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為什麼會有朝鮮族?|地球知識局

2020-12-11 地球知識局

今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東部有一座以牛羊肉和火鍋知名於全國的小城——阿榮旗。

這是一處很有蒙古族地域風情的小城,非常符合人們印象中對內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風情的想像。然而有些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它的城區周圍,竟然有著內蒙古唯一一處朝鮮族民族鄉,這裡生活著東亞最有農耕經驗的族群之一。

內蒙古很大很長

阿榮旗位於呼倫貝爾與黑龍江省交界的地方▼

他們是如何來到這裡的?

匯聚於此

1947年,朝鮮族人崔丙倫帶領幾戶本族農民來到蒙東境內的阿榮旗尋找落腳點。

他們之所以從牡丹江地區不遠千裡來到這裡尋求更適宜定居的環境和土地資源,是因為東北地區東部的大部分水田和土地早已被開發完畢,遇到了人地危機,不得已才背井離鄉。

東北地區雖然在晚清才大規模開發

但經過近100年的持續移民,找到無主之地已經很難了

這時候環境相近的內蒙古東部都很有吸引力了▼

經過一番地形勘察後,他們發現東光村一帶的地勢北高南低。這裡背倚大興安嶺,面眺松嫩平原,北部有阿倫河上遊流經,水質汙染少,村內地勢平坦,非常適宜開墾荒地和挖渠築壩種植水稻。

東光村就在今天阿榮旗城區旁邊,幾乎連成一片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找到了新家,他們便返回牡丹江收拾行囊。

次年,崔帶領第一批朝鮮族人遷入到了這一帶,不過他們並沒有選擇去年的勘察地點,而是選擇了上世紀30年代已有零星的朝鮮人開墾建居的新發西屯地區(今長發村西新發組)。其緣由或許是崔認為自己產生了誤判,前輩選擇的定居點要比自己判斷的地點更好。

這裡其實距離東光村不遠,也在阿榮旗城區附近

(圖片來自:google map)▼

但在後來的開墾過程卻證實了崔的判斷更加準確,東光村更加接近水源,也更方便種植水稻。於是有100多戶1000多名朝鮮族人定居到了東光村,村名也在這時正式命名,寓意「沐浴東方之光,富裕興旺起來」。

遷入這裡後,新來的人們開始了艱辛的開發歷程。為了開墾水田種植水稻,村民們在東光村北部攔截阿倫河水,築壩,挖水渠,引入水源開墾水稻田。這件工作其實並不是一件易事,他們為了獲取石料修建田間水渠,曾有部分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阿倫河是阿榮旗的母親河

向東南方流去,最終匯入嫩江

(圖片來自:google map)▼

這些人也是在阿榮旗最先開始種植水稻的民族,而他們的水稻種子則來自於偽滿時期日本人帶過來的「北海道」水稻品種。然而阿榮旗的氣候條件不同於他們之前長期生活的牡丹江,這裡緯度較高,屬於寒溫帶半溼潤性氣候,無霜期又較短,剛開始種植的只能是80天成熟期品種。後來由於無霜期延長到110天,村民們又引入了100天成熟期的水稻品種,並不斷進行改良。

阿倫河以及周邊農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1949年的春天,此時的東北地區已經實現全部解放,又有160戶1000多名朝鮮族人從克山交城農場、龍江、洮南、王爺廟等地遷入阿榮旗,先後定居在格尼河流域以及良種場等地。

解放之後的1954年初,40多戶朝鮮族人又從通遼新興農場遷入了這裡,他們選擇了第一批移民定居過的新發屯和新發西屯一帶。

幾十戶、上百戶,也算是四方雲集了▼

就是這前後三批部分朝鮮族人陸續開發建設了東光村、五地區村、靠鮮村三個朝鮮族自然聚居村落,它們成為後來新發鄉的基本盤。

1956年,以三個朝鮮族民族村組成的新發朝鮮民族鄉成立。不過它的名字並沒有一直沿用下來,一會兒稱紅光,一會兒又稱紅旗,一會兒又是和中心城區合併,直到1984年才恢復原來的名字。

新發鄉政府辦公樓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朝鮮鄉

新發鄉政府的所在地東光村位於阿榮旗中心(縣城)那吉鎮西北2公裡處,那吉鎮與東光村這一帶向南以金界壕為界就是黑龍江齊齊哈爾甘南縣的興隆鄉。在經過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新發鄉,朝鮮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東光與新發兩個行政村之中。

那吉鎮其實就是阿榮旗的城區

新發鄉下面的多個村級單位,則在這個主城區周邊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兩省區交界的地帶再加上地處漢、滿、錫伯、蒙古、鄂溫克、達斡爾多民族的文化氛圍,以及現代新的生活方式的加入,使得這裡既保留著朝鮮民族文化傳統資源,又融入了當地的地域特色。

阿榮旗與甘南縣蒙黑交界處的金界壕遺址

往南延伸就是碾子山金界壕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阿榮旗的地理區位也較有優勢,這裡雖然沒有客運鐵路(僅有貨運線扎阿鐵路),但是距離濱洲鐵路(中東鐵路)上的扎蘭屯站非常近,不過當地人往往還是選擇隔壁的齊市,去齊齊哈爾站乘坐火車,畢竟這是周圍離得最近的較大城市了,車次也比扎蘭屯多。

距離上明顯到扎蘭屯更近

不過城市規模和經濟方面,顯然去齊齊哈爾體驗更好▼

公路方面除了兩個帶「1」的國道(京漠線G111和綏滿線G301)外,高速公路也有著名的綏滿高速和集阿高速。

其中的集阿高速正是「北海至阿榮旗省際通道」的內蒙古最北段,這條通道在內蒙古境內往往被簡稱為「省際大通道」或「呼海大通道」,承擔著蒙東地區的呼倫貝爾到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東西橫穿任務。而「阿榮旗」三個字在這條橫貫東西的沿線上常常能夠看到,無意中就提高了這座小城的知名度。

經常在內蒙古自駕的人們對「阿榮旗」三個字絕不會陌生

錫盟與赤峰交界處(圖片@杔格)▼

進入21世紀,東光村依託於朝鮮族傳統文化,結合自身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夏季是該地的旅遊旺季,外來遊客增加,駐足時間短,流動性強。經過各種措施,東光村吸引了許多從事旅遊經營的人員,因為距離旗裡只有2公裡,所以在這裡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村裡上班,城區居住。當地也開設了東光村與那吉鎮之間的2路公交車,發車頻率15分鐘一趟,僅花10分鐘便可以從村裡到達城裡,在方便當地人工作的同時,也方便了遊客。

隨著旅遊資源的逐步開發,當地鼓勵發展各種富有朝鮮族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及其引申出的特色產業,比如註冊品牌的加工廠有新發米業、振興酒業,韓式泡菜廠等企業。說不定你平時吃的辣白菜就產自內蒙古。

民居建築文化方面,旅遊開發以前,村內居民多是朝鮮族傳統的苫草房屋,現在大多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白牆青色琉璃瓦的磚瓦結構房屋,和青瓦臺具有一定相似度。

新民居,貌似農家小院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當地也不忘提升自己的文化氛圍,已建設了自治區唯一的朝鮮族民俗博物館,作為朝鮮族民俗教育基地,希望朝鮮族傳統民俗文化得以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文旅行業雖然在新發鄉蓬勃發展,但在當今東光村朝鮮族人口流出的形勢下,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去往中國的大中城市以及韓國就業務工經商,農業經濟不再是這裡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地朝鮮族村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現象幾乎不再存在。

生產模式的變化也影響了當地文化。在這裡,朝鮮族傳統慶豐收的節慶活動和娛樂項目隨之消失,水稻種植文化作為傳承朝鮮族文化的根基地位遭到破壞。

最為明顯的就是在朝鮮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的服飾與漢族基本無異,僅僅在重要的節日或禮儀場合會身穿朝鮮族傳統節日服裝。至於文字語言方面,當地幾乎僅有老一輩的人能夠完全書寫和聽讀朝鮮語,年輕一輩的多數居民只會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但不會書寫諺文。

還是能夠見到一些諺文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估計新一輩的朝鮮語水平已經退化到韓劇愛好者的水平了。

建設新發鄉

雖然民族特色文化的軟實力方面隨著社會發展有所消退,但是作為旅遊產業的硬核設施,可是在這裡得到了巨大的加強。

這要從2009年說起。這一年開始,新發鄉政府所在地正式由旗裡搬遷到了東光村,當地加大了對東光村的投資力度,將著重打造朝鮮族特色民族村寨,目的是吸引更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觀。

一處具有朝鮮族風情的小鎮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2010年10月,當地在那吉鎮的阿倫大街開始動工建設進村公路金達萊景觀大道,次年即竣工,在景觀大道與大街北出口的銜接處修建門樓,是最具有朝鮮族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屋頂為飛簷式結構,門樓的正上方分別用漢語和諺文書寫「內蒙古朝鮮族第一家園」,從景觀大道起點到門樓共99米,正是一個吉祥數字。

2011年,開始建設更多標誌性的景點,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七彩廣場和稻香湖。

七彩廣場附近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七彩廣場的命名源於朝鮮族崇尚陽光色的傳統習俗,賦有「幸福、美滿、吉祥」的美好寓意。由於廣場中央建有象徵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的三和雕塑,周圍呈輻射狀鋪設彩磚,像一條舞動的七彩巾。廣場東側,設置露天舞臺,方便人們在重要節日時,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和歌舞表演。

七彩廣場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廣場西側就是稻香湖,與用於灌溉稻田的水渠相連為其蓄水,湖上建有景觀橋和景觀涼亭(共七座)。同時在湖兩旁還建造有方便遊客觀賞的伽倻琴長廊,這個名字來源於朝鮮族傳統樂器伽倻琴和洞簫的組合而成,具有歌舞昇平、太平盛世的美好寓意。

雪中的稻香湖

(圖片@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湖的對岸還有一座景觀水車,這個創意是由過去朝鮮族農民用水車轉動產生的動力來帶動「椿」製作打糕而聯想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景觀都安裝上了彩燈,在晚上可以為東光村營造美麗的夜景,星光璀璨,不亞於各地的網紅薰衣草。

其實,東北的朝鮮族聚居區也不僅僅存在於中朝邊境一線的延邊地區。深入東北腹地,還有更多零散的朝鮮族鄉鎮。在這裡品味朝鮮族風味,體驗自然與延邊或是朝鮮半島本地大不一樣。

參考文獻:

劉慧心.東光朝鮮民族村社會變遷歷程與民族村寨建設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8.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用戶晴轉多雲 / 圖蟲創意

END

相關焦點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451-什麼是遼上京作者:那日蘇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遼上京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城址位於群山環抱的遼闊的衝積平原上,東南有白音戈洛河縈繞,是契丹王族迭剌部的領地。該地原為荒野之地,耶律阿保機曾經在此射箭選址建立龍眉宮。神冊三年(918)遼太祖在龍眉宮之地建城,作為遼國初期統治中心,這是契丹族在中國北方草原民建的第一座都城。
  • 通訊:去韓國「串門」的內蒙古朝鮮族民眾
    李愛平 攝中新網烏蘭浩特9月4日電 題:去韓國「串門」的內蒙古朝鮮族民眾中新網記者李愛平「我們這裡的村民去韓國就像『串門』一般。」9月4日,57歲的李太允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因為語言相近,村裡不少人都有過在韓國務工經商的經歷。」
  • 韓國,正在苦戰|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386-韓國戰疫作者:斯文的樊學長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來自望京的家鄉味道(圖片來自:肥小坨 / 圖蟲創意)▼旅居韓國的中國人數量同樣巨大,早在2016年,韓國法務部出入境外國人政策本部發布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居住在韓國的中國人數量將近百萬,其中有不少是中國的朝鮮族,他們往往舉家搬遷;獨自去韓國打工的也很常見。
  • 為什麼是休斯敦?|地球知識局
    那麼,為什麼是休斯敦呢?總統之名休斯敦位於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臨近墨西哥灣,地勢低平河湖眾多,與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現今是美國科學技術中心、全美第四大城市,北美洲第六大人類聚居區。當地的特色產業,是能源、製造業、航空業和運輸業,有著「航天城」的稱呼。
  • 漢朝為什麼要對古希臘文明開戰? | 地球知識局
    無論是大河文明,還是海洋文明,在它們的發展之初大都是獨立發展,相互之間極少有交叉和互動。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之所以那麼讓人心嚮往之,就是它代表了不同地域兩個陌生的文明第一次相遇擦出火花,對於歷史愛好者有「出圈」的驚喜感。 其實,在怛羅斯之戰的700多年前,漢武帝劉徹治下的漢帝國就有一場直面遙遠希臘文明的碰撞。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NO.838-日本遷都故事作者:圖南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這時,東京曾被嫌棄的前有高山後有大海的劣勢變成了優勢。東京直面太平洋,有深水良港,很容易介入大規模世界貿易。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如果不加治理,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鹹海。巴爾喀什湖具有明顯的鹹淡分區:它的東部因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所以鹽度較高為鹹水;它的西部雖同樣有前述條件,但是有大量河水(主要是伊犁河水)注入,起到了稀釋作用,所以鹽度較低為淡水。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566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即將日落  曾經遼闊的海外殖民地已所剩不多  即使美國人不搶,也會被別的列強搶走  (1895年,西班牙王國本土與僅剩的殖民地)  (圖片:wikipedia@Eraso y Prados, Modesto)▼
  • 為什麼有五個四川? | 地球知識局
    據勘察,邛崍山脈蘊藏水能達1.5億千瓦,僅次於西藏,佔中國第二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約有1.1億千瓦,佔中國總量的24%,居中國首位。未來如果能形成成渝一體化的經濟格局,川東北會因此受益。由於高鐵的普及確實使得四川盆地與河南、湖北之間諸多地區在新的時代找到了新的交通地位▼
  • 老幹部為什麼喜歡來這裡放鬆身體?|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加之受規定的影響,這些項目往往有很強的指令性,甚至會出現「周一上午組織參觀」的時間表。這樣的休假,在沒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當然彌足珍貴,但是一旦引入了市場競爭,在競爭激烈、不斷迭代的旅遊產品面前,立刻就受到了衝擊。
  • 巴西破產了……|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2目前,巴西受新冠影響第三最嚴重的國家,截止2021年1月12日,巴西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800萬,有超過20萬人喪生,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擴大。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91現在由於交通便利,商業交流頻繁,北方的涮羊肉也普遍會加一些牛肉卷、菌菇拼盤、生菜、茼蒿和魚丸等各地傳來的食材。 這三種菜品一般是隨鍋贈送的 都屬於清淡口,不會喧賓奪主 (圖片:養樂多)▼
  • 土耳其,天降大旱|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61 所以土耳其以西的地中海沿岸也多是山地 且有眾多火山▼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84 為什麼感覺我是最難的一屆 (圖片:vasilis asvestas/shutterstock)▼
  • 印度農民進軍首都|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45抗議領袖之一古爾南·辛格·查魯尼(Gurnam Singh Charuni)的觀點非常典型:「我們會失去土地,如果讓大公司決定糧食收購價格,我們會失去收入,我們不信任大公司。自由市場在講規則,低腐敗的國家行得通,在我們這可不行。」
  • 伊朗,搶救第一大湖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據專家預計,伊朗在2030年地表水會減少25%。但令人驚訝的是,伊朗的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還有致力於解決水資源問題的伊朗科學家也被逮捕。而岌岌可危的烏魯米耶湖卻被打上了旅遊的噱頭。這又是為什麼呢?那些水量極其脆弱的內陸湖泊在被吃幹榨盡後還要負責旅遊創收,真的是...
  • 穆斯林為什麼可以有四個老婆?|地球知識局
    其中又有多少我們難以想像的秘辛呢?人總是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找重點和依據想要坐擁四妻的伊斯蘭男性便會認為自己很好地實踐了先知的囑咐▼而先知也在這段話中規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即是丈夫要確保各妻室享有公平待遇,否則限娶一位。
  •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此後又有兩批人來到甘肅,但都是零星的隊伍,不久之後又回到新疆。他們到了甘肅之後,其後續各有選擇,有的最終留在甘肅,有的最終遷至青海,有的後期回到新疆,還有的繼續逃亡至國外。
  • |地球知識局
    就在西夏向西的賀蘭山腳下(底圖來自:google map)▼沙漠中的神秘巨冢1907年,一名來自俄羅斯斯摩稜斯克的考古學家來到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黑水城遺蹟(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附近)(圖片來自:客半山居 / 圖蟲創意)▼這個探險家就是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98萊卡斯說:「在未來餘震會不斷地發生。」 另一位希臘地質學家安吉斯·賽倫迪思(Akis Tselentis)認為第二次強震不會發生,地震最大震級將固定在7.0這個數字,但是由於震中深度較淺(大約10公裡),預計可能會持續數周甚至一個月的強烈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