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雪花啤酒侯孝海:華潤啤酒與喜力中國「多個意料之外「的經典併購

2020-12-1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啤酒銷量趨於飽和甚至下降,高端市場將決定未來中國啤酒市場陣地在誰手中。因此,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爭奪高端啤酒市場。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身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00291.HK,下稱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抓住時機,果斷出手收購喜力中國,開始高端市場布局。

近日,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復盤了這起啤酒併購案,同時也是首次對外披露多個意料之外的細節。

 

喜力的充分準備讓華潤團隊目瞪口呆 

2017年底,位於香港的華潤啤酒辦公室。香港灣仔港灣道26號華潤大廈49樓。喜力和華潤團隊第二次見面。華潤方面當時並沒作周全準備。畢竟才第二次見面,能把雙方合作意向敲下來就不錯了。

沒有寒暄。喜力全球CEO、全球併購的負責人和亞太區總裁、中國區負責人一一走進辦公室,手裡拿著列印的厚厚一摞資料,落座後,喜力的代表打開電腦,直接講PPT了!

喜力講的是,如果雙方合作,在中國贏得高端市場的勝利,具體應該怎麼做,並為雙方未來合作制定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和業務目標。原來,喜力不僅讀「懂了」華潤第一次會晤時帶去的合作意向和傳遞的合作信號,就連怎麼幹,第二次就要敲定!華潤團隊目瞪口呆。其實,第一次被「震到」的是喜力。

 

華潤團隊的突然拜訪「震到」了喜力 

2017年7月26日,新加坡時任華潤集團副總、華潤創業董事會主席陳朗帶著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雪花啤酒,華潤啤酒的子公司)戰略部副總監朱麗俊,滿懷熱情和期待前去和喜力「相親」。

「我們願意跟你們合作,也看好你們在中國的發展。我們願意與你們一起發展。」一見面,陳朗強烈表態。到底是想代理產品,還是想交流?這著實讓喜力吃了一驚。

「我們是想跟你結婚,不是談戀愛,也不是交朋友!」陳朗乾脆說。這一下,本來抱著「看一看」試探心態的喜力家族代表震動了。沒有任何表態,對方只說了一句「回去考慮,研究一下」。

長達四五個月的靜默,毫無消息。直至第二次喜力主動現身。侯孝海沒有想到,「反應太慢」的這段時間裡,喜力集團的董事其實在非常認真地研究兩件事:一,中國市場、中國啤酒市場、中國啤酒的高端市場;二,華潤集團、華潤啤酒。研究有了結果,才有了第二次見面。

不僅把華潤啤酒摸透,就連兩次見面的地點,喜力也可謂深思熟慮。喜力對中國市場缺乏把控力,而這,恰是華潤啤酒的優勢所在。二次見面不選在雪花啤酒的「主場」中國內地,無疑是喜力的一種姿態:避其短板,至少在見面地點上掌握了主動,為自己獲得了和對方平起平坐的談判權利。

 

意料之外的商業談判方式 

更多的意料之外還在後面。通過第二次見面,喜力同意了侯孝海提出的雙方合作的基本原則:雙方合作後必須「一個公司一個團隊」,必須由侯來管,也就是華潤啤酒來管。

但至於雙方合作後的品牌組合,做什麼品牌,在哪裡做,怎麼做,侯孝海沒有想到,不僅如此,談判歷時之長,複雜程度之大,難度之高,在華潤啤酒長達26年的併購史裡沒有。

2017年12月4日,雙方項目組第一次在香港談判。侯孝海任中方的項目組長,雪花啤酒的財務負責人魏強任副組長,雪花啤酒的戰略副總監朱麗俊為項目經理。華潤創業派出了財務總監和法律總監參與這個小組來支持談判。由於涉及商業機密,這個項目對內命名為「縱橫項目」,意在縱橫中國,縱橫全球。

「我們跟你談的不只是交易。」當侯孝海帶著浩浩蕩蕩由財務、戰略、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談判小組出現在喜力面前時,對方直截了當地說。

喜力要求,各自成立兩個組,一個交易組,一個商業計劃組,合起來叫雙方聯合談判小組。「這個談判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兩個組是我們過去從沒見過的。」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華潤方面以為商業計劃組就是準備材料的,後來發現根本不是。

最大的衝突和最難談判恰恰來自商業計劃組。「喜力所有的交易談判都在看商業計劃組談判。商業計劃組沒有任何進展,交易組絕對不會開展工作。」侯孝海說。

和國內大多數商業談判都不同的談判方式,對侯孝海觸動很大。「雪花啤酒在國內買公司,資產多少,負債多少,盡職調查,對方根據帳面價值出個價格。然後雙方討價還價,各佔多少股份,給對方留多少。價格妥了,籤個協議。最後法務部來談上一天,買了。」他說。

但和喜力的談判從2017年12月4日開始,一直談到次年的8月3日,雙方才籤訂了基本不受約束的協議。「8月2日是我生日,本來想把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結果喜力收市後才籤成,時差造成北京時間已經是8月3日凌晨。」侯孝海笑著自嘲道。

談判最關鍵的那8個月裡到底都發生了些什麼?侯孝海回憶,一是業務怎麼做?喜力方要求一共要做五年的聯合商業計劃,這個難度非常大。「每次談判都要設定,到底賣喜力哪個品牌,哪個品牌在哪個價位細分?價格怎麼定,選擇什麼樣的包裝,在什麼樣的終端和場所賣,賣多少?花多少錢做廣告?多少錢在地面?銷售費用是多少,利潤是多少,經銷商是多少,終端數目是多少,銷售人員是多少,怎麼管客戶,怎麼管價格,怎麼管產品組合,怎麼管產品質量……」侯孝海一口氣說了一長串,「我們這個隊伍,要把全中國的喜力未來五年的商業計劃,『做』出來!」

二是雙方怎麼管?「管理權很要命,這是我們最大的難點。」幾次談判停滯都和管理權有關。喜力和華潤啤酒都是品牌的所有者。喜力關心的是「未來,我的人在哪裡?設在何方?什麼位置?人是很大的事。你說我是給你派一個人來,還是不派人來?我派人來還是你招聘,是向你匯報還是向我匯報?」

喜力最看重的是產品質量和品牌。華潤啤酒設定了原則:合作後只允許喜力派一個人來,這個人是生產總監,保證喜力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啤酒品質按喜力標準去做;華潤方可以有兩三個管理崗位由喜力來面試同意,但決定權在華潤啤酒。其他人喜力就不要管了。生產還好說。在品牌管理上,第一次差點談崩就是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公司並獲得喜力品牌在中國區域的授權費用問題。

 

「苛刻「的要求之下換了意外的驚喜 

「我們提了一個比較『苛刻』的要求,關於喜力品牌的授權費希望更優惠一些。對方表示全球都一樣,最優惠的東西肯定給了。」侯孝海說,對方答應不了,雙方就不談了。

在荷蘭,侯孝海再三解釋,華潤啤酒在中國操作市場還有很多困難,所以對品牌使用費和品牌使用的協議內容希望更大的優惠力度。

喜力家族終於答應和華潤啤酒重回談判桌上。去年4月29日,馬克在香港和華潤啤酒再談品牌協議時,他做了一點喜力框架中的讓步。

「我理解喜力全球授權的標準需要一致,我知道我說的這個『最惠國待遇』,一定在馬克的心理接受範圍之內。」侯孝海說,他非常尊重馬克。「喜力收購了全球很多企業。他們談判時堅強的意志力和整個背後的準備、取捨退讓,太老練了!」他說。

喜力還關心的是,商業計劃每年、每月、每個季度,怎麼做?侯孝海在香港辦公室的黑板上畫了一個表。「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雙方溝通機制,包括五年戰略規劃,年度商業計劃、季度經營情況和月度經營結果,建立四季的溝通機制。」

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誰來參加?多長時間參加一次,需要溝通的內容是什麼?「坦率地說,雪花啤酒有與SABMILLER(SAB米勒)合作的經驗,而喜力方當時也沒有想法。」

「所以,很早我就建議成立一個喜力支持小組做潤滑劑,解決喜力集團如何和雪花團隊合作。「支持」兩個字就把喜力小組身份給定了。」侯孝海說,喜力小組就放在上海的喜力事業部邊上,要求在一起工作,但不能在一個辦公區,叫「相鄰不相匯」。侯孝海還在去年4月雙方完成所有交易交割後,專門草擬了一個聯合工作機制,包括他本人和支持小組組長每個月一對一見面,小組的學習機制、月報誰來報等。他說,現在喜力支持小組運作非常好。喜力的支持和管理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充分展示後,終於放心和華潤啤酒籤正式協議。

多個意料之外,取得了出奇制勝的好結果,最終促使這樁併購案圓滿達成。也讓華潤啤酒進軍高端市場有個好的開端。

啤酒銷量趨於飽和甚至下降,高端市場將決定未來中國啤酒市場陣地在誰手中。因此,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爭奪高端啤酒市場。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身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00291.HK,下稱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抓住時機,果斷出手收購喜力中國,開始高端市場布局。

近日,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復盤了這起啤酒併購案,同時也是首次對外披露多個意料之外的細節。

 

喜力的充分準備讓華潤團隊目瞪口呆 

2017年底,位於香港的華潤啤酒辦公室。香港灣仔港灣道26號華潤大廈49樓。喜力和華潤團隊第二次見面。華潤方面當時並沒作周全準備。畢竟才第二次見面,能把雙方合作意向敲下來就不錯了。

沒有寒暄。喜力全球CEO、全球併購的負責人和亞太區總裁、中國區負責人一一走進辦公室,手裡拿著列印的厚厚一摞資料,落座後,喜力的代表打開電腦,直接講PPT了!

喜力講的是,如果雙方合作,在中國贏得高端市場的勝利,具體應該怎麼做,並為雙方未來合作制定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和業務目標。原來,喜力不僅讀「懂了」華潤第一次會晤時帶去的合作意向和傳遞的合作信號,就連怎麼幹,第二次就要敲定!華潤團隊目瞪口呆。其實,第一次被「震到」的是喜力。

 

華潤團隊的突然拜訪「震到」了喜力 

2017年7月26日,新加坡時任華潤集團副總、華潤創業董事會主席陳朗帶著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雪花啤酒,華潤啤酒的子公司)戰略部副總監朱麗俊,滿懷熱情和期待前去和喜力「相親」。

「我們願意跟你們合作,也看好你們在中國的發展。我們願意與你們一起發展。」一見面,陳朗強烈表態。到底是想代理產品,還是想交流?這著實讓喜力吃了一驚。

「我們是想跟你結婚,不是談戀愛,也不是交朋友!」陳朗乾脆說。這一下,本來抱著「看一看」試探心態的喜力家族代表震動了。沒有任何表態,對方只說了一句「回去考慮,研究一下」。

長達四五個月的靜默,毫無消息。直至第二次喜力主動現身。侯孝海沒有想到,「反應太慢」的這段時間裡,喜力集團的董事其實在非常認真地研究兩件事:一,中國市場、中國啤酒市場、中國啤酒的高端市場;二,華潤集團、華潤啤酒。研究有了結果,才有了第二次見面。

不僅把華潤啤酒摸透,就連兩次見面的地點,喜力也可謂深思熟慮。喜力對中國市場缺乏把控力,而這,恰是華潤啤酒的優勢所在。二次見面不選在雪花啤酒的「主場」中國內地,無疑是喜力的一種姿態:避其短板,至少在見面地點上掌握了主動,為自己獲得了和對方平起平坐的談判權利。

 

意料之外的商業談判方式 

更多的意料之外還在後面。通過第二次見面,喜力同意了侯孝海提出的雙方合作的基本原則:雙方合作後必須「一個公司一個團隊」,必須由侯來管,也就是華潤啤酒來管。

但至於雙方合作後的品牌組合,做什麼品牌,在哪裡做,怎麼做,侯孝海沒有想到,不僅如此,談判歷時之長,複雜程度之大,難度之高,在華潤啤酒長達26年的併購史裡沒有。

2017年12月4日,雙方項目組第一次在香港談判。侯孝海任中方的項目組長,雪花啤酒的財務負責人魏強任副組長,雪花啤酒的戰略副總監朱麗俊為項目經理。華潤創業派出了財務總監和法律總監參與這個小組來支持談判。由於涉及商業機密,這個項目對內命名為「縱橫項目」,意在縱橫中國,縱橫全球。

「我們跟你談的不只是交易。」當侯孝海帶著浩浩蕩蕩由財務、戰略、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談判小組出現在喜力面前時,對方直截了當地說。

喜力要求,各自成立兩個組,一個交易組,一個商業計劃組,合起來叫雙方聯合談判小組。「這個談判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兩個組是我們過去從沒見過的。」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華潤方面以為商業計劃組就是準備材料的,後來發現根本不是。

最大的衝突和最難談判恰恰來自商業計劃組。「喜力所有的交易談判都在看商業計劃組談判。商業計劃組沒有任何進展,交易組絕對不會開展工作。」侯孝海說。

和國內大多數商業談判都不同的談判方式,對侯孝海觸動很大。「雪花啤酒在國內買公司,資產多少,負債多少,盡職調查,對方根據帳面價值出個價格。然後雙方討價還價,各佔多少股份,給對方留多少。價格妥了,籤個協議。最後法務部來談上一天,買了。」他說。

但和喜力的談判從2017年12月4日開始,一直談到次年的8月3日,雙方才籤訂了基本不受約束的協議。「8月2日是我生日,本來想把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結果喜力收市後才籤成,時差造成北京時間已經是8月3日凌晨。」侯孝海笑著自嘲道。

談判最關鍵的那8個月裡到底都發生了些什麼?侯孝海回憶,一是業務怎麼做?喜力方要求一共要做五年的聯合商業計劃,這個難度非常大。「每次談判都要設定,到底賣喜力哪個品牌,哪個品牌在哪個價位細分?價格怎麼定,選擇什麼樣的包裝,在什麼樣的終端和場所賣,賣多少?花多少錢做廣告?多少錢在地面?銷售費用是多少,利潤是多少,經銷商是多少,終端數目是多少,銷售人員是多少,怎麼管客戶,怎麼管價格,怎麼管產品組合,怎麼管產品質量……」侯孝海一口氣說了一長串,「我們這個隊伍,要把全中國的喜力未來五年的商業計劃,『做』出來!」

二是雙方怎麼管?「管理權很要命,這是我們最大的難點。」幾次談判停滯都和管理權有關。喜力和華潤啤酒都是品牌的所有者。喜力關心的是「未來,我的人在哪裡?設在何方?什麼位置?人是很大的事。你說我是給你派一個人來,還是不派人來?我派人來還是你招聘,是向你匯報還是向我匯報?」

喜力最看重的是產品質量和品牌。華潤啤酒設定了原則:合作後只允許喜力派一個人來,這個人是生產總監,保證喜力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啤酒品質按喜力標準去做;華潤方可以有兩三個管理崗位由喜力來面試同意,但決定權在華潤啤酒。其他人喜力就不要管了。生產還好說。在品牌管理上,第一次差點談崩就是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公司並獲得喜力品牌在中國區域的授權費用問題。

 

「苛刻「的要求之下換了意外的驚喜 

「我們提了一個比較『苛刻』的要求,關於喜力品牌的授權費希望更優惠一些。對方表示全球都一樣,最優惠的東西肯定給了。」侯孝海說,對方答應不了,雙方就不談了。

在荷蘭,侯孝海再三解釋,華潤啤酒在中國操作市場還有很多困難,所以對品牌使用費和品牌使用的協議內容希望更大的優惠力度。

喜力家族終於答應和華潤啤酒重回談判桌上。去年4月29日,馬克在香港和華潤啤酒再談品牌協議時,他做了一點喜力框架中的讓步。

「我理解喜力全球授權的標準需要一致,我知道我說的這個『最惠國待遇』,一定在馬克的心理接受範圍之內。」侯孝海說,他非常尊重馬克。「喜力收購了全球很多企業。他們談判時堅強的意志力和整個背後的準備、取捨退讓,太老練了!」他說。

喜力還關心的是,商業計劃每年、每月、每個季度,怎麼做?侯孝海在香港辦公室的黑板上畫了一個表。「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雙方溝通機制,包括五年戰略規劃,年度商業計劃、季度經營情況和月度經營結果,建立四季的溝通機制。」

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誰來參加?多長時間參加一次,需要溝通的內容是什麼?「坦率地說,雪花啤酒有與SABMILLER(SAB米勒)合作的經驗,而喜力方當時也沒有想法。」

「所以,很早我就建議成立一個喜力支持小組做潤滑劑,解決喜力集團如何和雪花團隊合作。「支持」兩個字就把喜力小組身份給定了。」侯孝海說,喜力小組就放在上海的喜力事業部邊上,要求在一起工作,但不能在一個辦公區,叫「相鄰不相匯」。侯孝海還在去年4月雙方完成所有交易交割後,專門草擬了一個聯合工作機制,包括他本人和支持小組組長每個月一對一見面,小組的學習機制、月報誰來報等。他說,現在喜力支持小組運作非常好。喜力的支持和管理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充分展示後,終於放心和華潤啤酒籤正式協議。

多個意料之外,取得了出奇制勝的好結果,最終促使這樁併購案圓滿達成。也讓華潤啤酒進軍高端市場有個好的開端。

相關焦點

  • 華潤收購喜力中國資產內幕:侯孝海啤酒戰"方法論"
    喜力對自己品牌的愛惜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不僅侯孝海,參與談判的華潤啤酒的高層也感同身受。為什麼華潤要執著去和喜力「聯姻」?「我們不僅需要重視中國品牌,而且特別需要國際品牌加身才能與之競爭,從而贏取高端決戰的勝利。」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中國啤酒企業通過併購直接走出去,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 華潤雪花啤酒併購喜力中國,讓公司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拿到了...
    在侯孝海為首的華潤啤酒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攻堅,最終達成華潤雪花啤酒併購喜力中國,讓公司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拿到了一張"王牌"。歲末年初,《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參與這筆併購案的靈魂人物——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探索這樁經典併購案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資產內幕:侯孝海啤酒戰「方法論」 - 21財經
    近日,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復盤了這起啤酒併購案,同時也是首次對外披露內幕細節。   「方法論」先行   談到這次頗為神秘的出訪,侯孝海解釋說,是關於喜力品牌授權的費用,合作方華潤啤酒提出「希望再降一點」。喜力方面以沒有先例為由予以拒絕,主談判官時任喜力全球併購負責人馬克也開始外出休假。
  • 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決戰高端市場 侯孝海講述「最佳併購案」背後...
    華潤啤酒併購喜力中國,讓公司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拿到了一張「王牌」。雖然併購後的整合還在有序推進中,但資本市場已經為這樁併購案投了積極的一票,投資者的追捧讓華潤啤酒公司股價在2019年一路走高,市值屢創新高。
  • 潤雪飄飄好事來,華潤雪花啤酒收購喜力啤酒股價一路高歌猛進
    2019年,國內啤酒市場逐漸形成「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四足鼎立的格局。其中,華潤雪花啤酒在2019年的表現備受矚目。據悉,華潤雪花啤酒2019業績持續保持有質量增長,公司股價和市值更是一路攀升,而這些和華潤雪花啤酒收購喜力中國這一動作有何關係?為此,《證券日報》記者對華潤雪花啤酒CEO侯孝海進行了專訪。
  • 華潤啤酒收購喜力背後:中國啤酒要引進來 再送出去
    目標鎖定喜力在華潤啤酒執行長侯孝海看來:「中國啤酒企業通過併購直接走出去,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中國啤酒要引進來,再送出去,而不是走出去和賣出去。」面對具有影響力的幾個國際啤酒品牌,侯孝海有自己的標的排位。
  • 對話華潤雪花啤酒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雪花」飄揚潤市場
    最近,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更忙了。這位在華潤雪花啤酒奮戰了近20年的「老兵」,從今年3月份至今已經馬不停蹄地調研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的啤酒市場。粗略算來,平均每兩三天就要走訪不同的城市。 10月28日,記者在華潤大廈見到了剛剛結束調研回京的侯孝海。
  • 對話華潤雪花啤酒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 「雪花」飄揚潤市場
    最近,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更忙了。這位在華潤雪花啤酒奮戰了近20年的「老兵」,從今年3月份至今已經馬不停蹄地調研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的啤酒市場。粗略算來,平均每兩三天就要走訪不同的城市。  10月28日,記者在華潤大廈見到了剛剛結束調研回京的侯孝海。
  • 華潤雪花啤酒侯孝海:堅持去產能提質增效 推動高質量發展
    後來侯孝海去歐洲見喜力家族。對方說:"你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人,整個世界啤酒裡你是NO.1。為什麼?因為你管的工廠是最多的。"話雖這麼說,但聽的人很難受:人家7家工廠生產1000萬噸啤酒,華潤雪花啤酒的工廠100家工廠也產這麼多。怎麼比?
  • 華潤啤酒以23.55億港元收購喜力在華7家公司 解鎖雪花侯孝海時代
    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此次收購,或許意味著中國啤酒行業格局正式迎來國際化、高端化的新拐點,以及寡頭割據的局面。華潤雪花公司總經理侯孝海曾表示:「通過和喜力的戰略合作,可實現四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幫助華潤啤酒在高端化進一步提速,通過5-10年的努力,搶佔高端市場第一梯隊的位置;另一方面是釋放喜力在中國市場的潛力,促進喜力品牌在中國市場高質量的增長;同時,借合作推動華潤啤酒走向國際市場;此外,加強交流合作,實現雪花啤酒擁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利潤水平。」侯孝海出任華潤雪花總經理已兩年有餘,侯孝海領導下的雪花,已儼然進入了規模與效益齊飛的時代。
  • 併購喜力效應初顯 華潤啤酒高端化邏輯不改
    摘要 【併購喜力效應初顯 華潤啤酒高端化邏輯不改】作為國內最大的啤酒公司,華潤啤酒當日交出的2019年成績單頗為亮麗。根據財報,華潤啤酒2019年度綜合營業額331.9億元,同比增長4.2%;股東應佔綜合溢利13.12億元,同比增長34.3%。
  • 左手雪花右手喜力 華潤啤酒開啟"雙品牌群"時代
    2020年是華潤啤酒"雪花+喜力"雙品牌群落地實施的第一年,業界對其發展寄予厚望。圖為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先生雙手分持雪花和喜力亮相2019中期業績發布會。而在一眾廠商激烈的競爭場景中,表現最為搶眼的,非"左手雪花、右手喜力"、全力打造"高檔品牌群"形象的華潤啤酒莫屬。5月1日,在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一周年之際,喜力在上海隆重推出了全新口味的產品 Heineken®Silver(喜力®星銀)。作為一款面向年輕群體、順滑爽口、符合中國人口感的高端啤酒,業內普遍認為喜力®星銀將是華潤啤酒"高端品牌群"策略落地的重頭產品。
  • 收購喜力中國 華潤啤酒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近年來,華潤啤酒不僅市佔領先,盈利能力也不斷創出新高。3月20日,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號:00291)通過線上發布會的方式發布了其2019年的業績報告。這是自2018年11月5日,華潤啤酒和喜力集團正式籤署併購協議聯姻之後,首次發布年度業績。
  • 華潤雪花啤酒三年苦練的內功,厚積薄發
    同一天,華潤雪花啤酒CEO侯孝海等高管出席媒體電話會議,華潤雪花啤酒2019年業績以及雪花未來規劃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無論是年報,還是電話會議,儘管疫情"黑天鵝"依然盤踞,但華潤雪花啤酒傳遞出的最重要內容,仍是"信心"。看來,儘管淨利大增34.3%,仍然只是雪花"升級"的開端。
  • 華潤啤酒侯孝海:「刀尖向內」關廠,才能更好的提升效率
    關於具體每年關廠數量,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沒有得到華潤啤酒方面的及時回應。 但另一則消息同樣令人側目。7月6日,中國啤酒行業門戶網站中國國際啤酒網刊登了華潤雪花啤酒(黑龍江)有限公司新增12萬聽小時包裝線項目的中標變更公示。由於哈爾濱安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放棄中標資格,按照相關法規,排名第二的中樂建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標人。預計中標價格3000多萬元的項目到明年1月竣工。
  • 喜力星銀全國上市,華潤雪花啤酒加速國際品牌布局
    2020年5月1日,享譽全球的高端啤酒品牌喜力Heineken®,在中國推出了全新口味- Heineken®Silver喜力®星銀——一款面向年輕群體、口味順滑爽口的高端啤酒。喜力始創於1864年, 作為全球範圍內廣受消費者歡迎的高端啤酒品牌之一, 喜力®啤酒百年來堅持以全麥釀製,標誌性口感被啤酒愛好者奉為經典。
  • 七大戰略舉措開啟華潤啤酒再造轉型 收購喜力中國打響國際品牌
    最近,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更忙了。這位在華潤雪花啤酒奮戰了近20年的「老兵」,從今年3月份至今已經馬不停蹄地調研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的啤酒市場。侯孝海一邊穩定軍心,一邊主導制定了主題為「做行業的逆行者」的發展戰略,要求「下決心、出重手、強執行、鑄明天」,促進華潤雪花啤酒「決戰高端」戰略繼續加速。  事不宜遲,說幹就幹。從3月份開始,侯孝海連續走訪了四川、重慶、雲南、山東、廣東、安徽、河北等20多個省份,在沒有任何陪同人員的情況下來到銷售終端,了解一線情況。
  • 決戰高端+喜力加持 華潤啤酒上半年淨利同比增11.1%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上市公司華潤啤酒(港股00291)在今年上半年還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受益於高端產品發力,公司淨利潤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對於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表現,華潤啤酒執行長侯孝海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淨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優化產能、降低成本以及喜力品牌帶來的收益增加所致。
  • 啤酒行業進入拐點期 華潤雪花新品主打年輕化消費
    積極探索 國際化併購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份,華潤啤酒發布公告稱,完成收購華潤雪花啤酒49%股權,華潤雪花啤酒成為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至此,華潤雪花啤酒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上市公司,而從這一年開始,華潤雪花啤酒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
  • 喜力CEO宣布卸任,任內推動喜力與華潤啤酒聯姻
    由此,喜力集團公司也拿下了華潤啤酒的母公司華潤(啤酒)有限公司40%的股權。Jean-Franois當時指出,通過喜力強大的品牌和營銷能力與華潤對中國市場的深度理解、業務規模和一流的分銷網絡相結合,雙方將在迅猛增長的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中成為制勝組合。此舉也將幫助喜力品牌實現在中國業務布局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