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瑪雅文明是中美洲幾個文明之一,包括現在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包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還有貝里斯這一片地區就形成了瑪雅文明。瑪雅文明又被稱為瑪雅世界,整個瑪雅世界大概分成了三個部分。如果從地理單元看南面主要是瓜地馬拉地區,是靠近太平洋的高山山地地區,屬於瑪雅高地;北面就是尤卡坦半島,屬於平坦的瑪雅低地,在地理和高地中間的部分就被稱作過渡地帶。
因為這個過渡地區有一個湖叫佩騰湖,所以又叫佩騰地區,這裡可以說是瑪雅的核心地區。那裡有很多重要的遺址,還有很多瑪雅文明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個地區。瑪雅文明的發展大概是從公元前開始,大概發展到公元400年的時候,相當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然後就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峰。瑪雅文明的城邦開始紛紛建立起來,這種繁榮持續了將近四五百年,一直持續到相當於中國的唐朝時期。
很多學者都承認瑪雅文明時期在天文觀測上所取得的成果與現代的天文學、科學曆法竟然如此令人驚訝地相似,他們一直使用的其中一種曆法叫做長計歷,這是一種在瑪雅延續使用了很長時間的曆法。瑪雅人認為一年有365.242天,這和現代測量的結果是一致的,我們無法想像出瑪雅人竟然能夠將天數精確到小數點後面三位。
在那個並沒有望遠鏡的瑪雅古時期,瑪雅人卻能夠通過肉眼去觀察天象並記錄下許多重要的天體的運動軌跡。瑪雅人從而創造出了精確曆法,他們甚至還能夠精準地掌握日食和月食等特殊天象出現的具體時間和周期。事實上,一般只有天文學家才能找出天文學史上的很多關鍵的時期和日期,現在他們將帶領我們揭示出瑪雅天文學的秘密。
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廟遺址
繁榮的尤卡坦半島位於墨西哥的南部,在密集的叢林中有一座巍峨的階梯金字塔尤為突出,它就是奇琴·伊察遺蹟。在這片地區裡有超過60座建築,散布的範圍超過了5萬平方米,並組成了一個最大的瑪雅遺蹟群。奇琴·伊察遺蹟的標誌是一座30米高的階梯金字塔,叫做庫庫爾坎廟。在正面階梯的最下方是用庫庫爾坎神的頭部形象的雕刻作為裝飾,事實上,這種神祇的圖像遍布整個遺蹟的地基。
"庫庫爾坎"的意思是"有羽毛的蛇",其被認為是從天而降,它能夠帶來肥沃與富足。在春分時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此處聚集,為了一睹此處的瑪雅文化的風韻。到下午3點左右,太陽開始慢慢西沉,金字塔在不斷地歷經著變化。一個半小時之後落日的餘暉在庫庫爾坎廟上完整地映出了起伏的蛇形,甚至蛇影與位於地面的頭竟可以相連。人們見到這一情景時,無一不為此情此景而驚嘆與感慨。
調查人員通過動畫模擬太陽在春分時的運動過程,隨著太陽移動的過程,金字塔的層級就像一個日晷一樣,在臺階的側邊牆面上投下影子。當太陽西移的時候,金字塔的九道階梯或者是九個層級沐浴在落日餘暉中,形成的九層起伏的影子,最終產生了起伏的蛇形。蛇神"庫庫爾坎"在石頭與光影的巧妙配合之間降臨於世,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這位神祇降臨的秘密就在於這座廟的建造結構。
這整座廟是瑪雅人崇拜太陽的標誌,每道階梯都有91層,共有四道階梯,一共是364層,再加上屋頂一共有365層,這個數字和一年的天數是相同的。而且金字塔在東西軸線上傾斜的角度恰好是21°,這便是瑪雅人建造庫庫爾坎廟神奇之處的所在。瑪雅人能夠建造出這樣一座令人驚嘆的廟,一定是基於他們對太陽運動的深刻了解的基礎。
蒂卡爾城的天文觀測臺
在公元前2世紀,瑪雅地區有一個在早期就開始興盛的帝國,它的首都就位於蒂卡爾。在這裡有一個中心廣場被金字塔群所環繞著,蒂卡爾國王同時掌管著國家和祭祀的儀式。如今,在這個城市的金字塔遺蹟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瑪雅人判定季節的神奇方法的痕跡。天文學家經過數年的調查和研究之後,認為在一處神廟內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就是環形走廊上的那些窗戶。
如果連接內側和外側的線就會發現,尤其是對角線可以清楚地推測出一個特定的方向,就會指出某些重要天體將會出現的方向。這在當時表明方向有特殊的作用,而且典型的代表著不同天體的位置。在天文臺的二層同樣遺留著三扇小窗戶,其中一扇面向著西地平線,在春分時可以沿著這扇窗戶的內側壁與外側壁的對角線觀測到落日。
春分時日落的方向也就是西,在同一扇窗戶的另一個對角線與正西向北偏移了29度,但它恰好經過了外部階梯的中心線。這些窗戶暗示的路線和太陽真正的運動路線誤差竟少於1度,這座圓形天文觀測臺幫助瑪雅人精確繪製出了太陽的運動,瑪雅人由此就推算出了瑪雅曆法精確的算法。這恰恰也證明了天文觀測臺中央的窗戶是為了這種特殊目的而建造,由此這個神廟也具有了非凡的天文學意義。
專家們模擬並還原古時期的瑪雅人是如何觀測各個天體的運動,假設當時是人們站在觀測臺前面的某個固定點上。再通過連接內外側壁的線指向的方向,然後就能看到金星隨時間變化的位置的移動,這就是另一種觀測金星明顯運動軌跡的方式。當時的瑪雅人既認為金星是晨星,同時也是昏星,從對瑪雅人的意義而言,它是除了太陽以外最重要的天體。
卡拉克穆爾古城遺址
1931年,美國生物學家賽勒斯·倫德爾在航天勘測時發現在尤卡坦半島叢林中有一大片神秘的建築遺蹟存在。墨西哥的考古學家根據這個線索,對照片中顯示的這片神秘區域進行了探尋,並最終發現了卡拉克穆爾古城遺址。隨後,墨西哥的考古學家對這個方圓七十多平方千米的區域進行了考古勘察,發現了許多重要的建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瑪雅人的祭祀儀式中心建築群。
卡拉克穆爾城的中心和大多數瑪雅城市一樣是重要的祭祀區域,卡拉克爾的君王派人在這裡建了大型的廣場和金字塔神廟建築群。卡拉克穆爾城的外圍有一道堅固的城牆,這在已發現的眾多的瑪雅古城遺址中是極其少見的,由此可見這座城市在軍事上的準備和它所面臨過的外界壓力。另外在這個巨大的城市中有著縱橫交錯的水道,這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也為出行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卡拉克穆爾的中心廣場的南側還有一座金字塔神廟,整個神廟高55米,佔地140平方米,在外形上這座金字塔神廟顯得高聳而挺拔。金字塔神廟頂端的宮殿由9個房間組成,這些房間中分布著38個壁爐,除此之外,房間裡還有磨盤、祭壇、陶器等物品。這座金字塔神廟還是一個絕好的觀景平臺,瑪雅的祭司在這裡舉行祭祀儀式,觀測天象,瞭望叢林深處。
另有兩個金字塔神廟分別位於中心廣場的兩面,它們是在前古典時期的末期建造的,後來瑪雅人又對它們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當我們站在其中左側的金字塔神廟上,面朝東方,在夏至日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在另一側的金字塔後面升起,冬至在左側升起,春分或秋分在中心點的位置升起。這些獨特的設計既體現了瑪雅人高超的建築技藝,又體現了他們在曆法、數學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評價:
從18世紀開始,代表著瑪雅文明輝煌成就的奇琴伊察、蒂卡爾、科潘等古城遺址相繼被發現,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而這些瑪雅古蹟時代的城市中的許多遺蹟一直都隱匿在熱帶叢林中,不為人所知。位於現今墨西哥恰帕斯的帕倫克瑪雅遺址的太陽神廟是至今仍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小巧玲瓏的神廟建築。
這座太陽神廟於公元7世紀晚期建成,它的內部由前後室的假棋房間構成,房頂下面的牆面很厚,沒有窗戶。為解決室內的採光問題,正面的門開得很大,幾乎佔去了全部的東面牆。為了承受房頂的重量,在門的中間加了兩個沉重的方柱,將門分成三個部分。房頂上聳立著鏤空的頂飾,給穩重而莊嚴的神廟增添了幾分輕快的氣氛。
太陽神廟是十分富有宗教氣息的建築物,當地人將太陽神看作是生生不息的神明,代表著對太陽的無限崇敬。建築的地基呈金字塔形狀,其上是長方形皇宮,據說那是古代瑪雅察司觀測天象的場所。從正面看神廟,網格狀的房頂幾乎和自然融成一體。在房頂寬大的斜面上,曾經裝飾過浮雕,但如今已殘破不堪,不過,從它們的殘跡上仍可以窺見當年的風採。
太陽神廟的位置選擇也體現了瑪雅人對自然條件的利用,它位於原始森林中的一片丘陵地帶,起伏的土丘只要稍加平整便可為建造金字塔提供理想的地形。太陽神廟就是建在四個相互連接而依次變小的平臺上,從而造成階梯的效果,有許多金字塔神廟都是用這種方法建成的。在許多瑪雅廢棄的舊城中的巨型建築,也許它們原本並非出自瑪雅人對生活的某種實際需要,很有可能就是嚴格遵循瑪雅人的曆法周期建造的。
參考文獻:《瑪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