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是寮國首都,地處湄公河中遊,城市依湄公河而建,湄公河對面就是泰國廊開府,這也使得萬象成了世界上,少數建在國界線上的首都。
湄公河在流經萬象時轉了一個大彎,而萬象就是建在這個大弧線上,從遠處看,像極了一輪彎彎的月亮,因此,萬象又被稱為「月亮之城」。
瀾滄王國是寮國境內最早建立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當時的首都是北部山區的琅勃拉邦,萬象能夠取代琅勃拉邦,成為新的首都,跟當時的國家戰略有關。
16世紀的東南亞是一個群雄割據的局面,緬甸崛起後,實力非常強勁,經常欺負泰國和寮國,泰國和寮國只有聯合起來抵擋緬甸的進攻。
想要抵擋住實力強大的緬甸,必須擁有足夠的實力,古代的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一個國家想要提高實力,辦法無外乎練兵、種地。
而首都琅勃拉邦位於山區,周圍沒有多餘的良田可以開墾,而南部的湄公河衝積平原,正好擁有廣袤的未墾荒良田,於是,當時的國王塞塔提臘就將首都前往了萬象。
首都遷往萬象可謂是把雙刃劍,平原地區土地富饒,適合發展農業生產,但缺點就是無險可守,城市很容易被敵方攻破,而1827年萬象被泰國夷為平地也證實了這一點。
萬象在歷史上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瀾滄王國時期,這個時期的萬象第一次作為首都,出現在寮國的歷史上,從湄公河邊的小村莊迅速成長為城市的規模。
第二個時期是萬象王國時期,瀾滄王國分裂成萬象王國、琅勃拉邦王國、佔巴塞王國三個國家後,萬象則作為萬象王國的首都。
萬象王國後期被泰國侵佔,國王成為泰國的傀儡,英法勢力介入中南半島後,時任國王昭阿努發起反抗泰國的起義,結果失敗被折磨致死,萬象也被惱羞成怒的泰國夷為平地。
第三個時期是殖民統治時期,寮國、柬埔寨、越南19世紀中期開始,逐漸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以三國為基礎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萬象被法國殖民者修繕,成為寮國殖民時代的首府(1940-1945年短暫被日本殖民)。
第四個時期是寮國獨立時期,1954年法國政府被迫在日內瓦會議上簽訂了《印度支那停戰協定》,寮國、柬埔寨、越南三國正式獨立,萬象則成為了獨立後的寮國首都,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