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早晨,離開溫暖的被窩是一件痛苦的事;更痛苦的事是雖然醒了,可還是離不開被窩;而最最抓狂的是,要遲到了還醒不來。
許多上班族都有這樣的哀嘆:起床,為什麼那麼痛苦?極端者甚至買了七八個不同式樣的小鬧鐘輪番轟炸,也有人向老爸老媽求援,對自己進行獨家的morningcall(叫早服務)。
在杭州,誕生了一個提供叫早服務的「超級小鬧鐘」,每天早上5點半到8點,她通過手機無償為30多人叫早。這個「超級小鬧鐘」是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大二學生阮瀟,網友暱稱她為「小北」。
我不是雷鋒,只是同情心泛濫
見到阮瀟,第一印象是可愛。流行的熊貓帽,日系的水手裙,波西米亞風的短靴,笑起來眼睛彎成月亮。
「千萬別叫我雷鋒,我真沒想那麼崇高,我就是同情心泛濫。」
一個多月前,阮瀟在網上看到不少人都在哀嘆鬧鐘鬧翻天也叫不醒。她是個「到點就醒、從來不會起不了床的人」,也不知怎麼了,突然心裡一動,決定給需要叫早的人發網站內簡訊,「讓他們把手機號碼、起床時間和需要叫早的日子發給我,我會給他們打電話的」。
第一次叫早服務,就這樣開始了。
「鬧鐘鬧不醒的人好可憐啊,我只是想幫個忙,心軟而已。」她反覆說。
為叫早,設置特別電話本
阮瀟把每個需要叫早的人,都存在手機電話本裡。漸漸地,這個隊伍越來越龐大。「剛開始一個兩個,我還能記住誰需要幾點叫醒,但從第4個人開始,我就擔心會記串了。」
阮瀟想了個辦法,在手機電話本裡保存號碼時,先記叫早時間,再記服務的時間段,最後記網名。比如「六點(至4月24日)pp」,意思是網友pp在2010年4月24日前都需要早上6點的morningcall。
一翻她的手機電話本,6點半到7點需要叫醒的有10人,7點到7點45分有15人。最早的一個是5點30分,最晚的一個8點15分。
阮瀟已記不清為多少人提供過「叫早」,因為好多人只要求了一次服務。
手機話費暴漲,老媽以為她戀愛了
每天早晨,阮瀟的起床流程是這樣的:5點半,叫醒第一個網友;接著倒頭繼續睡,到6點半,大規模的勞動開始了。
原本大家約定:阮瀟負責打電話,對方不接聽,摁掉後回個簡訊給阮瀟,表示已起床。如果對方沒摁掉,阮瀟就得繼續孜孜不倦地撥打。
但不少處於迷糊狀態的網友,不自覺地就接聽了電話。結果,做了一個月的免費鬧鐘,阮瀟的手機帳單從每月50元暴漲到了200多元。「我媽給我充話費時嚇了一跳,還以為我談戀愛了。」阮瀟哈哈大笑。
幸好,其他3位室友也屬於很能睡的類型,早上的小動作沒有吵醒一個人。「每天我都是第一個起床,也擔負著叫醒她們的任務。」
「超級小鬧鐘」的人間冷暖故事
「叫早服務」收穫的小故事,更讓這個21歲的女孩覺得付出很值得。把每天十二分之一的時間拿來做義工,阮瀟總結最大的成長在於:「我其實是懶蟲一個,但好多網友都會發簡訊誇我勤快,我就覺得真的要勤快點,不然對不起這些網友。」
A 叫醒叫成了好朋友
第一個叫早的網友是上海的Joy。「和她成了朋友,我們什麼都聊。她出去玩,肯定會給我寄明信片。」阮瀟最近要考試,Joy就主動請纓承擔了全部的叫早任務。「如果換作別人,我可不太放心。」
B 開出最具誘惑力的回報
叫早版圖一路向北延伸,最遠是哈爾濱的Geoffrey,他是個賴床的主,和阮瀟熟了後就耍賴不肯起床。Geoffrey的朋友知道了他還有叫早的網友,都嚷著要看廬山真面目,並放話讓阮瀟寒假去哈爾濱玩,吃住全包,這是阮瀟叫早以來最具誘惑的回報了。
C 遭遇砸場子的
網絡畢竟魚龍混雜,阮瀟也碰到過「砸場子」的。有人要求4點半叫早,阮瀟好奇地問了原因,對方的理由是:人生短暫,不能蹉跎歲月,睡覺最浪費時間,反正你喜歡叫早,多我一個不多。
D 不是打醬油,是喝醉了
這事發生在網友「饅頭」身上。一天叫早,阮瀟打了一堆電話,就是不見「饅頭」回音,當時還以為「饅頭」也是個打醬油的。
不過元旦的一條祝福簡訊化解了誤會,據說那天「饅頭」喝得昏天黑地,早上處於宿醉狀態,雷都打不醒,別說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