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擁有2000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走過了40年不平凡的歷程。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身處其間的畫家們則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著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昨天上午,「打開的窗口是美麗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1979年3月5日,深圳由寶安縣撤縣設市。40年來,伴隨著城市的劇變和飛速發展,深圳美術軍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形成了一支風格多元、富有活力的創作隊伍。本次展覽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提供學術支持,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畫院、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承辦,著名藝術家董小明受邀擔任總策展人,集中展現了40年來深圳美術的成果。
這次展覽動用了中國美術館一樓1、6、7、8、9五個展廳,匯聚了150餘位藝術家創作的172件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雕塑、裝置、設計海報及新媒體等多種形式,是深圳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進京展覽。展覽持續至4月7日。
總策展人董小明認為,「把握時代脈搏,藝術銳意創新」是深圳美術四十年發展的最大特點和成功之道,而這12個字也是本次展覽選擇作品的重要標準。
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題展)「東方風來滿眼春」的作品大多出自深圳藝術家之手,展現了他們筆下的「深圳故事」;第二部分(藏品展)「開窗放入大江來」的展品是特區建立以來,國內外著名畫家為深圳以及在深圳創作的美術作品,它們來自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關山月美術館等美術機構的收藏,其中還包括吳冠中、李可染、黃胄、陸儼少、華君武、關山月、謝稚柳等現當代名家的作品;第三部分(創新展)「筆墨當隨時代」展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極富探索精神;第四部分(文獻展)「紅豆生南國」以文獻形式展出,圖文並茂地介紹深圳美術事業發展歷程和整體狀況,陳列了特區美術事業建設初期的珍貴文獻。
一個「新」字,是深圳美術海納百川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看過展覽後最為直觀和深刻的印象。「面貌『新』,精神狀態『新』,創造也『新』。」 吳為山說,「這些作品來自生活、來自人民,充滿了時代氣息。我認認真真地看過,很受感動,我既看到了吳冠中、關山月等大師對深圳藝術的關心和影響,也看到了年輕藝術家們身上的熱情、夢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