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我國,各地「過早」吃什麼?
最先浮現在我們腦海的,可能是白粥、豆漿、油條、饅頭、包子.這也是中國人早餐桌上出現最多的食物。
但實際上,餓了麼平臺的早餐外賣數據顯示,國人的早餐比這要豐富得多。
走,一起去一探究竟!
(註:由於烏魯木齊和拉薩的樣本數偏小,本文未對這兩個城市進行統計。)
各地「過早」吃什麼?
韭菜盒子南方人吃的比較少,但在北方還是比較常見。而聽起來就像是東北那「旮沓」才有的大碴粥,其實就是用大顆玉米粒子煮成的。
在華北地區,天津特色小吃鍋巴菜是天津人最愛的早餐,用煎餅切塊加上各種配料,澆上滷汁拌勻就是一碗香噴噴的早餐。除此之外,果子也是天津人早餐愛吃的油炸麵食,果子有很多種,例如放在煎餅果子裡的果篦兒 、糖皮兒、果頭兒等等。
而北京人早餐桌上出現了一道地道老北京味——炒肝,雖然叫炒肝,但卻不是「炒」出來的,炒肝是用豬內臟澆上各種配料煮熟勾芡製成,可能外地人會覺得當做早餐口味太重,但老北京們就好這口。
華東各省的早餐偏好更複雜。 在口味比較清淡的江浙地區,粥是早餐的首選,生煎、鍋貼、餛飩也是這裡的居民常吃的早餐。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最熱銷的早餐飲品是咖啡,豆漿只能排到第二位。杭州早餐熱銷榜中出現了蔥油拌麵這道典型的江南菜。
南京和安徽剪不斷的聯繫在早餐上也得到了體現,南京和合肥居民早餐都會吃一種淮南特色小吃——沙湯。
號稱比四川人還能吃辣的江西人,早餐也少不了瓦罐湯,另外,米粉也是他們的最愛,南昌拌粉、肉醬拌粉和牛肉拌粉,聽起來都很香。
煎餅當然是山東人早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有全國聞名的名菜「煎餅卷大蔥」。而天津沒上榜的煎餅果子,在濟南進入前十名。先在綠豆面薄餅攤上雞蛋,裹上還有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配上各種醬料,口感鹹香,一口咬下去配料滿滿。
說到華中地區,那就不得不提又燙又辣的胡辣湯。鄭州人早餐最愛胡辣湯,胡辣湯在鄭州的早餐熱銷指數榜上排名第一。另外,茶葉蛋、油餅、水煎包等配胡辣湯一起吃的食物也很受鄭州人歡迎。對於湖北人來說,早餐是很隆重的事,甚至把吃早餐叫做「過早」。香噴噴的熱乾麵和豆皮則是武漢人早餐的最愛,還有用雞蛋酒釀製成的蛋酒,武漢人也常喝,配上兩個面窩,非常滿足。
至於湖南,看看風靡各地的湖南米粉就知道,米線米粉一定是長沙人早餐的熱門選擇,紅燒牛肉粉在長沙的早餐外賣中排名第七。不管是吃粉還是吃粥,來點酸豆角才開胃。
在華南地區,廣州和海口的的口味更為清淡,偏廣式口味,南寧人則相對重口一點。廣州人不用多說,南寧和海口人早餐也喝粥、吃腸粉。不過,早茶歷史悠久廣州人早餐除了愛喝粥,也愛喝咖啡,吃西式快餐的漢堡薯條和薯餅。
而在廣西,人們早餐喜愛米製品,看看風靡各地的桂林米粉就知道,廣西人早餐也少不了嗦粉。「嗦粉好伴侶酸豆角」也再一次出場,排名靠前。
在無辣不歡的西南地區,早餐卻沒有那麼「重口味」。成都、重慶早餐吃的是油條、豆漿、茶葉蛋、粥等傳統早餐。昆明則不太一樣,稀豆粉和米線是獨特的地方早餐。稀豆粉是豌豆粉熬製成粥狀做成,有豌豆的獨特香味,可以配油條也可以配米線,而小鍋米線也是昆明人常吃的早餐。
在喜愛麵食的西北地區,與其他北方麵食大省相似,卻也有不同。
盒子是西北人喜愛的食物,除了常見的韭菜盒子,還可以吃到牛肉盒、土豆盒子和素盒子。
西安人和鄭州人一樣,早餐尤其鍾愛胡辣湯。除此之外,羊肉泡饃的飥飥饃,西安人也會當早餐吃。
呼和浩特有獨具風情的酸奶餅。而牛肉麵沒出現在蘭州人早餐熱度榜中,大概是面容易坨,還是店裡吃更滿足。
總而言之,不論你是什麼口味,琳琅滿目的中式早餐裡,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早餐不便宜,西邊吃得晚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雖然大家都用同一個時區,但日出的時間有明顯的不同,各地人吃早餐的時間,也有差異。
分城市來看,安徽合肥是最早吃早餐的城市,有近 12% 的訂單在早上 5 點到 7 點之間,是所有省會城市中最高的,而在 9 點到 10 點的早餐訂單為 37.17%,也是所有省會城市中最低的。
西寧是吃早飯最晚的城市,在早上 9 點到 10 點之間的訂單佔比最多,有 69%,大概是因為日出晚,起床時間晚一些。同樣,中國西北部的城市除了西寧,蘭州、昆明等城市的早餐時間也相對較晚。
經度差異再大,最終影響吃早餐時間的,還是上班時間。早上 8 點到 9 點是吃早餐高峰期,中國各省會城市平均有 43.69% 的早餐外賣訂單集中在這個時間段。
大城市的快節奏下,周末在家通勤很難,路上很趕。工作日主要圖個方便快捷,周末的早晨才有時間吃點更好的。
相比午餐和晚餐,早餐沒有那麼豐盛,花費也低一些。餓了麼平臺數據顯示,29個省會城市平均 58.2%的早餐訂單金額在 25 元以內。其中,長春人的早餐花費比較低,有 79.7% 的外賣訂單金額低於 25 元。
不過,一頓早飯十幾二十塊,也不便宜。如果居住在北京和上海,早餐隨便買點吃的,一不小心就會超過25塊。
餓了麼平臺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早餐花費相對較高,在 25 元以下和 25 到 50 元的早餐訂單比例基本相同,都在 40% 左右,金額高於 75 元的訂單佔總訂單量的 5%,高於29個省會城市 3.2% 的比例。
和老家吃一樣的東西,卻要花上更多的錢,這也是生活在大城市必須承擔的代價之一。
品種雖多,吃對早餐不容易
中國的早餐種類如此之多,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吃對早餐。油條、白粥等傳統早餐食物在各個城市都很受歡迎,但它們大都以谷薯類為主,肉類、蔬菜、牛奶類的食物比例較低。
事實上,單一碳水化合物過多,其他營養素不足,是很多中式早餐常見的問題。
中國每 10 年進行一次全國營養調查,根據最新的一次,即 2010 到 2012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數據,雖然中國居民吃早餐的比例很高,但早餐營養攝入不太充足 。
雖然有 91.2% 的中國居民每天都會吃早餐,但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充足或較充足的比例僅為 3.4 %。谷薯類食物在中國人的早餐中佔比高達 97.5%,而奶豆類食物比例僅為 15%,動物類食物也僅佔 33.7% 。
八年時間過去,從29個省會城市的早餐名單中可以推測,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充足或較充足的比例應該會有提高。但整體來看,谷薯類依然是主流。
那麼,早餐要怎麼吃才合適呢?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中建議,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食物,早餐攝入的能量和營養應佔全天總需求的 25% ~ 30%。
此前,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引起爭議的「早上不許喝粥,要吃雞蛋喝牛奶」的言論,其實是有道理的。
粥的營養構成比較單一,如果只是白粥,升糖指數(GI)很高,容易長胖不說,對有糖尿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太友好。
不過,也不是說粥就要進入早餐的黑名單。用粗糧煮粥可以降低粥的升糖指數(GI),另外,只要內容物搭配得好,粥也可以是營養均衡的完美早餐。
至於吃雞蛋,也有講究,中國人早餐愛吃的茶葉蛋和滷蛋其實沒有那麼健康。茶葉和雞蛋一起煮,會產生影響蛋白質等其他營養物質吸收的物質,而滷蛋用的滷汁如果反覆燒煮,也會影響健康。
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早餐也常常被我們忽視。再怎麼忙,也不要忘記安撫自己的胃,早餐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增加幸福感的方式了。
就像紀錄片《早餐中國》的海報上寫的,「難就難吧,吃了早餐再說,今天要加一顆蛋」。
來源:網易數讀(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