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米其林餐廳,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意味著「高大上」「標準」「高檔」。
那為什麼風靡全球的「高大上」米其林餐廳在中國卻並不是那麼受歡迎呢?而且還經常受到大眾的吐槽?
米其林餐廳,是《米其林紅色寶典》對各地美食、餐廳收錄的餐廳。1926年,《米其林指南》一書開始用星號來標記餐廳的優良,"米其林星級餐廳"就是從那正式開始的。
收錄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館,至少先要獲得到一副刀叉的標記,這種標記是指南對餐館的基礎品評標準,從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主要表明餐館的舒適度。
這套標準在全球範圍內都頗受歡迎,很多人選擇外出就餐也是首選米其林星級餐廳,但就是這麼風靡全球的產物,偏偏在中國這個美食大國翻了船!
首先,中國的美食餐廳納入《米其林指南》的可謂少之又少。米其林評判一個餐廳的指標主要包括:原材料的素質、不同味道是否很好地融合、烹飪技術、烹飪的創新性、是否物有所值、烹飪一致性。我們可以看出,此套評判標準並不符合中國菜的烹飪方式。
就好比你在各地的肯德基都能吃到同樣口味的漢堡,但在不同的中餐館吃到的魚香肉絲味道都不一樣。米其林的評價標準並不能很好地與中國菜相融合。
其次就是廣受大眾吐槽的幾點:
1、資歷不夠。米其林餐廳雖然享譽全球,但在中國流行起來卻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而且中國作為美食大國,美食種類成千上萬,而且更符合國人的口味需求。
2、量小。米其林餐廳講究的是「標準」「高大上」,所以對於食物的擺盤裝飾有著很嚴格的要求,好看的同時給人舒適的感覺,但食物的分量都相對較小,很難讓人吃好的同時又吃飽。
3、價格高。米其林餐廳的消費對於普通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還是相對較高的,沒有人願意經常去吃,偶爾吃上一次還是可以的。
通俗的來說,美食是沒有定義的,只要是好吃的,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家常便飯,都可稱得上是美食。吃慣了家常便飯就偶爾享受一次山珍海味,吃膩了山珍海味就回味下家常小炒,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吃飽喝足也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