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 志願軍大規模狙擊的稱手利器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修長的槍身,鋥亮的槍刺,清晰可辨的木質紋路……顯然,這是一支經過精心擦拭保養的狙擊步槍。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這支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飽經戰火,它的主人是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第72師第214團4連的特等射手張桃芳。在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張桃芳用這支槍在狙擊點位上戰鬥32天,用436發子彈擊斃敵人214名,創下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

那麼,以張桃芳為代表的志願軍戰士們,是怎樣用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創造出一個個狙擊傳奇的?這又是一枝什麼樣的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件功勳兵器——

特定作戰環境中,步騎槍擔當起狙擊重任

1952年冬,上甘嶺地區一系列大規模戰鬥結束後,雙方均依託在該地區構築的大量防禦工事,形成對峙之勢。

志願軍逐步構築了能打、能防、能機動、能生活的完整坑道防禦工事,並與塹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和各種火器掩體相配合,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堅固防禦體系。

敵我雙方陣地最近相距不過百米,處於步槍的射程之內。因此,志願軍戰士利用步槍上的機械瞄準具能較為精確地殺傷敵軍。

在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志願軍領導機關提出「殺敵百名狙擊手」的口號,激發戰士們的戰鬥熱情。

在這場戰爭之前,各國軍隊都將這種由少數狙擊兵進行的獵殺行動作為一種補充戰術。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展開的,卻是一種群眾性的、帶有某種戰略色彩的大規模狙殺行動,在世界戰爭史上前所未有。而且,這種爭取戰略主動權的狙殺行動,志願軍將其一直持續到整個戰爭結束。

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與兩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使用高倍率瞄準鏡和特製步槍為武器的狙擊作戰不同。志願軍建立的狙擊小組和培養的狙擊手使用的都是普通步槍,只不過在步槍的型號上採用了射擊性能優異的蘇制武器。

配發給張桃芳的便是一支蘇制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它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做M1944型莫辛-納甘步騎槍,口徑7.62毫米,槍管長520毫米,瞄準具為弧形標尺,彈頭初速每秒820米,有效射程500-600米。

這種步槍是在莫辛-納甘1891/1930型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槍管由之前的730毫米縮短至520毫米,在槍管右側加裝了可摺疊刺刀。到1945年二戰結束,莫辛-納甘系列步槍共生產1700萬支,是蘇軍在二戰中的主用步槍。與其他步槍相比,該槍射擊準確性較好,故障率較低,隨志願軍入朝後,深受官兵們喜愛。

因為槍身較短,這種短步槍很方便在狙擊作戰中快速轉移射擊陣地,為其創造驕人戰績提供了有利條件。遺憾的是,M1944型莫辛-納甘步槍也有致命弱點——槍管比較短,彈著點散布面比較大,如果不經過刻苦訓練,根本打不好。

和其他志願軍狙擊手一樣,初上前線的張桃芳訓練很刻苦,日夜琢磨手中這支步槍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並在實戰中摸索創造出「三點交兵」遊擊射擊戰術。

他在陣地上構築了5個狙擊點位,相互以交通壕連接,部分狙擊點位後方還挖有專門用於躲避敵方炮擊的防炮洞。

上甘嶺地區地形複雜,射擊需要考慮敵人運動軌跡及當時的風速、地形等多個因素,張桃芳便將敵人難走的道路和敵人經常落腳的地方,統統測好距離,編上號碼,作為固定的封鎖點。

刻苦訓練加上勤於琢磨,張桃芳不到兩個星期就適應了狙擊角色。22天裡,他用247發子彈,打死71名敵人,給敵人以極大震懾。

在雙方長期拉鋸的陣地防禦作戰中,美軍經常派出炮兵觀察員對我陣地進行偵察,引導炮火對我方攻擊,給志願軍造成較大殺傷。因此,敵人的炮兵觀察員被確定為志願軍冷槍狙擊的重點目標。張桃芳使用手中的這支步槍,曾在一天時間內連續狙殺敵3名炮兵觀察員,使敵軍的炮擊效率大為下降。

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損失慘重,美軍一度把上甘嶺稱為「狙擊兵嶺」「傷心嶺」。

如蝗槍彈中,志願軍的狙擊戰術大放異彩

志願軍戰士的群眾性狙擊行動,讓美軍如芒刺在背。他們企圖通過使用重機槍點射封鎖陣地和小口徑迫擊炮覆蓋的方式,來壓制志願軍戰士的狙擊戰術。

美軍裝備的M2型重機槍口徑12.7毫米,長1653毫米,重38.2千克,採用彈鏈供彈。較重的槍管和大口徑子彈使得彈道飛行軌跡較為平穩,在1800米以上的距離還具有相當威力。

為進一步發揮M2型重機槍的火力優勢,美軍還在機槍上加裝低倍率的瞄準鏡來提高射擊精度。

張桃芳在與美軍機槍手的較量中沉著冷靜。他通過機槍彈著點初步判斷敵方位置,在敵機槍手的幾次射擊中逐漸鎖定目標,提前計算好狙擊需要的各項數據,在機槍手再次探頭射擊時將其一舉擊斃。

美軍裝備的M2型60毫米迫擊炮是一種可供單兵攜帶的輕型快速火力支援武器。它重量輕、彈道高,最大射程達1800米,每分鐘最快可以發射18發迫擊炮彈,該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廣泛配屬給美軍的連級單位。

在上甘嶺地區對峙作戰中,美軍利用該炮發射簡單、射速快、彈道高拋的優勢來壓制我軍的狙擊手,給我軍的狙擊作戰造成了一定威脅。

志願軍在長期坑道作戰中逐漸摸索出對抗美軍迫擊炮攻擊的經驗,在陣地上大量構築防炮洞,在交通壕內每人構築2個寬0.8至1米、深1米多、頂厚2至3米的「貓耳洞」。

張桃芳在狙擊陣地上的一塊1米多高的大石頭邊,挖了一個防炮洞。當美軍迫擊炮炮擊時,他躲在防炮洞裡休息,隨後尋找機會向美軍的炮手和觀察員開火,幾次射擊就使敵軍再也不敢在暴露陣地上開炮。

從一名狙擊手,到一群狙擊手

張桃芳在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逐漸成長為一名神槍手。像其他出色的射手一樣,他開始將戰鬥中積累的狙擊作戰經驗傳授給其他志願軍戰士。

費金海是他培養的狙擊手之一。很快,費金海也名列志願軍「殺敵百名狙擊手」之中,開始培養新狙擊手。正是這種高效的幫帶,使志願軍的狙擊手隊伍不斷壯大。

志願軍領導機關為張桃芳記特等功,張桃芳被譽為「志願軍特等神射手」。

1953年6月,張桃芳被選為代表,出席第二屆全國青年代表大會。1954年,張桃芳報名參加飛行員培訓,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殲擊戰鬥機飛行員。他所使用的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於1959年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籌備委員會抗美援朝分會交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2007年,一代英雄張桃芳逝世,走完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這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和他一起立下赫赫戰功的莫辛-納甘步槍,如今仍在靜靜地向我們訴說著「狙神」的英雄事跡,激勵著新時代官兵繼續奮勇向前。

(作者單位:軍事博物館宣傳教育室)

供圖:李 楠 王小蒙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二戰狙擊步槍大盤點,哪種可稱第一?
    蘇聯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M91-30狙擊步槍在二戰狙擊中被大量使用,該槍主要是從量產的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中選取精度高的,並為其安裝上瞄準鏡,同時把原來的直拉機柄改成下彎,從而避免與瞄準鏡碰撞。
  • 狙擊戰 | 盤點二戰遊戲《狙擊精英4》的各類狙殺步槍
    在《狙擊精英4》中,瑞典毛瑟步槍是以「暗夜戰士」擴充包的形式加入遊戲的,玩家需要額外購買才能使用。M1C加蘭德狙擊步槍M1C加蘭德狙擊步槍M1C夜戰型《狙擊精英4》中的M1C加蘭德狙擊步槍M1C狙擊步槍是二戰末期美軍裝備的一種狙擊步槍,在M1加蘭德步槍基礎上加裝了貼腮墊和M82瞄準鏡,仍然發射.30-06步槍彈。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1891年,由俄軍槍械設計師莫辛上校設計出該槍的原型,彈倉部分由比利時人納甘作了調整,通稱莫辛-納甘步槍或1891年式步槍,此後又有1891年式騎步槍、1891/1930年式步槍、1891/1930年式狙擊步槍、1910年式騎槍、1938年式騎槍和1944年式騎槍等改型。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
  • 沒有瞄準鏡也能成狙擊之王?最好的兩名狙擊手,全靠一天賦
    即便是在這樣的艱苦的嚴寒作戰條件下,西蒙海耶依舊在冰天雪地中來去自如,並憑藉著自己手中那把莫辛-納甘步槍,準確擊斃了542名蘇聯士兵。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使用的這把莫辛-納甘步槍並沒有配備狙擊瞄準鏡,卻依然能在戰場上有這樣的表現,不得不說是創造了狙擊史上的一個神話。
  • 二戰期間各國使用的制式步槍,你認為哪家強?
    這一響聲成了M1式加蘭德步槍的標誌。美國的M1903式「春田」步槍,也稱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這種旋轉後拉式槍機仿自德國m1898,可以說是以毛瑟步槍為基礎的變型槍。拉機柄改為向下彎曲便於攜行,可容5發子彈,用分離式彈夾裝彈。早期的M1903步槍還配有杆式刺刀,後改用了匕首型刺刀。口徑7.62毫米,長度1097毫米,重量3.95公斤。
  • 別提到步槍就只知道98K!我軍制式列裝步槍了解一下?
    到韓戰爆發時,我國緊急跟前蘇聯籤訂了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購買協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莫辛-納甘步槍。由於當時前蘇聯剛好在撤裝莫辛-納甘步槍,於是就把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資料賣給我國。該槍在經過一系列試用、調試與改裝後,最終被改制成53式步騎槍,於1954年開始配發列裝至我軍的各個部隊。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第五名:STG-44突擊步槍;又名MP44步槍這是一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槍械,由德國軍工發明,具有射擊準度高、火力迅猛、連發後坐力小等特點,在柏林戰役中,大部分黨衛軍都裝備這款武器。同時這把槍是世界上首批使用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
  • 志願軍「神槍手」:用1條槍33天斃敵214人,入選世界十大狙擊手
    張桃芳忽然想到還真是槍的問題,之前他使用的一直是三八大蓋,可是到了朝鮮戰場,統一換裝成了蘇聯製造的莫辛-納甘步槍步槍,志願軍叫它「水連珠」步槍。莫辛-納幹為M1944式步騎槍,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蘇聯紅軍大量採用,非常適於冰雪寒冷氣候下作戰。
  • 雙狙獵殺:揭秘兩款國產新型狙擊步槍 - 大國利器_騰訊新聞_騰訊網
    在仿製和完善改進SVD狙擊步槍的基礎上,中國先後研製了79式和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使士兵們第一次擁有了相對高精度的單兵武器,也讓我們這一支崇尚「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軍隊有了自己的利器。根據實際作戰需求,我軍於新世紀後開始大力發展特種作戰,高精度狙擊步槍和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的研製更加迫切,突破這兩道關口成為了中國輕武器行業的重要任務。 CS/LR4高精度狙擊步槍和QBU10大口徑狙擊步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營運而生的佼佼者,目前已經大量裝備我軍部隊和部分城市的特警隊伍,成為了打擊敵人、懲治犯罪的利器。
  • 抗戰中3大經典步槍:第1把是吃雞神器,第3把很特別,俗稱水連珠
    1.德國98K短步槍: 眾所周知,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受《凡爾賽條約》的約束,其研發軍火的類型和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對於一直想稱霸世界的希特勒怎麼可能受此條條框框的管束,於是在暗中依然研發了許多殺傷威力巨大的武器,而赫赫有名的98K步槍就是在這樣的複雜條件下誕生的。
  • 抗日戰爭時期常用的5把步槍,第三把名字常讓人誤會,你認識嗎?
    莫辛-納甘步槍:其誕生於1891年,是一戰、二戰時期蘇聯的制式步槍,因其可靠耐用的優秀性能被蘇聯軍隊廣泛使用了60多年,備受蘇軍的信賴和喜愛;在很早的時候我國就有裝備該步槍的記錄;據史料記載,在蘇聯十月革命時期,蘇聯就曾援助了接近上萬支的莫辛-納甘步槍給中國,後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蘇軍又援助了數萬支給八路軍
  • 自動裝彈 火力較強SCAR-H PR型狙擊步槍
    提及狙擊步槍,人們往往會想到拉一下槍栓打一槍的那種「挨個點名」模式。但如果說用狙擊步槍來進行火力壓制,你也不用驚訝。因為,具有這種本領的狙擊步槍為數還不少,其中就有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SCAR-H PR型狙擊步槍。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儘管如此,美軍的武器裝備仍然是世界一流的,相比之下志願軍遜色太多了。 初期中美差距巨大 飛機軍艦坦克幾乎是沒有,就連汽車,志願軍也幾乎為零。來看看一線作戰單位的武器裝備對比,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巨大。 美軍士兵配備的主戰槍枝為M1步槍。二戰中,M1步槍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步槍之一。
  • 荒野行動:新晉步槍AR18使用評測,臥倒射擊高樓狙擊利器!
    荒野行動步槍新成員AR18突擊步槍,單發傷害為43點,射速11.5,射程500,彈容量30,後坐力10.5。單從紙面數據看,AR-18步槍的各項性能都比較均衡,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但也沒有明顯的短板。AR-18步槍可選擇的配件較多,包括彈夾配件、倍鏡、步槍補償器、步槍消焰器和步槍消聲器,都可以供我們進行搭配。這裡推薦大家搭配快速擴容彈夾、高倍鏡和消聲器。快速擴容彈夾不僅提高了換彈速度,也使得AR-18的彈夾容量提升到了40。而高倍鏡搭配消聲器,使我們能更好地應對遠戰並提高自身隱蔽性。
  • 武器百科全書——SVD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
    傳說女狙擊手帕布利琴科,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而不是SVT,照片是用於宣傳 此後,蘇聯推出了SKS半自動步槍和AK-47自動步槍,確保了火力,但這些制式步槍使用的7.62x39毫米子彈的射程和阻擊力都不夠。因此,在戰後,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仍然被用作蘇聯軍的狙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