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六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該城是有2100多年歷史的嶺南名城,有"百年商埠"之美譽。 是廣西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也是廣西四大核心城市之一。
1、梧州臘腸
梧州臘腸源自於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記腊味,至今已積累了近百年的肉食製品精加工生經驗,選用優質原料,並佐以獨特配方,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經嚴格質量監控精製而成。
2、生炒田螺
將活田螺處理乾淨後,把螺尾去掉少許,以便入味食用。
3、梧州蛇宴
蛇宴製作根據不同的蛇品種,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製方法,配以各種不同的佐料製作成各款粵式、川式美味佳餚,是一種極佳的保健食品。
4、雙錢龜苓膏
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製而成,其性溫和,老少皆宜。
5、梧州河粉
河粉又有稱「湯粉」、「老友粉」,以扁米粉為主,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滷肉,適量調味料以及青菜少許,用豬骨鮮湯熬煮而成,肉香滷味盡貫玉米粉之中,縱遠觀亦能聞見香澤濃鬱。
6、梧州涼茶
涼茶的鼻祖,早在一百多年前,梧州涼茶就已經隨著廣西人的遷徙傳到了廣東以及東南亞等地。
7、龍虎鳳燴
是梧州的一道傳統名菜,選用廣西特產野味為原來,配以香菇、木耳、陳皮等20多種佐料精製而成。
8、冰泉滴珠豆漿
冰泉豆漿又名「滴珠蜜味豆漿」,以其獨特風味飲譽中外,人們說:「不飲冰泉豆漿,不算到過梧州」。
9、梧州艇仔粥
梧州素有「水上街市」之稱,很多居民以船為居室,因此以船民為對象的服務業便應運而生,這種粥的命名也源於此。
10、神仙缽
是梧州市飲食市場上的一朵奇葩,又叫打邊爐。將白醋、紅糖、砂姜倒入瓦缽中,放在炭爐上熬成湯。水開後。即將調好的肉料逐一放在缽內燙熟食用,形成了甜酸爽脆的風味,吃起來飄飄欲仙,故名「神仙缽」。
11、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相傳已有近百年歷史,它因氣味芳香、鮮嫩甘美。
12、梧州黴豆腐
用豆腐渣加工表面有富於彈性的粉紅色黴菌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獨特的香味。要吸炒、煮、煎等多種吃法。
13、梧州大福餅
相傳大福餅最早見於清代鹹豐年間,原為從廣東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創製,故取名為「婆婆餅」。後來梧州城一位落第窮秀才為了生計,拜老太太為師學藝,老太太見窮秀才為人忠厚,又聰明勤學,便把「婆婆餅」的技藝傳授給他,老太太謝世後,窮秀才覺得「婆婆餅」名不雅致,便易名為「大福餅」,此後一直沿用至今。
14、梧州羅漢齋
以時令蔬菜、三菇、六耳、豆製品、麵筋、瓜果等,燒、煮、煨、燉而成。
15、蒼梧蜜棗
於蒼梧蜜棗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產品形狀美觀,色澤鮮豔,松酥易化,清甜爽口,營養豐富。
16、古鳳荔枝
古鳳荔枝以其「核小肉厚,蜜味清甜」為著稱。
17、大坡河步白斬鴨
大坡河步白斬鴨選用放養的本地稻田的麻鴨,皮白肉厚、口感細嫩、香氣誘人,沒有鴨的騷味!先以若干豬骨熬湯,等煮爛湯汁噴出香味時,加鹽加料落湯水,並將殺好的鴨放湯中溫火泡浸,待鴨腿部肌肉開始收縮時,將鴨撈起。一鍋湯可連煮好幾次,撈起的鴨實肉,清香,無油膩感。特點: 皮白肉厚,香氣誘人,佐料助味,清爽脆滑,耐人尋味。
18、蜂巢芋角
用芋泥作皮,豬瘦肉、蝦肉、冬菇等炒熟後作餡,包製成角形,下油鍋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黃,表層小眼密布,狀若蜂巢,外皮酥脆,內層軟滑,餡有微汁,鮮美香濃。
19、岑溪竹筍釀
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筍就沐浴著春雨破土而出,人們這時總要採回一籃籃嫩綠可愛的竹筍,製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餚———竹筍釀。
20、岑溪豆腐釀
岑溪有一道鮮美可口的特色菜--煎豆腐,本地又稱「豆腐釀」,這特色菜從何時開始,已無從可考,起碼有百多年的歷史了。
21、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酸柚肉紅、味酸澀,俗名羊額子,上尖、下圓臍、皮黃、果大、肉白味甜。
沒有寫到的美食,請大家留言提示,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