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綠帶技術導則:綠化隔離帶用下凹式設計

2020-12-13 半島網官網



  晚報訊 為更好規範我市道路人行道綠帶,保證其符合安全、生態、美觀等要求,近日,市城鄉建設委發布實施了《青島市人行道綠帶技術導則》(以下簡稱 《導則》)。導則指出,我市要建設"海綿式"綠帶,綠帶應下沉20釐米,採用下凹式結合收水排水措施。

  《導則》適用於我市道路人行道綠帶的新建、改建設計、施工及養護管理工作,共分總則、編制依據、術語、設置原則、具體要求、植物選擇、施工建設、養護管理八個部分,規範了人行道綠帶的建設質量、統籌規劃,要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營造安全、生態、環保、美觀的人行空間,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功能性、地域性、景觀性、生態性、經濟型原則,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導意見,逐步建立標準統一、要求完善、特色鮮明、便於管理的規章制度,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出行、綠色生態的城市環境。

  《導則》規定,人行道綠化分隔帶與人行道之間應優先採用平界石,以便於雨水快速流入就近綠化帶內;要求改建道路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應採用下凹式綠地,綠地下沉20cm,以收集人行道雨水;新建道路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應採用下凹式綠地結合收水排水措施,以收集車行道和人行道雨水;人行道綠化分隔帶收集車行道雨水,應在道路低點處的路緣石上開孔,設置門洞式路緣石,並設置溢流口及石籠過濾井,雨水通過其進行過濾淨化。

  市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人行道綠化帶建設將行人與車輛分離,更為安全,能發揮規範人車分離和引導市民文明行路、有序停車的作用;通過栽植常綠、彩葉的植物灌帶,能夠豐富植物景觀層次,提升綠化生態功能;能夠調節氣候、固碳制氧、淨化空氣、阻擋尾氣、防治生物汙染,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布實施《導則》後,將有效規範道路人行道綠帶設計、施工、後期養護、植物選擇等,對今後開展道路人行道綠帶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使城市道路綠化更為科學性、生態型和人性化。」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傅春曉)

相關焦點

  • 我市出臺技術導則嚴格規範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建設
    為切實解決長期以來道路綠化建設中存在的「設計標準不明確、設計參數不合理、植物栽植不科學、景觀建設不協調」等突出問題,近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依據國家有關標準、規範,組織編制並印發了《廣安市城市道路綠化導則》(以下簡稱《導則》)。
  • 西安城市綠化植物配置設計導則發布
    日前,西安市城市管理局首次發布了《城市綠化植物配置設計導則》,對未來西安城市綠化總體規劃、行道樹品種的設計原則以及基調樹種、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比例、行道樹綠帶規格等各個方面做出了說明,將打造出「四季常綠、一路一景」的城市綠色景觀。
  • 合肥發布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導則:人行道寬不低於2米
    近日,合肥市規劃局正式發布《合肥市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導則(試行)》,對於目前普遍存在的沿路公共空間綠化不足、布局不合理、細節粗糙等問題一一說「不」。關鍵詞:路權分配優先滿足綠色交通近些年,關於合肥一些道路路權分配不合理的爭議一直不絕於耳。
  • 泉州中心市區提升綠化景觀 三「口袋公園」元旦前建成
    綠意盎然、花開簇簇、林蔭遍布,泉州古城的面貌將煥然一新,實實在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12日上午,記者從泉州市園林管理局獲悉,泉州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提升中心市區生態景觀,實施一批綠化景觀提升項目。
  • 青島出臺屋頂綠化建設導則 本月起執行
    原標題:屋頂「建花園」照此標準辦  《青島市屋頂綠化建設導則》本月起實施 規定了屋頂綠化基本要求、類型、種植設計等  為規範青島市屋頂綠化建設的設計、施工、後期養護、植物選擇等工作,確保屋頂綠化安全,市城鄉建設委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了 《青島市屋頂綠化建設導則》,從9月1日起執行
  • 綠帶建築設計方案,內外部獨立,體塊堆疊,退臺綠化,規劃溢價
    方案解讀綠帶滲透,規劃溢價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青島西海岸科技城項目,金茂西海是創新科技首開區地大加劃設計,首開區要具備,打造卓越區域門戶形象,實現多元聚合空間典範,矗立頂尖的智慧發展標杆■住區人行出入口直達城市漫跑道■有效引導居民通過步行綠道通往城市公園辦公樓的體塊設計,體塊——倒角——綠帶——連續綠色空間,從最基本的方塊,倒角體現現代,綠帶將各體塊連接成一體,綠帶本身就是一個連續空間,就像從地面上的飄帶纏繞在建築上,包裹著一層綠色表皮絲帶。
  • 設計管控(一):國外城市設計導則分析
    《北京市城市設計管理辦法(試行)》(2020年12月)將城市設計工作分為管控類、實施類和概念類三類分別管理,旨在通過完善技術支撐、成果集成創新、規範審批銜接以及加強公眾參與、發揮責任規劃師作用等方式,發揮城市設計重要引領作用,服務城市美好人居環境營造。
  • 西安二環路及立交橋下綠化景觀提升 古城將戴上「鮮花項鍊」
    規劃綠地總面積50.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中間3米分車綠帶、兩側1.5米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路側20米林帶,以及大興立交和辛家廟立交周邊綠地。  南二環將現興慶綠島綠化景觀  「興慶綠島」位於西安市二環南路東段與友誼東路、興慶路交會處,北側為友誼東路,南側為南二環。
  • 南陽市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
    1.2本導則的編制是從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的角度,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制定標準,提出要求。對南陽市城市規劃控制區內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具有指導作用。南陽市轄區其他地方建設項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可參照本導則。  1.3在南陽市城市規劃控制區內的各類工程規劃建設管理行為,除應遵照本導則外,還應符合國家、省、市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技術標準規範的規定。
  • 武漢出臺林蔭景觀道設計導則 行道樹要多用鄉土樹種
    中國園林網9月5日消息:9月4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透露,我市已正式出臺林蔭景觀大道設計導則,要求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林蔭覆蓋率要高於90%,機動車道林蔭覆蓋率要高於40%,公交車站林蔭覆蓋率要達到100%。林蔭道建設是我市今年「十件實事」之一。
  • 上海擬命名11條「綠化特色道路」,今起公示!你家附近有嗎?
    道路在隔離帶上種植了美國叢生紫薇、下植常綠萱草,輔以行道樹北美楓香、人行道上種植了染井吉野櫻,營造了豐富的春夏觀花、秋季觀葉綠化特色景觀。03徐匯區——桂江路該路段全長1600米,為單向一車道,兩側設有隔離帶。道路西側為徐匯中環綠廊,整體環境宜人。
  • 南京發布三項「海綿」導則 「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為更好指導各區海綿辦及相關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在工程建設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近日,市建委印發了三項導則:《南京市透水鋪裝建設與運行維護指南》、《南京市建築住區海綿城市技術應用導則》和《南京市河道海綿技術應用導則》。
  • 技術導則來了
    9月12日,我市正式印發了《成都市古樹公園建設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從古樹公園的相關概念、基本要求、古樹保護、生境營造、場景營建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該導則指出,古樹公園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應遵循就地保護、科學管護、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挖掘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生態、科教、科研等價值,提升生態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其設計應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汲取川派園林景觀意境精髓及川西民居建築藝術風格,凸顯成都市古樹名木生態、文化、景觀魅力。
  • 關於園林道路景觀設計的形式
    園林道路景觀設計的常用形式1.1一板二帶式 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1.2二板三帶式 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並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於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於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
  • 韌性城市的先鋒設計指南:廣州番禺大石街儲備地塊城市設計導則
    嶺南傳統社區設計的古老智慧,體現在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設計導則之中,為未來健康城市社區的發展提供指導與標準。與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協同設計編寫的《廣州番禺區大石街儲備地塊城市設計導則》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與高度讚賞這應該是中國首個以社區健康和福祉為核心理念的設計導則。
  •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徵求意見
    為了體現首都風範、強化古都風韻、展現時代風貌,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旨在從技術上規範北京歷史文化街區在風貌保護與更新中的「宜」與「忌」,使街區在具體規劃、設計及建設時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據了解,該《導則》今日開始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公示期為7天,市民可到網上查詢《導則》的相關內容,並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獻策。
  • 濱水空間如何設計?看看《北京濱水空間城市設計導則》怎麼說!
    導 讀:期待已久的《北京濱水空間城市設計導則》終於要發布了!為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 年)》構建「藍網系統」,恢復歷史水系,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的相關要求,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組織編制本導則。
  • 青年公園建紫樹隔離帶 瀋陽瀋河區今年綠化色重
    中國園林網5月20日消息:青年公園紫樹隔離帶防塵又減噪;精品綠地、彩色樹帶頻頻亮相……5月19日,記者從瀋河區獲悉,全區綠化已經基本結束,一個全新的瀋河呈現在市民面前。據介紹,該區今年綠化重點為市府廣場南精品綠地、正陽街等三大街路景觀綠化、青年公園等兩大公園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