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太的書又要被翻拍了,這一回是《流金歲月》。
朱鎖鎖,蔣南孫,兩個一般大的女孩,一對境遇相當的好朋友。
前者從小寄居在舅母家,自己的家人在外經商,除了會定時打錢回來,基本無音訊。寄人籬下的她缺乏安全感,時時刻刻會擔心自己學費交不上,害怕父親突然消失。
後者有自己的家,但當家作主的不是親生父母,卻是她的祖母。老人家偏又重男輕女,總認為女孩子長大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因此一點不重視她。
同病相憐的兩個女孩因此生出友誼,她們要好到一起穿
耳洞一起跳舞,一起溫習功課。後來,朱鎖鎖乾脆搬出舅舅家,到蔣南孫家住了好幾個月,直到中學畢業。
聽起來,有種王安憶《長恨歌》裡,王琦瑤住進蔣莉莉家的感覺吧?
是,又不是。
朱鎖鎖跟王琦瑤有類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她自知升學無用,便早早步入社會,她很漂亮,又有著一雙被現實磨礪得精光金亮的眸子,依賴於此,朱鎖鎖過上了與青春期完全不同奢華的生活。
至於蔣南孫,她更不是懵懵懂懂的蔣莉莉。同樣是家道中落,她比蔣莉莉明智得多。被戀愛五年的男友狠心拋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那又怎麼樣?
蔣南孫靠自己一雙手撐起了一個家,和祖母的關係轉為相依為命,最終愛情也順順噹噹,嫁給了愛她的王永正。
說起來真是有趣,兩個女生的故事裡,總少不了一個夾心餅乾似的男孩。
宋家明就是這塊夾心,他長得帥,又是當時最流行的文藝小生形象,閒來無事便寫寫新詩談談情,一頭捲毛也因此顯出了格外的洋氣。
記得《七月與安生》裡也有一個家明,真有趣。
這樣的小說,不拿來搬上銀幕就太可惜了。
因此早在22年前,楊凡導演便慧眼識珠,師太更參與編劇,主演更是當年極紅的一對大明星:鍾楚紅,張曼玉。
不得不說,當年的紅姑太好看了,鬢髮如雲,濃眉大眼紅唇,無怪乎當時有句話說她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
隨便一個鏡頭拍到她身上就有種陽光裡將人整個照剔透的感覺。尤其笑起來,潔白整齊的牙齒露出在巴掌一樣大的雪白的小臉上,讓人情不自禁也想跟著她一起笑,無論笑的理由是什麼。
出社會後卻成了狐。九釐米高跟鞋,水鑽絲襪配窄裙,婷婷嫋嫋,活色生香,男人看見都移不開視線,臉紅心跳胡思亂想。
張曼玉則是典型師太書裡的姑娘形象,七分卡其褲白襯衣,小白兔一樣的大眼睛隱在如海藻般的長髮裡,寫滿心事。
身體纖弱卻有一付鋼鐵肩臂,不計較被祖母重男輕女,還跟她相依為命,面對五年男友醜惡嘴臉依舊理智不瘋癲,家變後不失冷靜保持平穩心態。。。
這樣的奇女子實在世間少有,也確實有些理想化了。
要說遺憾也是有的,書裡的蔣男孫和朱鎖鎖性格和志趣原本截然不同,人生道路也截然不同,按理說,她們會愛上同一個男人的可能性低到如同本人中彩票那樣的概率。
不過當然了,三角戀更會引出戲劇張力,男女主又都是正當青春最好時,拍出來的呢喃喜樂,更容易得到商業化的成功。
從這兩點來看,導演選擇的翻拍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可惜了書裡那個牽著大狗和蔣南孫在美國邂逅的青年,有一屋子玩具和一整個童心的傢伙。他和他可愛的大狗,和他一屋子玩具,就像文藝女青年夢裡的希望之燭,雖有些標榜的意思,但其實更適合南孫的。
果然做個清醒而不虛妄的女青年很難,尤其在面對帥哥的時候。
即將上映的電視劇版本又會怎麼樣呢?
看看陣容,很讓人興奮:陳道明,董子健,倪妮,劉詩詩,田雨,還有楊佑寧。
光見有明叔我就想看了,倪妮的現代裝也好看,和劉詩詩的聯手也讓人期待,田雨會不會再弄出什麼妖蛾子?按說書裡沒有這樣的人設,不過也說不好,沒準他走起深情的路線?只是上一部律師戲裡女裝戲讓人留下太深印象,哈哈。
《我的前半生》翻版很成功,馬伊琍袁泉雙女主讓人眼前一亮,尤其袁泉,簡直是職場女性經典標杆,走路帶風颯得痛快,撕小三懟渣男,一刷我從前對她文藝女青年的印象。
希望這一次的雙女主也能同樣發威,更希望編劇不要太過著眼在愛情戲上。談談情不是沒有必要,只是人生苦短,不是只有愛情才值得大書特書,別處的好風景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