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媽媽:關於寶寶溼疹,你所想知道的一切

2022-02-04 兒科醫生媽媽
點擊標題下方的 兒科醫生媽媽

可以快速查看超過300篇原創育兒科普文章

各地紛紛開始準備迎接夏天,炎熱(過暖)的環境會加重溼疹的癢感,本文指導你找到引起溼疹的過敏原,給出了飲食指南、用藥參考和日常護理注意。

溼疹是嬰幼兒期比較常見的皮膚問題,多見於出生後1月齡~2歲。一般先出現於面部,逐漸向下蔓延至全身。出疹過程:瘙癢的紅色斑丘疹→小水皰→黃色滲液和鱗屑→結痂脫屑。一般不留瘢痕。

很多家長諮詢我,為什麼孩子會長溼疹,這個問題無法用三言兩語來回答,但我必須提醒大家,溼疹雖表現在皮膚上,但並不是皮膚本身出了問題,它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溼疹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其中遺傳、環境、飲食、精神壓力等被認為是重要的原因。嬰幼兒溼疹以牛奶等食物過敏引起最為常見,可反覆出現,環境過熱會加重皮疹的癢感。

從遺傳方面來說,如果父母雙方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患者,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80% ;父母中有一方為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60% ;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也較普通人高。

但是,並非過敏體質就一定會發生過敏性疾病,因為這類疾病又與環境、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例如,粉塵、煙霧、蟎蟲、乾燥、溼熱、溫差、不夠清潔或過度清潔等,以及各種汙染物質和有害物質都可能引起溼疹。嬰幼兒溼疹多與飲食有關,過早接觸牛奶製品以及過早或不正確添加輔食是常見原因。此外,情緒不安、緊張疲勞、抑鬱憂慮、睡眠不足等情況也會導致溼疹;皮膚酸鹼失衡,對黴菌、細菌等抵抗力降低,也會引起溼疹。

嬰幼兒溼疹以牛奶等食物過敏引起最為常見,然而,孩子在某階段會對哪些食物過敏通常是不可預測的,食物過敏可以引起速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30 分鐘〜2小時內發生過敏症狀),也可能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12小時後發生過敏症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敏反應的常見表現。


寶寶發生過敏後,很多家長會帶他到醫院做過敏原檢測,但是檢測結果常常會讓家長們感到更加困惑。其實,過敏原檢測只能大體給家長作為參考,因為:

1.過敏原檢測只針對IgE介導的速髮型過敏反應,並不針對所有的過敏反應。

2.過敏原檢測只能反映對已經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無法預測對未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

3.過敏原檢測必須是IgE 濃度在體內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可被檢測得到。

所以,基於上述這些原因,1歲以內或過敏症狀發生較短(6個月內)的嬰幼兒,常常不能得到可靠的陽性結果。

診斷過敏並確定過敏原其實主要還是要通過觀察孩子的生活和飲食為依據。


嬰幼兒溼疹多與飲食有關,純母乳餵養寶寶、配方奶粉餵養寶寶和輔食添加階段寶寶,如果發生溼疹,飲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各有不同。

純母乳餵養寶寶溼疹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純母乳餵養寶寶如果發生溼疹或過敏反應,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尋找過敏原因:

1.生活環境中有無明顯易過敏物品,例如花粉、塵蟎、蠶絲、羽絨、動物毛髮等。

2.除母乳以外,補充劑中是否含有牛奶成分。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媽媽們,出生後堅持第一口母乳餵養的原則非常重要。不少寶寶出生後不久添加過配方奶粉,這可能會導致寶寶在再次接受牛奶時出現牛奶蛋白過敏。

排除上述原因,如果強烈懷疑溼疹與母乳有關,哺乳媽媽可嘗試先暫停食用牛奶及牛奶製品、雞蛋、海鮮等常見的易過敏食物。若暫停這些易過敏食物後,寶寶的過敏症狀有所緩解,則考慮寶寶的溼疹與媽媽食用這些易過敏食物有關;若暫停這些易過敏食物後,寶寶的過敏症狀無明顯好轉,哺乳媽媽嘗試暫時只吃米飯和青菜,寶寶的過敏症狀有所緩解後,媽媽開始一種一種地恢復食物,每增加1種食物要觀察3天,若無明顯過敏症狀,說明這種食物是安全的,若出現過敏反應,則可大致確定過敏原。確定過敏原後,媽媽停止食用這種食物至少3個月。

特別提醒


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並不是都要暫停食用牛奶等常見的易過敏食物,除非明確寶寶對這種食物過敏。

配方奶粉餵養寶寶溼疹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進食普通配方奶粉後,如果出現了溼疹、腹瀉、口周發紅等情況,考慮存在牛奶過敏可能。可以嘗試如下方法確認過敏原因:

1.先將普通配方奶粉換成胺基酸配方奶粉2~4周,實施觀察及診斷性治療。

2.若2周左右無明顯效果,請找有經驗的醫生諮詢;若2周左右有效,則可診斷為牛奶過敏。

確診為牛奶過敏後,請繼續母乳餵養,或在母乳不夠情況下用牛奶蛋白深度水解或胺基酸配方奶粉餵養至少6個月以上,接著嘗試換成牛奶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餵養3~6個月,再換回普通配方奶粉或牛奶。

特別提醒


在此期間寶寶避免食用牛奶、任何含牛奶的食品和補充劑。

輔食添加階段寶寶防控溼疹的飲食注意事項

1.務必出生滿6月齡後再開始添加輔食。

2.堅持做好寶寶的飲食記錄。

3.每添加1種新的食物都要至少連續觀察3天,如無明顯過敏反應再加1種新的食物。

4.儘量使用新鮮的應季食材,不食用未成熟水果,不食用生鮮食物。

5.避免煎炸, 儘量蒸煮,儘量現做現吃。

6.寶寶10月齡前,蔬菜和水果最好煮熟後再食用。

7.避免化學調味料,避免食用醃製食物、刺激性食物、含防腐劑的食物。

8.少食油膩食物和甜食,少食餅乾、飲料等含色素和添加劑的食物。

9.確定某種食物過敏,可以嘗試找與之營養價值相當的不過敏食物替代(參考附錄二《常見食物營養成分表》),避免營養不均衡。

Q.現在過敏的食物將來是否能再試吃?

A.現階段過敏的食物,隨著寶寶成長,有一些到一定時期可能就不過敏了,可以考慮再次添加。

具體做法:可疑或者明確過敏的食物先停止食用3~6個月,然後從極少的量開始試加,如果沒有明顯的過敏症狀,可以逐漸增加食用的量,循序漸進;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就立即停止食用,再停止食用3~6個月後,重新從極少的量開始嘗試。

Q.溼疹期間是否需要限制蛋白質食物?

A.不需要停掉所有蛋白質食物,避開明確過敏的和容易過敏的食物即可。

Q.羊奶奶粉代替牛奶奶粉能降低過敏症狀嗎?

A.如果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即使換成羊奶奶粉也很難解決過敏問題,因為羊奶和牛奶中蛋白質的相似度高達90%以上。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溼疹。而且,確實很大部分溼疹患兒會隨著成長而自行好轉。臨床數據證明,大約有50%的溼疹患兒,能在5歲前有所好轉;80%左右的溼疹患兒,能在13歲前有所好轉;剩下20%的患兒,症狀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會被溼疹反覆糾纏終生,有的還伴有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等疾病。因此,面對溼疹,我們能做到的也就是通過日常護理及藥物治療來控制溼疹的症狀,儘可能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對患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如何選用藥物控制反覆不愈的溼疹

首先要保持輕鬆的心情,尋找並避免過敏原;其次要注意皮膚清潔乾爽,避免抓撓和接觸刺激性物質。用藥方面主要參照以下內容:


TIPS :不同嚴重程度溼疹的不同處理方式


如果局部皮膚破潰,出現滲水、滲血、紅腫等情況,要使用激素藥膏或抗菌、抗真菌軟膏,不能直接使用溼疹膏或潤膚霜。

待皮膚完整不滲水後,才可以開始使用溼疹膏。

待皮膚紅腫現象好轉後,才可以開始使用潤膚霜。

如何緩解皮膚瘙癢

藥物緩解:藥物止癢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撲爾敏)或氯雷他定。

撲爾敏屬於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止癢效果較好,但有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適合睡前服用;氯雷他定屬於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較輕,長效作用,一天只須服用一次。

物理緩解:除了口服藥物外,降低體溫也能適當減輕皮膚的瘙癢。

比如降低室內溫度,用溫涼的水洗浴,用乾淨、涼爽的紗布或毛巾敷在局部以緩解瘙癢症狀。

特別提醒


不要直接使用冰敷,因為冰對皮膚會有一些刺激。

Q.溼疹一定會發展為過敏性哮喘嗎?

A.不一定。過敏是一組疾病,依據過敏症狀,在鼻子出現異常症狀的被稱為過敏性鼻炎,在支氣管出現異常症狀的被稱為過敏性哮喘,在皮膚出現異常的被稱為過敏性皮炎⋯⋯溼疹患者本身屬於過敏體質,所以患過敏性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機率會高一些,但並不是說溼疹就一定會發展成為過敏性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

Q.可以口服或者塗抹一些中藥嗎?

A.中藥並不代表著安全。中藥成分複雜,受產地、季節等諸多因素影響,生產和炮製過程中存在農藥和重金屬汙染的風險,而且,即使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也可能產生除了治療作用以外的,有害於身體的,甚至難以預期的反應。有些中成藥的說明書在毒副作用一欄上書寫不詳或暫無,實際上可能是尚未深入該項實驗研究或暫無該方面的參考文獻。

一般不建議口服更不建議注射中藥或中成藥。如果考慮嘗試外用中藥塗劑,應在專業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塗抹之前先在寶寶耳後或前臂內側皮膚上塗少量試用,24小時無過敏反應再使用於患處,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紅腫或瘙癢加重,應立即停用並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

溼疹寶寶的日常護理重點常常體現在細微之處。主要須掌握兩大原則:

      1.找到確切過敏原,儘量避免之。

      2.保持皮膚的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平時可以用簡單衝洗代替泡澡,洗澡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水溫:低於37℃為宜。

     洗浴用具:絕對不要抓撓或使用搓澡巾,適量使用弱酸性的洗髮沐浴產品。

     沐浴時間:1歲左右的孩子一般以10分鐘左右為適宜,3歲以上的孩子一般以15分鐘左右為適宜,沐浴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沐浴方法:通常只用清水洗浴即可。如果使用洗髮沐浴產品,要先在手中打出泡沫再塗抹,塗抹時儘量避開溼疹嚴重的部位,並且一定要將泡沫衝洗乾淨。沐浴的最後再用(溫)涼水衝洗一下。

     擦乾方法:可以用乾淨毛巾浸涼水後全身(或局部)擦摁,最後用幹毛巾吸乾多餘的水分。

     注意保溼:在沐浴或洗臉後3分鐘內,身上或臉上的水分未完全乾透前塗抹保溼劑,當皮膚缺乏彈性或乾燥時要再塗抹。通常夏季用潤膚乳冬季用潤膚霜。

     注意事項:不要選擇在臨睡前給溼疹寶寶洗澡,因為沐浴會促進血液循環,反而容易加重瘙癢感而影響睡眠。

TIPS :選用保溼劑的注意事項


1.市面上一些保溼劑往往含有防腐劑、穩定劑、界面活性劑、色素、香料等成分,無意中使用會加重溼疹的症狀,要選用無香料、無色素、無刺激的天然成分的保溼產品。

2.未曾使用過的護膚品可以先在寶寶耳後或前臂內側皮膚上塗少量試用,24小時無過敏反應再用。

3.儘量不使用粉,也不使用油,粉劑和大量油脂會堵塞毛孔。

4.不要直接使用蘆薈汁,直接使用對局部皮膚會有刺激。

特別提醒


1.不建議遊泳。遊泳本身並不會加重溼疹的症狀,但公共泳池中的水往往使用硼或氯消毒,這類物質有可能加重溼疹的症狀。因此溼疹期間應避免去公共泳池遊泳,一定要去公共泳池的話遊泳後應立即用清水衝洗身體。

2.不建議海水浴。海水浴對溼疹有暫時緩解的作用,但海水浴結束後,如果不能及時用清水衝洗身體,造成皮膚的衛生情況較差,反而會加重溼疹的症狀。因此溼疹期間應避免海水浴,或者海水浴後立即用清水衝洗身體。

3.不建議溫泉浴。溫泉中含有大量的硫黃,對長有溼疹的皮膚會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溼疹期間最好不要嘗試溫泉浴。

4.絕不可以蒸氣浴。汗液會加重溼疹的症狀,所以易導致身體大量出汗的活動都不太適合溼疹患者。

Q.溼疹期間可以穿羊毛或蠶絲衣物嗎?

A.溼疹期間的皮膚很敏感,應選擇寬大的細軟棉質衣物。蠶絲、羊毛、羽絨、化纖等面料都會誘發過敏,甚至加重溼疹,不建議選擇。

Q.溼疹期間可以正常預防接種嗎?

A.如果溼疹不嚴重,面積小且沒有紅腫破潰,可以按時預防接種;如果溼疹嚴重,面積大或者有紅腫、滲水、滲血,考慮適當延後預防接種。

Q.溼疹期間可以吹風或者日曬嗎?

A.西醫認為,發疹期間沒有吹風的禁忌,但陽光曝曬會加重溼疹症狀,所以溼疹期間要避免陽光曝曬。

延伸閱讀

兒科醫生媽媽:這些疹子不用怕——【嬰幼兒期常見的非傳染性出疹和護理】

兒科醫生媽媽:常見傳染性出疹性疾病的預防和家庭護理

兒科醫生媽媽:手足口病

兒科醫生媽媽:幼兒急疹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fishfarocean@sina.com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新浪微博:@蝦米媽咪),搜狐醫療類行業最佳自媒體人(搜狐自媒體: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相關焦點

  • 寶寶溼疹反覆發作,記住這六步讓寶寶遠離溼疹!
    一說起溼疹,每個寶寶溼疹的媽媽都有說不完的苦流不完的淚。在門診中最常聽見的關於溼疹的諮詢就是「醫生,我家寶寶的溼疹總是反反覆覆,時好時壞,可怎麼辦呀?」相信不少家裡在護理寶寶溼疹時都會有類似的煩惱,由於溼疹非常容易反覆,寶寶會感覺奇癢難耐,不自覺的去抓撓,導致皮膚破損,家長是看著既心疼又無奈,飲食、護理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寶寶多受苦。
  • 寶寶和媽媽的健康問題,收藏這 6 個醫生就能全搞定
    在家就能解決的事情,實在沒必要跑醫院,寶寶和媽媽的常見問題,問這幾個醫生就好了。皮膚長皮炎溼疹、蕁麻疹、痘痘、痤瘡、毛孔大……皮膚上的一切問題,問他們:廈門大學醫院皮膚科 範曉瓊範曉瓊:廈門大學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17年工作經驗,擅長蕁麻疹、痤瘡、皮炎溼疹、癬、病毒疣及性傳播疾病的治療。
  • 寶寶反覆長溼疹,是母乳媽媽的鍋?!
    這種愧疚感會持續打擊媽媽們的情緒,甚至一度懷疑自我。最近正值乾燥的秋冬季節,寶寶的肌膚問題成了媽媽們的心頭之患。有一位母乳媽媽的在媽媽群裡求助:「婆婆認為是我吃錯東西,導致寶寶深受溼疹的折磨。」不知道為什麼,一旦寶寶出現什麼不舒服,就認為是媽媽亂吃導致。溼疹同理,也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媽媽吃得不對,導致寶寶過敏。
  • 關於寶寶睡覺搖頭的6個原因,新手媽媽早知道
    文·嘜媽育兒新手媽媽,你有沒有發現三個月的寶寶睡覺拼命搖晃腦袋?我家嘜奇最近就很喜歡睡著的狀態下搖晃小腦袋,我想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之一。溫度舒適,讓寶寶睡個安穩覺,才可以長得快哦。在關於寶寶穿衣方面,應該比我們成年人少穿1件。也就是說,當我們成年人覺得熱時,寶寶就比我們覺得更熱呢。
  • 寶寶長溼疹擦什麼藥能好?一張圖教你怎麼選
    寶寶長溼疹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保溼工作,同時注意清潔、穿衣、家庭環境。但如果寶寶溼疹連片存在,皮膚又紅又腫,有脫屑甚至流膿,就要及時使用激素類藥膏。正確使用激素不會給寶寶帶來不良反應。但要記住,不要亂用偏方、妝字號或者消字號的產品。1.
  • 寶寶溼疹、幼兒急疹、痱子常見皮膚問題的區別與護理!
    為什麼寶寶身上長些密集的紅色小疹子,很快又沒了呢?很多媽媽看到寶貝身上長各種疹子,經常會覺得很崩潰,到底是溼疹還是過敏,還是熱疹,很難分清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辨別下這幾種常見的皮膚病,學習點小常識,省的遇到事情手忙腳亂。
  • 新手爸媽多看點兒科醫生的書,才能少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上周參加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新書、「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系列圖書第三冊《繞得開的食物過敏》新書發布會回來,真心媽一直在想一件事:如果新手爸媽能多看點兒科醫生的書,對孩子的身體、對如何正確餵養孩子、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健康問題、對如何避免日常照顧方式不當而影響孩子健康多些了解,心急火燎地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情況,不知能少多少!
  • 寶寶睡覺黑白顛倒?兒科醫生建議媽媽這樣做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分析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此類情況。今天,幫媽請到了著名兒科醫生李醫生為大家做一場全面的解析。為什麼新生兒睡覺日夜顛倒呢?李醫生:新生嬰兒一天睡眠時間可長達20小時,目的是為了促進他的腦部發育。由於白天睡得太多,晚上沒有困意。
  • 溼疹、幹癢、脫皮……寶寶護膚的秘籍在這裡
    每天抹抹抹,有時候皮膚還幹到讓人懷疑人生~咱們大人還好,寶寶出現的皮膚問題就多了。天氣一乾燥,寶寶皮膚幹癢、起皮,有時還會出現溼疹。寶寶皮膚發出的這些小訊號,都是在提醒麻麻們:要給寶貝做好皮膚保溼工作哦~寶媽們如果不知道秋冬保溼選哪款,可以去寶媽群裡諮詢一下「老司機」們,相信不少有經驗的寶媽會給大家推薦Aveeno。
  • 得了溼疹就要忌口?營養師帶你走出溼疹的3個飲食誤區
    >操碎了爸爸媽媽的心~提到過敏、溼疹,斌姐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溼疹的幾個飲食方面的誤區。但是我們有研究證明,寶寶如果保持長期的均衡飲食,有助於提高抵抗力或自護力。溼疹和抵抗力下降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一定要說溼疹和免疫的關係,實際是免疫紊亂,更多的是免疫亢進。我們還要知道,有些營養素對我們皮膚恢復是有幫助的,比如像維生素A、鋅等等。
  • 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後需要吃什麼藥呢?
    進入秋季,秋季腹瀉來襲,很多寶寶出現腹瀉,寶寶一出現腹瀉家長就異常緊張,很想寶寶腹瀉儘快好轉,有的家長就著急的買一些藥給寶寶吃,帶寶寶看門診醫生也會開一些藥,那寶寶腹瀉後需要吃什麼藥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的用藥指南
  • 寶寶光腳有必要管嗎?兒科醫生的解釋很全面,媽媽別瞎操心了
    可孩子似乎偏要跟媽媽們對著幹,一趁父母不注意就把襪子給脫了,為此,家裡常常上演「你穿我脫」的家庭大戰。寶寶光腳有必要管嗎?兒科醫生這樣說關於寶寶該不該光腳的問題,一直爭議頗大,有句老話說:寒從腳底起,所以寶寶的足部也一直是父母的「特殊保護對象」。很多操心的媽媽生怕孩子感冒,無時無刻都給孩子穿襪子,可真的有必要嗎?
  • 醫生:溼疹、痤瘡、紅屁股等6種寶寶皮膚常見問題,這裡有答案
    3、合理用藥如果寶寶屁股表面的紅斑擴展到皮膚的凹面,如腹股溝、臀縫處,紅斑的邊界變得清楚,摸上去有實質感,有時候還有皮屑,說明寶寶可能已經感染了。這時候建議媽媽們及時帶寶寶上醫院,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會更安全。
  • 醫生:溼疹、痤瘡、紅屁股等6種寶寶皮膚常見問題,這裡有答案
    3、合理用藥如果寶寶屁股表面的紅斑擴展到皮膚的凹面,如腹股溝、臀縫處,紅斑的邊界變得清楚,摸上去有實質感,有時候還有皮屑,說明寶寶可能已經感染了。這時候建議媽媽們及時帶寶寶上醫院,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會更安全。
  • 兒科醫生媽媽講解:肺炎支原體感染
    作者:寶寶知道 青豌豆原創 2016-03-25 蝦米媽咪 兒科醫生媽媽2015年入冬以來,各地兒科門急診爆棚,主要原因是很多感染性疾病集中爆發,肺炎支原體感染就是其中之一。春節期間我們全家陸陸續續都感冒了,大人也是發熱和偶爾晚上有點咳嗽,現在我們大人都康復得差不多了,可是孩子還是高熱不退,想請你給看看,是不是該吃點什麼藥呀?我回覆:這樣啊,可是,沒給孩子做查體,沒有相關的檢查,我不能指導你用藥啊。(一貫原則,網絡上不做診斷不指導用藥)家長又問:餘醫生,我真的很擔心孩子,我可以帶著孩子到你家來看看嘛?
  • 寧波有了一份兒科醫生民間口碑調查單
    以上兩位醫生是我的媽媽群裡搜集到的好評比較高的兩位,都是教授級的主任醫生,業務能力突出,且診療耐心有章法。  寧波第六醫院:劉芝菊  劉芝菊: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常見病  劉醫生是六院兒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醫生了  據很多媽媽反饋,劉醫生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給寶寶亂開醫藥和打點滴。
  • 新生兒科醫生林梅芳:為搶救一個寶寶在醫院待了3天3夜
    但有時生命又很脆弱,降臨人間的小天使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早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等,這時孩子就會被收住進新生兒科。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現在平均每天住著近70個未滿 28 天的生病寶寶。為防止感染,寶寶的親人不能住進病房陪伴。所以,這裡的醫生和護士除了治療和護理工作外,還要當「臨時媽媽」,擔負起照顧嬰兒日常生活的工作。
  • 兒科醫生媽媽眼中的繪本世界
    繪本閱讀對寶寶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性?同樣做為一名媽媽的知名兒科醫生餘高妍(微博名:@蝦米媽咪)與我們一起來分享她眼中的繪本世界。閱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今天,在這個中國人普遍不讀書的時代,我們一起交流的是讀什麼,怎麼讀。如果把閱讀等同於識字教育,那是大錯特錯!如果以閱讀代替一切直接生活的體驗,那是偏執是瘋狂!我們並不是要教大家「只餵書給孩子」,而怠於帶他去感受直接經驗。
  • 兒科醫生提醒:益生菌不能濫用,4種情況才需適量補充,別補錯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總是擔心缺少營養,每次走進母嬰超市,都會有熱情的銷售員迎接,其中推薦的最多的就要數益生菌了,在她們的口中益生菌簡直無所不能,積食、溼疹、便秘都可以通過益生菌調節,很多媽媽都被說動,心甘情願掏錢購買。
  • 寶寶冬季溼疹護理常見錯誤,快看你中招了沒有!
    (照片由愛兒康家長提供) 育兒有方法 你問我來答 問題一 寶寶三個月了,額頭、鼻子、還有臉頰兩處都有成片的小米粒一樣的疙瘩,有的冒白尖,有時還會發紅,不知道是過敏還是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