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保加高:入青山 不後悔

2020-12-24 大眾網

我是會澤捲菸廠物流信息科的一名員工,2016年2月至2018年,我被廠黨委安排到紅雲紅河集團扶貧掛鈎的會澤縣田壩鄉板坡村委會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快要兩年時間過去了,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扶貧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農民和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扶貧故事與大家分享。

我清楚記得那是2月16號,我一人驅車前往板坡村委會報到,一路還下著雪,車速很慢,有些彷徨,將要面臨新的工作環境,心裡真是沒底氣。為儘快適應新環境、新角色,報到第二天,在同企業掛職第一書記卞宗祥的帶領下,我深入重點貧困戶家中調研主要致貧原因,田壩鄉是國家級貧困縣會澤縣的偏遠鄉鎮,條件非常艱苦。

我到崗後深知自己肩上擔子責任重大,首要任務就是到戶走訪,對其宣傳扶貧政策,深入了解致貧原因,同時儘量消除老百姓「等、靠、要」思想。

走訪的同時,所有扶貧工作隊員共同學習扶貧政策,提升業務水平,加強業務交流,和村委班子形成工作合力,找準方法制定扶貧方案。

為了將企業專項扶貧資金854.85萬元真實有效用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我們需要通過走訪入戶調查,摸清情況,精準幫扶。這個地方致貧的原因主要是缺勞力、缺技術、缺崗位、缺資金、因病、因殘、因學等。找準致貧因素後,通過因戶施策,我們幫助全村實現了道路硬化9.8公裡,切實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問題;安裝村內「亮化工程」照明路燈;為村民提供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從根本上斬斷「窮根」;給予因學致貧家庭助學補助,大學生每戶給予助學金4000元,高中學生及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均給予助學金3000元;每戶發放牲畜購買補助:豬2000元,牛3000元;建蓋豬圈補助3000元,建蓋牛圈補助7500元,為殘疾家庭貧困戶補助1000元。實現了專款專用,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我妻子是一名教師。來到鄉鎮時,妻子已懷孕,還獨自帶著女兒在家,知道我扶貧工作辛苦,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承擔起家裡家外所有事情,直到妻子臨盆我才抽時間回家,待二寶平安出生後又匆匆返回到自己脫貧攻堅工作崗位上……此時的我想想妻子確實不容易,沒有她的支持就不能安心駐村抓好工作,此時的我,真想說一聲「老婆,你辛苦了!」

在板坡駐村兩年多時間,作為一名回族扶貧工作隊員,我克服了吃飯不便的困難,把板坡村當做第二個家,經常走村入戶,餓了就泡碗方便麵、煮個雞蛋或洋芋……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在板坡村,每一戶貧困戶家裡都留有我們堅實而溫暖的足跡。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奮力演奏著充滿意義的人生樂章。

兩年時間裡,我的工作得到當地政府和幹部群眾及集團的肯定。

2017年,我被田壩鄉表彰為「優秀工作隊員」,2018年,被曲靖市級表彰為「優秀工作隊員」。

如今回想,入青山,雖辛苦,不後悔。

統籌策劃 譚晶純

雲報全媒體記者 陳鑫龍 浦美玲/文 陳飛 普建彬/圖

責任編輯:樂誠弘韻

相關焦點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劉雲斌:烏蒙的星光作見證
    劉雲斌我原在會澤捲菸廠安全保衛科工作,是工廠的安全守護兵,因為常常值班執勤,已見慣了烏蒙山的星光銀河絢爛之美。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王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入山林
    話雖這麼說,我心裡很清楚,光靠自己,沒有村委會的支持,修路是根本不可能的,還是得想辦法做通大家的工作。怎麼溝通呢?關鍵點就是做通村支書的工作。通過一段時間溝通,我發現村支書平時是個很犟的人,但爬山過林是把好手,我跟他一次次耐心勸解後,他願意跟我幹。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鄭波:真情扶貧 金石為開
    村民牟代良家的房屋需實施維修加固,經工作隊員多次上門做工作,本人就死活不願意實施加固,也不願意新建。我和隊員只好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登門服務,還不小心被他家養的狗咬傷。那時,牟代良心生愧疚,以為「大禍臨頭」,在看到我不但不追究,還依舊上門服務時,牟代良為之感動,很快配合了工作。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關勇:抱有一顆迎難而上的心
    供圖  基層工作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常常會遇到部分農戶對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也不願聽;他們刻意牴觸我們,說些風涼話,不待見扶貧幹部;他們鄰裡矛盾交錯複雜,難以調和;他們性格激進,刁鑽發難;他們言辭「朝令夕改」,態度反覆無常等一系列問題。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唯有抱著一顆迎難而上的心,腳踏實地,永不放棄,在不斷摸索中前進,方能迎接勝利曙光。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張躍:扶貧之路,始於足下
    這條路,路面窄坑窪大,貨車進不來。一遇下雨下雪天,路就更難走了,我們村的苞谷只有馬車和拖拉機可以進來拉,所以苞谷的收購價每斤比外面低了幾毛錢」。伍大叔這一說立馬引起了大家共鳴,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了起來:「是啊!我家建新房的料子很難拉進來」、「我家小孩上學,老人出門很不方便」。「大家靜一靜!」餘副書記說道:「都聽我們曲靖捲菸廠駐村工作隊的同志說下」。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紅土地上的一片綠洲
    走到甘彝寨的深林裡,大家一路誇讚植被的茂密,作為護林員的他自有一份功勞,自然少不了一番「表現」的機會,便一路聊了起來。途中,無意間說起自己一直想入黨。驕陽下,正被一身悶熱和困意包裹的我,聽到這句話突然怔了一下,整個人醒了。在這樣一個四面被陡山包圍的村子裡,一個五十多歲的村民主動提起想入黨,既震驚又期待還新鮮。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劉忠發:只要心中有老百姓 哪有辦不成的事
    深入了解才知道,村民們飲水更是十分困難,雨季靠天,旱季靠腿,鄉親們要到落差三百多米、五公裡外的山澗背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劉忠發和隊員們將清澈的山泉水引旁官地入家家戶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走訪到西面山頭的獨戶張大伯家時,村主任立馬上前搭話:「這是咱們村新來的第一書記,負責推進飲水工程,他來了,咱們飲水就有希望啦。」
  • 磅礴烏蒙山 「地下鐵軍」展雄風
    這一刻,凝聚了全體參建人員在700多個日夜艱苦奮戰的心血,「地下鐵軍」在巍巍烏蒙山中再次展現了實力。 宜昭高速螺旋展線由青山隧道,上寨大橋,雙樹子隧道、流沙坡中橋、包穀山隧道、爐房溝大橋組成,為360°螺旋展線布線,展現進出口最大高差達156.9米。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關勇:抱有一顆迎難而上的心
    供圖基層工作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常常會遇到部分農戶對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也不願聽;他們刻意牴觸我們,說些風涼話,不待見扶貧幹部;他們鄰裡矛盾交錯複雜,難以調和;他們性格激進,刁鑽發難;他們言辭「朝令夕改」,態度反覆無常等一系列問題。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唯有抱著一顆迎難而上的心,腳踏實地,永不放棄,在不斷摸索中前進,方能迎接勝利曙光。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陳愛民:從車間工人轉變為扶貧隊員
    旁官地村地質條件打不出井水來,世世代代都是存雨水在水窖裡吃。我們現在打算把王家溝白白流淌掉的水用抽水機抽起,經過水管送到每家每戶,以後吃水就方便了,施工過程中,鋪設水管時,難免會佔用各家各戶一點土地。我們的工程款是專款專用,不能用做各種賠償款,大家自己承擔一點經濟損失,共同配合工作,才能早日把自來水接進家裡。」經過我們的耐心解釋,陳才金同意配合施工作業了。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旁官地村1240名村民喝上了自來水
    「你一定要幫我們解決好飲水問題啊,上了年紀,實在背不動了,兒子兒媳去外省打工,孫子還小,現在喝水真是成了大問題……」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駐該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張興禮說,當時一位70多歲村民對改善飲水的訴求,堅定了他幫助群眾解決飲用水困難問題的決心。
  • 磅礴烏蒙山 「地下鐵軍」展雄風
    這一刻,凝聚了全體參建人員在700多個日夜艱苦奮戰的心血,「地下鐵軍」在巍巍烏蒙山中再次展現了實力。 宜昭高速螺旋展線由青山隧道,上寨大橋,雙樹子隧道、流沙坡中橋、包穀山隧道、爐房溝大橋組成,為360°螺旋展線布線,展現進出口最大高差達156.9米。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劉忠發:只要心中有老百姓 哪有辦不成的事
    深入了解才知道,村民們飲水更是十分困難,雨季靠天,旱季靠腿,鄉親們要到落差三百多米、五公裡外的山澗背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劉忠發和隊員們將清澈的山泉水引旁官地入家家戶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走訪到西面山頭的獨戶張大伯家時,村主任立馬上前搭話:「這是咱們村新來的第一書記,負責推進飲水工程,他來了,咱們飲水就有希望啦。」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熊偉會:那條守護山鄉的水泥路
    硬化入組道路、進行村莊亮化、修建文化廣場、建設農貿市場……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實施,板坡村和村民在悄然發生變化。到去年,我參與了板坡村20多公裡的道路硬化工程,為村民帶去一個又一個致富的希望。而最偏遠的蘇都河小組一直沒有通水泥路,是我心中不小的遺憾。今年,得知雲南中煙投入250萬元用於板坡村這最後一個未通硬化路的小組——蘇都河小組的道路硬化時,我激動不已。
  • 特寫:烏蒙山麓茶「道」飄香
    新華社成都11月25日電題:特寫:烏蒙山麓茶「道」飄香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張鍾仁立冬已過,四川屏山縣錦屏鎮錦屏村梯田茶海仍是一片翠綠。地處烏蒙山麓的錦屏村地形破碎、山高坡陡。錦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波感嘆:「經銷商進不來,茶葉出不去,重重大山像道屏障,隔斷了鄉親們奔小康的盼頭。」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徐光屏記憶猶新。「背著背簍、挑著擔子上山採摘茶葉,再肩挑背馱,運到山下廠裡去賣。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算出錢也不一定能請到人幹活,常耽誤採摘和銷售。」
  • 烏蒙山禮讚\作者:周杰
    美文閱讀 烏蒙山禮讚 文:周杰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灑漁人民不簡單 勤勞的雙手會變戲 一幢幢高樓出現在靖安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灑漁河畔換新顏 月光灑在高樓上
  • 五百裡磅礴烏蒙山,哪兒才是真正的最高峰
    氣勢磅礴毛澤東主席「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詩句對烏蒙山最為著名的潑墨。烏蒙山是金沙江及北盤江分水嶺。烏蒙山居住著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穿青人等數十個民族,民俗和民族文化獨特,甚至是全國唯一。烏蒙山歷史文化悠久,貴州境內的烏蒙山區有幾千年奇蹟一般消失又奇蹟一般進入西南歷史重要地位的夜郎文化。雲南境內的烏蒙山有採礦、冶銅、鑄幣、銅運等連續幾千年影響全國的銅商和銅政文化。還融入了古生物化文化、古人類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孫磊:深山裡的「甜蜜事業」
    六十出頭的老江帶著我們來到他家的蜜蜂「樂園」,其實也就是搭建在半山腰裡的一個個四方的小木箱,從木箱中的小洞裡飛進飛出一隻只勤勞的小蜜蜂,老江拔開蜂箱上的泥,當把峰箱打開後,露出金黃色的蜂巢倒掛在蜂箱上,他用不知道是什麼植物做成只有煙沒有火的火把,把一隻只小蜜蜂驅趕到一邊,順手割下了三兩塊倒掛的蜂巢,就蓋上蜂箱,再用泥把封箱糊好。我問他怎麼不多割點呢?
  • 烏蒙山傳奇
    烏蒙山腹地,畢節。  1985年春夏之交,一片茅草房、杈杈房,人畜混居、搖搖欲墜。有一群人,讓新華社記者劉子富的視線再也挪不開了:  安美珍,瘦得眼睛深深陷進眼眶。家中4口人,沒一件值錢的家當,一床被子攤在床上,破爛得就像一張漁網;  王永才,亂發如草,眼神渾濁。
  • 五百裡磅礴烏蒙山,哪兒才是真正的最高峰
    烏蒙山居住著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穿青人等數十個民族,民俗和民族文化獨特,甚至是全國唯一。烏蒙山歷史文化悠久,貴州境內的烏蒙山區有幾千年奇蹟一般消失又奇蹟一般進入西南歷史重要地位的夜郎文化。雲南境內的烏蒙山有採礦、冶銅、鑄幣、銅運等連續幾千年影響全國的銅商和銅政文化。還融入了古生物化文化、古人類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