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為更好規範我市道路人行道綠帶,保證其符合安全、生態、美觀等要求,近日,市城鄉建設委發布實施了《青島市人行道綠帶技術導則》(以下簡稱 《導則》)。導則指出,我市要建設"海綿式"綠帶,綠帶應下沉20釐米,採用下凹式結合收水排水措施。
《導則》適用於我市道路人行道綠帶的新建、改建設計、施工及養護管理工作,共分總則、編制依據、術語、設置原則、具體要求、植物選擇、施工建設、養護管理八個部分,規範了人行道綠帶的建設質量、統籌規劃,要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營造安全、生態、環保、美觀的人行空間,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功能性、地域性、景觀性、生態性、經濟型原則,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導意見,逐步建立標準統一、要求完善、特色鮮明、便於管理的規章制度,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出行、綠色生態的城市環境。
《導則》規定,人行道綠化分隔帶與人行道之間應優先採用平界石,以便於雨水快速流入就近綠化帶內;要求改建道路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應採用下凹式綠地,綠地下沉20cm,以收集人行道雨水;新建道路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應採用下凹式綠地結合收水排水措施,以收集車行道和人行道雨水;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收集車行道雨水,應在道路低點處的路緣石上開孔,設置門洞式路緣石,並設置溢流口及石籠過濾井,雨水通過其進行過濾淨化。
市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人行道綠化帶建設將行人與車輛分離,更為安全,能發揮規範人車分離和引導市民文明行路、有序停車的作用;通過栽植常綠、彩葉的植物灌帶,能夠豐富植物景觀層次,提升綠化生態功能;能夠調節氣候、固碳制氧、淨化空氣、阻擋尾氣、防治生物汙染,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布實施《導則》後,將有效規範道路人行道綠帶設計、施工、後期養護、植物選擇等,對今後開展道路人行道綠帶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使城市道路綠化更為科學性、生態型和人性化。」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傅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