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塔 洪兵 攝
浙江在線金華11月19日訊(記者 薛文春 徐賢飛)婺江潮湧揚帆起,乘風破浪潮頭立。
「義新歐」中歐班列忙碌地行駛在「一帶一路」鐵路沿線,源源不斷輸出「中國製造」;橫店影視城大型影視外景拍攝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劇組正在爭分奪秒拍攝……
這是八婺大地普通的一天,也是金華著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生動截面。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我省第四大都市區之一,金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忠實踐行「八八戰略」,以堅決打贏「九場硬戰」為抓手,拼搏實幹、爭先進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成績。
打造「金」字招牌,譜寫「華」彩篇章。當下,金華積極對標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和新定位,奮力答好10張「高分答卷」、打造10塊「金字招牌」,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金華力量。
經濟發展捷報頻傳
把一張「龍芯3A4000」晶片放入料架,機器自動抓取,晶片穩穩地落在測試主板。全自動測試機模擬電腦開機、運行全過程,從而測試晶片的合格率。15分鐘,一氣呵成……10月下旬,「龍芯中科」測試線試運行,後期將承擔全國一半以上的封測業務。這意味著金華在搶抓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上取得了全新突破。
近年來,金華堅持大抓工業、大抓項目,圍繞信息經濟、汽車製造、生物醫藥、影視文化等優勢產業,培育重點細分行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先後引進華燦光電、龍芯中科等一批重點項目,形成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16個,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91家。
金華是製造業大市,也是出口大市。外貿對經濟貢獻度超過了80%。穩外貿穩企業,對於金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在疫情對外貿出口造成較大衝擊的情況下,金華頂住壓力,危中搶機,打出了一套「快、奇、準」的穩外貿「組合拳」——出臺穩企賦能新政策、推進線上經濟新模式、拓展對外物流新通道、挖掘出口轉內銷新增長點。
今年「義新歐」班列採取「雙平臺」運行機制。以原先的中亞班列為基礎,組建了金華平臺,統籌全省貨源拓線增列。「預計今年國外工廠的產值能達1億元。我們公司今年組櫃109個,是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天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健華高興地說。
前三季度,金華的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4.4%,為全省大局作了貢獻。前不久,省政府通報了三季度爭先創優「最佳實踐」,金東區以「五聚五增」工作法為抓手,實現外貿出口增長123.4%,走在全省前列。
金華還是民營經濟大市。5個人中就有一個「老闆」、每2分鐘就有1家新的市場主體誕生。這是金華中小企業活躍度較高的真實寫照。下面這一串數據更有說服力——
98%的市場主體來自民營。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7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以及80%以上的稅收、就業、工業產值和外貿出口。今年,全市有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23萬戶。其中,1~10月新增23萬戶,增量居全省第一。
為了擦亮民營經濟強市這塊「金字招牌」,金華正圍繞打造「產業強、主體強、創新強、政策優、環境優」的「三強兩優」民營經濟強市目標,打出構建集群發展「新優勢」等「五新」組合拳,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金華深入推進企業開辦「零見面」向「智能化」轉變,積極打造營商環境最優、便民服務最優、機關效能最高的「兩優一高」市。「效率真的高,不用20分鐘就能拿到營業執照。」一位企業主高興地說,在金華開辦企業,方便快捷,惠企政策也很給力。
如何從「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跨越,這也是抓經濟的一個重點。金華把發展城市群、共建都市區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一招。組建都市區共建辦公室,滾動實施110個重大共建項目。目前,都市區供水基本實現一體化,醫保、社保全域通辦,市域內高速公路、快速幹線閉合圈已經形成,全省第四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推進。
改革創新高歌猛進
「我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沒帶任何證件,當場就把事辦好了。」甘肅小夥宋波在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只花了10分鐘,就辦完了所有落戶手續。沒帶身份證,人臉識別;沒帶畢業證,工作人員幫忙查……這讓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2019年,金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積極打造「無證明城市」,聚焦群眾辦事經常需要提交各類證明的「煩心事」。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群眾和企業去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包括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在內的服務機構開具的證明,一律取消或免提交。
這一改革的關鍵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通過網絡對公共數據資源進行整合、歸集、共享、開放,真正實現「群眾跑」向「數據跑」轉變。目前,已累計取消證明4052項,讓群眾和企業免提交各類證明206.9萬餘件,群眾和企業滿意率達99.99%。
金華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長大的。這些年,先後承擔了1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無證明城市」改革、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經驗做法全國推廣。今年,金華又先後獲批省級金義新區和浙江省自貿區金義片區,改革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
「這是金華改革開放史上一件大事。」金義新區的企業主和市民高興地說,也是國家給金義新區最大的政策紅包、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開放平臺。
走進金義綜保區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聲轟鳴,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為了工程項目在年底前驗收,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我們將對標對表一流先進,全域全面推進自貿區金義新區區塊建設。」金義新區黨工委、金東區委主要負責人說。
當下,金華按照「錯位發展、創新發展、集成發展、聯動發展」的路徑,圍繞打造智能製造、樞紐經濟、新型貿易區的三大功能定位,著力打造「一都兩中心一港一地一平臺」,努力把自貿區金義新區區塊建設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到2025年,自貿試驗區金義新區區塊將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達到GDP增速高於全省、金華全市平均2個百分點。
金華是一座富有活力的開放之城。「改革+開放」是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在改革創新不斷加碼的同時,開放的腳步也是越來越快。金華把「開放活市」作為重大戰略,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拓展「義新歐」「義甬舟」「跨境電商」三大通道。
在剛剛結束的「雙11」電商購物節上,義烏在海外銷售平臺上再創佳績。「今年跨境電商平臺訂單量近8萬單,相比去年增長一倍。」義烏市洛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新剛透露,他的自行車在跨境電商EBAY、亞馬遜、速賣通等平臺銷量再次刷新紀錄。
此外,金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機遇,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上海松江、張江、虹橋商務區等地開展戰略合作,高規格舉辦「上海—金華周」活動,在滬杭建立12家科創飛地。積極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在義烏設立常態化展貿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百姓福祉節節攀升
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2018年,金華在全省率先推出「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制度。這一制度在破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受到了金華百姓的廣泛好評。
所謂的「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制度,是指參保群眾在繳納大病保險基本保費的基礎上,自願認購大病保險「選繳保費」。每份100元,每人最多認購3份。通過自主選繳,進一步提升籌資水平、擴大報銷比例和範圍,實現了高水平保障。群眾連續繳納3份保費且滿3年的,大病報銷比例達85%,高於國家標準25個百分點。
「電影中,因為生病沒了房子、拖垮了家人的情形,在金華很少發生。」金華市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已有404萬人選繳了保費,選繳率超過80%。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已為27.9萬名大病患者減輕醫療負擔31億元,極大化解了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患重特大疾病家庭巨額支出的風險。
金華堅持每年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把民生「堵點」作為工作重點,打響「學在金華」「健康金華」「宜居金華」品牌。大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百姓幸福感顯著提升。
此外,金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六奪治水「大禹鼎」,兌現了「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承諾。15次上榜全國十佳宜居城市,多次躋身中國最安全城市20強,文明城市創建連續兩年奪得全國第一。
金華居浙之中,是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也是長三角區域重要的物資集散樞紐。現有9條鐵路、11條高速公路,每天經停高鐵462列,可直達21個省會城市,交通區位優勢比較明顯。
「5年前,從我到義烏工作起,我就盼望早日建成金義軌道交通,那時我回金華市區的家就非常方便。」在義烏市宗澤北路的軌道交通工地旁,市民蔣豔舞正在拍照。
看到金義軌道交通日漸成形,她每個星期都會拍照留影,這是一個都市發展的見證。蔣豔舞的期盼,也是所有金華人對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期盼。
近年來,金華緊抓交通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全面打響交通廊道突擊戰,作出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決定,編制綜合交通樞紐中長期發展規劃,謀劃建設了一大批揚優勢、補短板、增後勁的重大交通項目。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
10月底,金武快速路正式通車。開車從金華市區至武義只要20分鐘。「一條快速路,融合兩座城。」百姓紛紛點讚表示,金武快速路的建成,具有重大意義。
到2022年,金義東軌道交通將建成投入,金華將正式步入軌道交通時代。到2025年,金華將實現「縣縣通高鐵」,形成到鄰近省會城市「2小時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和相鄰城市「半小時聯繫圈」。
「我們在謀劃金義國際機場、滬杭金超高速磁懸浮項目,以及金華到福州、廣州、武漢等戰略性國家幹線通道。」金華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金字招牌,努力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金華人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適。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下一步,金華以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為統領,以人的現代化為導向,以融入長三角共建都市區為路徑,以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為著力點,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根本動力,奮力答好10張「高分答卷」、打造10塊「金字招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探好路,為推進現代化建設新徵程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