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域旅遊分布與遊熱點區域基本符合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旅遊產業」。國家與地方政策、良好的經濟環境、社會觀念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技術共同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目前我國全域旅遊取得顯著效果,2019年我國旅遊收入與接待遊客數量均得到快速增長,2018年,旅遊業對我國GDP貢獻達9.94萬億元,中國旅遊業對全球GDP的綜合貢獻高達10.3566萬億元。
全域旅遊已成為國家戰略,全國上下形成了特色突出、百花齊放的全域旅遊創建格局。不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國家旅遊局,都對全域旅遊工作表達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行動指導。從中央、李金早局長、國家旅遊局層面對全域旅遊最新政策進行了介紹,對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定及驗收標準以及全國旅遊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目前,全國已確定500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全域旅遊已成為國家重點戰略,是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從空間上來看,全域旅遊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的四川、雲南、新疆等地區,與我國旅遊熱點區域基本符合。其中,東部地區132家,平均每省約13家,總面積19.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9341萬。中部地區142家,平均每省約12家,總面積27.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7727萬;西部部地區170家,平均每省約14家,總面積10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7082萬;東北地區56家,平均每省約9家,總面積30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708萬。
2、全域旅遊發展進程及經營效益
全域旅遊首次由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在2015年8月中下旬舉辦的全國旅遊工作研討班上作為全國戰略提出。2016年其進一步完善了全域旅遊的定義。目前,全國大規模試點推進全域旅遊項目,從我國全域旅遊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根據旅遊局發布的《2017全域旅遊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500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8億人次,約佔全國旅遊人數的40.5%,同比增長20%,全域旅遊總收入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接待過夜的國內外遊客7.3億人次,佔接待總人數的40%,同比增長21%。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均值為21.5%,一些旅遊業發達的創建單位甚至高達40%以上。2018年全域旅遊人數達22.43億人數左右,全域旅遊總收入為2.41萬億元。
3、全域旅遊推動旅遊消費 中國旅遊業貢獻位居世界第二
隨著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有關全域旅遊扶持政策、新舉措密集落地,旅遊消費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發展全域旅遊,推進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效益最大化,已成為當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趨勢。2018年旅遊業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國內GDP總量的11.0%;國內旅遊人數達到55.39億人次。據測算,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60.6億人次左右,同比增長9.41%。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根據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旅遊業對全球GDP的綜合貢獻高達10.3566萬億元(15090億美元),綜合貢獻仍居世界第二位。
4、全域旅遊促進產業融合 旅遊業態全面升級
在各省市全域旅遊規劃頂層設計下,旅遊不斷與農業、交通、教育、工業、健康、冰雪等行業跨界融合,紅色旅遊、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溫泉旅遊、康養旅遊、冰雪旅遊等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的競相發展,也促使旅遊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旅遊業態全面升級。
據統計,2018至2019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人數達到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2018年溫泉旅遊總收入約為2493億,全年接待總人次約為7.85億人次;鄉村旅遊2019年接待人次超32億,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紅色旅遊2018年出遊達6.6億人次,佔全國國內旅遊總人次的11.92%,收入達4257.78億元,佔同期全國國內旅遊總收入的7.13%。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