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再來武漢?李蘭娟:國家有需要 我隨時出發

2020-12-12 瀟湘晨報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接過兩項沉甸甸的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9月17日,李蘭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在這場抗疫大戰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每一個人。」

時間再一次回到那些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月17日,身為傳染病專家的李蘭娟向國家衛健委主動請纓:「希望赴武漢研判疫情!」

對這位經歷過多次公共衛生事件的「老將」而言,前線永遠是最吸引人的「戰場」。僅僅一天之後,李蘭娟第一次緊急奔赴武漢。在前方,臨危受命的她與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共同研判疫情形勢,為中央提出決策參考,迅速提出了「存在人傳人」「儘快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武漢應該做到不進不出」等關鍵性建議。

彼時的浙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打響」了。首赴武漢歸來後不久的李蘭娟,沒有顧上休息,便立即趕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指導醫務人員應用「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和人工肝支持系統,全力以赴搶救重症危重症患者。

當聽到武漢的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時,「身經百戰」的李蘭娟又一次申請帶隊支援前線。2月1日,我省高級別專家組(共10人)帶著30多箱醫療物資連夜奔赴武漢,專家組第一時間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支援。

武漢,依然在危難之中堅守。這支隊伍不遠千裡,為當地帶去了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和「四抗二平衡」等浙江經驗。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的日子裡,73歲的李蘭娟穿著防護服,不知疲倦地一次次進入隔離病房。

有人問李蘭娟,為什麼再來武漢?她的回答和出徵時的宣言一樣:「國家有需要,我隨時出發。」

經過兩個多月的堅守,李蘭娟接管的ICU病死率顯著下降,為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團隊,她以身作則,在武漢期間開課培訓、門診帶教,將傳染病診治的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療隊和醫療機構。3月31日,當圓滿完成武漢支援任務準備返程時,李蘭娟感慨萬千:「抗擊疫情的醫療隊員,個個都是英雄!」

回想戰「疫」時光,李蘭娟依然牽掛著那些與她風雨同舟的患者。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向她鞠躬:「您把我們患者當成親人,使我戰勝病魔,獲得重生。」一位無比敬重她的患者向她道別:「謝謝你,李院士!」…… 「對醫務工作者而言,病人康復出院時說聲謝謝,是最美好的時候。」李蘭娟這樣說。

跨越冬與春,經歷死與生。當武漢迎來春暖花開,李蘭娟的抗疫工作仍在繼續。5月30日,李蘭娟又一次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的身份來到武漢,科學分析千萬人核酸檢測數據、對有序復工復產復學進行指導。

榮譽的背後,是拼搏與奮鬥,更是責任與擔當。李蘭娟先後參加了國家新冠科研的頂層設計,帶領團隊在病原學、發病機制、救治技術、診斷試劑、疫苗等方面進行系列科研攻關;她及時總結髮布《新冠肺炎診療浙江經驗》和《人工肝治療新冠專家共識》;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她及時連線國外,分享中國經驗。

當疫情趨於緩和,另一條克難攻堅的賽道才剛剛開啟。9月14日,李蘭娟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的科研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上發表,率先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抗疫精神永不褪色!作為一名醫學科研工作者,從基礎醫學到臨床應用取得新的突破,是最美好的時候。相信未來醫學和科技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也能守護人民群眾健康。」李蘭娟說。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四集《國家有需要,我們隨時出發——李蘭娟》
    記者:嗯,那您之後,還會隨緊急醫療隊去支援武漢一線嗎?李蘭娟:國家有需要,我們隨時出發!【版頭:中國科學技術館出品八集系列廣播劇《是院士也是戰士》。第四集《國家有需要,我們隨時出發》】(音樂止)第二幕【火車站聲音:先生們,K687次列車很快就要開車了,為了保證您的安全……壓混】旁白:2月1日深夜,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0名高級別專家組在杭州東站出發,奔赴武漢。
  • 馳援武漢 | 李蘭娟院士再出發 樹蘭醫院緊急醫療隊今日出發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2月1日中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受命出發,率領包括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在內的浙江醫療隊馳援武漢。
  • 李蘭娟院士再出發,樹蘭醫院緊急醫療隊今日出發
    今天中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受命出發,率領包括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在內的浙江醫療隊馳援武漢。
  • 73歲李蘭娟再赴武漢:從沒考慮過什麼時候回家
    2020年初,新冠狀肺炎突出其來,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成了最受人尊重的權威專家。他們一個84歲,一個73歲東奔西跑,一直奮戰在一線。在2020年2月1日中午,在開完電話會議之後,李蘭娟院士臨時決定帶隊馳援武漢。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她第二次前往武漢。
  • 四個多月三進武漢 李蘭娟:當醫生就是給患者健康
    李蘭娟:這四組數據已經充分說明,武漢是安全的,武漢人是健康的。希望大家都能相信檢測結果和武漢的綠碼,對武漢和國內其他城市一視同仁。  高淵:在這次疫情中,上次有類似的心情是什麼時候?  李蘭娟:那是今年三八婦女節,我已經在武漢一線工作了一個多月。那天,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來看望我。
  • 73歲李蘭娟院士再赴武漢:把危重病人救回來!沒想過自己何時回家
    73歲的李蘭娟又去武漢了。今天凌晨4:4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將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工作。來源:央視新聞微博就在1月18日,她曾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首次赴武漢研判疫情。回到杭州後,其多次表示,「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談及再次的武漢之行,她說,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來。
  • 李蘭娟稱返浙後將繼續關注武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溪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源張茜原標題:一步一停 步步牽掛——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感謝武漢,感謝武漢人民。」「回去了,我也會繼續關注武漢的患者。」3月31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九通海源酒店,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即將榮歸故裡,臨上車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動情地說。她的衣服上,已經被醫療隊隊員、武漢市民和康復患者們貼滿了紅心和點讚標籤。從酒店大廳到門前登車的短短十來米,李蘭娟一步一停,步步牽掛。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
  • 李蘭娟:武漢是安全的,武漢人是健康的
    李蘭娟:武漢是安全的,武漢人是健康的 編輯:於夢宇    來源:人民網    2020-06-03 17:29 校對
  • 昨晚9點,李蘭娟帶隊出徵!浙江派出十人高級別專家組,馳援救治武漢...
    2月1日晚上9點,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領銜,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等十位專家組成的浙江高級別專家組,從杭州東站出發,坐上Z257次火車,奔赴武漢,開展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指導工作。錢報記者了解到,此次醫療組的隊員均來自浙大一院和樹蘭醫院,包括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內科等多個科室的醫護骨幹。
  • 為什麼封?何時解封?武漢「封城」的答案來了!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我非常關注武漢的感染以及全國各個省的感染情況,從各個省感染的情況看來,武漢出來的人導致了各個省感染,不僅是一代(感染),可能有的省都已經產生了第二代的感染,這是非常危險的。
  • 李蘭娟院士帶隊抵達武漢,將在這家醫院展開工作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4:4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將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工作。此前報導:昨天(2月1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從浙江杭州出發,馳援武漢。臨行前,李蘭娟院士的團隊在杭州樹蘭醫院舉行了簡單的出徵儀式。
  • 李蘭娟:這兩個月每一天都驚心動魄,返浙後會繼續關注武漢
    3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浙江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李蘭娟院士說,「這兩個月來的每一天都驚心動魄。」她還表示,回到浙江後,他們將繼續關注武漢的疫情發展,關注新冠肺炎的救治,他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科研項目還將繼續。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73歲再戰一線
    其實從打響疫情狙擊戰的第一天開始, 李蘭娟院士就曾莊嚴承諾:「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那裡的醫護人員並肩戰鬥」。武漢「封城」至今,從朔風凜冽,到春回大地,40多個日日夜夜,她一直與武漢同在,與最危險的「陣地」同在。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早在1月18日,李蘭娟就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等人一起奔赴了武漢 。
  • 李蘭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1月18日,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李蘭娟與鍾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達武漢,聽取了武漢方面的情況匯報,她作為國家級專家,在武漢提出了對疫情的預判。1月22日,李蘭娟率先提出對武漢「封城」,這一果斷措施次日就被國家採納實施。事實證明,「封城」有效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
    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我們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裡,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 隔離休整的李蘭娟院士在幹什麼?
    今天中午,樹蘭醫療集團鄭傑總裁、樹蘭(杭州)醫院葉再元院長、吳章穆書記以及醫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部分科室負責人,帶著慰問品前往李蘭娟院士援鄂醫療隊的隔離休整點,探望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樹蘭(杭州)醫院第一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由李蘭娟院士帶隊,從 2 月 1 日起出發馳援武漢直至 3 月 31 日返杭。
  • 李蘭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沒有什麼好休息的
    3月23日上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舉行感恩林種樹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參加了這場活動。視頻截圖活動現場,李蘭娟院士在回應記者希望她能多休息一下的請求時表示,能夠為抗擊疫情,能夠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一點貢獻這是最大的快樂,「我覺得沒有什麼好休息的,現在武漢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有那麼多危重的病人,而且我覺得我們國家現在的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因為國際上那麼多國家的疫情不斷上升,國外輸入的風險越來越大,我非常擔心,(希望)國外的輸入不要導致我們國家第二次疫情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3月31日,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凱旋。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1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領域專業人員,在漢指導疫情防控59天。
  • 李蘭娟院士:國家形勢依舊嚴峻,我沒有什麼好休息的
    3月23日上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舉行感恩林種樹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參加了這場活動,活動現場,李蘭娟院士在回應記者希望她能多休息一下的請求時表示,能夠為抗擊疫情,能夠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一點貢獻這是最大的快樂,「我覺得沒有什麼好休息的,現在武漢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 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如何發現他們?李蘭娟說了什麼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2月2日就抵達武漢,整整58天,她和她的團隊一直在負責重症患者的救護。這些天,無症狀感染情況備受關注,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成為傳染源?如何發現?如何管理?《新聞1+1》連線李蘭娟,帶來最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