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道很壞,大家為了求名、求利不擇手段,問題還是出在沒有聖教(聖賢教育),廉恥沒有了,更不要說仁義道德,你們這些人,如果想要世世代代保有富貴,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聖教(聖賢教育)給提倡起來,人人有廉恥,人禍就少了,人禍少,天災自然就減了。 ——陳伯
如今,很多人在買房、買車、起名等方面都會請專人去測算,而每次的聘金往往不菲。香港也是一個非常重視風水的城市。今天我們就要講述的就是香港的「富豪風水大師」—陳伯的故事。
淡定從容,一語破天機
出生於1943年的楊受成是香港著名的企業家。他最初以鐘錶發家,在30歲時就已經成為了赫赫有名的鐘表大王。他創立的英皇集團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多元綜合企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楊受成旗下的英皇娛樂在90年代成為了港臺娛樂圈的翹楚,不僅旗下藝人盛名在外,其投資的電影電視劇均打下很好成績。
楊受成這位出色的企業家就受到過陳伯的指點。2012年,他出版的傳記中講述了自己奮鬥的故事,也提出了很多指點後輩的經驗。其中他花了很長的篇幅去描述自己的一位「老師」,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風水大師陳伯。
1983年,楊受成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陳伯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風水師。在一次朋友聚會中,一個好友向楊受成介紹了陳伯,希望楊能夠算上一掛。
陳伯看到楊受成後,非常嚴肅地說:「先生今年必然會遭受一災,而且是險些滅頂之災。」楊哈哈一笑,說:「我正如日中天,你說我能有什麼厄運?」陳伯從容淡定的說:「我是在實話實說,今年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否則必遭厄運。」楊受成繼續保持著不相信不理解的態度,他拍下了幾張紙鈔,起身離去。
回到家後,楊受成仔細品味今天的會面,仍然是一笑而過,他心想自己現在無論是在珠寶行業,還是在地產行業方面都沒有存在任何問題,怎麼會遭受大的災難?
同年的8月30日,滙豐銀行的行長打來電話,意思是說楊受成投資的某一個公司,因為欠債三億多元未能償還,銀行決定立即收回楊受成的一切資產。當然,當時銀行也留給他一條退路稱,如果楊受成在八年內把所有債務還清,就會把產業還給他們。
於是,一夜之間風光無量的商業大鱷,變成了一個給滙豐銀行還債的打工仔。
回到家後的楊受成面對這一切,一時間難以接受,他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人物就是曾經指點過他的楊伯,當時滿不相信的他,如今也準備放下身段去請教陳伯解決辦法,他備禮物後約陳伯見面,陳伯寬容大度地跟他說:「雖然你今天遇到風浪,但是我對你很有信心,你是有翻身之命的人,不過如果想要翻身,你就應該走出香港,到西邊去發展。」
而這個西邊自然是指在中東的阿拉伯半島等地。眾所周知,阿拉伯半島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而且金融投資也非常繁盛。楊受成聽了之後茅塞頓開,立刻拓展了一條向西發展的道路,並且在兩年之內就還清了滙豐銀行的所有欠款,贖回了自己的財產。
之後楊受成無論是大事小情都要請教陳伯指點一二,甚至是在結婚時挑選的結婚對象陸小曼也是由陳伯指點的。而在迎娶陸小曼後,楊受成也的確更加順風順水。
小試牛刀,一語便成讖
陳伯在香港之所以能夠受到各位大鱷的追捧,主要還是由於李嘉誠。
上個世紀80年代,李嘉誠打聽到在內地的四川有一位大師可以幫助人們指點迷津。
一次酒會上,李嘉誠故意親近陳伯,想向他請教自己的命運問題,他問陳伯,我可以擁有多少的財富呢?
陳伯說:「你想要多少的財富?」李嘉誠說:「我要的不多,三千萬就足夠了。」陳伯的回答則出乎意料,說:「你要掙的可不止三千萬,你最後一定會家財萬貫。」
于是之後,在李家每一筆投資的時候,都要向陳伯請教。李嘉誠創業之初的最大一桶金「塑料花,就是在陳伯的指點迷津下獲得的。
獨自測算,言中人不從
陳伯我不僅在經濟方面可指點迷津,而在身體狀況方面,他也經常能夠洞察一二。
比如黃秀花的丈夫賴文輝就被他看出有暗病,而且病得不輕,要求他早日去醫院做檢查。而經過檢查,賴文輝果然得了胰腺癌。當時陳伯便要求他去英國休養,不要回香港。賴文輝休養了一段時間後,偷偷摸摸地回到了家。很快,他就一命嗚呼。
之後,許多商人和明星都特意來港,找陳伯指點一二。而陳伯的指點,經常是準確的。
但是雖然陳伯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他永遠保持著樸素簡單的形式作風,甚至還將自己的財產捐獻出去,而且每次都要告誡別人多行善舉。
年事已高,重金難買大師歸
陳伯雖然是一位可以測算他人命運的大師,但是卻無法能夠讓自己長命百歲。2003年,陳伯病危,當時楊受成特意花重金將陳伯從四川老家接到香港治療。
李嘉誠聽聞後,也急忙趕到醫院,希望能夠協助先生。而這其中還有一件奇聞軼事——李嘉誠和楊受成兩人為誰支付先生的醫療費爭執許久。最後,李嘉誠全款支付了陳伯的所有醫藥費。
然而,這一切都沒能挽救回陳伯的生命。幾個月後,陳伯以78歲高齡結束了他的一生。
陳伯一生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風水師的故事,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故事。
其一,陳伯出生貧寒,在富貴之際卻不貪錢財、多行義舉,讓他擺脫貧寒。陳伯出生於四川的一個小鄉村,憑藉著「相名」留身香港,但他卻始終心繫家鄉。因此他非常注意對於貧苦人家的支持和關注,也非常提倡人們多行好事,以此做到行善積德。
其二,陳伯在測算風水時,始終簡單直接、不露聲色,指點了他人迷津。面對年輕氣盛的李嘉誠和楊受成,陳伯展現出來了出人意料的淡然。他不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質疑而生氣憤怒,也不因為自己看透了他人的人生而輕蔑。以朋友般的語氣勸解他人,也是他可以在香港揚名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三,陳伯身為相士,以樸素自然書寫傳奇,贏得世人尊重。陳伯始終保持著兩袖清風的作風,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
陳伯的故事是一段傳奇,他的生命就如同是一個謎語,讓人難以琢磨,也難以猜測,但是他的每一次指點都會讓人茅塞頓開,行進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