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初起,隨著新媒體領域短視頻的迭代,網紅的風潮由娛樂行業吹向旅遊行業,短視頻由於承載的信息點較少,作為網紅直播的背景反而在短視頻潮流中脫穎而出,從而引領出網紅景區的潮流。
但是網紅景區1.0的缺點也非常突出,隨著網紅項目和網紅活動的大批量複製,同水平和低水平的類似項目及活動充斥相應的新媒體,使得人們迅速產生審美/醜疲勞,加上許多人玩過一次大都很難選擇再次光臨,網紅景區也隨著網紅項目的迅速降溫而失去成色。雖然,還有諸多景區寄望於網紅項目與網紅活動搏出位,但網紅景區1.0的時代已經在悄然過去,與之而來的是網紅景區2.0粉墨登場。
那麼網紅景區2.0是怎樣的時代呢?
網紅景區2.0有以下特點:
場景取勝
例如長沙的超級文和友就是如此,首先是80-90年的長沙街景,略顯雜亂而又富有市井氣息的老長沙沿街居民區景象,甚至還將水泥陽臺上戶外的晾衣繩及晾曬的衣物加以還原,場景嚴謹、緊湊,卻又是原汁原味的還原,這就與現實中保留了當時物質景觀的地區——比如長沙某些棚戶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場景展現的都是美好與追憶,不會有現實的混雜及髒亂差的不悅。加上80-90年代的各種本地小吃,人的味覺記憶被充分喚醒,加上當時的圖書、當時的娛樂(奇志大兵的相聲、有年份的桌球室……),在一個時間片段中,場景被濃縮在一起展示。這樣的場景沒有明顯的次序,從任何一個場景進入,然後走完整個場景,都是對這個時間段的印象加強,直至走出這一片場景空間。
例如武漢知音號就是如此,整個知音號反映了民國漢口港的場景,又以船這種狹小空間為載體,將若干故事情節在場景中串聯(諸如舊船票故事、民國戀人故事、酒吧舞會……),實現在緊湊空間中迅速推進劇情的目的。而知音號上的體驗從上船開始到離開船,整體是連續的,體驗也是疊加的。對情節、流程、節奏與空間融合的場景把握都需要非常用心,才能夠讓整個體驗完整。
場景的內核是文化挖掘與藝術創造
網紅景區2.0關鍵在乎場景營造與體驗,而內核就是文化挖掘與藝術創造。文化是場景深層次的支撐,藝術創造是場景的創新之源。不論是截取某個時間片段進行場景營造,還是濃縮某個空間進行戲劇化場景營造,在其背後都有文化的深層挖掘。每一個新的場景,並不是原有時代的簡單複製,而是一種藝術再創作,藝術創作的精細度決定了場景體驗的代入程度。
而在濃縮空間內展現一個戲劇化的場景,需要對演藝有充分的了解,整個戲劇化的場景,實際上就是沉浸式演藝的實施空間,這種沉浸式演藝,對戲劇表現、對主題文化、對演藝流程與節奏控制、對舞臺空間設計與布置、對演員管理……都需要有非常深的認識,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沒有對藝術創造與呈現的雕琢,很難完成這類產品。例如武漢旅投請樊越團隊打造的知音號,沒有武漢旅投對武漢市場多年深耕的精準把握,沒有樊躍團隊對演藝的深刻理解,沒有文化內涵與藝術創造的結合,是很難出類似產品的。
新媒體綜合傳播
但是自2019年末開始,新媒體的格局基本穩定,抖音的攻城略地逐漸放緩、小紅書也填滿了它的目標群體,微博的新探索也放緩了腳步,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也持續下降,bilibili雖然動作不斷但始終沒有在旅遊領域進行布局,各類新媒體在各自的市場中相對安穩下來。這種情況下,依靠一家新媒體來竄紅已經很難實現了。
年輕人仍是主導
網紅景區2.0仍是年輕人主導的,新群體帶來的消費迭代正在迅速替代原有的消費產品與消費品牌,這一點從今年的雙十一就可見一斑,下圖的雙十一銷量TOP1的品牌,不知道諸位認識幾個?
其他商品有迭代,旅遊消費同樣有迭代,以景點景區為例,大量的A級景區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30年前興建的,產品、內容、服務很多還是按照當時的潮流打造的,即使是10年前的A級景區,也代表的是80-90後的消費趨勢,而現在90後、00後崛起後,就需要新的旅遊消費產品,因此有了網紅景區1.0對傳統景區的挑戰,而年輕人並沒有停下他們的步伐。在對網紅景區1.0時代的產品淺嘗輒止後,迅速進入場景消費為主的網紅景區2.0時代,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2018年迅速崛起的網紅景區景點其中有一大批已經泯然眾人矣。
本地傳播的崛起與區域突破
網紅景區2.0與網紅景區1.0類似的是它仍是以本地傳播帶動區域突破,這一點在目前的疫情之下,尤為突出。
(劉傑武 自繪)
結語
網紅景區2.0時代已經來臨,產品迭代正在加速,率先進入的已經在優先享受藍海市場。然而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簡單的複製,它需要對年輕人市場有充分的理解,對文化挖掘有相當的功力,再度藝術創造要有相當水準,還要能夠駕馭本地市場,進而達到迭代裂變,需要相當的積累才能成行,未來,能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都是大資本與深耕者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