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歷代詩人都對清明抒發了不同的感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詩句。
描寫清明天氣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唐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 杜牧 ) 《清明》
描寫出清明一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樣子,但是小雨還會如期而至。
描寫清明人們掃墓祭祖場景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南宋高翥《清明》)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裡,柳臥水聲中。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土番)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清明日狸渡道中》---範大成
郊野祭拜先人,悼念亡人的情形如在眼前。
描寫出去遊玩場景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宋 程顥)《郊行即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村居》)
描寫出清明時節趁著好天氣好時光出去遊玩怡然自樂。
哀悼親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小雨紛紛,行人想念逝去的親人,心生悲傷,想借酒澆愁。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江城子》蘇軾
蘇軾妻子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幽冥永隔不時思緒萬千,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