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民間流傳的傳說很多,排名第九的猴生肖,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老虎憑實力當了「森林之王」,山中動物懼怕老虎威嚴,紛紛遠離,僅有猴子一個鄰居,「高高在上」又十分孤獨。老虎與猴子的關係融洽,每當老虎不在,獸王的職責則由猴子代替執行。一天,老虎掉進陷阱,無法逃脫,後來被經過的猴子救起。得救的老虎心裡不免嘀咕,猴子拯救自己之事萬一傳出去,將威信全無,不如吃了猴子,又想到沒了猴子自己會更加孤獨,於是和猴子約定,只要猴子保密,將來會好好報答。
後來,玉皇大帝選十二生肖,早已威名遠播的老虎自然而然當選。猴子也想成為十二生肖,於是向老虎述說渴望,並提起陷阱解救之事的約定。老虎言而有信,在玉帝面前對猴子百般言好,最後猴子也成了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是古人在萬千動物當中,經過長時間遴選的結果。在廣東,一個小孩調皮搗蛋,會被說「似個馬騮禁」;倘若十分聰明,則以「馬騮精」形容,即使關係不如六畜密切,與人類最相似的「猴子」,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魯迅先生在《故事新編》也說,大禹的「禹」實是「禺」,由「大猴子」演變而來。「禺」又通「寓」,可以理解為將猴子關進屋裡,則「寄寓」,「寄寓」後成人的「寓所」,而「禺」又通「愚」,有猴子擺脫愚昧進化為人之意。
傳統文化之上,猴子向來是祥瑞之物。民間為老人祝壽,「抱桃猴」是最常見的賀禮,「抱桃猴」,則猴子懷抱桃子之狀,寓意長壽;「猴」本為「候」,也同「侯」,侯者,官也。中國人的「祈求功名」也與猴有關,仕途最愛「馬上猴」,猴子騎在馬背之上,寓意「馬上封侯」;舊時,馬廄上會系上一隻猴子飾物,作驅邪納福之用;之外,祈雨、求子等莊嚴隆重的場合,「猴子」的使用也是十分普遍。司空見慣的後背是「至關重要」,可見猴子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代表聰明、機靈、吉祥、長壽……所以,猴子當選十二生肖,理所當然。
事實上,直至現在,十二生肖到底源於何時何物尚待考究,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學術界有比較一致的說法——十二時辰之說。申時(15時至17時),太陽逐漸落山,氣候清爽,猴在申時最活躍,下山覓食,攀樹登巖,是為「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