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快速查看超過300篇原創育兒科普文章
各地紛紛開始準備迎接夏天,炎熱(過暖)的環境會加重溼疹的癢感,本文指導你找到引起溼疹的過敏原,給出了飲食指南、用藥參考和日常護理注意。
溼疹是嬰幼兒期比較常見的皮膚問題,多見於出生後1月齡~2歲。一般先出現於面部,逐漸向下蔓延至全身。出疹過程:瘙癢的紅色斑丘疹→小水皰→黃色滲液和鱗屑→結痂脫屑。一般不留瘢痕。
很多家長諮詢我,為什麼孩子會長溼疹,這個問題無法用三言兩語來回答,但我必須提醒大家,溼疹雖表現在皮膚上,但並不是皮膚本身出了問題,它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溼疹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其中遺傳、環境、飲食、精神壓力等被認為是重要的原因。嬰幼兒溼疹以牛奶等食物過敏引起最為常見,可反覆出現,環境過熱會加重皮疹的癢感。
從遺傳方面來說,如果父母雙方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患者,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80% ;父母中有一方為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60% ;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也較普通人高。
但是,並非過敏體質就一定會發生過敏性疾病,因為這類疾病又與環境、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例如,粉塵、煙霧、蟎蟲、乾燥、溼熱、溫差、不夠清潔或過度清潔等,以及各種汙染物質和有害物質都可能引起溼疹。嬰幼兒溼疹多與飲食有關,過早接觸牛奶製品以及過早或不正確添加輔食是常見原因。此外,情緒不安、緊張疲勞、抑鬱憂慮、睡眠不足等情況也會導致溼疹;皮膚酸鹼失衡,對黴菌、細菌等抵抗力降低,也會引起溼疹。
嬰幼兒溼疹以牛奶等食物過敏引起最為常見,然而,孩子在某階段會對哪些食物過敏通常是不可預測的,食物過敏可以引起速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30 分鐘〜2小時內發生過敏症狀),也可能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12小時後發生過敏症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敏反應的常見表現。
寶寶發生過敏後,很多家長會帶他到醫院做過敏原檢測,但是檢測結果常常會讓家長們感到更加困惑。其實,過敏原檢測只能大體給家長作為參考,因為:
1.過敏原檢測只針對IgE介導的速髮型過敏反應,並不針對所有的過敏反應。
2.過敏原檢測只能反映對已經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無法預測對未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
3.過敏原檢測必須是IgE 濃度在體內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可被檢測得到。
所以,基於上述這些原因,1歲以內或過敏症狀發生較短(6個月內)的嬰幼兒,常常不能得到可靠的陽性結果。
診斷過敏並確定過敏原其實主要還是要通過觀察孩子的生活和飲食為依據。
嬰幼兒溼疹多與飲食有關,純母乳餵養寶寶、配方奶粉餵養寶寶和輔食添加階段寶寶,如果發生溼疹,飲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各有不同。
純母乳餵養寶寶溼疹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純母乳餵養寶寶如果發生溼疹或過敏反應,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尋找過敏原因:
1.生活環境中有無明顯易過敏物品,例如花粉、塵蟎、蠶絲、羽絨、動物毛髮等。
2.除母乳以外,補充劑中是否含有牛奶成分。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媽媽們,出生後堅持第一口母乳餵養的原則非常重要。不少寶寶出生後不久添加過配方奶粉,這可能會導致寶寶在再次接受牛奶時出現牛奶蛋白過敏。
排除上述原因,如果強烈懷疑溼疹與母乳有關,哺乳媽媽可嘗試先暫停食用牛奶及牛奶製品、雞蛋、海鮮等常見的易過敏食物。若暫停這些易過敏食物後,寶寶的過敏症狀有所緩解,則考慮寶寶的溼疹與媽媽食用這些易過敏食物有關;若暫停這些易過敏食物後,寶寶的過敏症狀無明顯好轉,哺乳媽媽嘗試暫時只吃米飯和青菜,寶寶的過敏症狀有所緩解後,媽媽開始一種一種地恢復食物,每增加1種食物要觀察3天,若無明顯過敏症狀,說明這種食物是安全的,若出現過敏反應,則可大致確定過敏原。確定過敏原後,媽媽停止食用這種食物至少3個月。
特別提醒
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並不是都要暫停食用牛奶等常見的易過敏食物,除非明確寶寶對這種食物過敏。
配方奶粉餵養寶寶溼疹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進食普通配方奶粉後,如果出現了溼疹、腹瀉、口周發紅等情況,考慮存在牛奶過敏可能。可以嘗試如下方法確認過敏原因:
1.先將普通配方奶粉換成胺基酸配方奶粉2~4周,實施觀察及診斷性治療。
2.若2周左右無明顯效果,請找有經驗的醫生諮詢;若2周左右有效,則可診斷為牛奶過敏。
確診為牛奶過敏後,請繼續母乳餵養,或在母乳不夠情況下用牛奶蛋白深度水解或胺基酸配方奶粉餵養至少6個月以上,接著嘗試換成牛奶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餵養3~6個月,再換回普通配方奶粉或牛奶。
特別提醒
在此期間寶寶避免食用牛奶、任何含牛奶的食品和補充劑。
輔食添加階段寶寶防控溼疹的飲食注意事項
1.務必出生滿6月齡後再開始添加輔食。
2.堅持做好寶寶的飲食記錄。
3.每添加1種新的食物都要至少連續觀察3天,如無明顯過敏反應再加1種新的食物。
4.儘量使用新鮮的應季食材,不食用未成熟水果,不食用生鮮食物。
5.避免煎炸, 儘量蒸煮,儘量現做現吃。
6.寶寶10月齡前,蔬菜和水果最好煮熟後再食用。
7.避免化學調味料,避免食用醃製食物、刺激性食物、含防腐劑的食物。
8.少食油膩食物和甜食,少食餅乾、飲料等含色素和添加劑的食物。
9.確定某種食物過敏,可以嘗試找與之營養價值相當的不過敏食物替代(參考附錄二《常見食物營養成分表》),避免營養不均衡。
Q.現在過敏的食物將來是否能再試吃?
A.現階段過敏的食物,隨著寶寶成長,有一些到一定時期可能就不過敏了,可以考慮再次添加。
具體做法:可疑或者明確過敏的食物先停止食用3~6個月,然後從極少的量開始試加,如果沒有明顯的過敏症狀,可以逐漸增加食用的量,循序漸進;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就立即停止食用,再停止食用3~6個月後,重新從極少的量開始嘗試。
Q.溼疹期間是否需要限制蛋白質食物?
A.不需要停掉所有蛋白質食物,避開明確過敏的和容易過敏的食物即可。
Q.羊奶奶粉代替牛奶奶粉能降低過敏症狀嗎?
A.如果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即使換成羊奶奶粉也很難解決過敏問題,因為羊奶和牛奶中蛋白質的相似度高達90%以上。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溼疹。而且,確實很大部分溼疹患兒會隨著成長而自行好轉。臨床數據證明,大約有50%的溼疹患兒,能在5歲前有所好轉;80%左右的溼疹患兒,能在13歲前有所好轉;剩下20%的患兒,症狀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會被溼疹反覆糾纏終生,有的還伴有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等疾病。因此,面對溼疹,我們能做到的也就是通過日常護理及藥物治療來控制溼疹的症狀,儘可能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對患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如何選用藥物控制反覆不愈的溼疹
首先要保持輕鬆的心情,尋找並避免過敏原;其次要注意皮膚清潔乾爽,避免抓撓和接觸刺激性物質。用藥方面主要參照以下內容:
TIPS :不同嚴重程度溼疹的不同處理方式
如果局部皮膚破潰,出現滲水、滲血、紅腫等情況,要使用激素藥膏或抗菌、抗真菌軟膏,不能直接使用溼疹膏或潤膚霜。
待皮膚完整不滲水後,才可以開始使用溼疹膏。
待皮膚紅腫現象好轉後,才可以開始使用潤膚霜。
如何緩解皮膚瘙癢
藥物緩解:藥物止癢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撲爾敏)或氯雷他定。
撲爾敏屬於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止癢效果較好,但有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適合睡前服用;氯雷他定屬於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較輕,長效作用,一天只須服用一次。
物理緩解:除了口服藥物外,降低體溫也能適當減輕皮膚的瘙癢。
比如降低室內溫度,用溫涼的水洗浴,用乾淨、涼爽的紗布或毛巾敷在局部以緩解瘙癢症狀。
特別提醒
不要直接使用冰敷,因為冰對皮膚會有一些刺激。
Q.溼疹一定會發展為過敏性哮喘嗎?
A.不一定。過敏是一組疾病,依據過敏症狀,在鼻子出現異常症狀的被稱為過敏性鼻炎,在支氣管出現異常症狀的被稱為過敏性哮喘,在皮膚出現異常的被稱為過敏性皮炎⋯⋯溼疹患者本身屬於過敏體質,所以患過敏性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機率會高一些,但並不是說溼疹就一定會發展成為過敏性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
Q.可以口服或者塗抹一些中藥嗎?
A.中藥並不代表著安全。中藥成分複雜,受產地、季節等諸多因素影響,生產和炮製過程中存在農藥和重金屬汙染的風險,而且,即使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也可能產生除了治療作用以外的,有害於身體的,甚至難以預期的反應。有些中成藥的說明書在毒副作用一欄上書寫不詳或暫無,實際上可能是尚未深入該項實驗研究或暫無該方面的參考文獻。
一般不建議口服更不建議注射中藥或中成藥。如果考慮嘗試外用中藥塗劑,應在專業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塗抹之前先在寶寶耳後或前臂內側皮膚上塗少量試用,24小時無過敏反應再使用於患處,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紅腫或瘙癢加重,應立即停用並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
溼疹寶寶的日常護理重點常常體現在細微之處。主要須掌握兩大原則:
1.找到確切過敏原,儘量避免之。
2.保持皮膚的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平時可以用簡單衝洗代替泡澡,洗澡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水溫:低於37℃為宜。
洗浴用具:絕對不要抓撓或使用搓澡巾,適量使用弱酸性的洗髮沐浴產品。
沐浴時間:1歲左右的孩子一般以10分鐘左右為適宜,3歲以上的孩子一般以15分鐘左右為適宜,沐浴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沐浴方法:通常只用清水洗浴即可。如果使用洗髮沐浴產品,要先在手中打出泡沫再塗抹,塗抹時儘量避開溼疹嚴重的部位,並且一定要將泡沫衝洗乾淨。沐浴的最後再用(溫)涼水衝洗一下。
擦乾方法:可以用乾淨毛巾浸涼水後全身(或局部)擦摁,最後用幹毛巾吸乾多餘的水分。
注意保溼:在沐浴或洗臉後3分鐘內,身上或臉上的水分未完全乾透前塗抹保溼劑,當皮膚缺乏彈性或乾燥時要再塗抹。通常夏季用潤膚乳冬季用潤膚霜。
注意事項:不要選擇在臨睡前給溼疹寶寶洗澡,因為沐浴會促進血液循環,反而容易加重瘙癢感而影響睡眠。
TIPS :選用保溼劑的注意事項
1.市面上一些保溼劑往往含有防腐劑、穩定劑、界面活性劑、色素、香料等成分,無意中使用會加重溼疹的症狀,要選用無香料、無色素、無刺激的天然成分的保溼產品。
2.未曾使用過的護膚品可以先在寶寶耳後或前臂內側皮膚上塗少量試用,24小時無過敏反應再用。
3.儘量不使用粉,也不使用油,粉劑和大量油脂會堵塞毛孔。
4.不要直接使用蘆薈汁,直接使用對局部皮膚會有刺激。
特別提醒
1.不建議遊泳。遊泳本身並不會加重溼疹的症狀,但公共泳池中的水往往使用硼或氯消毒,這類物質有可能加重溼疹的症狀。因此溼疹期間應避免去公共泳池遊泳,一定要去公共泳池的話遊泳後應立即用清水衝洗身體。
2.不建議海水浴。海水浴對溼疹有暫時緩解的作用,但海水浴結束後,如果不能及時用清水衝洗身體,造成皮膚的衛生情況較差,反而會加重溼疹的症狀。因此溼疹期間應避免海水浴,或者海水浴後立即用清水衝洗身體。
3.不建議溫泉浴。溫泉中含有大量的硫黃,對長有溼疹的皮膚會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溼疹期間最好不要嘗試溫泉浴。
4.絕不可以蒸氣浴。汗液會加重溼疹的症狀,所以易導致身體大量出汗的活動都不太適合溼疹患者。
Q.溼疹期間可以穿羊毛或蠶絲衣物嗎?
A.溼疹期間的皮膚很敏感,應選擇寬大的細軟棉質衣物。蠶絲、羊毛、羽絨、化纖等面料都會誘發過敏,甚至加重溼疹,不建議選擇。
Q.溼疹期間可以正常預防接種嗎?
A.如果溼疹不嚴重,面積小且沒有紅腫破潰,可以按時預防接種;如果溼疹嚴重,面積大或者有紅腫、滲水、滲血,考慮適當延後預防接種。
Q.溼疹期間可以吹風或者日曬嗎?
A.西醫認為,發疹期間沒有吹風的禁忌,但陽光曝曬會加重溼疹症狀,所以溼疹期間要避免陽光曝曬。
延伸閱讀兒科醫生媽媽:這些疹子不用怕——【嬰幼兒期常見的非傳染性出疹和護理】
兒科醫生媽媽:常見傳染性出疹性疾病的預防和家庭護理
兒科醫生媽媽:手足口病
兒科醫生媽媽:幼兒急疹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fishfarocean@sina.com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新浪微博:@蝦米媽咪),搜狐醫療類行業最佳自媒體人(搜狐自媒體:兒科醫生蝦米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