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換你一個故事,如何?
How about one photo for one of your stories?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的陌生人遊記
不定期更新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鞠躬~
Subscribe the Journal to see the world with me!
臺北市區亂逛、臺中臺南一頓大吃後,要繼續向南行駛,高雄和最南端的墾丁就在地圖的末端等著我們,聽上去就仿佛已經感受到了海風吹在臉上的放鬆感。
十月初的臺灣,還是日日驕陽四射,天氣大好。每當進入市區看到路邊的「五十嵐」奶茶店招牌,就忍不住想停下來進去買上一杯,好繼續上路。
高雄大概是與臺北齊名的大都市,從交通系統就可以看得點門道。作為全臺第二個建有捷運系統(MRT)的都會區,擁有臺灣第一條機場捷運,能直達高雄國際機場;高雄港是世界等級的國際港口、臺灣最大的深水港、貨運吞吐量世界第13的綜合性港口。
高雄電影節,2001年設立,如今已經成為口碑較高的電影節,很多小眾有才導演攜片登陸亞洲會選擇此地作為第一站,以此進入釜山、日本等地。
港口邊很多碼頭區域都成了現在有名的文創產業園區,各種文藝小店、書店、音像店、劇場進駐,連帶著「高雄電影節」都漸漸做成了一塊拳頭產品,叫得越來越響亮。
一些臺灣當地明信片、創意文具,很有日本、韓國相關產業的影子。
駕車抵達已接近深夜,在高雄工作生活了很多年的黃老師直接推翻了我們想去六合夜市的想法,讓我們導航去瑞豐夜市。顯然,在本地人眼裡,六合是像臺北士林夜市一樣的、只為了遊客而存在的夜市,而真正最好的去處只有瑞豐。
瑞豐夜市一角,家長們帶著小朋友們玩遊戲。
後來發現,瑞豐夜市是一整個區域,不像六合只有一條街,即使接近半夜十一點也十足熱鬧,除了小吃還有各種玩樂設施,可以看出是附近居民外出活動的好去處。叫賣聲中人貼著人,很多攤位前圍滿了人,有男生帶著女生出來約會,只為了給她們射飛鏢得到絨毛玩具的;也有閨蜜們結伴出行,在牛排店吃得心滿意足。
即使第一夜經歷了臺中規模超大的逢甲夜市,對瑞豐的氛圍還是讚嘆不止。夜市這種文化在我成長的城市裡還是稀缺,現在看來或許落後,很多人也選擇低頭刷手機宅在家裡點起外賣,但偶爾經歷一次身在其中,還是會感嘆真希望時光能回到小時候呢。
三人身旁的塑膠袋裡裝著的全是打算帶回去消滅的夜市食物。很明顯,買的很滿足。
第二天一早,終於要去嘗試阿澤心心念念的代表著「小時候味道」的「丹丹漢堡」了。這丹丹漢堡如此有名,但是全臺灣只能在南部城市中找到,臺北長大的阿澤自從小時候嘗過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簡直成為了她心中一個情結,代表著過去。
丹丹漢堡門店外觀,也已經排滿了人。
一開始聽著招牌名字,以為會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小店裡給我們烙蛋餅、做中式漢堡——所以看到門店時,心裡是打著大大問號的:這和麥當勞、肯德基有什麼區別?
丹丹漢堡門店目前菜單。點菜非常方便,直接報想要的套餐數字即可。
看了菜單有點明白原因:中西合璧加上價格便宜大概是最大賣點,漢堡加上本土面線羹、鹹酥雞、廣東粥的做法你大概想不到,分量十足,估計很多人吃完這一餐抵得上早餐+午餐的能量,非常飽腹。
加上丹丹漢堡相對久的歷史(創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對於很多南部人來說都是童年的回憶,這樣交口相傳,漢堡店名聲越來越響亮,很多人到了南部城市都要特意留出時間到門店朝拜。
國立中山大學入口之一,還能以此進入西子灣海水浴場,夏日總是有成群結隊的遊客到此戲潮、遊泳,熱鬧非凡。
吃完分量十足的丹丹漢堡,驅車前往西子灣畔的國立中山大學,在校園裡轉上一圈。國立中大作為臺灣境內僅有的一所海濱大學,一直就有有「臺灣第一觀光學府」之稱。
十八王公廟前的臺階,就在高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旁,香火鼎盛,具有「雕樓畫梁」的閩式建築風格。
可以選擇在國立中山大學的入校車輛管理站停車,站旁有一條蜿蜒的臺階,通往半山腰的十八王公廟及史跡文物陳列館,還能遠眺高雄港及西子灣在陽光微風下的風光。
在十八王公廟前眺望遠方。
到目前為止,高雄給我的留下的印象極佳:乾淨精緻,又帶著南部特有的生活氣息。這裡與臺北的高速生活節奏下的景觀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想來能來這裡上學生活,在夕陽西下時和戀人、朋友一起漫步在西子灣,吹著海風,騎著機車感受碼頭邊星星點點的黃色燈光,大概會很幸福~
美麗島站入口。
最後說到精緻,離開高雄前最後一站,去感受了一下「全世界最美麗的地鐵站」之一的美麗島站。說起「美麗島」(Formosa),其實是臺灣的舊稱/別名,如今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地圖上都仍然能見到。
作為全球最大的圓形地下車站,穹頂直徑長達30米、面積660平方米,由四千五百片彩色玻璃構成,被稱為光之穹頂,是全世界最大單件玻璃藝術品。以水、土、光、火四大元素為創作理念,說明宇宙生生不息的故事。
車站內部最為有名的就是這個被稱作「光之穹頂」的公共藝術作品,由義大利藝術家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親手打造。開初在進入車站前見到廣告宣傳牌,以為是PS效果,後來到實地了發現原來真的就像漫畫場景。
整個捷運站空間大,同時又靜的讓人很不習慣,和一般概念的地鐵站真的有很大區別。估計這個站作為景點的作用高過交通作用太多。
車站內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為臺灣高雄捷運的虛擬代言人而存在的「高捷少女」。美麗島站內有許多人性站牌,以及專門的門店售賣周邊,引得許多少男少女駐足購買。
高雄之後就是此行期待最大的墾丁了。
一路南下,走沿海公路,累了就在路邊找一家7-11吃雪糕和關東煮。
在公路上天氣大好,看到了海邊的落日餘暉。十月初,路上車輛並沒有多得過分,跟著谷歌的導航一路不停歇。
日暮降臨時,抵達了墾丁。被黃老師推薦著去了紅柴坑。據說附近的海域,是墾丁地區珊瑚礁海岸分布最集中最廣的地區,如果想要浮潛、深潛,都是很好的去處。而我們到時,只想著吃一頓最新鮮的海鮮。
真的像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平靜的海面。
紅柴坑靠著山,面向著大海,波光粼粼,傍晚回頭望山腳下的房子時,甚至能產生身處義大利沿海小鎮的錯覺。人其實並不多,大家都很有默契靜靜地看著日落,感受著片刻的寧靜。
黃老師多年前在紅柴坑吃過一家海鮮餐廳,一直對於性價比和味道念念不忘,幾番確認,我們走進了這一家愛玉海產店。明碼標價,加上新鮮食材,還有老闆一家熱情有禮的接待。
當地最簡單常見的食材,利落的處理方法,一氣呵成地吃完。
當晚正好是中秋節,老闆一家坐在露臺上烤著肉、處理食材,一邊也招待著僅有的兩桌客人。餐廳外滿月正慢慢升起,等到吃飽喝足踱出來時,月亮已經閃亮地充當起了路燈。
一路驅車,慢慢駛過有名的墾丁大街,夜市正是要熱鬧起來的時候,人潮開始湧入,大家都踏著人字拖說笑著散著步。再往前開一些,停好車,挑一個入口走下臺階,就到了月光下的沙灘邊。
有小酒吧放著溫柔的情歌,三三兩兩的遊人享受著美酒,沒有預感到幾分鐘後就有一場傾盆大雨落下。當大雨落下、所有人都在狼狽躲雨時,吧檯後的老闆還是慢悠悠地擦著酒杯,笑著看著我們,一點也不擔心的樣子。
民宿外的街景,我們住到了臺灣地圖的最南端。
後來才發現原來暴雨很快就過去。從民宿醒來的清晨,走出陽臺一看,清爽的空氣,清澈的藍天白雲——心情也馬上飛起來。
地圖上的臺灣最南點隱藏在一條茂密的植物通道盡頭,一路的地磚上刻著各式各樣的蝴蝶,植被多到能夠在頭頂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再往前走一會,就能漸漸聽到不遠處的海浪聲。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下面這個叫做「最南點」的水泥制意象標誌,代表著東經120度50分0秒、北緯21度53分59秒。在它身後就是開闊的水域,伴著浪花和遠處的雲朵。
「最南點」的水泥制意象標誌。
臺灣最南端地圖示意。
從前我到過歐洲大陸的盡頭,遙望過對岸的非洲;也曾靠著一座大橋橫跨過亞歐大陸,在墾丁的最南端,也是類似的心情:大抵人在面對陸地盡頭與海洋交接點時,都會覺得沉默,內心或許波瀾壯闊,但是會啞口無言,只能靜靜欣賞。
這裡建造了木造眺望平臺,透過牆體的縫隙還可以看到最南邊的海灣和浩瀚的海峽。
墾丁位於恆春半島上,如這個美麗的半島名字一樣,這裡終年氣溫和暖,租一輛機車,帶上頭盔,在半島間上上下下淹沒在不同層次的藍色與綠色之間。
島其實很小,但是置身其中時,聽不到其他聲音,只有風掠過耳朵的感覺。
情侶間的假期、蜜月真的可以考慮墾丁。
你或許還會對以下城市感興趣:
直布羅陀、韓國首爾、大洋洲、
土耳其伊斯坦堡、朝鮮平壤、
突尼西亞、摩洛哥、撒哈拉、
法國巴黎、墨爾本、雪梨、
中國珠海、香港、澳門、泉州、
紐約、舊金山、拉斯維加斯
杭州、臺灣臺北、臺中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