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視頻製作:Funmily 方茉莉電影工作室
近2個月的漫長賽程後,10月11日,期待已久的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標誌(LOGO)設計競賽終於臨來決賽。
在主辦方收到的847份有效方案中,僅有12個方案最終入圍決賽,選手們的設計方案各有千秋,不論是設計的思路、方案的完成度,亦或是創新能力、跨文化視野,都顯示了此次競賽的國際化視野和極高的賽事水準,也讓我們看到了成都未來的先鋒力量。
經過近4小時的激烈角逐,比賽最終名次出爐,來自環球地景設計的FH0026號作品脫穎而出,奪得冠軍。
· FH0026號冠軍作品
決賽還決出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及優勝獎4名,除此之外,還頒發了「最受歡迎獎」和「評審喜愛獎」兩個獎項,「最受歡迎獎」由25位創意觀察員代表現場投票選出,「評審喜愛獎」則由6位專業評審在847份中選出他們特別喜愛、但無緣晉級決賽的作品。
*完整獲獎名單可查看文末長圖
競賽結果由評審現場打分得出,每個入圍決賽的團隊和個人均派出代表,用PPT的形式盡情講述了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加班深化而出的方案。
參賽者既有以個人名義參賽的獨立設計師,也有行業經驗豐富的成熟設計團隊。但他們面對這次競賽,都異常認真,氣氛緊張激烈。
主持人每念一個評委給出的分數,都讓參賽選手的心緊了一分,競賽的樂趣在於挑戰,競賽的殘酷則在於每一個分數都必將決定結果。
因為入圍選手人數較多,每位演講者僅有8分鐘時間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大家都爭分奪秒,以期好好利用這珍貴的時間,打動觀眾和評審。
第一位出場的是FH0561號作品設計團隊Blanc白空設計的代表,他們的作品有4個關鍵詞:「人」、「網」、「力」、「場」。人和建築、場所和事件相互碰撞交織,組成了現在所看到的LOGO的形態。
色彩則是提取了傳統的奧運五環色,使其不僅適用於平面傳播,也具有跨媒介傳播的屬性。
王亥評價這個作品:「利用反推視覺傳達,在未來運用上非常重要,有『形而上』的味道。」
第二個出場的是FH0484號作品團隊CH-LAB的代表,他們來自距離成都2000多公裡的寧波,但距離並沒有阻礙他們對這座城市的嚮往,前段時間,一群成都阿姨在洪水中打麻將的照片激發了他們的靈感,將這種文化碰撞的感覺融入了LOGO設計。
歷史與現代、城市與自然、先鋒與傳統,在他們看來體育公園既是運動場館也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所以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形態,用更豐富的載體,承載一座城市的回憶,設計與城市共同成長。
張少俊評價這個作品:「碰撞的概念令人感動,是從碰撞到融合,從界限到無界限的改變。」
廣煜評價說:「好的作品有三個維度時代感、完成度、設計理念,這個作品除了完成度有些不足,其他都比較好。」
第三位出場的就是冠軍作品環球地景設計的FH0026號作品,他們從地標建築的概念出發,藉助太陽神鳥這個文化符號、城市符號做出了LOGO設計方案。
他們認為古蜀人民對運動生命力量的追求,跟奧運神話類似,兩個圓圈的交錯,呈現出視覺層次,靜態中有動態。LOGO不同的運用傳遞出不同的視覺信息,既有活力感也有力量感。
DEZIO表示從這個作品中學到很多知識,但圓形放大縮小後的比例問題還需要再考慮。
王亥直言不諱地說這是最喜歡的一個作品,「從原點出發最終忘掉原點,未來比過去更重要。」
第四位出場的是以個人名義參賽的潘竟儒,他帶來了FH1049號作品。潘竟儒目前在北京從事品牌設計師的工作,希望「以自己微博之力,觸動大眾之心靈」。
在思考「設計如何被看見」的問題時,潘竟儒選擇了曲線作為自己的創意符號,曲線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線條,可以拆分重組,形成各種形態,加上紅橙綠藍的碰撞色,是無限可能的符號象徵。
DEZIO評價說:「這個作品很有趣,有人的元素,也具有延展性,非常抓人眼球。」
第五位出場的是FH0727號作品團隊共同概念的代表,這個來自成都的團隊在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建築對成都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歷史的交錯,城市的進化中,他們專注了4個關鍵詞:傳遞、全球、未來、場館。用獨一無二的LOGO設計,漣漪沿著軌跡交流,加上不同載體的呈現,既有體育精神,也有時尚審美,代表了成都的先鋒精神。
張少俊評價說:「講故事是很重要的,通過這個設計我想到成都與世界,過去與未來,非常感動,並且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城市。」
上半場最後第一位選手孫大旺因人在國外無法來到現場,通過視頻的方式講解了他的FH1204號作品。「運動永續,自然共享」是他對本次競賽精神的解讀,從體育運動聯想到動態,從公園聯想到空間,最終形成了這個形似無限符號的LOGO。
孫大旺說,LOGO的設計借鑑了鳳凰山體育公園的場館造型,可以有多種形態和有空間感,在優化後也參考了運動的軌跡。
作為雕塑家的評審隋建國在看了這個作品後感嘆道:「他直接設計了個雕塑啊。」
在短暫的休息後,比賽進入下半場的時間,第七位出場的張堯也是個人參賽選手,同樣通過視頻講解了FH0123號作品。
兩個形狀宛如鳳凰的羽毛的圓環,是張堯對東方文化與西方設計理念結合的產物。五環設計靈感來源於奧運五環,紅藍黃綠黑的顏色,代表最傳統的奧運精神。依託環形概念,創造出了代表無限可能的標誌。
張少俊評價說:「這個作品的展開呈現部分很不錯,是體育公園概念的延伸,也考慮到了群眾性互動的活動。」
第八位出場的趙翀也許是本場比賽最受關注的選手了,他的FH1508號作品採用全手繪形式呈現。趙翀說自己是意外看到徵集消息的,當時剛跑完步,於是有了這個想法。
作品以手繪為主,自成一套系統,圖形、中文、英文三個元素可以拆開重組,無論哪一個都辨識度極高。除此之外,趙翀還展示了籃球館、足球場、羽毛球館等延伸LOGO設計,風格與主場館LOGO一脈相承。
王亥用成都話「裝怪」來形容這個作品,還想和趙翀「談個合作」。
DEZIO則說:「看到這個作品時我露出了大大的微笑,評審們看了800多個作品,但每個評審都對這個作品印象深刻。」
第九位出場的陳澤楠帶來了FH1091號作品,他一直在考慮如何在眾多的「鳳凰山」中讓成都的鳳凰山更具識別性。答案是來自《易經》的「天圓地方」,這也符合成都的道教歷史文化傳承。
在他看來,鳳凰山體育公園是個「泛公園概念」,具有社會空間屬性,主辦方提出的「去城市化」和「緊湊空間停頓」兩個概念也被他融入了作品中。
張少俊評價說:「這個概念特別好,就是現場有點緊張。」
第十位出場的無所工作室帶來了FH0572號作品,通過設想自己身處體育公園,感受環境對人的影響,他們決定用「線」來表達設計理念。
「線的可塑性非常強,可以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考慮到實際運用場所,他們用了不同變化的顏色來應對,希望這個作品能讓更多人來到鳳凰山,成為環境塑造的參與者。
隋建國評價說:「這是初評最喜歡的作品,線條用得好,文字配合也非常恰當。」
DEZIO則說:「在這個作品中,一切都非常平衡,既有多樣性,也有應用性。」
倒數第二位出場的張仁海帶來了FH0119號作品,他的關鍵詞是:創新與活力。從地域生態、城市融合等多維度提取設計元素,綜合場館外形和熊貓元素,最終推導出現在的作品。
廣煜評價說:「作品中間字母的上下兩點可以考慮取其一,在呈現效果上也可以多做提升。」
最後出場的是由封文清和範志強組成的團隊,他們的FH0310號作品將麻將的元素融入了設計中,著重體現了天府文化的動、靜、剛、柔等多面性。
從城市與體育賽事之間的關係出發,將鳳凰山體育公園定位為「城市客廳」,通過藍、紅、綠三種顏色,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感。
DEZIO評價說:「這個作品很有趣,但如果沒有解讀很難聯繫到體育場館。」
王亥說:「作品體現了成都的城市力量,也很喜歡延伸的概念。」
選手展示告一段落後,比賽進入緊張的記分環節,在6位評審之外,還有25位創意觀察員代表每人2票投出「最受歡迎獎」。
在等待的間隙,除未能來到現場的小磯裕司,5位評審進行了一次「圓桌訪談」,他們都各自談到了自己對設計、藝術的一些看法。
隋建國談到:「藝術創造性需要同時考慮公共性,公共藝術是在兩個極端中動態平衡,既有創造性又要和當時當地文脈相連。」
王亥聊到:「藝術中的美和醜只是美學概念,漂亮在我看來是個貶義詞,我更喜歡有個性的醜。」
張少俊則聊到中日藝術對比的話題:「日本保留了比我們更完整的中華文化,這是值得學習的。我們要相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天還在深深影響周邊國家。」
廣煜談到了自己曾設計過的品牌pidan:「我們追求在設計形式感上跟舊品牌拉開差距,不是以形式感為先導,而是理性推導,將設計放在適當位置。」
在談到公共空間的問題時,DEZIO說:「公共空間是戶外活動的場所,互動經常發生,很多時候,漂亮和滿足所有人需求不是最終目的,展示人類印記,以人為本的公共設計才是最好的。」
在最後,評審們談到了體育場館對城市的意義。隋建國說:「每個人對『新一線』的標準不一樣,已經不再是用高樓大廈堆砌CBD來衡量了,而是擁有更多能夠滿足人們精神世界,更關注人類身心健康的場所出現,體育公園和設計創意,正是成都「新一線」的證明。」
在評出競賽結果和「最受歡迎獎」、「評審喜愛獎」後,鳳凰山體育公園標誌(LOGO)設計競賽圓滿落幕。
· 成都城建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崑頒發一等獎
· 成都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漆靜濤 頒發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
·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鳳凰山體育公園項目總設計負責人 李峰 頒發最受歡迎獎
最終第一名中選方案,也將在隋建國老師的指導下,由藝術家鄧筱、藝術家朱峰進一步完成鳳凰山體育公園中雕塑/裝置的概念設計方案。
一場LOGO設計競賽,我們看到了成都這座城市的多維度,既先鋒又包容,既專業又親民,以獨特的視角解讀體育競技精神和這座城市的肌理。正如王亥所說:「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沉重的歷史和過去,而是它的未來。」
這不是結束,僅僅是開始。
鳳凰山體育公園標誌(LOGO)設計競賽不僅是一場設計比賽,更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預熱活動之一。
作為世界級體育場館及成都未來地標性建築,鳳凰山體育公園將承辦2021年大運會的籃球比賽項目和2023年十八屆足球亞洲杯等重要體育賽事,其標誌的設計思路和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體育精神,必將被不斷傳播與討論,並用於相關周邊產品的設計中,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一個LOGO,代表一座城市的創意力與體育精神,並最終指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主辦方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提升部
成都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方
成都城投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策劃執行
成都市一築一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合作媒體/機構
(排名不分先後)
主編 | 牧之、鶴鶴
編輯 | Eva
撰稿 | Eva
校對 | hh
攝影 | 爾見攝影
設計 | 三金
©來源 一築一事(zs_studio)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僅作交流學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