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細觀《慶餘年》,會發現範閒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便是他總是能將身邊的人「收服」,成為他的助手或者好友。就比如最初的滕梓荊,滕梓荊是一個亡命人士,在經歷了一系列家庭變故之後,很難再對他人產生信任。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跟隨範閒,最後被範閒的為人徵服,為他效力甚至甘心為他付出性命。再比如王啟年,王啟年雖然是陳萍萍派到範閒身邊的,但是之後卻也是被範閒的善良正直大義所吸引,成了他最得力的小跟班。
當初跟範閒在儋州待在一起過的範若若,也是範閒的小迷妹,在範閒入了京都以後,幫了範閒不少忙。不過在範閒初入範府時,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範閒客客氣氣,畢竟其他人沒有範若若與範閒之間的「革命親情」,範思轍就對初來乍到的範閒十分不滿,各種想要給範閒下馬威。不過在範閒眼裡,範思轍這種級別實在是小兒科,所以都被他一一化解。
但是其實範思轍本性善良,對範閒也並不是真的有什麼惡意,後期還與範閒商量開了書局,成了範閒身邊的幫手。範閒之所以開書局,也是當初範思轍提議,範思轍對書局的帳目花銷規劃,更是把範閒說的目瞪口呆,沒想到範思轍的算帳才能如此之高,簡直是一種天賦。
此後也就挖掘了範思轍身上的這份本領,與他開始了書局生意。但是範思轍的算帳本領絕對不是只展示過這一次,也不是突然間形成,可是為何在範閒入了京都後才凸顯出來?
範思轍的父親範建,也並不知道範思轍有這種本事,還是範閒提了出來,範建才知道範思轍的算帳能力。範建不知,做娘的柳如玉卻好像也並沒有提過。這不是範思轍有意在他們跟前藏拙,而是範思轍生性單純,在算帳以外的方面頭腦簡單,這也就讓大家對他有了刻板印象,不認為範思轍能有什麼過人的本事。即使偶爾顯示出的算帳本事,大家也只會認為和他愛財有關。
範若若雖然有範閒的早期牽引,但是畢竟還是在那個時代裡,範若若作為一個女子,對這方面的事情並不太關心,也不認為範思轍能有什麼過人之處,所以也就不在意。
但是其實重點還是在於範思轍自己,生在範府,雖然是府中的公子,父母對他的教育層面也僅限於有沒有大作為,對他期望不高,誇獎也少,範思轍自己即使知道在算帳方面能力異於常人,但是被父母打壓慣了,也不認為自己這樣是什麼本事。久而久之,範思轍身上的算帳天賦也就被忽略了。
但是範閒卻發現了範思轍身上這個閃光點,在他眼中,人並無貴賤之分,也沒有有用無用之說,會別人不會的東西,就是本事。看著範思轍自信的將帳目算得一清二楚,口算速度甚至比過算帳工具,範閒是驚訝也是驚喜的。範思轍的這種本事,並非是在範閒入了範府才被凸顯出來,而是大家都忽略的東西,恰好被重視萬物平等對待的範閒挖掘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