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裡,每次去浙江旅遊都會遇到一兩處洞穴景觀,這次去的寧海縣也不例外。這批洞窟大多是古代人們開山、採石遺留下來的,被後人發現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保護開發,使這些幾千年來的洞窟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儘管是人工開採而成的洞窟洞穴,但仍然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甚至引來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位於距縣城約25公裡的長街鎮三門灣畔的伍山石窟,五個海拔不足100米的山崗由北向南排列分布,石窟景觀便隱現在這些大山之中,與著名的龍遊石窟不同,這裡的石窟位於山上而非地下,再加上山間樹木蔥蘢,自然景觀十分優美,在浙東黃金龍遊線上絕對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堪稱海灣洞天。
伍山石窟的開採歷史比較悠久,歷經宋元明清800餘年的手工採石,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30多個洞窟群800多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石窟洞窟,洞窟形式多樣,有兩個洞窟,也有孤洞和多個洞窟相連的石窟洞窟,望著眼前的洞窟,真的很難想像,那個時代怎麼開採得這麼平坦。
長亭懷古
當前景區由兩部分組成,智慧山水與不周神山,其中不周神山為主景區,多石窟。
從景區入口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垂直裸露的山巒,石壁上刻著「長亭懷古」四個大字,旁邊刻著鄂東第一才子方原林的《不周賦》。宋代以前,這裡因「街北有留雲亭,亭內有七間屋」而被稱為「長亭」,見此情景,不由得哼唱起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天…
景觀智慧。
首先來參觀「智慧山水」,智慧山水有六個值得一看的風景,分別是海韻神工、碧池空山、靈巖樂水、綠野仙蹤、奇幻奇觀和智慧絕頂。從而進入第一個洞穴,多部電視劇曾在此取景。
進入洞穴後,整個洞穴呈半球形,隨之而來的是一汪碧綠的水潭,很難想像水從哪裡來?這個洞窟裡曾有許多影視劇取景,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天龍八部》,這部戲到現在還留在這裡供大家觀賞,也難怪會選擇這裡,本身就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半個江山
從《靈山圖》出來後,沿著山道向《不周神山圖》洞窟群走去,山中青草叢生,空氣十分清新。沿途第一個經過的是半壁江山,因紀念民族英雄張蒼水抗清的事跡而得名。這個地方有很多小景點,而且每一個景點都有一種靈秀的氣息,如流霞吟玉、拾星攏月、秋水盈眉等。
過了拾星攏月,眼前豁然開朗,一條橫穿石壁的瀑布飛洩而下,拍打著下面一潭碧綠的池水。嚮導介紹,若是到雨季時,水流較大,從石壁上長年流過的水痕也可以看出,此時的瀑布還比較小,但也已十分美麗。
劍門雄風
前部以洞外為主,由劍門雄風向洞內延伸,這裡也是洞群的核心區域。為了方便大家區分,每個景點到達位置的石壁上都會刻上景點的名字,因為這裡的石窟實在是太多了,整個行程下來很多人還沉浸在石窟的美景中,卻不知道到底在哪。
此處採石大都採用豎井方式,即先在山頭上開鑿一道約5平方米的洞口,然後通過這道洞口向下傾斜開採,因此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石壁入口都是傾斜的。就在眼前的這座綠池叫鴻影潭,的確如此,水色如玉般鮮豔,將山頂的入口都倒映了近來。
向前走去,可以看到一道高高豎立的石壁,中間鏤空,從下往上看就像一把寶劍,所以被稱為「劍門」,不過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巨大的「愛」,惹得同行的朋友們前來觀看,真的很有愛心。
石洩龍吟
看過石洩龍吟的標誌就是來到了龍吟洞,這裡有這樣一句話描述龍吟洞:「龍吟洞,入即聞水,若龍吟」,但是我們來的時候,因為前段沒有雨水,也聽不見水擊池的龍吟聲。整座龍吟洞,形似一隻甕,石壁之間落差極大,下面有水潭,潭內水質清澈碧綠,見此景象,不禁驚嘆古代匠人與自然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洞窟奇觀。
從龍吟洞出來來到洞穴外面,平臺上有石凳可供休息,石凳旁還有一棵長得茂盛的綠樹,若是到了夏天,正好為休息的人遮陽遮陽。
瓊臺問天。
《瓊臺問天》是我想像中最雄偉、最精巧的洞窟之一。縱觀整個洞窟規模宏大,很難想像當時的人們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下,竟然挖出了一個如此巨大的洞窟,而且各石壁之間開採均勻,令人難以置信。根據導遊員介紹,池底的位置為天然降水量較多的水池,常年不枯。
抬起頭望頂樓,可以看到一個大約5平方米的洞口,外面是濃密的樹木,光線透過枝葉照進洞口,石壁上的綠色植物清晰可見,這些頑強生長的綠色生物大多是風或者鳥獸帶著植物的種子來到這裡,堅硬地生存著。
大洋大海
經一個人工鑿洞,終於到了山頂的平臺之上,這是一座滄桑亭臺樓閣,在休息的時候可以遠眺到遠處的海塘和田地,大田裡種著蔬菜,海塘裡養著螃蟹、蝦或泥螺等,足見當地物產豐富。
參觀完伍山石窟,感受最深的不只是這裡的石窟之雄偉,石窟之精巧,更有一種對古代匠人的敬畏,歷經千年風雨的石窟依然穩固如初。若您是石文化、洞窟文化愛好者,不妨來這裡看看,相信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