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獨立畫廊撐起了日本攝影的烏託邦

2020-12-24 澎湃新聞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攝影家正面直接挑戰「所謂攝影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代。隨著日本攝影自我意識的喚起,許多優秀的攝影藝術家出現在世界攝影名列之中。

而日本攝影教育開始快速地發展,有經驗的藝術家走進學校,為大家傳授了珍貴的學術理論和實踐經驗。其中WORKSHOP私塾寫真學校的出現,開闢了日本攝影教學的全新路徑,同時帶動了日本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在日本攝影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 WORKSHOP •

1974年4月22日

1974年4月22日,一個傳奇式的攝影學校在東京誕生,它是由東松照明倡導,細江英公、森山大道、深瀨昌久、荒木經惟、橫須賀功光等人擔任講師的日本私塾WORKSHOP寫真學校。這所攝影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地方在於他們採用的是一種私塾式的教學,每個講師開設各自的教室,招收學員,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

學校創辦機關雜誌《季刊WORKSHOP》

1975年

1975年開始,中平卓馬、奈良原一高也加入其中,成為該校講師。當時,除了學校裡的正式課程外,還有夏季研討會,在衝繩、名古屋、靜岡等地舉辦研究班,舉辦各種聯合攝影展等等,不論在教學上還是組織形式上都非常自由。例如荒木經惟主導的教室就經常一邊喝酒一邊進行攝影講評會,組織學員進行集訓,在銀座的拉麵廚房舉辦攝影展,進行舞踏的訓練,出版發行攝影集等等,積極地在各個方面進行嘗試。

WORKSHOP研討會

1976年3月

1976年3月,WORKSHOP寫真學校解散。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卻在日本攝影史上產生巨大的影響,為日本獨立攝影師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路徑。不久之後,原本WORKSHOP寫真學校的畢業生以及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的學生便開始組織起來創立維持自己創作發表的獨立攝影畫廊,這一舉動波及到日本各地,出現了一股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而WORKSHOP寫真學校所具有的那種獨立自主、特立獨行的基因便由這些大大小小的畫廊所繼承,一直持續到今天。

• 獨立攝影畫廊 •

IMAGE SHOP CAMP

1976年,原WORKSHOP寫真學校森山大道教室的幾位畢業生與森山大道一起在東京新宿二丁目創辦了影像商店CAMP(IMAGE SHOP CAMP),其目的在於讓這些年輕攝影家在畢業之後也仍然能夠繼續發表自己的攝影作品。之所以森山大道為這個空間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就是為了區別於既有的攝影畫廊。這是一個用於攝影作品展示與銷售的獨立空間,創立時的主要成員有北島敬三、倉田精二、菊地大一郎、德永浩一等人,早期森山大道自己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的活動。

CAMP宣傳畫報

CAMP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活動規則,純粹就是這些年輕攝影家的創作與發表的空間。例如北島敬三從1979年1月份開始一直到12月,每個月即興地展示自己作品,同時出版發行題為《寫真特急便 東京》的16頁小冊子。

《寫真特急便 東京》小冊子

《寫真特急便 東京》小冊子

《寫真特急便 東京》小冊子郵寄包裹

他在CAMP周邊拍攝新宿二丁目的街頭風景,然後將展示空間變成暗室,把感光紙鋪滿整面牆壁,將影像直接投影在上面,澆上顯影液,用海綿進行定影,然後直接以這樣的狀態進行展示。以這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壓縮攝影、暗室作業、展示、印刷、散發等各個程序之間的縫隙,試圖超越自我意志的局限,即興地、偶髮式地進行攝影實踐。這樣的先鋒性、實驗性以及獨立自主的創作環境能夠極大限度的激發攝影家的創作欲望與靈感,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大膽進行嘗試,體會獨立攝影創作的魅力與能量。

©️北島敬三

PUT Gallery

另一方面,原東松照明教室的成員浜升、岡友幸、青木康雄、長谷川和久等人於1976你那8月創立了PUT畫廊,之後矢田卓、田口芳正、興松良昌等活躍型攝影家也加入其中。他們創辦同人雜誌,與靜岡縣的GIG畫廊、嚴肅攝影畫廊(シリアスフォトギャラリー)、黑帶畫廊,名古屋的AMP畫廊、栃木縣的Astraea畫廊、弘前的芭蕉畫廊、衝繩的寄居蟹(a-ma)畫廊等其他地區的獨立畫廊進行交流,積極策劃畫廊之間的群展。1977年11月他們與寄居蟹畫廊一起舉辦「NUJUN a-man聯合展」,之後PUT成員與寄居蟹畫廊成員一直保持聯繫,進行交流活動,在各自的畫廊舉辦個展、群展等。

PUT畫廊雜誌

©️田口芳正

寫真集《BOTA》©️岡友幸

稜鏡攝影畫廊

1976年3月,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的學生谷口雅、桑原敏郎、住友博、平木收等人在新宿百人町創辦獨立攝影畫廊稜鏡。該畫廊的活動主要以畫廊成員的個展以及他們策劃的群展為中心。此外他們還經常舉辦桑原甲子雄、大辻清司、田村彰英、田中長德、山崎博、羅伯特·弗蘭克等攝影名家的展覽。

稜鏡攝影畫廊

©️桑原甲子雄

©️大辻清司

©️田村彰英

除了上述這幾家獨立攝影畫廊,1970年代中後期,日本各個地區紛紛出現各種形式的獨立攝影畫廊,這些畫廊讓各個地區的攝影家集合起來,成為他們交流、創作、發表的據點,他們製作各自的攝影集、攝影小冊子並出版相關的同人雜誌、印刷品等等,並且不同畫廊之間也保持溝通交流的關係,組織策劃畫廊之間的聯合展覽,呈現出極高的獨立性與自由度。

黑帶畫廊雜誌

黑帶畫廊雜誌

相比之下,在這之前攝影家要發表作品,製作展覽,一般都必須依靠一些大品牌的攝影雜誌以及像尼康、佳能、富士膠捲等相機器材生廠商運營的攝影畫廊。然而,年輕攝影家要進入這些攝影雜誌或攝影畫廊發表實驗性作品是相當不容易的,而且這些機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各自的評審機制與選擇標準,不免帶上一定的政治化、組織化的色彩,對日本各地不斷湧現的年輕攝影家而言,這樣的局面不利於他們的發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他們的創作活力與才華。

筑波攝影畫廊

而攝影家要想保持良好的創作狀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思想上的自由與相對寬容的環境,那麼獨立攝影畫廊無疑是一個相對理想的選擇。而年輕攝影家要想保持自己的創作狀態、自由地發表作品,就必須擺脫那些特定媒介的約束,自己創造出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新媒介。

PGI畫廊

儘管到了1980年代以後,由於商業攝影畫廊、攝影美術館以及各種形式的攝影獎項的出現,讓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逐漸消退,但是作為一種獨特且有效的選擇枝,獨立攝影畫廊至今依然在日本社會中廣泛存在,仍然是許多日本攝影家維持自身創作狀態、發表作品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PlaceM

1987年森山大道的學生瀨戶正人與山內道雄在新宿創辦獨立攝影畫廊PlaceM,除了舉辦成員個展、策劃各種群展外,還舉辦攝影工作坊「夜之攝影學校」與實踐性質的暗室工作坊,並出租展示空間與暗室空間,出版各種攝影集,一直運營至今。

PlaceM

夜之攝影學校近期圖片

©️山內道雄

Photographers' Gallery

當年CAMP的主要成員北島敬三於2001年創辦獨立攝影畫廊Photographers' Gallery,一直運營到現在,現在共有笹岡啟子、田代一倫、高橋萬裡子等十餘名成員。可以說是當代日本攝影的一個重要據點,而早期的成員尾仲浩二、楢橋朝子、元田敬三等人之後也都紛紛創立自己的獨立攝影畫廊。

Photographers' Gallery作品展示

Photographers' Gallery

©️楢橋朝子

©️楢橋朝子

©️元田敬三

街道畫廊

尾仲浩二在1982年參加影像商店CAMP之後,就一直以獨立攝影畫廊為中心開展自己的創作活動。1988年他在西新宿創辦第一代街道畫廊,中間一度關閉,加入北島敬三的Photographers' Gallery,2007年開設第二代街道畫廊。2016年他開設第三代街道畫廊,目前共有八名成員,每年出版發行《街道雜誌》,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並製作各自的攝影集。

©️尾仲浩二

©️尾仲浩二

街道畫廊

《街道雜誌》

《街道雜誌》

類似上述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說獨立攝影畫廊為日本攝影領域培養出了一種全新的、極具個性的獨立攝影家群體,他們的存在總是與獨立攝影畫廊相伴隨,他們都是通過運營自己的發表媒介,來探索和追求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屬於自己的攝影。往往在創作之外他們還需要靠打零工等其他經濟手段來維持生存,但是在創作上始終保持著「完全與經濟無關的精神性」。他們通過自己對攝影的熱情、對自由的渴望,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來保持攝影的獨立性。

/關於作者/

林葉

獨立策展人、譯者、寫作者。目前工作生活於上海/東京。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策展與翻譯工作,譯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藝術的起源》、《現象》、大竹昭子《日本攝影50年》,飯澤耕太郎《私攝影論》,選譯《日本藝術攝影史》,策劃私攝影研究專題:「私之向度」、日本攝影論專題:「日本攝影論選譯」、報導攝影專題:「報導攝影·國家·社會」以及城市獨立空間實踐。策劃展覽:「我與我」、姚瑤同名個展、木格個展「塵」等。文章發表於《藝術當代》、ARTFORUM、《中國攝影》、瑞象視點、騰訊·穀雨、澎湃視覺、澎湃市政廳、《攝影之友》等媒體。

原標題:《是獨立畫廊撐起了日本攝影的烏託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是獨立畫廊撐起了日本攝影的烏託邦
    其中WORKSHOP私塾寫真學校的出現,開闢了日本攝影教學的全新路徑,同時帶動了日本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在日本攝影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卻在日本攝影史上產生巨大的影響,為日本獨立攝影師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路徑。不久之後,原本WORKSHOP寫真學校的畢業生以及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的學生便開始組織起來創立維持自己創作發表的獨立攝影畫廊,這一舉動波及到日本各地,出現了一股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而WORKSHOP寫真學校所具有的那種獨立自主、特立獨行的基因便由這些大大小小的畫廊所繼承,一直持續到今天。
  • 德國知名攝影畫廊基肯:攝影正在變成古董(圖)
    攝影與其他現代藝術種類相比,價值肯定是被低估了。柏林市中心僻靜的Linien街,柏林基肯畫廊玻璃門緊閉,門上寫著營業時間:周二到周六下午2:00-6:00。透過磨砂玻璃上的數個透明圓孔,只能看見伍迪-艾倫、賈柯梅蒂等人的攝影肖像。基肯在展示他編輯的畫冊。
  • 香格納畫廊(中國)
    香格納畫廊  SHANGHART GALLERY  上海/北京  畫廊介紹:  香格納畫廊畫廊創辦於1996年,是上海首家當代藝術畫廊(獨立的)。這所坐落在復興公元內的畫廊裡,陳列著活躍在國際和國內當代藝壇的藝術家的各類藝術作品。致力於中國藝術的推廣,並以介紹80年代以後的中國當代藝術為主,香格納畫廊從一開始就以個展的形式介紹了許多目前居住在國內的知名藝術家,以及極具潛力的後起之秀。
  •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在《烏託邦》中,藝術家,攝影師和作家設想了一個沒有監禁的世界,記錄了有遠見的建築,尊重同性戀的空間和創造力,並通過精神上的自我表達夢想自由。他們表明,烏託邦不是一個牽強的計劃,而是重塑我們未來的一種方式。
  • 東京半山畫廊張鈺:「畢業的第三天,我就飛到了日本學攝影」
    JapanPlayback'這個系列是我想將日本人自己對日本人的理解以及我對日本的理解,放在一起。張鈺 'JapanPlayback'#在東京開畫廊/策展/輔導攝影考學Q10:作為東京半山畫廊的主人,是什麼時候想開個畫廊的?
  • 日本女性攝影的崛起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當時日本的女性主義活動家們,對日本社會上存在的男性優位狀況提出了強烈的批判,主張要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上根本改變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強調讓女性從男權家長制與資本主義的壓制中解放出來。而這樣的女性主義思潮也蔓延到攝影領域,一些女性攝影家開始走上攝影的舞臺。
  •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在《烏託邦》中,藝術家,攝影師和作家設想了一個沒有監禁的世界,記錄了有遠見的建築,尊重同性戀的空間和創造力,並通過精神上的自我表達夢想自由。他們表明,烏託邦不是一個牽強的計劃,而是重塑我們未來的一種方式。
  • see+畫廊:旨在攝影藝術作品呈現
    大理國際影會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國影像收藏市場的發展,畫廊博覽會是每一屆影會影像交易的重要板塊,有全國知名畫廊帶領攝影原作落地大理,不僅呈現高水準的展覽,同時吸引藏家到此進行交易。 第八屆大理國際影會畫廊博覽會,國內一線畫廊悉數到場,為您呈現影像展覽及收藏交易的盛會。
  • 東京半山畫廊張鈺:「畢業的第三天,我就飛到了日本學攝影」
    JapanPlayback'這個系列是我想將日本人自己對日本人的理解以及我對日本的理解,放在一起。張鈺 'JapanPlayback'#在東京開畫廊/策展/輔導攝影考學Q10:作為東京半山畫廊的主人,是什麼時候想開個畫廊的?
  • 典藏攝影專欄⑤ 日本攝影的熱浪
    「挑釁:在日本介於抗爭與表演之間的攝影,1960-1975」在蘇黎世Fotomuseum Winterthur攝影博物館展出一景在最近的日本之行中,我看了Taka Ishii畫廊展示的奈良原一高這次Taka Ishii畫廊展出的vintage,說明了奈良原一高的珍貴作品開始可在市場上流通,也為日本攝影的大盤面注入新活水——奈良原一高的重要性,在於他是與當時前衛藝術家連結的橋梁,而奈良原一高提出的個人紀實觀點,也就是日本攝影史中重要團體「VIVO」的核心思想,也影響了後來「挑釁」的發展。
  • 三影堂+3畫廊展訊 | 林舒個展「攝影」
    +3畫廊個展2013:《鴆》法國巴黎2011:林舒《鴆》寫真展 日本東京2010:第六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鴆》廣東連州群展2016:隱逸的靈境 TABULA RASA  北京2015 :草場地攝影季24小時北京 北京CHINA FOTO 日本東京2010:TORA TORA TORA 中國新銳影像展 北京2009:《臨點-年輕攝影家眼中的中國》2009年度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 北京2006:平遙攝影節「簇」六人展 山西平遙出版
  • 曉風書屋:獨立書店的烏託邦
    上世紀90年代的杭州尚且是獨立書店星羅棋布的年代。儘管亦有書店歇業,但大大小小的書店始終是一個個光鮮的坐標,外文書店、三聯書店、文史書店、楓林晚,都在這個城市的優越位置。  時間翻過18年。總理李克強走進的曉風運河店,是曉風12家門店中的一間。而那些90年代的書店,大多已經散去、消失。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全攝影畫廊
    2006年全攝影畫廊正式成立於上海M50文創園。10多年來,成功舉辦了100多個展覽,合作國內外藝術家100多位,並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策展人或學術主持。積極開展與其他國際畫廊、機構的交流合作。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專業攝影藝術畫廊,在國內及國際攝影藝術領域的影響與日俱增。2009年,畫廊擴展出「一個藝術ANART」,作為展示攝影之外藝術品的空間。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 林葉
    WORKSHOP寫真學校WORKSHOP寫真學校而這些年輕攝影家在WORKSHOP寫真學校關閉之後,就開始積極地創辦獨立攝影畫廊,尋找一個能夠讓攝影家獨立自主地進行創作、發表的新途徑。很快,日本就掀起了一股獨立攝影畫廊的風潮,而這樣一個創作發表媒介至今依然是日本攝影家創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 日本攝影簡史
    一九三〇年代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意外成為日本城市蛻變的契機,東京和大阪兩個日本大城,因而快速建立起鋼鐵、水泥、玻璃的大廈群,以汽車、地下鐵作為都市動脈的近代環境也逐步確立。一九三一年(昭和六年)東京與大阪舉辦的「獨逸國際移動攝影展」,可說是攝影家們一舉從「藝術攝影」轉向「新興攝影」的契機。實物攝影、蒙太奇攝影等技巧的擴張,以及以小型相機成立的城市快拍,加上活用攝影作為視覺傳達手段的「報導攝影」的登場——「新興攝影」潮流綜合起更多元的要素。
  • 亞洲展訊 香港MASSIMO DE CARLO畫廊首次呈獻聯合展覽「在烏託邦與敵託邦之間」
    網址:www.massimodecarlo.com開放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踏入新一年,Massimo De Carlo畫廊現邀各藝術愛好者親臨觀賞其首次舉行的聯合展覽。此次展覽由6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組成,名為「在烏託邦與敵託邦之間」(Between Utopia and Dystopia) ,將於2017年1月19日至3月11日舉行。 此次展覽由獨立策展、藝評人瑪瑙(Manuela Lietti)策展,參展的六位藝術家均在中國大陸生活及工作,包括賈藹力、劉辛夷、孟煌、邱世華 、王思順、王忠傑。
  • 對話量子畫廊創始人楊天渡:「新畫廊應有獨立聲音與冒險精神」
    《疏明:王超個展》&《藏光:孫大棠個展》開幕現場坐落於安靜的徐匯區西岸創意園區中,量子畫廊擁有自己的小庭院,連接起畫廊入口與內部展廳。相較於黃浦濱江和西岸區域百家爭鳴的畫廊景象,量子顯得格外恬靜與獨特。「我相信現在的畫廊不需要扎堆,這樣反而會產生很大的對比和影響。畫廊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方式、藝術家和藏家群體,獨立一下才能更好地擁有自己的聲音。」量子畫廊主楊天渡在採訪中表示。
  • 有一家影樓撐起了商業攝影版權的半壁江山
    有資料顯示,攝影行業似乎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上依舊是一個窪地。在商業攝影領域的發展來看,商業攝影的類別已經由婚紗攝影類、兒童攝影類、綜合攝影類三類擴展細分為五類:即婚紗攝影類、兒童攝影類、綜合攝影類、產品製作類、影像服務類。我國商業攝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其市場規模也將在未來保持持續增長,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658.60億元。如此大體量大規模的行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 三影堂+3畫廊展訊 | 林舒個展「攝影」
    +3畫廊個展2013:《鴆》法國巴黎2011:林舒《鴆》寫真展 日本東京2010:第六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鴆》廣東連州群展2016:隱逸的靈境 TABULA RASA  北京2015 :草場地攝影季24小時北京 北京CHINA FOTO 日本東京2010:TORA TORA TORA 中國新銳影像展 北京2009:《臨點-年輕攝影家眼中的中國》2009年度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 北京2006:平遙攝影節「簇」六人展 山西平遙出版
  • 做畫廊要注重發展與美術館的關係
    顧錚/攝影評論家  嚴格地說,上海目前還沒有一家一本正經只做攝影的畫廊。前幾年前施翰濤的原點畫廊曾經定位在經營年輕攝影家,但是只撐了一年就關門了  。現在亦安畫廊也只是嘗試得多一些,好象攝影的銷售還算好。前段時間,朱屺瞻博物館做過郎靜山和洪磊的攝影聯展,還有藝術景畫廊,也  都有攝影方面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