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46家銀行將於6日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民眾能在指定銀行存提人民幣,不過購物方面,目前仍限於免稅商店可接受人民幣。圖為大陸安利員工遊南投日月潭和埔裡,掏出人民幣選購商品。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有關主管部門昨天(5日)與臺灣銀行、中國銀行代表共同宣布,人民幣清算機制啟動,在臺邁入「可存可領」新紀元。臺灣46家銀行今(6日)起同步開辦人民幣業務,提供更多理財選擇,臺灣朝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也更近一步。
臺灣民眾最關心的是:今天開始,銀行可提供哪些人民幣業務?臺灣「央行副總裁」楊金龍表示,包括人民幣存款、匯款、放款等基本業務,今日(6日)鐵定上路;至於債券、保險及基金等衍生性商品,隨人民幣資金池累積,將會陸續放行。
為爭奪人民幣商機,臺灣的銀行火力全開,除祭出專案吸金外,更直接進口「舶來品」,把香港分行已開賣的人民幣商品,「能搬的,全搬進臺灣來賣」。部分銀行今起就可搶先銷售海外人民幣基金、債券等商品。
楊金龍表示,截至昨日下午為止,臺灣共有46家銀行已與中銀臺北籤署清算協議,並完成同業往來帳戶開戶。意思就是說,都已具備承做人民幣業務的必要條件。
46家銀行包括臺銀、土銀等八家公股行庫,中信、永豐等民營銀行,以及花旗、渣打、滙豐等海外銀行。未能趕在昨日完成程序的大眾、大臺北銀,也將儘快遞件。
楊金龍表示,開辦人民幣存款後,如果資金池能擴大,人民幣商品擴展速度會很快。
中銀營運長楊士華表示,在臺辦理人民幣業務,是兩岸企業及民眾長期以來的期盼,未來可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方式,辦理跨境貿易兩岸匯款及經常項下個人匯款。此舉能夠降低匯兌成本,有利兩岸經貿往來。
隨著人民幣業務在臺上路,身為在大陸新臺幣清算行的臺銀,現鈔買賣業務也就緒。首批新臺幣2000萬元新鈔,今日將運抵上海。
臺銀董事長劉燈城表示,大陸幅員廣大,臺銀將邀請在大陸已有分行的臺灣銀行,與已有新臺幣現鈔兌換業務的13家陸資銀行,與臺銀籤訂大陸新臺幣現鈔清算協議,就等兩岸主管機關核可,即可完成籤署。
據臺銀規劃,新臺幣在大陸每年現鈔需求為新臺幣20億元。但劉燈城說,據資料顯示,應該介於27至30億元間,只要雙方主管機關核准,臺銀都有能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