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0年,受疫情以及中美貿易環境影響,很多外向型企業的出口訂單急劇萎縮,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國內大市場。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短期內,外貿企業轉內銷面臨渠道不暢、產品不適、資金壓力等難題。若要真正打開國內市場,還需要從長計議。
難點①:出口產品涉及智慧財產權 未經授權無法內銷
2020年3月,對有著41年歷史的上海冠華不鏽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
「疫情之前的話,我們這個進貨、發貨這個門前都是車水馬龍,很多人,然後疫情以後,生產線基本上就是處於一個停止生產狀態了。」回憶起那段日子,董事長黃華峰覺得很煎熬。
事實上,上海冠華是國內年出口額排名前三的不鏽鋼加工製造企業,為德國WMF、菲仕樂、ROSLE等3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生產鍋具,去年銷售鍋具超過1000萬隻,98%以上銷往國外市場,實現產值超過5億,這些年日子一直過得很紅火。
然而,讓冠華沒有想到的是,到了2020年3月份,出口銷量突然一落千丈。外貿訂單驟降80%。工人沒有活幹,但工資需要支付。取消或延期的訂單又導致價值上千萬的庫存積壓。
最初的出口轉內銷是指在國內銷售這些原本要出口的庫存。由於產品本身的型號、款式和規格等都由外商提供,產品上又帶有品牌方的標識,一旦在國內銷售這些產品,就涉及智慧財產權問題。在未經品牌方許可的情況下,無法在國內銷售。
「客人跟你溝通,他這個不可抗拒,然後實際訂單也不下下來,其實是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這個後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很迷茫的。」
難點②:出口產品不一定適合國內市場
三個月過去了,國際訂單業務不見好轉,國外疫情何時結束依然未知,加上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全球產業鏈遷移,讓黃華峰充分意識到國際貿易充滿不確定性。他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帶領1000多位員工開闢一條新出路,那就是試水國內市場。
「單純的外貿業務來說的話,對我們這個公司的發展是不健康的。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除了做外貿以外,我們也要把自有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也要打開來。」
2009年,黃華峰就註冊了自有品牌——喜時,但由於此前對國內市場缺乏關注和了解,再加上投入不足,儘管冠華擁有國際一線的製造實力,但如何培育出屬於自己的一線品牌,黃華峰並不清楚,甚至連應該開發什麼樣的產品都成了首要難題。
拿黃華峰做的鍋具來說,國內外消費者飲食習慣不同,餐廚用具也不同。「中國人比如說像炒鍋,他們希望是輕,希望是便捷,那國外呢,有的這個市場它需要的是個厚重。」
所以,出口產品直接拿到國內市場來賣,消費者必然不會買帳。
難點③:對國內銷售渠道不夠熟悉
中國市場很大,現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冠華創立41年來,一直深耕國際市場,服務於國外品牌方,他們只要按需生產,確保品質和交貨日期,就可以順暢開展業務,完全不必參與營銷環節,如今在國內自立品牌,相應的營銷團隊、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營銷戰略、方案等都需要從零做起。
黃華峰認為,「產品市場需求調研,品牌推廣,產品推廣,還有銷售渠道的建設等等很多領域,本來我們這個外貿型企業、代工企業是不涉及的,那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難點④:國內外回款周期不同 企業資金壓力大
在國內做自有品牌,還面臨著不小的資金壓力。上海益森園藝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君亮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外貿代工企業一般是以銷定產,基本上是零庫存,也就是接到了訂單再來安排生產,帳期相對穩定。而做國內市場自有品牌,就要有庫存,庫存意味著資金積壓,能否將產品賣出去,收回成本,其實並不太確定。
難點⑤:繼續代工? 難以擠進國內品牌供應鏈
即便是繼續做代工,選擇服務國內品牌,轉型之路也並不輕鬆。上海華申進出口有限公司銷售總監俞灝向記者介紹,由於國內成熟品牌已經建立起相對穩定的供應鏈客戶群,製造商如果無法研發出市場需要的創新產品,很難加入國內供應鏈朋友圈。
而精準把握市場需求、研發創新產品正是多數代工企業缺乏的能力。「就是原先他們做慣了外貿品牌、外貿的一些方式之後,他們會將所有的產品做到極致的一個低價位,或者說極致的有效率,但是對於產品的一個開發,對市場真正的一個需求,他們沒有關注得那麼多。」
上海:多措並舉助力外貿企業打開內銷渠道
今年5月,上海市通過企業座談、電話訪問、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發現外貿企業轉內銷,普遍面臨著產品不適、渠道不暢、品牌不響、資金壓力等實際困難。為了幫助企業紓困,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印發了《關於支持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實施特殊管理的若干措施》,從拓展外貿企業內銷渠道、創新監管服務模式、緩解外貿企業內銷成本、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11條支持舉措,幫助企業試水國內市場。
今年6月,通過商務委牽線搭橋,上海冠華加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在新品牌實驗室的建議下。9月,冠華為電商平臺用戶定製了一款喜時「煎炒一體鍋」,上線至今,日銷最高3000多口,至此,這個與歐洲大牌同線、同質、同標的新品牌,才邁出了走向國民品牌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冠華也在與多樣屋、世紀聯華超市等線下渠道洽談合作,通過入駐實體門店,來加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和體驗。截至目前,冠華鍋具的內銷佔比已經從此前不足2%增長到了5%。
「我是接下來的計劃是,希望組建一個專業的團隊來把時間要縮短,能夠快速地去打開這個銷售局面。」黃華峰對喜時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外貿企業立足長遠,計劃在國內市場長期發展,將有利於企業加速自身戰略轉型,實現多元化發展。能否在國內市場走得長,走得好,將取決於企業自身經營和競爭力。
出口產品長期經歷國際市場的嚴苛檢驗,具有物美價優的特點,出口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可以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通過市場競爭倒逼國內生產企業提升發展質量,進而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智敏 李維瀟 編輯:殷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