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有個博主分享了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買了一件上萬塊的奢侈品衣服,不想洗過後竟然掉色,於是這個女生憤怒地找到客服。客服卻回答說不好意思我們的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
下面還有很多網友附和說:是的,很多大牌包包的五金等質量也不夠好,就是因為他們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耐用。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其實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嗎?不是的,應該說是想像限制了我們的財富。
很多人就是因為物質上不夠富足所以影響了思維的富有。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很多人沒有認真考慮過,就好比當初王健林給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建立自己的公司,賺了40個億,那麼給你5個億,你會用來做什麼呢?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思維一定是躺著在家花錢了。這麼一大筆錢,買房子買車子,想買啥就買啥,簡直不要太爽。
這就是思維的窮富帶給人不同的影響。
猶太人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寓言故事:
有個窮人到上帝面前說自己生活太辛苦了,為什麼有錢人天天那麼閒還能有很多錢賺。上帝說:「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窮人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
上帝滿足了他的需求,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窮人很快就挖了一車煤,賣了錢。然後,他把這些錢全買了好吃的。
而富人到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饅頭,其餘的錢都攢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僱傭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邊監督。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東西,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這就是一種富人思維,也是很多窮人一生無法富有的原因,他們抓不住機會。其實說來說去就是思維不一樣。比如:
窮人很少想到如何賺錢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他們滿足於當下的環境,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富人骨子裡就認為自己不會是窮人,他們有強烈的賺錢意識,便想盡一切辦法致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這樣的,他雖然出生貧窮但是並沒有給自己人生設限,在他14歲時他就立下誓言說要賺10萬元。要知道那時的10萬美元是非常巨大的一筆財富。最後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豪言壯志」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之一,他們能在數千年的流浪中依然保持著富有,離不開他們的智慧與頭腦。所以想要成功,想要富向猶太人學習一定沒有錯。
愛因斯坦曾說到: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的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裡。
這本書講了財富、智慧、謀略、處事、修身等多方面內容,充滿著生命的智慧和化解危機的良謀。在人生的低谷時讀一讀《塔木德》,會讓你受益匪淺!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成功只通過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改變,那就看看猶太人是怎麼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