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共度涅盤彼岸,是名超度

2020-12-18 海峽佛教網

超度,原指超越度過。目前,使用較多的領域是在佛教等宗教領域,逐漸成為佛教等相關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有"脫離苦難,功德圓滿,到達彼岸"之意。指誦經、做佛事等使鬼魂脫離苦難。

一般人會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

超越生死,共度涅盤彼岸,是名超度。

超度的對象

1.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梵語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啟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2.現生中能依正見而起修,因修而證悟,得入涅盤,因而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迴,是名現生超度。

3.死亡後,眷屬以虔誠之心,邀請出家師父為亡者開示、念佛、誦經,做佛事等等,普令亡靈得以往生淨土,是名善後超度。

超度的形式

第一類 十方超度

十方超度即是法事設壇,把各類孤魂野鬼全部招過來進行統一的超度。一般大型的佛教法會都會有這類的超度,主要作用是超度十類孤魂。

第二類 先人超度

一般先人過世後還停留陰間地府,子孫後代希望先人可以脫離地獄苦早登極樂界,因此請法師對這類亡魂進行超度。

第三類 冤魂超度

就是一些枉死鬼、墮胎嬰靈、前世的冤親債主。這一類的亡魂比較難超度,因為往往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致使他們還滯留在人間,因此做這類的科儀法事有較多種多樣。

第一類超度,一般是法師的善念,超度十方孤魂,功德無量。

第二類超度,主要是希望先人早日離三惡道地獄苦海,作為子孫後代也希望先人早登極樂,當然對子孫後來的運程也會有所影響。

第三類超度,主要是超度枉死鬼、墮胎嬰靈、冤親債主,被這些東西纏上一般運氣都不是很好,所以希望通過超度來改變自己的運程。

相關焦點

  • 超度的意義及形式是什麼?
    超度,原指超越度過。目前,使用較多的領域是在佛教等宗教領域,逐漸成為佛教等相關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有"脫離苦難,功德圓滿,到達彼岸"之意。指誦經、做佛事等使逝者脫離苦難。一般人會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作超度逝者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盤彼岸,是名超度。
  • 超度是什麼意思?如何超度嬰靈?
    超度,指凌駕、超越;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誦經或作法事,幫助死者脫離三惡道的苦難。超度引證解釋  1. 超越;勝過。  唐馮宿《天平軍節度使殷公家廟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輩。」 宋李綱《辭免第三奏狀》:「隆恩厚德,超度等倫。」  2. 佛、道教謂使死者靈魂得以脫離地獄諸苦難。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把公婆的魂魄來超度。」
  • 應該誦什麼經典超度親人的亡靈?
    要為親人超度,首先需要了解何為超度以及超度的意義。 佛教的超度,廣泛來講是指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但是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作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是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超度有三點要義,何等為三? 一、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啟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 佛教超度死者亡靈真相
    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永遠做鬼;但佛教從來不認同這個說法,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佛教看凡界的眾生,共分為天、人、神、鬼、傍生(牛馬乃至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為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
  • 破除我執,超越生死,抵達彼岸世界
    山賞讀人生之中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生命,所以生死之事是大事。佛教教義就是給世人指引出一條能夠超越生死,抵達彼岸世界的超脫之路。佛法指出人們對於生之痛和死亡的恐懼,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執」,這種「執」表現為對於生的渴望,以及對於已經擁有的事物的無法割捨。
  • 超度死者亡靈真相 , 原來是這樣!法布施給更多人看到!
    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永遠做鬼;但佛教從來不認同這個說法,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佛教看凡界的眾生,共分為天、人、神、鬼、傍生(牛馬乃至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為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
  • 超度死者亡靈真相 , 原來是這樣!請多多轉發,法布施給更多人看到!!
    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但是,凡夫在死後,除了罪大惡極的人,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生天界而外,一般的人,並不能夠立即轉生。未轉生的亡靈,卻不就是鬼,那在佛教稱為「中有身」或名「中陰身」,即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間的一種身體,這個中陰身,往往就被一般人誤稱為鬼魂,其實它是一種附著於微少氣體而存在的靈質,並不是鬼魂。
  • 應該誦什麼經典超度親人的亡靈?
    要為親人超度,首先需要了解何為超度以及超度的意義。 佛教的超度,廣泛來講是指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但是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作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是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超度有三點要義,何等為三? 一、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啟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 佛教超度死者亡靈真相
    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永遠做鬼;但佛教從來不認同這個說法,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佛教看凡界的眾生,共分為天、人、神、鬼、傍生(牛馬乃至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為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
  • 破除我執,超越生死,抵達彼岸世界
    山賞讀人生之中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生命,所以生死之事是大事。佛教教義就是給世人指引出一條能夠超越生死,抵達彼岸世界的超脫之路。山佛教認為如果想達到涅槃的境界,抵達彼岸必須破除我執。本文的起始部分描寫的是郊外的墳墓,用「餡草」來比喻墳墓的主人還在城中高座。突出了人終有一死,並且無法規避的現實。
  • 關於「超度」那些事,一次性告訴您!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亡者誦經拜懺,謂之超度。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 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對象有三點立場,何等為三?
  • 什麼是「大般涅盤」?
    但佛法是使人轉迷成悟,離苦得樂的法門,既然使人離苦得樂,可知學佛的終點,一定有個不苦、不空、有常、有我的境界存在,這個境界,就是大般涅盤所具的常樂我淨四德。大般涅盤,為梵語摩訶般涅盤那,譯為入大滅息,或大滅度,大圓寂等。
  • 涅盤不是身死 在活著時證入
    一般涅盤是相對生死而說,沒有生死,何來涅盤,當然也不是指這個肉體生命了。3、無餘依涅盤,為除盡煩惱,所餘五蘊之身亦滅。4、無住處涅盤,為不住生死,不住涅盤,窮未來際,利樂有情。四、華嚴宗一說七種涅盤,即1、出世涅盤。2、無餘涅盤。此今有餘、無餘涅盤。為小乘教說。3、無住涅盤,為大乘始教相宗說。4、真空涅盤,為大乘始教空宗說。5、真常涅盤,為大乘終教說,是為至理,終前之始。6、寂滅涅盤,為頓教說,生死與涅盤,二皆虛妄。7、如來究竟無障礙大般涅盤,為圓教。
  • 佛學文化15:入定、報身、超度、出家、落髮、染衣和受戒
    超度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亡者誦經拜懺,謂之超度。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作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樂彼岸。超度的對象有三點立場:一、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謎啟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二、現生中能依正見而起修,因修而證悟,得入涅槃,因而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迴,是名現生超度。
  • 為什麼要做超度法事?哪些對象必須超度?
    一、為什麼要做超度法事? 因為有六道,所以要超度亡靈離苦得樂!人類一直在探索到底生死是怎麼來的,有沒有超越生死的方法?這些問題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探索了幾千年。
  • 北京暴雨77名罹難者頭七 佛門超度送亡靈
    北京佑勝教寺為遇難同胞超度(圖片來源:資料圖)經過反覆調查、核實、確認,截至7月26日,北京區域內共發現77具遇難者遺體,其中66名遇難者身份已經確認,11名遇難者身份仍在確認中。已經確認身份的66名遇難者中,包括在搶險救援中因公殉職的5人。2012年7月27日,是「7•21」特大自然災害罹難者頭七。全國各地佛教徒自發為罹難者誦經祈福,許多寺院也在舉辦超度法會,為罹難者祈福送行。
  • 修佛能超越生死嗎?怎麼超越?六祖的解答是……(學《壇經》)
    《壇經·般若品》經文(系列之四)……何名波羅密?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在此岸;離境無生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 《金剛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即使在三界之最上、最高之天界眾生,終有報盡下墮之時,是故禪定不能解脫生死,智慧才能解脫生死。「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要度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就要先了解什麼是無餘涅盤。無餘涅盤是指一個人舍了自己的五蘊、十八界之後,只剩下他的自性本心,也就是如來藏,這個如來藏獨存之境界,就叫做無餘涅盤。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三乘證涅盤-同一涅盤法-證道雖差別
    但樂自利取證涅盤。彼馬乘者輕利快捷。由彼力故。是人雖至寶所。亦復不能以其珍寶廣施眾生。但與眾生作淨福田。彼象乘者行步平正勇健多力。由彼力故。是人得至一切寶聚廣大城中。至彼城已即作是念。三乘珍寶皆於此出。我當以此無量珍寶。普施無邊一切眾生。廣為眾生作大利樂。婆羅門。三乘行人修三乘法。亦復如是。彼驢乘者即聲聞乘。彼馬乘者即緣覺乘。彼象乘者即是大乘。汝今當知。彼三乘道雖種種相。所證涅盤所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