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去世十年,孫子放學回家總說吃過飯,清明節去上墳,兒女傻了

2020-12-13 佑哥談生活

奶奶去世十年,孫子放學回家總說吃過飯,清明節去上墳,兒女傻了

你們有聽說過「死而復生」嗎?前不久,我們村裡就發生了這麼件事兒,已經死了十年的老太太,竟然又活著回家了。這件事在十裡八鄉都出了名,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事兒要從十年前說起,老趙家的老奶奶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她男人早死了,是她辛苦操勞了一輩子把兩個孩子帶大的。還好兩個孩子孝順,對他們娘都很好。

我們這個地方一到雨季常發大水,這是背景。十年前的那年雨季,水的勢頭格外猛。發大水的時候,老趙家的老太太正在睡覺。水進了屋子,最後把她給衝走了。

水退去後,她那倆孩子找了許久,大概一個月吧,也沒有找到老太太的蹤跡。村裡人都說,這麼大的水,她那麼大年紀被水衝走了肯定活不了了。

最後雖然屍體也沒找到,但是她那一對兒兒女也認為老人家死了,就把老人家風光大葬了。我們村裡人都挺為老人惋惜的,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還沒享福就走了。

那之後的十年,老太太的孫子孫女相繼出生。到現在,老太太孫子已經有八歲了。為了不忘本,家裡人總是帶著孩子去給他的奶奶上墳,這十來年從未間斷。

最近一陣,那家孫子回家總說吃過飯。他爸媽以為他是在哪個同學家吃了,就沒放在心上,也沒多問。

這一年清明,一家人又給老太太去上墳了。但是沒想到,竟然在墳前看到了他們已經死去十年的媽,她兒女都嚇傻了,不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只有那家小孫子撲到他奶奶身上,還和爸媽說,這就是每天請他吃飯的老奶奶。一家人知道原來老太太沒有死,趕緊把她迎回家。一家人這算是團聚了。

原來,老太太當年沒死,只是一直在水上漂著,最後被人救了。後來,她醒過來卻發現自己失憶了,什麼都不記得了。於是,她這幾年都是靠乞討度日。

還是最近一陣,她恢復了記憶。於是她憑著記憶找回來了,但是她怕嚇到家裡人就躲了起來。她知道孫子沒見過她的樣子,她也想孫子,於是就總是把孫子帶到她臨時住的地方吃飯。

你們說,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太奇妙了。誰能想到一個都以為死了的人不僅沒有死還回了家。你們說,是不是很奇妙?

相關焦點

  • 父輩不在了,孫子能不能給爺爺上墳?有哪些傳統風俗?
    有人問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父輩不在了,孫子就不能給爺爺上墳了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一部分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迷失,才產生如此的困惑。那我就告訴你,按中國古老的傳統風俗,父輩不在了,孫子能給爺爺上墳,也能給爺爺以上的祖先上墳。
  • 清明節掃墓當日幾點出發最好 上墳步驟要了解
    清明節掃墓當日幾點出發最好 上墳步驟要了解時間:2018-04-05 12: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當日幾點出發最好 上墳步驟要了解 清明掃墓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祭祀方式如燒紙、燒香、放鞭炮、點蠟燭等來緬懷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那麼掃墓當日幾點出發最好
  • 農村清明節上墳,有具體時間限制還是可以全天?
    我們老家這裡是全天可以,但幾乎沒有人會在下午兩點以後上墳,太晚了好像良心上說不過去,有點漠視先人的感覺,而且清明上墳那天,男人和女人上墳時間也會略有不同。話說清明節上墳,以往每年這一天,農村女人會在天蒙蒙亮時起來打幾個荷包蛋,勤快的會在三點來鍾起床包餃子,準備上墳擺供的祭品,然後五點多一點,男人們便會以本家為單位,互相喊一喊,一起去自家祖墳上墳掃墓。
  • 婆婆忌日,兒媳上墳昏倒,回家後神情大變,豈料孫子說她不是我娘
    王月娥接到丈夫李順打的一通電話,說:今天是咱娘忌日,我這活比較緊,你替我去給咱娘上上墳。王月娥接到電話時,頓露出一臉不高興,都到下午了,你早又不說。丈夫一聽王月娥發牢騷,越來越煩,在電話那頭吼道:怎麼,你是兒媳婦,去給咱娘上墳,還委屈你了,天天在家閒著沒事。你不去是吧,那你掙錢養家。
  • 清明節,遠道回家掃墓的孫子被年過七旬身患癌症的爺爺揮棒追打
    趙家爺爺七十有四,身患腸癌已經四年有餘了,雖有退休工資,但老人勤儉一生,在農村和趙家奶奶種地,餵魚,養雞鴨,用積蓄支持長孫在鵬城創業,自己治病都捨不得花錢,一手帶大的長孫是他的命根,爺爺奶奶疼長孫,這話一點都沒錯!
  • 清明節隨感:父母生前多盡一點孝,勝過死後上墳萬分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今年的清明與往年有所不同,為了共同抗疫,預防傳染病毒,不能前去父母的墳上去祭掃了,相信有很多人會深表遺憾的,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顧全大局,打好疫情阻擊戰。由此,也引起了筆者的頗多感慨:父母生前多盡一點孝,勝過死後上墳萬分祭。
  • 清明節上墳祭奠祖先要注意什麼!
    清明節是不能穿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黴運。掃墓那天,如果健康不佳或者精神不振,建議就不要去墓地了。
  • 民間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奶奶,孫子不孝順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槐柳樹下聽我給您講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些習俗,故事很有愛,故事有點道理,接下來請欣賞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祖宗責怪,發生了怎樣故事?》祖宗是我們命脈,祖宗庇護著我們,幹啥事都不要忘記祖宗。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1)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清明節上墳的習俗不盡相同。  一、清明節女兒能上墳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封建思想,導致清明節祭掃只能由男性參與,出嫁女是絕不允許回娘家掃墓的,因為除了對先人不敬,更重要的是出嫁女會「扯娘家的風水」。有三種情況,但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
  • 清明節上墳,已逝去的親人到底能否收到你的思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一到清明節,天空中總是飄著小雨,除此之外就是給去世的人燒紙的灰塵也是四處飄著,真的是有種「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覺。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不知道你們準備好上墳了嗎?而你們上墳時什麼樣的心情呢?中國清明節的傳統就是祭拜祖先,傳統活動為掃墓。在中國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所以這樣的行為已成為了中國人習俗,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所謂的祭祖,就是給已去世的人上墳,那麼死去的人真的的能收到你所燒的東西嗎?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清明節掃墓時間是哪一天 2018清明節哪天上墳好
    6、 女性可以清明節去掃墓這個是可以的,古時候之所以說女人不能祭拜先祖,那是出自於對女性的歧視。7、 清明節不可在家祭祀祖先清明節既然是祭祀先祖,那自然是親自到場祭祀最好,但是考慮到很多出外務工的朋友們,由於路程較遠回家很不方便,可以在所在地的河邊或者十字路口面朝自己先祖埋葬方位禮拜三下,然後說些祝讚的話,再燒點紙錢香蠟即可。
  • 清明上墳有什麼講究?回不去家的人怎麼給故人燒紙才算是對的?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清明節也是一年當中最好的改運的時機之一,運用得當,就會有可能獲得好的運氣。那麼如何祭拜祖才能獲得祖先的福報呢?不能回家當面祭拜祖先的人難道就沒有辦法祭拜祖先了嗎?下面,就大家的一些問題,給大家做出解答!
  • 今年清明節是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這個說法有道理麼?
    清明節掃上墳的儀式由來已久,上墳一般是北方的稱呼,在南方人們一般稱為掃墓。上墳也好,掃墓也罷,都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儀式,多年以來人們所倡導的儒家文化思想教導人們應該返本追宗,不忘先人的養育之恩, 也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 奶奶孫子擠在20平的小屋,拼盡全力只為養大孫子,孫子懂事又聰明
    對於奶奶來說,自己辛苦一些沒有問題,只要能把孩子培養成才,多少苦她都願意吃,在奶奶的生活中,每次孫子拿著獎狀回家就是她最幸福的時光。而孫子也是非常懂事,知道奶奶養大自己不容易,自己的心願就是長大後好好孝敬奶奶。
  • 清明羹飯怎麼做?如何祭祀先人?舟山人這樣過清明節才正宗!
    意謂可持此紙銅錢去趕赴清明羹飯。  在舟山的語境中,掃墓與上墳是有些區別的。上墳,一般是指給新墳掃墓。 篩上酒後點起香燭,男主人手拿三炷香,先去大門外朝天拜三拜並禱告,引祖入堂,在祭桌前又三拜,重複禱語。把香插在香案上,行三跪三拜大禮。子孫依輩份禮拜。酒過三巡,行過三拜,燒紙錢,主人拔香引祖出堂,對天拜三拜,禱告祖宗「吃得著管得著,管伢子孫升官發財」。禮畢回屋,吹滅蠟燭,把香燭放到屋外。移動桌子,倒掉青餃和米飯,其餘留著自吃。俗諺云:「羹飯擺擺冷,自好爛肚腸(爛肚腸:吃)。」
  • 婆婆不帶孫子,卻去大姑姐家帶外孫,清明節回來掃墓,兒媳紅了眼
    02兩年後周周生下兒子,婆婆高興歸高興,但卻沒有實質性的表示,張旺勸妻子別計較太多,父親去世前住院做手術加上買墓地花了不少錢,母親沒要兒女出一分錢,如今手裡哪還有存款。仔細想想丈夫說得挺有道理,周周剛放寬心,可接下來的一件事令她很不開心。
  • 107歲老人摘花生遭批「傷天理」,孫子說:我願意再傷20年
    2018年9月10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長嶺鎮後夏莊村,今年107歲的長壽老人劉桂英正在給孫子蔣文寶家摘花生。村裡人看到一百多歲的老奶奶還給孫子幹農活,有的村民就用手機拍攝視頻和照顧發到朋友圈。還有村民開玩笑說:「文寶啊,讓一百多的奶奶給你摘花生,傷天理啊!」。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裡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後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於某些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
  • 專家談女兒不上墳習俗:獨生子女政策倒逼陋習改變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專家:或源自傳統男權思想,應剔除陋習清明時節,人們通過祭掃的形式來寄託對故人的哀思。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
  • 成規與道德碰撞,王寶強女兒「頭七」不給奶奶上墳,錯在馬蓉?
    近來王寶強母親去世,其女兒王子珊在奶奶的出殯日、頭七日都未現身盡孝,一時間在網上引發較大輿論。孩子還小,錯誤當然在於她母親馬蓉,這是大多數人的邏輯。但這個問題不僅很微妙,更是涉及到「成規與道德」的矛盾,不宜過早下定論。有必要回到事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