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頂湖山在城東北四十裡,高千餘丈,山頂有湖,四時不竭,山半有白雲古剎,繞寺產佳茗。
頂湖茶:端州之白雲山頂有湖,僧人於巖際種茶,烹之作素馨花氣,味甘淡而滑,然歲收止石許。
這兩段話節選自清代廣東總督郝玉麟編纂的《廣東通志》,分別是卷十二之山川志和卷五十二之物產志。第一段寫的頂湖山的位置和概況,第二段寫山上的特產——頂湖茶。端州,就是現在的廣東肇慶,這裡自古出產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頂湖山就位於肇慶境內。
古籍中記載的山的名字叫「頂湖山」,而現在這座山叫「鼎湖山」,關於山名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因為山頂有湖,常年不涸得名頂湖山;第二種說法是這裡的山勢中峰圓秀,山麓諸峰三歧,遠看像鼎峙,所以叫鼎湖山;還有一說是據傳黃帝曾賜鼎於此,人們習慣稱這座山為鼎湖山。
清初嶺南著名詩人陳恭尹曾寫過一首詩《端州華嚴庵送何孟門、陶握山、王紫 · 遊鼎湖》,詩中有加注部分「棲壑大師以(桂王)行宮在端州,改鼎湖山為天湖」,也就是說歷史上鼎湖山還曾被改名為天湖山。
肇慶在明末清初時曾是南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的根據地,他的父親曾是桂端王,在肇慶建有行宮,永曆皇帝曾多次登鼎湖山,還將山的名字改為天湖山,只不過南明王朝在肇慶沒有堅持多久,所以天湖山的名字也就很快被人遺忘。
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鼎湖山自古就是一處遊覽名勝。從唐代開始鼎湖山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高僧雲集,前來朝拜、遊覽的文人墨客、香客絡繹不絕,周圍修建起了三十六招提(招提,為民間建造的寺院),慶雲寺就是鼎湖山最負盛名的古寺。
明代崇禎年間鼎湖山山主梁少川在蓮花峰修建了蓮花庵,公元1634年高僧棲壑大師到此任住持,並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為慶雲寺,到清代時慶雲寺達到鼎盛,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成為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
現在的鼎湖山是肇慶著名旅遊風景名勝,早在1979年就被列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首批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定位研究站,被譽為「活的自然博物館」,這裡的負離子含量為全國之最,是一座「天然氧吧」。
鼎湖山風景區的保護範圍為十一平方公裡,最高峰雞籠山海拔一千米,景區山勢險峻,瀑布奇景隨處可見。這裡處於北回歸線上,全球範圍內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大部分都是沙漠或者乾燥的草原,只有鼎湖山一帶被茂盛的綠色植被覆蓋,因此鼎湖山也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