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理接受記者採訪
故事導讀
74歲時她更為精彩:她積70多年風雨人生,寫就一部生命之書———《四川丫頭,江蘇媳婦,臺灣奶奶》。該書甫一亮相,即有北京一影視劇製作公司找上門,準備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劇。
她早年喪父,10歲離家謀生,當過大戶人家丫頭;靠乞討撫養弟弟;隻身混跡在上海十裡洋場,結識達官顯貴千金小姐。
她16歲冒險闖中國臺灣,兩任丈夫都是國民黨軍官,雖遭中年喪夫,幸逢老年結伴。
劉愛理,一個被中國國民黨現任主席馬英九稱為「臺灣阿信」的傳奇女子,她的根卻在重慶……
根在重慶
「重慶有我童年的笑聲和淚水,永不停息的滔滔嘉陵江水,是養育我生命的乳汁。」
7月11日,山城驕陽似火。74歲的臺胞劉愛理自南京飛抵山城,為她的新書《四川丫頭,江蘇媳婦,臺灣奶奶》改編成電視劇查看外景,尋訪故地。
劉愛理1932年出生地在四川自貢,在重慶朝天門碼頭和涪陵鄉下長大。1948年,16歲的劉愛理隻身赴中國臺灣闖蕩。現居臺北或南京「黃埔村」。
初見劉愛理,很難將她與來自中國臺灣的知名社會活動家、作家聯繫起來。她行事果斷,風風火火,在這個炎熱夏季的午後,走在滾燙的水泥路上,這位穿著高跟鞋的70多歲老人依然與記者談笑風生。
上月底,她的自傳體文集《重慶丫頭,江蘇媳婦,臺灣奶奶》在大陸首次正式出版。劉愛理將自己1932年至今的成長經歷,以及在各處親歷的愛國小故事,彙編後放入書中。全書30萬字,收錄300餘張珍貴歷史照片。
「將真實的平民故事呈獻給所有中國人。」幾十年在中國臺灣的生活,加上她從事國文教育和兩岸交流工作,劉愛理與記者聊天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只有在吃飯時,才流露出一兩句地道的重慶方言來。
她說:「重慶有我童年的笑聲和淚水,永不停息的滔滔嘉陵江水,是養育我生命的乳汁。」
《重慶丫頭,江蘇媳婦,臺灣奶奶》一出版,北京一影視劇製作公司就找上門,要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劇,計劃籌資1200萬人民幣。
劉愛理對自己的書改編成電視劇很有信心。她要參加編劇工作,還要在劇中客串一個小角色。她說:「演員在兩岸三地找,拍攝地在重慶、南京、臺北,這樣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