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在國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9月13日,雲南東川鵝翔種鵝繁育有限公司(「鵝名堂」)在昆明舉行「鵝」與昆明共團圓——東川中秋鵝品牌新聞發布會暨產品推介會。
專家學者共話鵝產業
活動中,「鵝名堂」企業負責人蘇亞江、蘇建興分別對產品品牌、企業文化和營銷理念、目標市場、目標客戶群進行介紹。
在隨後的論壇環節,原比利時駐華大使奈斯及夫人鄧旻燕、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邀高級研究員阮希波、雲南省民營業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白自龍、昆明市規劃局二級調研員杜鳳春、雲南青子予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魏玉輝等專家學者,作了題為《鵝產業出路在於人類健康》《電商如何助力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出去》《生態環境成就健康食品》《有機農業下的鵝產業發展前景》等精彩分享。
據介紹,雲南東川鶴翔種鵝繁育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隨著旗下「鵝名堂」品牌形象的樹立及其系列產品的研發,家庭滷食、冰鮮餐食、衍生輔食、休閒零食、醃製臘食五大系列產品已成為市場頗受歡迎的綠色鵝產品。其產品包括黑彝滷鵝、生鮮產品(新鮮鵝蛋、四年鮮鵝、鮮香鵝油),以及非常適合中秋佳節的黑彝滷鵝禮盒、鵝皇后禮盒、鵝貴人禮盒、四分之一禮盒等。感興趣的市民可通過「鵝名堂」微信公眾號、拼多多官方旗艦店等渠道購買。
打造高原特色鵝產業典範
據介紹,「鵝名堂」致力打造「雲南高原特色生態鵝鄉」,以供銷社及扶貧工程為切入點,與昆明市東川區李子溝村及中甸村兩個村建檔立卡戶建立幫扶合作項目,幫助每戶實現年均增收300元的目標。工廠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職工5人,實現人均增收3萬元每年。
「鵝名堂」擁有省級科技特派員兩名,負責幫助組織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此外,建成集國內外數十個優良鵝品種的「百鵝園」,為鵝品種展示和鵝產業研究所提供純種繁育、優化組合、雜交改良和品系配套的基因素材,研發培育適合西南地區生態環境的優良鵝品種,建設供應西南地區優質鵝苗的生產孵化基地,形成集鵝業科研、牧草種植、種鵝繁育、鵝苗孵化、肉鵝養殖、食品加工、鵝肉銷售為一體的經營網絡和產銷體系,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鵝產業扶貧工作提供聽得懂、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的實用經驗。
下一步,「鵝名堂」將致力於建設包括孵化、養殖、屠宰、加工、銷售、鵝絨處理及品牌建設在內的鵝製品產業鏈。此外,每年將出欄100萬隻高原生態鵝,打造高原特色鵝產業典範,帶動農民脫貧增收。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董宇虹
責編:楊芮
編審: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