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17173北鬥靈劍
《劍靈》的原聲音樂共有兩個專輯,一個是Blade & Soul OST,為日本音樂大師巖代太郎所做,該專輯主要是收錄了他作曲的那些種族音樂和國家音樂,主題曲以及菜單音樂等宏觀架構性質的音樂;另一個是Blade & Soul -The World- Original Soundtrack,該專輯收錄了《劍靈》45級之內所有的場景音樂和戰鬥音樂,以及劇情音樂。
第二套專輯雖然沒有巖代太郎大師參與,作曲者是來自於韓國的金致煥、 Lin-G、崔鎮宇、李俊燁、林孝範、金昌範、樸廷桓 這幾位音樂人,雖然論水準和質量比不上巖代太郎大師,但是其中不少曲目都還是可圈可點的,素質非常高,筆者將精選其中經典曲目進行點評,通過音樂來帶各位進入《劍靈》的世界之中。
點此進入《劍靈》遊戲專區>>>本期音樂曲目:無日峰,竹林海戰,竹林村,亡者森林,俞家村,水月平原,半月湖,PVP音樂
《劍靈》音樂點評第一期(包括各種族主題曲,風帝國,衝角團)
《劍靈》音樂點評第二期(包括神龍工商,瓦罐團,龍脈飛行,綠明村)
The Morning of Crimson Peak(無日峰的早晨)
遊戲中第一個場景也就是無日峰的背景音樂,曲名意為「無日峰的早晨」,無日峰高懸於天空之中,景色怡人,堪稱絕景,這首曲子整體上體現了一種東方感的幽靜意境,遵循了東方音樂大音希聲的理念,僅僅用到了竹笛、簫、古琴等幾樣樂器演繹,就把無日峰的美景給體現出來了,整首曲子徐徐道來,節奏舒緩,令聽者感到一種閒適感和世外桃源般的體會,這也正是無日峰這個地方存在的意義,洪玄公選擇在無日峰躲藏延續洪門,正是因為此處清靜自在,適合避世,不過這首曲子唯一的遺憾就是過於短了點。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Storm Clouds(竹林海岸之戰)
竹林海岸之戰是《劍靈》中劇情設計得非常好的一戰,就人物而言,這場戰鬥中出現了南素柔和道天風以及道無息等重要的NPC,通過一系列人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這些NPC的性格和喜怒哀樂,就戰鬥氛圍和氣勢而言,做到了恢弘的大場面感,因此這場戰鬥給很多新手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音樂而言,這首曲子做到了電影感和遊戲感的一定結合,急促有力的管弦樂有力的烘託了這場激烈而緊張的戰鬥,曲調顯得比較低沉,在急速感之外有著強烈的壓抑感,並且這種壓抑感越到後面就越強烈,總之是氛圍烘託極佳的一曲,聽來令玩家似乎在親自扮演某個電影中的主角一般。無論是音樂還是劇情,或者是任務設計,這場戰鬥都堪稱網遊教科書一般的存在了。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Bambuo Village(竹林村)
竹林村是玩家所進入的第二個場景了,如果說無日峰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顯得超凡脫俗仙氣十足,素雅清靜,人煙稀少,那麼竹林村就是安寧而又熱鬧的小村落了,不但村民不少,人來人往,卻又有著一種鄉村的平靜和安逸,所以這首曲子整體節奏也相當舒緩,旋律和風格上也是體現了大音希聲的感覺,只是少了些仙氣,多了些鄉村田野的氣息。
說到鄉村往往都能令人想起竹笛,所以這首曲子中,竹笛扮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而管弦樂和鋼琴以及小提琴這些來自於西洋的樂器出現並沒有破壞這種東方式的田野鄉村感,這或許是因為韓國是一個充分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國家之故,所以參與《劍靈》作曲的這幾位韓國人都能比較好的將東西方音樂元素融合到一起。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Forest of the Dead(亡者森林)
亡者森林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這裡有很多墓地,遊蕩著各種孤魂野鬼,但是整個森林都體現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這種生機感,和亡者森林中的亂葬崗那陰森的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或許是為了體現一種生死交融對立的太極思想,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太極思想正是東方思想的起源,韓國人對於太極思想極其推崇,他們的國旗便是一個太極八卦圖,因此有意設計這樣一生一死的對比,就不足為奇了,所以亡者森林的音樂聽起來非常的舒適。
前半段採用了寫景式的舒緩曲調,主要是採用了蕭瑟的排簫和若隱若現的古琴來表現一種初春清晨那種萬物將要復甦之前的寧靜感,後半段則通過東方式的合奏樂團形式來表現萬物復甦的感覺,不但在排簫和古琴的基礎上加入了東方的諸多打擊樂器,還加入了哨笛和葫蘆絲的音色,可說是玲琅滿目,繽紛多彩,可以說每一種樂器就代表了一種或多種生物,於是萬物復甦的氛圍就通過樂器之間的呼應體現出來了,實在是一首將東方意境和東方哲學體現得淋漓盡致的神曲啊!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Yu Village(俞家村)
俞家村是遊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這裡是洪門派大叛徒無塵的老家,無塵因為家裡人被殺,所以才會跑去學神功,後來走上了邪路,此外在遊戲中玩家會因為內心鬥爭出現了秦義絕的幻像,將主角拉入復仇的深淵,於是玩家扮演的角色會發狂屠村,後來被村民們趕了出去,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俞家村蒙上了一層悲痛的傷感.
所以,俞家村的音樂方面主要是通過一個無比悲傷的女聲吟嘆來體現這種悲劇色彩,這個吟嘆聲百轉千回,忽高忽低,起伏不定,聽來令人惆悵不已,不過因為旋律極其優美,因此喜愛這首曲子的玩家非常多,所以該曲是《劍靈》音樂中人氣超高的一曲,也因為劇情的緣故,給很多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這種女聲吟嘆式的音樂在韓系網遊中其實經常出現,無論是《永恆之塔》還是《龍之谷》抑或是《TERA》,都出現過類似的音樂,可以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作曲手法了。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The Road(水月平原)
水月平原是《劍靈》後期才開放的一個大場景,只有36級以上的玩家才能進入,水月平原的風光比起玩家之前到過的地方更加的飄渺秀美,簡直就是每一個武俠小說愛好者夢想中的習武修煉之地,正所謂水天月色,曠世奇景,夫復何求啊。
水月平原的音樂也是相當的受歡迎,整首曲子分為兩段,前半段通過優美大氣的管弦樂來勾勒水天月色的良辰美景,小提琴是主奏樂器,小提琴奏出的旋律顯得低沉而具有韻味,又有些曖昧不明,頗似水中之月,可見卻無法抓住,到了後面,主奏樂器則變成了竹笛,更加渲染和烘託了這種神奇而迷離的意境,也頗似一個優雅美麗的水中仙子在水邊沉吟一般。
曲子後半段則變成了有些哀傷而沉重的管弦樂了,這後半段的風格倒是有些頗得巖代太郎大師真傳之一二的味道,曲中體現的那種極大的悲慟情緒正是巖代太郎大師最擅長的,由此可見,雖然巖代太郎大師並沒有參與《劍靈》具體的世界音樂打造,但是他所打造的那張主題故事專輯,對於這些韓國音樂人影響是比較大的,也肯定是這些韓國作曲家作曲時候參考的重點對象,畢竟都是《劍靈》的音樂,得考慮到一個風格統一的問題,說回這後半段曲子,主要是通過西洋管弦樂來表現情緒,此外加入了哨笛而已,另外旋律的結構又有些類似於久石讓的《幽靈公主》中某首經典曲子,不得不說,韓國人的拿來借鑑手法還是非常高超的。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Half-Moon Lake(半月湖)
水月平原中半月湖的背景音樂,又是排簫作為主打樂器的一首曲子,在《劍靈》的音樂中,排簫出場實在太多了,而這種樂器有個好處,這種樂器無論是東西方都很受歡迎,並且表現出的意境和感受都能博得東西方聽眾的喜愛,無論是獨奏還是和西洋管弦樂融合,都能恰如其分。這在這首《Half-Moon Lake》中便有深刻體現,曲子開頭,排簫獨奏的那個前奏,猶如世外隱士一般,體現出一種荒涼而沉寂的感覺。
之後隨著旋律進入正題,排簫和管弦樂融為一體,展現出一種孤獨俠客遊歷江湖,胸懷博大抱負的故事感和情緒性,這種博大情懷的音樂和半月湖的美景結合到一起之後,怎麼能令玩家不感動不振奮呢?也難怪這首曲子深受很多玩家喜愛了。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The Deadly Sword(致命之劍)
這個其實是兩首曲子,分別是《The Deadly Sword. Part 1》和《The Deadly Sword. Part 2》兩首,其實就是PVP時候的兩首戰鬥音樂,並且都作為宣傳視頻的音樂使用過,而且前者更是出現在騰訊旗下的手遊《節奏大師》中,這兩首曲子有著一定的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
先說共同點,兩首曲子整體上都是節奏非常快,體現了PVP的戰鬥緊張感,高潮部分的短小動機都是相同的,並且都是採用激烈無比的電子搖滾樂和電子管弦樂融合的方式,這種手法在整個《劍靈》的音樂中都是比較罕見的,若非是戰鬥音樂的緣故,恐怕不會採用此種手法.
再來說不同之處,前面一首是開頭緊張,中段舒緩,結尾回復緊張這樣,後面一首則是開場宏大,節奏也比較緩慢,緊張感沒那麼強,但是隨著旋律推進,節奏不斷加強,曲調不斷上升,電子搖滾樂越來越激烈,之後則是舒緩和緊張不斷交替直到結束,令聽者有種坐過山車一般的刺激感,而這種刺激感,正符合PVP戰鬥那種既緊張又興奮無比的感受。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