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家崖村:千年棧道藏深山)
棧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齊國田單曾建棧道木閣「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惠文王當政期間,築棧道千裡平定巴蜀,使天下莫不畏秦;楚漢相爭之時,韓信為了迷惑項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奪取了關中之地。棧道修建的目的無外乎往來交通,古人於山壁險絕之處,鑿崖為道,架以欄杆,連以鐵索,遂成棧道。
中國的古棧道多見於秦蜀雲貴等西南地區的峰巒疊嶂之處,北方則難以尋覓。可是,在忻州寧武縣涔山鄉卻藏有一條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棧道。這條棧道綿延數十裡,頗不尋常。棧道築於懸崖峭壁之間,貫穿山脈,連接數座廟宇,行人需得手足並用方能前行……
張家崖村離寧武縣城有四十多公裡的路程,從縣城出發沿寧白線南下轉忻五線,到涔山鄉後再走十幾裡的公路便可抵達。這裡的村子多沿山麓分布,張家崖也不例外。初秋的管涔山風光秀麗,林木青翠。若非事先得知,誰又能猜到在那青山之間竟藏有一條懸空古棧道?
有關古棧道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在古代,翔鳳山上廟宇眾多,卻偏偏都建於山頂。附近鄉民以及遠道而來的香客為了積德行善,便召集人工開闢出這麼一條朝佛棧道;也有人說漢高祖劉邦北擊匈奴時在樓煩(今寧武一帶)打了勝仗,為出兵平城便修了這條棧道。
深究下來,兩種說法都做不得準。翔鳳山現存的廟宇懸空而建,與古棧道互為一體。崖壁現存的字跡早至唐朝貞元年間,難道說貞元之前便有廟宇建於山頂的嗎?若是劉邦率軍所建,且不論兵貴神速,他何須舍易求難放著大道不走卻要費力去鑿一條險路出來?
進入張家崖,眼前的翔鳳山密林叢生、峻峭壁立,山間禪房廟宇隱約可見。景區入口處立有山門,雖然新建亦頗有古意。山門後有條峽谷,峽谷盡頭有三百六十八階石梯,石梯盡頭又有一段直上直下的索道。遊人未至山腳,體力已失去大半。這深山景致著實不可輕至!
索道順著懸崖而建,攀爬時必須手腳並用、緊握鐵索才不至於下滑。寧武古棧道與別處大不相同,遊覽時一會兒走懸空棧道,一會兒鑽穿山石洞,石洞狹窄處僅容一人彎腰通過,假如有他人相對而來還得後退至寬敞處避讓……
崖壁平臺處則建有寺廟,廟宇懸空,下方僅靠數根手臂粗的木樑支撐,其建築之精巧、構思之奇特可見一斑。隨著山崖的形勢,棧道越走越窄,踏上險路的遊人擺開了一字長蛇陣,個個膽戰心驚地向前挪著。
古棧道上有座面南坐北的大殿——毗盧殿,內有毗盧遮那佛塑像。站在大殿轉角處抬眼望去,空曠的山野以及如碧的晴空給人無限惆悵之感。這神秘的古棧道不知何人所建、因何而建,山崖青了又黃,林木榮了又枯,年復一年間,它只默默承受著風霜雨雪。木板
發出的嗚咽聲,豈不正是這
條上千年古棧道向遊人淺
唱低吟?!
本報記者 李若男
(原標題:張家崖村:千年棧道藏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