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發起了「365天住民宿」生活實驗,結識了很多有故事的房東。和東京的房東一起坐新幹線去京都,和洛杉磯的房東一起去火人節,和波哥大的房東學畫畫。
除了民宿,我也住過青旅 — 它們的背後都是有趣的人和故事: 在陽朔的東院彌香,我和中外友人在透明的大廚房做飯,在北京簋街的者行孫青旅和一位長住客學做皮具,吃李大廚的家常菜。
我的朋友魚丸睡過滿世界的青年旅舍,有40-50家,今天我請她把私人清單分享給大家,希望喜歡。
以下提及青旅的預算全部在每晚人民幣100-400元。
Ⅰ. 主題
Book and Bed,日本東京
________
這家青旅有個傳神的中文名叫「書香入夢」。算是盛名在外的網紅店,當初也是因為被網上的圖片美到,從澀谷跑去池袋,穿越半個東京也要去住一晚上。
青旅在池袋站的某個出口的一幢大樓裡,非常隱蔽的一層。可以定普通的格子間和帶書架的格子間,設施是一樣的,然而後者數量少價格貴也美得多。書架爬進去就是膠囊,有點幽閉,不過想到外面是書就感覺是超級酷的一件事了。池袋是東京一個很大的二次元聚集地,附近幾個巨大的周邊店都很好逛,小吃街和居酒屋開到深夜,喧囂不眠。
書架前面是一大排沙發,天花板上也很有意思地掛著書本裝飾。有小說,也有繪本、漫畫和雜誌,每個人都順手在書架上抽上幾本書,走到沙發上讀。我在這裡盤著腿,看了「灌籃高手」的全國大賽篇,夜深熄了燈,再爬回書架裡睡覺,有趣得很。
Ⅱ. 氛圍
City Backpackers,瑞典斯德哥爾摩
________
被認為是斯德哥爾摩甚至整個瑞典最棒的青旅,也是讓我徹底迷上青旅的地方,直到後來住過那麼多青旅,還是對這兒念念不忘。
青旅的整個空間在地下,卻一點也不暗不潮,室內照明很舒服,而且非常乾淨。每幾個房間都有公共休息室和浴室,每一區的裝飾都不一樣。所有人進門要脫鞋,地上鋪滿了柔軟的地毯,各角落擺滿了蘋果電腦給客人用。棋牌、電影、雜誌……書和DVD堆成山,每個角落都不愁找不到玩的東西和一起玩的人。更厲害的地方是有一間桑拿房,我在這裡享受了幾晚免費的北歐桑拿,和一堆鬼妹坦誠相對,十分新奇。
當時剛開始獨行不久的我,還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熱忱的好奇少女(誤)。或許是氣氛太好,能和一波又一波不同的人神侃上四個小時。坐在旁邊的法國小哥四目一對就能聊起天來,一起跑到地下室去探險,在各種鎖了和沒鎖的房間還有大管子之間串來竄去。後來我在遊記裡這樣寫:「其實一個人出遊才是最不孤僻的,因為你不知道一路會遇見誰。跳開自己的小圈子,和陌生人聊天,聽到無數有趣的故事,擁抱這個世界。」
Ⅲ. 地段
Arty Paris,法國巴黎
________
在巴黎的一周住了兩個青旅,相比起第二個繁華卻略有混亂的9區,我更喜歡14區的這家。
在巴黎找住宿,重要的不是顏值價位名氣,而是——地段。出門可能是熱鬧的遊客區,可能是典雅陳舊的古典範兒,也可能晃蕩著無所事事的小黑小阿,14區是巴黎傳統安寧祥和的中產街區,街道整潔,少有遊客,一個人四處遊蕩也很安心。在附近社區不知名的蛋糕店買甜點,店員老太叫我mademoiselle(對年輕女孩的稱呼),心花怒放。
房間和公共區域的裝飾比較常規,室內明亮,免費早餐豐盛,深刻的記憶是古老的電梯,需要用力拉開柵欄再推門進去,很有趣。和同屋的以色列小哥出門覓食,在深夜14區安靜的街道上流竄,腳步聲清晰,路過小公園,路過打烊咖啡店的巨大天棚和落地玻璃窗。
Ⅳ. 裝潢
Casa Gracia,西班牙巴塞隆納
________
在巴薩找住宿的時候,我翻了hostelword的微博,發現了這家的推薦,對一張牆上掛滿鏡子的照片一見鍾情,在這裡住了幾晚,如願被它的顏值所徵服。
這家青旅在巴薩的Gràcia大街上,繁華又時髦,卻不是最俗氣的遊客區,走幾步就是高迪的米拉之家。在青旅裡不算便宜,然而架不住美貌。床位是十分精緻的白色木床,公共區域的角落很適合小坐,裝潢透著輕鬆的現代歐洲風格,非常喜歡。
因為近,我在晚上跑去了巴薩最文藝的Gracia區瞎逛。隨便進一家看著順眼的小酒館喝杯起泡酒(cava),吃奶酪和番茄麵包。當地人坐在室外卡座,坐在廢棄的石頭教堂門口,與葡萄酒、tapas和深夜的聊天相伴。實在懷念那樣的夜晚。
Ⅴ. 美食
Mundo Hostel,波蘭克拉科夫
________
這家絕對是我青旅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原因特庸俗——美食和美色。
華沙到克拉科夫的火車簡直是背包客專列,人人背著登山包掛著防潮墊。這裡有保存完好的老城和猶太區,建築美貌,物價低廉到直逼國內,也難怪年輕人們都喜歡。
在這家混住的六人間,有一個鋪位的人直到我退房都沒出現過。同屋是兩個蘇格蘭男生和兩個荷蘭男生,剛滿二十,身材挺拔,顏值頗高,正統鮮肉。我很少和比我嫩的男生聊得來,喝點啤酒吹吹水就回去了。第二天醒來只見衣服行李攤了一地,四具只著內褲的肉體睡得四仰八叉,視覺衝擊力超級爆表。
以及,這家的早餐是我住過青旅中最豐盛的。提供免費早餐的青旅其實不少,然而有的寒酸到就是幾片麵包幾種醬自己用吐司機烤了吃。這兒是擺了滿滿一桌的水果,酸奶果汁和熱飲,煎香腸,好幾種麵包、ham和乾酪,一旁的員工還在做薄煎餅,澆上黃油和楓糖漿,全部免費自取,一頓大餐點亮一天心情。
Ⅵ. 傳統
Palmers Lodge Swiss Cottage,英國倫敦
________
當時結束在英國的學業。宿舍已經到期,回國機票卻還有段時間,於是拖著全部家當,在倫敦的青旅住了五天。這家典雅的青旅留給我倫敦最後的美好回憶,再與之好好道別。
倫敦的青旅市場有點詭異,市中心最好的幾個地段有不少價格低廉的青旅,但是環境非常可怕:狹窄的房間擠著十幾張鐵架床,一扇小小的窗透出一點點光。住過幾次實在怕了,選擇了市區北部稍遠的地界 ,地鐵直通,交通也還算方便。
青旅在一幢磚紅色的維多利亞式大宅中——這件事就已經很酷了。穿過巨大的大廳,走上帶雕花柱的木樓梯,地板、床鋪和壁櫥都是深木色,地上鋪著深玫瑰色的短絨地毯,掛著同色床簾,洗手間也是巨大。英倫風真有範兒啊。
離了遊客區,倫敦的北部安寧又富裕。記得有一回在周圍瞎走,闖入一片中產的街區,大樹和灌木修剪整齊,沿路都是淡色雕花的古典式大宅,建築極美,像異世界一般。
Ⅶ. 安靜
Shelter Jordan,荷蘭阿姆斯特丹
________
一開始我住在城內最有名的青旅Flying Pigs,夜夜笙歌趴體鬧到後半夜,又嗨又吵到有點吃不消,於是拎著行李逃進了另一家——就是這家。
在大同小異的歐洲城市裡,阿姆真是很有魅力的地方,年輕活力,摩登又富有特色。在充滿聲色的阿姆斯特丹,這家青旅倒顯得是個異類。它由非盈利的教會經營(想起了YMCA),走廊裡掛著聖經語錄,衛浴板門像學校宿舍或是公共圖書館。房間裡完全沒有裝飾,鐵架子床簡潔到了禁慾的地步。晚上有門禁,室內禁止菸酒,氣氛有點死板,但是也帶來了兩個巨大的好處——安靜和便宜。
畢竟,在阿姆斯特丹找樂子實在太簡單了,到處都是音樂、酒精和想要尋歡作樂的年輕人。不是人人都能吃得消停不下來的深夜趴體和噪音。住多了會自嗨的趴體青旅,這家禁慾系倒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如同它的名字一樣——shelter(庇護所)。
Ⅷ. 設計
The local NYC,美國紐約
________
在紐約呆了一周,換了三個青旅,這是第一家也是最喜歡的一家,在皇后區的long island city,靠近曼哈頓,因為從機場帶著行李出來地鐵可以直達選了它。
不住在曼哈頓總感覺來的是個假的紐約,後來搬去的兩家青旅分別在曼哈頓中城和上西區,各有各的魅力,卻都沒有這家美貌愉悅。這個區西邊一河之隔就是曼哈頓島,在青旅的路的盡頭,可以隱約看到半場紐約的日落。
青旅一樓的咖啡店、公共區域都是當下流行的美式工業風,設計現代設施也很新。房間青色的牆壁顯得很整潔。記得最清楚的卻是這家的浴室,在房間玄關的側間,擺著美貌的防滑墊和小凳子,乾濕分離做得極好。根據個人對青旅的經驗,房間內的浴室整潔性普遍不如公共浴室,還會容易有潮氣和同屋洗漱的聲音,這家倒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Ⅸ. 細節
Wise Owls,日本東京
________
第二次來日本,只在東京待短短一天,第二天一早要趕新幹線去東北,所以找了車站附近的這家,交通和設施都沒有讓我失望。
這家青旅就在JR青葉線的八丁堀站旁邊,幾分鐘直達東京站,去築地市場也很近。路口拐角處白色的招牌很有品,一樓是家咖啡店,前臺刷了黑板牆是各種塗鴉。設施非常新,板床厚實私密有床簾,這幾點就足夠給青旅大大加分了。踩樓梯上去而不是爬鐵架子也是非常感人,每張床頭的樓梯裡是帶鑰匙保險柜,而且床位在青旅裡算是寬敞的。淋浴間,每個隔間有放衣服的外間,乾濕分離,乾淨寬敞,配的洗髮水和吹風機也很好用。
這家有特色的亮點並不太多,也沒有很好的公共空間,但燈光和插座的位置,衛浴的設計,清潔的環境……正是這些細節讓一家青旅變得舒適起來。讓人感覺「不愧是日本」呢。
Ⅹ. 溫情
Pinewood Lodge,紐西蘭皇后鎮
________
紐西蘭是工作後帶父母的一次自駕出遊。他們和我都不是很追求物質享受的人,在皇后鎮的幾天住在這家簡樸的青旅。和我在英國的宿舍,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一個小街區的數間房都在這家名下。有青旅床位,也有頗有設計感的獨棟小屋,我們住的是類似公寓,有公用廚房。房間和廚房的格局陳設,乃至窗外的風景,都和歐美的學生宿舍非常相近。在鎮上買了食材回廚房自己做飯,讓時常嚷嚷旅途吃不慣的父上母上十分滿足。窗外是草坪遠山,安寧祥和,有一種留學生活的既視感,也喚起了我很多回憶。
寫在最後
寫在這裡的是冰山一角,關於青旅還有許多回憶。LA威尼斯海灘邊簡陋的嬉皮氣質,荷蘭席凡寧根海之家一樣的昏暗小屋,蒙特婁運氣好到一個人睡了三天十二人間,哥本哈根的青旅天花板上布滿塗鴉,塞維亞有一個極美的藍色牆壁和西班牙庭園,立陶宛的青旅在一個教堂廢墟對面感覺分分鐘要鬧鬼,緬甸睡在有老鼠的大通鋪,印尼的青旅養著寵物蜥蜴和蟒蛇,日本睡榻榻米鋪被子和豆子枕頭……還有最特別的,在陽朔桃源鄉一般打工換宿的日子。
將來有機會,再把這些故事講出來。
關心環境,自給自足,交流與分享——這是青旅的待客之道,也是我的旅行之道。獨行這麼多年,我依舊喜歡滿世界住青旅,找不太貴的特色住宿。比起在高級酒店被從頭服侍到腳,還是更愛在附近的小吃店覓食,和偶遇的陌生人聊天。似乎這樣就能如自己期待的,和這世界真實的樣子,更貼近一些。
▲ 兩年後重回到陽朔打工的青旅,風景沒變,舊友還在,依舊有感動
今日留言區話題
________
你住過青旅嗎?有哪些難忘的故事。
✦✦✦
作者:魚丸,知乎同名
年代久遠,帶水印的是自己拍攝
其餘配圖來自hostelworld等預訂網站
________
猜你喜歡:
睡了全球100家民宿,她在日本精選了這10間特色Airbnb
民宿攻略 | 如何在Airbnb獲得最佳體驗和更多收穫?
東京最小的7間咖啡館,從復古房車到築地市場2㎡的路邊攤
微博:蘋果姐姐在美國
知乎:鄭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