓居民就會遠望數燈:「海關大鐘點燈了,國際飯店頂燈亮了……」這裡的孩子是在蘇州河的汽笛聲和海關大鐘的報時鐘聲陪伴下長大的。

影視劇組

《蝸居》等在此取景拍攝

張佳琪說,現在沒有汽笛聲,但是整點的鐘聲還是能聽得非常清楚,很有老上海的感覺。

大樓裡住著700多戶人家,老人很多、老外也很多。但大樓裡的居住環境很安靜,關上門,幾乎不會被打擾。而且可能多是老人的緣故,大樓到了下午更是格外安靜。倒是老外很熱情,特別是年紀大一點的老外,上下電梯遇到都會打招呼,聊上幾句。很有意思。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老外住的房子不太喜歡封陽臺。「他們喜歡在陽臺上放張桌子,幾把椅子,喝喝咖啡,品品紅酒。」

河濱大樓不但受像張佳琪這樣的文藝青年喜歡,受老外喜歡,還格外受影視劇組的喜歡。從《蛙女》開始,影視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何以笙簫默》《蝸居》《周末情人》《紐約童話》等先後在此取景拍攝,周潤發、斯琴高娃、王志文等分別在此走進鏡頭。

4年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徹底帶火了河濱大樓,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又讓這座網紅樓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劇中女主王漫妮租住在月租金8500元的一居室,如今更是漲了不少。走在樓道裡,一不小心就能遇到位明星或大咖。

重獲「新生」

力求再現大樓昔日風採

如今,隨著兩條地鐵的接入、蘇河的貫通,河濱大樓不僅交通便利,四周的景觀也在逐步提升。

張佳琪說,住在河濱五年,這棟老房子一切都好,唯獨外牆漏水。「因為房子水管老化,雨水什麼容易從外立面滲透進來。」後來,張佳琪去物業報修,物業告之,「馬上大修了,都會一起弄的」。

不多日,大樓下一張「施工告知書」和一張「安民告示」被張貼出來。據了解,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恢復建築歷史風貌,今年上半年虹口區房管局以蘇州河濱水岸線貫通提升改造為契機,會同虹房集團聘請專業設計單位對河濱大樓開展前期調研工作,並制定了保護性修繕方案。本次修繕將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對建築外立面、公用廚衛設施、給排水及其設備、樓電梯間等各個要素全面修復和改造,使大樓重獲「新生」。這樣既祛除建築本身的各類安全隱患,又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力求再現大樓昔日風採。

不少居民紛紛表示:「大修肯定是好的,最好走道也能重新整修一下,還有這啟動都能發出吱呀吱呀聲音的電梯。」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網紅」打卡點河濱大樓將啟動保護性修繕
    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使得虹口的各處取景地又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河濱大樓就是其中一處。記者近日從虹口區房管局獲悉,蘇州河畔85歲「高齡」的優秀歷史建築河濱大樓將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
  • 蘇州河畔優秀歷史建築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
    小虹近日從區房管局獲悉,蘇州河畔85歲「高齡」的優秀歷史建築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位於北蘇州路400號的河濱大樓建造於1935年,是上海最早的蘇州河水景住宅,也是同時期上海面積最大的公寓類建築,時稱「遠東第一公寓」。
  • 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魔都地標河濱大樓將啟動保護性修繕 85歲老...
    五年前,他花了400多萬買下了靠近河口的地方——虹口區北蘇州路400號河濱大樓裡的一套公寓。4年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徹底帶火了河濱大樓,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又讓虹口的這座網紅樓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今天,當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的消息一出,這棟85歲優秀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再度被憶起。
  • ...裡的魔都地標河濱大樓將啟動保護性修繕 85歲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五年前,他花了400多萬買下了靠近河口的地方——虹口區北蘇州路400號河濱大樓裡的一套公寓。4年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徹底帶火了河濱大樓,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又讓虹口的這座網紅樓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今天,當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的消息一出,這棟85歲優秀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再度被憶起。
  • 這幢《三十而已》中的85歲網紅老建築啟動修繕,將重獲「新生」
    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讓虹口的各處取景地又火了一把,蘇州河畔85歲「高齡」的優秀歷史建築——河濱大樓就是其中一處。記者近日從虹口區房管局獲悉,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既要祛除建築本身的各類安全隱患,又要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力求再現大樓昔日風採。
  • 這麼多明星「住」住過的河濱大樓啟動修繕,不過最開心的竟是...
    11月16日,記者從虹口區房管局了解到,作為滬上"網紅"打卡點之一的河濱大樓,目前已全面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力求再現大樓昔日風採。根據預計,工程可能將在明年年內完工。
  • 看上海|上海「遠東第一公寓」啟動修繕,85年前牆面露出真容,效果圖...
    在河濱大樓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陳老伯告訴記者,為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大樓還於1978年被加蓋了3層,增至11層,原始的現代派風格裝飾遭到極大改變。怎樣更好地保護這座老建築?本月,85歲高齡的河濱大樓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將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現場視頻↓河濱大樓原始的8層外立面修繕將以歷史圖紙、照片為依據
  • 浦江飯店、上海大廈、上海郵政大樓、河濱大樓的故事哪裡看?「愛上...
    今天上午,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郵政博物館二樓大廳舉辦「愛上北外灘」叢書啟動儀式。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強出席。該叢書第一輯由《浦江飯店》《上海大廈》《上海郵政大樓》《河濱大樓》四本書構成,計劃於今年年內出版。在出版挖掘北外灘區域歷史文化叢書的同時,虹口也將以此為契機,形成一系列與浦江飯店、上海大廈、郵政大樓、河濱大樓相關的文化產品,以講座、電影短視頻、北外灘天際線拍攝等形式,為叢書的推廣和北外灘的歷史文化發掘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向世界講好北外灘的故事。
  • 河濱大樓,和它的陽臺一起見證了大上海的變遷
    ,自從接到沙遜洋行委託設計河濱大樓的任務後,他的心裡一直沉甸甸的——怎樣充分利用這塊不規則的手槍型空地呢?上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風格,以及腳下浸染了歷史色彩的河流,還有住在這棟大樓裡的人們,都讓河濱大樓顯得那麼的摩登。作為一幢仍有數百戶人家居住的歷史保護建築,河濱大樓被許多懷有老上海情結的人們所珍視,甚至地磚上的幾何圖案,還留有當年的印記。 // 誰造了河濱大樓?
  • 蘇州河岸線將全面貫通
    河濱大樓與上海總商會一橋之隔的東面,是蘇州河虹口段沿岸。目前工人正在抓緊布置綠化。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網紅建築河濱大樓4年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徹底帶火了河濱大樓,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又讓虹口的這座網紅樓火了一把。
  • 上海百年老建築「榮宅」被進行保護性修繕,華麗裝飾毀掉了美感?
    除了探索不同設計語言 Miu姨蓋樓房的愛好也是驚人2017年10月17日,經過PRADA歷時6年 的修繕,位於上海靜安的PRADA榮宅終於對公眾開放。在PRADA保護性的修繕下,這座上世紀20年代建成,經歷了大半個世紀興衰的獨棟大宅,重新煥發往日光彩。
  • 上海玉佛禪寺中軸線觀音殿昨日上梁 保護性修繕工程順利進行
    繼上海玉佛禪寺大雄寶殿順利向北平移30.66米,到達永久新址後,上海玉佛禪寺消除公共安全隱患保護性修繕工程按計劃順利進行,寺院中軸線殿堂的修繕工作又迎來重大進展。11月25日上午,「上海玉佛禪寺消除公共安全隱患保護性修繕工程觀音殿上梁典禮」舉行。
  • 河濱大樓:「遠東第一公寓」
    這座河濱「圍城」,即是著名的河濱大樓。大樓有11處出入口,7道樓梯,9部升降電梯,建成後被稱為「遠東第一公寓」。河濱大樓的開發者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房地產商沙遜。沙遜看到南京路周邊的地產猛漲,為了獲取更豐厚的利潤,沙遜決定拆除原來的舊裡,興建美國式公寓大樓。1931年,河濱大樓開建,但中途因「一·二八」事變等原因,工程進展較慢,直到1935年才竣工。
  • 保護性開發海草房古韻煥新生
    本報榮成訊 在榮成市寧津街道東墩村,保護性開發的海草房被打造成了石島民俗館、國學大講堂、民宿等一批民俗旅遊項目,全村已形成了「一院一主題、一館一特色」海草房主題院落群,每天都吸引著四海遊客紛至沓來。東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書聯說:「2019年,村裡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集體收入1000萬元。」
  • 上海大廈、河濱大樓...帶你追尋北外灘建築的往事
    你知道「S」型的河濱大樓設計靈感由何而來嗎?你知道曾經的上海最佳觀景臺在哪裡嗎?百年歷史滄桑的外白渡橋又是誰題名的? ▲空中俯瞰河濱大樓這塊面積7000平方米的空地,南朝蘇州河,北靠天潼路,東鄰四川路橋,西接河南路橋,無疑是一塊尺土寸金的好地皮。但問題是,這塊地的缺陷同樣明顯,它東寬西窄,不規則,而東西兩廂都是密集的民宅,根本沒有迴旋餘地。
  • 《河濱大樓往事》: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每逢周六在《上海故事》欄目播出的紀錄片《河濱大樓往事》講述了這幢老建築的「前世今生」。圖說:當年的河濱大樓是猶太難民的第一接待 網絡圖上海音像資料館研究員張景嶽說,抗戰前,河濱大樓就是美國好萊塢幾大電影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辦事處,比如哥倫比亞、米高梅、雷電華、聯美和美國電影協會等,還有聯合國救濟總署也在這個大樓裡。「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大樓內的歐美僑民感到居住在蘇州河北已不安全並紛紛撤離。
  • 歷滄桑 待新生|華建集團歷保院沙美大樓保護修繕工程側記
    目前,建築總體外觀風貌尚存,局部原狀已缺失或被改造,現已空置多年,亟待保護,以重煥新生。2014年進行整體保護修繕裝修設計,近期實施外觀修繕施工。著名的小提琴家俞麗拿也曾居住於此樓,大樓的老居民們仍能回憶起俞麗拿家窗外的悠悠梁祝餘音(根據口述歷史整理)。1994年11月,上海市政府決定成立上海外灘房屋置換公司,加快推進外灘地區大樓置換。1998年,沙美大樓也進行了置換,原有住戶和單位全部搬離,此後一直處於空置狀態,直至2014年修繕設計啟動前。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河濱大樓的房客,一塊上海近代史拼圖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收集並提供大樓的歷史河濱大樓位於今天上海市虹口、靜安(原閘北)、黃浦區交界處,由天潼路、江西北路、河南北路和蘇州河圍出的地塊。公共租界與閘北交界處在其西側不遠處的西藏北路,而天后宮與上海總商會作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資購得北河南路對面區塊」,曾是租界中的華區飛地,司法管轄並不隸屬於租界。
  • 上海又一幢百年老建築啟動保護性修繕 將「變身」蘇州河畔新地標
    記者日前從「蘇河不老,上海常新」城市展廳開放發布會上獲悉,蘇州河畔百年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上海福新麵粉廠即將啟動保護性修繕,未來變身總部經濟承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