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很多問題。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溫度上升將帝企鵝在內的許多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有鑑於此,伊朗建築師薩賈德·納瓦迪設計出了一個「企鵝保護系統」,旨在通過這個外形像冰上圓頂屋的棲息地拯救帝企鵝,使其免於滅絕,並通過給該地區降溫來幫助緩解極地冰層融化。
目的:保護企鵝、防止極地冰融化
氣候變暖、地球溫度上升已經將許多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南極洲的帝企鵝也在其中。隨著南極洲冰川的融化、氣溫的上升和食物來源的消失,這些現存企鵝家族中體形最大的成員在不久的將來面臨著滅絕的威脅。有鑑於此,一位伊朗建築師構思出一個棲息地的概念,這個棲息地可以保護帝企鵝免於滅絕,同時也能在與氣候變化作鬥爭。目前看來,帝企鵝的數量仍然保持穩定,冰川融化似乎是首要問題。事實上,由於極地冰層融化,阻礙了帝企鵝的繁殖,導致了它們數量的減少。
為了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伊朗建築師薩賈德·納瓦迪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解決方案,並將這一方案命名為「企鵝保護系統」。這些棲息地是圓頂屋形狀的,有水下空間,企鵝可以利用它來尋找食物,同時也可以防止極地冰融化。
設計:水上圓頂屋+水下多孔空間
納瓦迪的「企鵝保護系統」概念設計包括兩部分。水上部分是水上圓頂屋,企鵝可以在那裡產卵,擠在一起取暖。納瓦迪的靈感來自於企鵝群「抱團」的體溫調節行為。在南極,企鵝群居在一起,保存能量,捱過嚴酷的冬季。該設計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企鵝一直擔心冰面融化,損壞企鵝蛋。因此,當南極溫度降至零下45℃時,這一設計為企鵝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孵蛋場所。
「企鵝保護系統」的水下部分是一個倒置的圓頂屋形狀的多孔空間,目的是保護正在融化的冰。多孔結構靈感來自海綿,其下還有一個隨海浪湧動而擺動的鐘擺,鐘擺通過海浪產生電力以冷卻這片區域。
「企鵝保護系統」的水下部分是獨立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巧妙地從水上圓頂屋中分離出來,移動到融冰區域。
納瓦迪相信,通過冷卻水,可以阻止極地冰川融化,這也有助於拯救企鵝。雖然這個設計仍然處於概念階段,但它展示了科學和藝術如何結合起來幫助應對氣候變暖。
背景:本世紀末帝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多年來,研究表明,由於過度捕撈和氣候變暖導致的降雨量增加,許多企鵝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在南極洲,如果氣候變化問題得不到解決,帝企鵝預計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美國科學家2019年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如果不採取行動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到2100年,南極洲的帝企鵝數量將減少86%,屆時帝企鵝的數量將難以回升,該物種將走向滅絕。
英國南極調查局保護生物學負責人菲利普·特拉森認為:「目前南極部分地區的升溫速度比最近冰川記錄中的都要快。儘管帝企鵝在進化史上經歷過(氣候)變暖和變冷的時期,但目前的暖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還不清楚帝企鵝是否能夠適應極地冰川的融化。由於它們不是敏捷的物種,不能攀爬或遷移到其他地方,它們的生存將受到威脅。「它們的繁殖依賴於海冰,在全球變暖的情況裡,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減少。沒有了冰,它們將很少甚至沒有繁殖棲息地。」特拉森解釋。
雖然納瓦迪的設計確實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但仍存在未知的變量。當他的這一設計的下半部分降低該區域周圍的溫度時,就會產生更多的冰。但是過多的冰又會使企鵝遠離開放水域,從而導致食物來源的喪失。另一個潛在的問題是,人類的幹預可能會迫使帝企鵝改變自然的生活方式。這可能會產生未知的後果。
這些設計也在關懷太空與海洋
納瓦迪這一設計方案入圍了法國雅克·魯熱力基金會組織的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在該競賽的「海洋建築與創新」類別中排名第七。
雅克·魯熱力基金會由法國著名建築師、「世界海洋建設領域第一人」雅克·魯熱力於2009年成立,旨在鼓勵和培養年輕一代的創作力與想像力,並向大眾傳播對海洋與太空更深更遠的認知與展望。雅克·魯熱力基金會國際建築設計競賽注重參賽者表現出的對環境、技術等方面的責任感,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並有助於推動社會和科技的進步
這一競賽不久前宣布了2020年的獲獎名單,獎項分為「海洋建築與創新獎」「太空建築與創新獎」以及「建築與海平面上升問題獎」等三類,每個獎項還下設焦點獎。
太空建築與創新獎之聚焦月球村
虹膜項目
作者:薩默爾·艾爾·塞亞裡(埃及)
作者簡介:薩默爾·艾爾·塞亞裡是建築學助理教授、研究員、獲獎建築師,對外太空建築有著極大熱情。200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多年來獲得超過30個獎項。
作者描述:虹膜項目是軌道電梯和太空望遠鏡。它的口號是把我們的眼睛放在天空上。各種生物策略與現有技術相結合。
虹膜項目的靈感來自於眼睛的仿生機制。它詮釋了生物形態和生物性,以達成一個完成的項目。在人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解剖結構中,虹膜是眼睛中一個薄環形結構,負責控制瞳孔的直徑和大小,因此這是用來控制天空入口的設計概念。
太空建築與創新獎
作者:奧利弗·瓊沃思(奧地利)
作者簡介:奧利弗·瓊沃思先後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肯塔基州和奧地利林茨接受教育,並在奧地利格拉茨和葡萄牙裡斯本學習建築。
作者描述: 一個受珊瑚礁啟發的空間站,將收集和回收太空碎片,並將其作為建築材料重複使用。
人類創造並解決了許多對生態系統的威脅。有統計顯示,目前,進入太空的碎片超過8000噸,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受珊瑚礁的啟發,設計者希望建造一個空間站,打造一個不斷「成長」的結構,它將收集和回收太空碎片,並將其用作建築材料。通過可持續的太空旅遊融資,這個空間站將成為一個國際標誌、一個知識中心,提供重力、居住和反思,使人類對地球作為資源終結實體的新視角。
海洋建築與創新獎之聚焦水下村莊
海條藻
作者:巴普蒂斯特·玻瑟(法國)
作者簡介:巴普蒂斯特·玻瑟是法國裡昂高等建築學校的學生。玻瑟認為在醫院項目中,建築師是將「機器建造」、生活和使用的舒適性以及功能性聯繫起來的人。特殊的健康環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醫院設施的自主權。
作者描述:這是一個海洋關懷中心。
該建築群位於法國大西洋沿岸,為某些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替代療法,如快速降壓、對傷口或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水的自然壓力確保了病人接待單元的增壓。
建築與海平面上升問題獎
隨著海平面升起
作者:亞歷山大·博松(法國)、菲利普·魯伊斯(智利)
作者簡介:亞歷山大·博松是法國波爾多國立建築學院的建築系學生,在花了一年時間研究拉卡諾水位上升的問題後,決定參與到這個問題中來。菲利普·魯伊斯是智利一名同時修土木工程和醫學專業的學生,參與了各種跨學科的工作。
作者描述:浮動結構逐步適應海平面上升,附著在紅樹林般的地基上,防止侵蝕,保護社區。
加納漁村託託普正遭受著海岸侵蝕和海平面上升的痛苦。兩位設計者為建立一個有活力的村莊提供了一個現實的解決方案。受到紅樹根的啟發,地基被用來加固結構。設計的重點是當地居民和他們的工作,尋求保持託託普村的可持續性和土地的使用,直到它下沉。為了實現這一過程,該項目使用自然水力,通過適應海平面,逐漸提升結構。因此,它既要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又要保持當地的生活方式。
建築與海平面上升問題獎之關注非洲海岸線
浮蓮
作者:馬丁·普裡託裡厄斯(南非)
作者簡介:馬丁·普裡託裡厄斯是一名有激情的建築師,業餘時間則是一名熱情的設計師和旅行者。
作者描述:浮蓮旨在成為一個可持續的電力來源,其設施可容納農業、漁業和住房。
隨著氣溫上升,鹽鹼化汙染了農田,引發了魚群遷徙,影響了加納農民和漁民的生計。此外,電力需求超過供應,使社區面臨挑戰。浮蓮旨在提供一種解決方案。電流通過錨定系統時被捕獲,與光伏屋頂板一起發電。
海洋建築與創新獎
第八大洲
作者:倫卡·柏特拉高娃
作者簡介:倫卡·柏特拉高娃在斯洛伐克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與城市規劃工程師學位,在維也納技術大學哈尼·拉希德工作室獲建築碩士。畢業後,她先後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奧地利維也納等地工作。自2017年起,她進入倫敦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擔任高級設計師。
作者描述:浮動站正在清潔海洋,恢復海洋環境的平衡。
第八大洲是一個浮動站,它正在清潔海洋,恢復海洋環境的平衡。它連接科研教育設施與海洋塑料回收中心。浮動站採用多種方式應對現場環境變化。它的元素可以協作和優化能源使用,從而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生命體。它創造了一個跨學科的平臺,來對抗哪些在岸上的行為對海洋造成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