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旅,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一定是黃鶴樓,它作為是武漢著名的城市標誌、地標建築,黃鶴樓的名氣與影響力不可小覷,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然而,荊楚大地之上,黃鶴樓只是其一。在武漢,還有這麼一座建築,它仿古代章華臺而建,可媲美江南三大名樓的楚天台。
章華臺又稱章華宮,是楚靈王七年修建的離宮,後毀於兵亂。史載章華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故又稱「三休臺」。
又因楚靈王特別喜歡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漫舞,不少宮女為求媚於王,少食忍餓,以求細腰,故亦稱「細腰宮」。這座「舉國營之,數年乃成」的宏大建築,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臺」。後來,秦軍統一六國,章華臺毀於戰火。
提到章華臺,後人總說「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春秋戰國時代,章華臺算得上是當時奢靡之風的巔峰,但它最終是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鼓聲連日燭連宵,貪向春風舞細腰。
爭奈君王正沈醉,秦兵江上促徵橈。」
現如今,楚天台作為仿章華臺「層臺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層階巨殿,高臺聳立,依山傍水,是東湖磨山景區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磨山楚文化遊覽區的一座標誌性建築物,還曾榮獲「魯班獎」。
它屹立於磨山第二主峰,高35.26米,外五內六層,金碧輝煌。從山腳至楚天台,共有345級臺階,樓頂安置1.2米高銅鳳一隻,正面牆上鑲有用600多塊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鳳朝陽」圖案,為楚天一絕。
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像展,還有編鐘樂舞演出(單獨收費)。
站在高高的楚天台上,層巒疊嶂的磨山林海之間,可見東湖之大,之美。東湖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之一,它群山環抱,浩淼明淨,最寬處28公裡,最深6米,湖岸線長111.5公裡,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美譽。
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這可真是「高臺半出雲,望望高不及。草木無參差,山河同一色」。
然而不論是站在山腳遙望楚天台,還是登上樓臺遠望四方,抑或是航拍「俯視」,不同視角令楚天台在這山水之間顯得更為精妙情趣。這也體現了楚人喜愛居高臨水築城的特點。
拾階而下,再走不遠就到了東湖邊上,然而眼前一對鳳標引人注目。鳳是楚國先民的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許多鳥的美好特徵集合起來,創造了他們理想中的神鳥。
鳳標的淨高7.2米,用15.8噸黃銅鑄造,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由鳳標抬頭望去,就是那金碧輝煌的楚天台。
東湖磨山景區作為是中國最大的楚文化遊覽區,它的楚風、楚韻、楚味、楚文化氛圍十分濃鬱。除了楚天台,還有楚門、楚市等景觀。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顯威風和實力,紛紛修築樓臺離宮,形成激烈的角逐格局。晉平公聽說楚國建了章華,下令打造更加奢華的「晉宮」,南方的吳國不甘示弱,修築了著名的「姑蘇臺」和館娃宮。
那麼,這千年之前的華麗離宮究竟建於何處呢?
有人說在在荊州,相傳荊州的章華寺就是在章華臺的遺址上所修建;也有人說是在監利,明清《監利縣誌》俱載章華臺在縣西北;
更有人認為在武漢,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章華村據說是章華遺址的一部分,以及湖南華容縣勝峰鄉清水村也有此說。
但經考證,其遺址位於湖北潛江龍灣附近,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別院遺址群落。2000 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在遺址的四平方公裡範圍內,考古學家探出春秋晚期夯土臺基22座,以及貝殼路、臺階、迴廊、地下排水管道、土木結合的榫卯結構大型柱洞、土木結構夯土臺基等遺蹟,顯露出庭院林立、湖河環抱的離宮氣象。考古學家認定這裡即歷史記載中的「章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