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以及這個世界是由不可知的神秘力量設定,還是由自然選擇的規律控制?
人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上帝?
這並不是一個謙虛的問題,但是,人都想成為自己人生的上帝。
作自己的上帝,是一件好事嗎?
我們從幾部電影來看看成為上帝的方式。
在《異形》系列電影中,異形的進化方式就是「撒旦式」的,因為完全撇開了進化所所蘊含的道德要求。
異形以極具侵略性的方式侵佔別的機體,以「擁抱」的姿態侵佔機體基因,當蛻變到來,異形就得到了新的生命。這種完全由自己主導的進化方式其實是非常邪惡的,人類社會的文明並不認可這種進化方式,因為道德在人類進化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強悍的異形獲得了進化上的絕對優勢,快速,有效,成為了自己的「上帝」。但是很難想像被「非人性」的異形佔據整個地球甚至宇宙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一定要找一個類似的世界,只能想像撒旦戰勝上帝,把邪惡的種子撒滿了,只剩荒廢和哀嚎的人間。
這種世界《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中的世界:人被人類的上帝外星人創造,然後人再創造了生化人,成為了生化人的上帝,但是後來生化人大衛也想成為上帝,於是開始了毀滅人類創造另一個新物種的計劃。
很大程度上上帝的出現源於人的道德本能,道德本能也是宗教情感的來源。是道德上帝的存在阻止了類似異形進化的世界存在。
畢竟,沒有道德的上帝就是撒旦。
另一種成為上帝的方式就是「自我欺騙式」的,這種方式出現的根源往往源於無常的人生悲劇。
《K星異客》中,波特遭遇人生悲劇,通過臆想和自我創造,讓自己成為了「上帝」。
當人們在火車站發現波特的時候,他沒有身份證明,吃帶皮香蕉,嘴裡說自己是從一個叫做K派克斯星來的外星人。這典型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表現,然而進一步了解,卻發現他思維敏捷,幽默風趣,安慰精神病人比醫生還有效。波特在頂級天文物理科學家們的注視下,畫出了他嘴裡的天琴座附近的K派克斯星,並且描述了無政府無婚姻的K星人文明。
天琴座附近確實有一顆星,這顆星的位置只有少數的天文物理學家才知道,而關於這顆星的運行軌跡等,波特說得頭頭是道。波特豐富的天文學知識讓人們懷疑他是走失的天文學家,然而,找遍全國也沒有這樣的人失蹤。
就在人們要相信這個波特真的是外星人的時候,警察那邊卻傳來消息,原來波特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妻女被流浪漢殺害,他無法接受於是從村莊消失,當他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變成了K星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波特是擁有超高智商卻被囿於小地方的人,他善良和熱愛生活,可是生活奪走了他熱愛的一切,無法接受事實的他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身份。
在波特嘴裡,K星人生活在沒有政府,沒有婚姻,不用受生育之苦的社會,這些特徵都是跟波特的遭遇有關的。政府代表的是公義,而「沒有政府」就是沒有公義,所以善良美好的妻女才會被一個流浪漢殺害。婚姻代表的是妻子,而沒有婚姻,是波特想忘記自己的妻子,不承認妻子的存在,這樣就沒有了失去伴侶的痛苦。生育代表女兒,女兒是波特夫妻的愛情結晶,是他們人生的希望,甜蜜的負擔。而沒有生育之苦就沒有對女兒的愛,也不需要承受沒有保護好女兒的巨大心理負擔。
被剝奪的愛和沒有保護好妻女的自責讓波特沉醉在自己創造的新世界裡,當人們快要在他面前揭示真相的時候他再次消失,或許,就像波特說的,他還要繼續他的「星際旅行」。
波特成為了自己想像世界裡的上帝,而這也是很多現實中的人擺脫痛苦的方式。以這種方式接近「上帝」的人,在現實中卻不是被看好的,絕不多數時候他們被歸到精神病患者的行列。他們因為對社會的貢獻力下降導致失去社會價值,但是,從西方文化來看,他們更願意認為這類人是最接近上帝或者是最需要上帝的人。
還有一種人成為上帝的方式是「抗爭式」的,這類人可以被視為上帝的使者,在某個時刻履行了拯救人類的責任。
比如《末日危途》講述為了兒子可以活下去,父親抵制了飢餓本能和被獵殺的危險,把兒子送至安全地帶。而《人類之子》是講述為了拯救人類世界的最後一個嬰兒,蒂歐和前妻歷盡艱辛,犧牲自己,把剛出生的孩子和最後一個能夠生育的黑人女子送到了傳說中的安全島。
抗爭式的上帝是跟人類意志和勇氣相結合的,這也是我們認可的「救世主」方式,這種上帝旨意的體現跟耶穌受難是不謀而合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說,相信耶穌基督的道,就是相信人類精神中存在著大愛之道。人之所以是高貴的,是被上帝眷顧的,就是人類進化的歷史軌跡上從來不缺乏大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