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同類型文章相比,本文在地段、業態、品牌、建築等傳統維度之外,還特別聚焦會員體系、停車服務、環保公益等方面,以求讓讀者對這兩個精品項目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作為一線城市中最「南」的一對,廣深常被拿來比較。
與廣深類似,作為這兩座城市裡最有名、同時也是華南最高端的兩個購物中心,廣州太古匯與深圳萬象城自然也逃不過常被放在一起討論與比較的「宿命」。
恰好兩者在諸多方面(城市能級、開發商實力背景、商場檔次等等)都有相似之處,符合同類事物才有可比性的原則。(筆者一直認為,並不是任意兩個商業體之間都有可比性,比如一個2萬平米的社區mall與一個20幾萬平米的綜合mall,表面上看來都是購物中心,實則不可同日而語,拿兩者來比較,既不公平也沒有多大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購物中心對比時的傳統維度(地段、業態、品牌、建築等),本文還增加了一些同類型文章中少有的維度,比如會員體系、停車服務等,以求更全面地展開對比,從而為相似項目的開發與運營帶來一些啟發。
項目基本面
同樣都是綜合型高端商場,兩者在體量方面的差距還是較大的,萬象城比太古匯大了約7萬平米,這個體量差足以新建一座中小型購物中心。
這一差距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萬象城的商鋪比太古匯多了約70家,這導致前者的業態、品牌豐富程度要高於後者。反映到消費端,即當消費者置身商場時,會發現在萬象城裡的選擇要比在太古匯的多一些。
當然,太古匯本身體量也很大,這在很大程度上「稀釋」了體量差距帶來的品牌豐富度上的差距。再加上決定一個商場「好不好逛」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下定論還為時尚早,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宏觀層面
關於廣深兩個城市間的比較早已不是新鮮事,相關文章網上一找一大片,在此無須贅述。
從上表可知,目前看來廣深在經濟體量、常住人口方面大抵相當,而社零總額及人均消費支出方面,深圳卻遠低於廣州,這種較「反常」的狀態,早已成為網上的一大熱門話題。
事實上在一線城市中深圳的消費力應該是最「疲軟」的,對於購物中心來說,這無疑是種「噩耗」。
具體到商業地產/購物中心領域,雖然廣州的土地面積遠超深圳(是其3.7倍之多),但無論是商業項目數量、還是人均商業面積廣州都遜於深圳。而2019年新增商業項目數量方面的巨大差距還將進一步拉開這些距離,好在2020年,兩市擬開業項目數量大抵相當。
總之,極小的城市土地面積導致深圳商業項目密度更大,好處是商圈效應(產業集中效應)明顯,更易吸引客流,壞處是項目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當然,這是整體情況,具體到商圈層面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了,比如,太古匯所在的天河路商圈(全國首個萬億級商圈,且有華南第一商圈之美譽),顯然要比萬象城所在的蔡圍屋商圈更「熱鬧」。
雖然太古匯、萬象城都是城市級購物中心,但是在軌道交通空前發達、商業項目空前密布的今天,商場最主要的客流還是周邊幾公裡範圍內的人群。
因此,周邊配套對商場發展的影響自然非常大。上表最後3項數據上,太古匯都超過萬象城,也再次反映出天河路商圈的「熱鬧」與「盛況」。
業態、品牌方面
下面進入業態、品牌方面的對比。我們將兩個購物中心的業態按較大顆粒度劃分為四類,通過計算得出,兩者各類業態的佔比大致相當,說明這種綜合型高端商場在業態比例方面比較一致,不會有太大差異。
下面2張圖片,是兩個商場的所有品牌匯總。品牌方面,我們不展開進行詳細對比了,因為就像前文所述,體量方面的差距導致品牌數量差距較大,太詳細的對比未免有失公允。
且單純比較誰家大牌更多之類的,除了過過眼癮,製造一些話題性,似乎也沒多大意義。當然,對於想要研究其業態與品牌的商業地產人士,根據兩個商場的樓層與品牌分布情況,我們也仍舊給出一些建議:
如果要對比研究高端品牌:可重點比較兩個商場各自的L1、L2層。
如果要對比研究美妝品牌:可重點比較太古匯的MU層,萬象城的B1層。
如果要對比研究輕奢、休閒、運動品牌:可重點比較太古匯的M層,萬象城的L3、L4層。
如果要對比研究餐飲品牌:可重點比較太古匯的M、MU層,萬象城的L4、L5層。
不像建築空間很多年才會改造一次,品牌調改是一件永遠未完成也永遠在ing的事情,因此也一直是各大購物中心最主要的「動態」。在此我們特別將太古匯、萬象城在2019年引進的首店進行羅列與對比。
從上面兩表可知,萬象城在品牌調改、首店引進方面力度更大,這應該與萬象城體量更大品牌更多,因此調改機率與空間更大有密切的關係。而綜合來看,零售與餐飲方面的品牌都是兩個商場在引進首店時著重考慮的對象。
下面幾部分,應該是本文的「獨家爆料」。因為相信業內不乏各類標杆項目對比的文章,甚至也有對太古匯、萬象城進行直接對比者。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目前這類項目對比型文章,普遍聚焦在建築設計、業態規劃、品牌布局等傳統維度,很少有對會員系統、停車系統、新媒體運營方面的比較。
而隨著商業地產行業的重點從開發轉向運營,區別於業態、品牌等更側重開發、招商的維度,會員、新媒體這些新的維度則更能反映商場的運營精細化程度。
會員系統方面
在之前關於購物中心會員層級的研究文章中,我們發現,高端商場比較偏好更多層級的會員體系,以便更清晰、有效地劃分會員。(參考:會員體系報告:基於深圳21大mall、國內10家代表性開發商的結論)
不過同樣是頂級商場,廣州太古匯卻是個例外,採用3級會員層級。且為了突出會員的尊貴性,太古匯的會員有入會門檻,而且需要線下申請。
上面兩表反映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同樣是高端商場,兩者在招募會員時採用了「相反」的策略。太古匯低級會員高門檻、高級會員相對萬象城低門檻,而萬象城則正好相反,最低級別的會員可免費申請,最高級別的會員入會條件則要比太古匯的更高一些。不過,太古匯各級會員的續卡條件又比萬象城要高一些。這是巧合呢,還是兩者(作為較直接的競爭對手)有意為之,值得細品。
另外,太古匯線上部分的會員功能主要是通過傳統網頁實現,在操作流暢性、體驗度上都不及小程序。而萬象城除了小程序,還有功能更豐富的APP——一點萬象。
該APP開發相對成熟,且有不少特色功能如活動查詢、商場動態等;且通過APP與華潤置地全國所有購物中心及華潤通積分系統打通,積分商城商品種類豐富,積分價值較高。
總之,會員系統在線化程度方面,萬象城要優於太古匯。
停車服務方面
通過線下實地考察及線上功能對比,我們發現在停車系統、停車服務方面萬象城也優於太古匯。
萬象城的停車場,不僅分布的樓層多(累計共7層),方便駕車的消費者便捷抵達商場內每一處,且車位數量也是太古匯的2.5倍。
此外,停車場內有免費電瓶車、代客泊車、免費搭電救援、24小時服務及場內監控、巡邏等一系列服務,以及殘障人士專用車位、黑金卡VIP車位、充電樁、相關配套業態。尤其是黑金卡VIP車位區域,硬體設施、建築空間都充分彰顯商場的高檔。
相比而言,太古匯停車場只有一層,建築及空間品質一般,與商場檔次不符。裡面充電樁較少,且僅支持特斯拉電動車。當然也有優點,比如每個車位旁都有專屬二維碼,掃碼後方便後續反向尋車。另外太古匯停車場也有相關配套業態及代客泊車等服務。
新媒體運營方面
太古匯的微博粉絲數高達25萬,是萬象城的12倍之多。而微信公眾號方面,太古匯不僅同時運營兩個帳號(服務號、訂閱號)且粉絲數都很可觀,尤其是服務號,根據新媒體行業較權威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新榜預估,太古匯服務號活躍粉絲數近52萬。
此外,通過對公眾號文章內容對比,發現太古匯的內容質量要略勝於萬象城。比如其每月一期的《人物誌》欄目,體現出一定的製作水準及內容服務商意識。而深圳萬象城的幾個特色欄目,更偏向於是日常推文的匯總。
總之,新媒體運營方面,太古匯扳回一局,整體上略優於萬象城。
環保公益方面
隨著購物中心的業態越來越多元,功能越來越豐富,其在社會服務方面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此外,作為年客流量普遍達千萬級的城市公共空間,購物中心也理當承擔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而高端商場作為標杆項目,由於示範性強、帶頭作用大,更應該扮演先鋒模範。
太古地產在環保公益方面一直做得不錯,這一點也體現在旗下很多項目身上。
由於一直以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出色表現,2017年廣州太古匯成功獲得LEED EBOM鉑金級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此項認證的封閉式購物中心,有力推進了綠色購物中心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認證業務副總裁Sarah Alexander女士向太古匯總經理隋頌偉先生頒發鉑金級認證獎牌;圖自太古匯官微
(備註: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簡稱LEED,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建築評級體系。)
廣州太古匯堅持採用嚴格的措施管控對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具體而言:
節水方面,設立環保洗手間,提供多項節水設施如無水馬桶及使用經過濾處理後的廢水用於馬桶衝洗;
能耗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節能措施,包括優化空調系統,及將商場公共區域和停車場的照明升級為LED燈具,大大節省電量消耗。
此外,商場還引入了廚餘機,與餐飲租戶攜手合作,將租戶的廚餘製成肥料給大廈內的綠植施肥,一舉兩得。值得一提的是商場外圍的迷你植物園種植了三類(喬木 、灌木和草本)共23種植物,兼具景觀性與環保性。
與之相對,這方面萬象城可以說是沒有什麼「作為」,在其公眾號搜索「環保」、「公益」,幾乎沒有與商場本身相關的內容。而在近兩年筆者對其進行的多次遊逛、考察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商場在這方面有太多亮點值得細數。
戰疫措施方面
最近幾個月發生的「新冠肺炎」對購物中心的正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為應對疫情,各大商場紛紛採取各類措施,以求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銷售額的損失。
為此,我們緊隨形勢,特意研究了這兩座購物中心的戰疫措施。總體而言,作為高端商場,正如我們之前在《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中發現的那樣,廣州太古匯與深圳萬象城所採取的戰疫措施並不是很多,尤其在公布商戶二維碼方面,比較克制與保守。
而兩座商場雖都在做直播,但是目前為止,直播場次/頻率都較低,廣州太古匯僅有1場,深圳萬象城有6場。另外,電商方面,深圳萬象城通過華潤旗下一點萬象APP上線了場內少量商戶的商品,SKU大概兩三百個。
結語
雖然是一篇項目對比文章,但本文的目的並不在於一定要分出個誰高誰低,事實上這幾乎不可能,尤其對於本文所涉的兩個項目而言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通過上述內容也能感覺到,兩個項目在不同維度各有所長,而整體來說也是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另外,在此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試圖對兩者進行儘可能全面的對比,但仍有一些維度是本文沒有涉及的,比如建築空間方面的對比,比如營銷活動方面的對比,再比如項目開業至今對所在城市及人們生活的影響方面的對比。而這些與其說是見仁見智,毋寧說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於一座購物中心來說,尤其在考量其存在的意義時,這些方面又是最重要的內容。
在2019年8周年慶典期間,太古匯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文章對外顯示,商場開業以來,已將107個品牌首次引進廣州,另有77家國內外主要品牌在廣州的唯一門店,這無疑是一份很漂亮的成績單。
無獨有偶。同樣是2019年,深圳萬象城15周年慶典期間,在商場內舉辦的主題為「風格始終」的十五周年展上,記錄了屬於萬象城的成績單:
累計售出665,625盒巧克力、9,855,532塊蛋糕、6,366,569份冰淇淋、3,455,485份爆米花、3,634,350個包包……累計售出2,736,280支口紅、1,296,071盒眼影、1,215,008瓶精華液、16,256條圍巾、552,042雙高跟鞋……累計售出18,947,671杯咖啡、2,442,847本書籍、16,587,691張電影票、24,656張黑膠唱片、287,250千克苦瓜……
同樣令人矚目,一串串數字帶來的視覺衝擊甚至更加強烈。品牌方面,我們雖未能得知15年來萬象城共引進過多少家首店,又擁有多少家獨家品牌,但查閱資料顯示,2004年開業時,在這裡誕生了全國首家高端精品超市——Ole'精品超市;2005年,東南亞冰面最大的奧林匹克標準真冰滑冰場冰紛萬象滑冰場建成(以上兩者都是華潤旗下自營品牌);2009年,萬象城又將LV中國最大旗艦店攬入懷中……
總之,作為華南最高端的兩座購物中心,廣州太古匯與深圳萬象城,真的對各自所在城市及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考慮到兩者開業時間都較早,她們對華南乃至全國購物中心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示範、引領作用。在此一併向她們致敬。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原創文章,版權歸北京互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轉載請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