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計算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算力也在呈幾何級增長。一次簡單的旅行,就離不開計算。當你在網上搜索機票、車票以及路線時,算力就熱情地在為你服務,立即給出答案,推薦最優出行方案;當你想了解氣象時,能輕鬆掌握未來半個月的天氣……這背後都是計算在發揮作用。未來,算力便是生產力,無論是企業、組織還是個人,都希望能像用水、用電一樣,便捷地使用算力。
我們已經進入智能社會,但其廣度、深度還想像不到。不過,與智能時代相隨的,是計算產業的爆發,這是我們可見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取決於算力,算力稀缺、昂貴,是人類邁入智能時代的一條攔路虎。
華為高級副總裁、Cloud & 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左)與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右)出席鵬城雲腦Ⅱ發布會今年9月,華為發布「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布局,旨在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雲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11月29日,鯤鵬計算產業再次傳來喜訊,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在深圳共同發布鵬城雲腦Ⅱ,正式開啟千P級AI集群應用。這意味著鯤鵬計算產業,在科研領域再次取得重大進展。鵬城雲腦Ⅱ是由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同建設的領先AI研究平臺,其以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搭載了鯤鵬、昇騰處理器)為底座。這一人工智慧領域的重大科技設施,承載著探索人工智慧奧秘的重任,背後凝結了華為深厚的技術沉澱。「華為在今年9月圍繞『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航計算戰略,致力於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並發布了全球訓練最快的AI集群Atlas 900,」華為高級副總裁、Cloud & 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說,「今天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正式入駐鵬城雲腦Ⅱ,為鵬城雲腦Ⅱ提供堅實的底座。」鵬城實驗室匯聚了大批院士,雲集了眾多的優秀AI研究人才。華為與鵬城實驗室攜手,雙方將共同探索智能世界的未來方向,研究智能世界的難題,推動AI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實踐,這是華為計算戰略執行落地的又一具體呈現。侯金龍認為,雙方有信心打造全球持續領先的AI研究平臺。明年,鵬城雲腦Ⅱ將邁入1000P計算力規模。說到此,不得不提華為Atlas 900——具有強勁的算力、高速的集群網絡、高效散熱等創新特性。Atlas900由數千顆性能強勁的昇騰910 AI處理器組成,帶來澎湃的算力——相當於50萬臺PC機的算力。並且,Atlas900整合了AI算力、通用算力及I/O,大幅提升了訓練效率,化解了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算力不足、訓練成本高、效率低等難點和痛點。
那麼,Atlas 900在同行處於什麼水平?數據顯示,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標準ResNet-50圖片分類模型下,Atlas 900僅用59.8秒,便完成了訓練,將世界紀錄提升了10秒,這是一個重大跨越。
「華為Atlas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基於華為昇騰系列AI處理器,通過模塊、板卡、小站、AI伺服器、集群等豐富的產品形態,打造面向『端、邊、雲』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覆蓋深度學習領域推理和訓練全流程,」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馬海旭說,「Atlas900作為Atlas系列的旗艦產品,代表了當今全球AI計算的領先水平。」他希望雙方的合作,能為業界提供充沛的算力,加速各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憑藉強大的算力,Atlas 900集群可用於科研及技術創新,比如,在氣象預測、天文探索、自動駕駛、石油勘探等領域,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以自動駕駛為例,該行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受限算力等因素,進展緩慢。伴隨著算力瓶頸消除,自動駕駛有望迎來春天。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等重要技術的驅動下,數據處理迎來爆炸式增長。華為將為智能時代提供強勁的算力底座,為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插上騰飛的翅膀。計算產業是一塊肥美的蛋糕,這是行業共識。從應用趨勢來看,人工智慧、AR/VR、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4.0等應用,都需大量的算力;從技術趨勢來看,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異構計算興起;從市場趨勢來看,IT市場空間巨大。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的市場空間逼近2萬億美元,僅中國的市場空間就超過1.1萬億元,這是十分誘人的數字。蛋糕,要吃到口裡才算自己的。去年10月,華為在全聯接大會上公布AI戰略和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並推出Ascend(昇騰)系列晶片及相關產品。而在今年7月,華為舉行了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峰會,由此拉開了鯤鵬計算的序幕。當時,無論是媒體還是業界,對其都沒有足夠的信心——重構一個高科技產業,談何容易?然而,一年多的時間裡,鯤鵬計算產業高速發展,打消了人們的質疑。過去,計算產業長期由國外企業主導,擁有有自己的計算產業,刻不容緩。今年1月7日,華為推出鯤鵬920及基於該處理器的TaiShan伺服器、雲服務,與產業夥伴共同推動鯤鵬產業的發展。5月15日,華為又發布人工智慧原生資料庫GaussDB,以「數據+智能」理念,重定義數據基礎設施。下半年,鯤鵬計算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華為與合作夥伴動作頻頻。7月23日,在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峰會上,華為與合作夥伴宣布擁抱多樣性計算時代,共同做大計算產業。一個月後,華為算力最強AI處理器昇騰910及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發布,這也標誌著華為AI戰略的執行,進入一個全新階段。為了鯤鵬產業,華為馬不停蹄。9月19日,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航計算戰略,通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駛進萬億級計算產業大藍海。而兩個月後(11月19日),華為又全面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喊出要讓夥伴像使用「資料庫」一樣使用「大數據」。華為攜手合作夥伴可為計算產業的發展,提供全棧式技術支撐,鯤鵬計算產業也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贏得了廣泛認可。鯤鵬處理器的「高性能、可靠性及穩定性」,能滿足政企客戶多樣性計算需求,這已得到了充分驗證。而華為作為一家擁有超過18萬員工的企業,自身也是鯤鵬計算的積極實踐者,基於鯤鵬與昇騰處理器的相關產品,已在華為內部廣泛應用,共部署超過10萬臺鯤鵬與昇騰設備。為推動鯤鵬計算產業,華為不遺餘力,贏得了認可。今年10月,在烏鎮舉行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華為鯤鵬920成為閃耀的明星,榮獲「領先科技成果獎」。鯤鵬920兼容Arm架構,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等特性,性能大幅領先業界主流處理器。在帶來更強性能的同時,能效比更優。實踐表明,1萬臺基於鯤鵬處理器的伺服器,每年可節省1000萬度電,碳排放減少1萬噸,帶來更多成本的節省,更綠色環保。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鯤鵬計算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侯金龍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著重闡述了鯤鵬計算產業,他說,「處理器是整個計算產業的基礎,華為從2004年開始投資研發第一顆嵌入式處理晶片,歷經15年,目前投入超過2萬名工程師,形成了以『鯤鵬+昇騰』為核心的基礎晶片族。」華為是一家聚焦主航道創新的企業,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戰略耐心,以密集的彈藥(研發投入),實現飽和攻擊。沒有持續的投入,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沒有理論的突破,是不可能有爆發式創新的,華為對此很清楚。智能時代,數據如同洪水一般,倘若無法駕馭,就會被席捲而去。反過來,利用好數據,就是一個機會。但要疏導這些數據,就必須構建起強大的基礎設施,就像汽車要想跑得快,必須要有優質的高速公路一樣。智能時代的數據洪流,利好鯤鵬計算產業。不過,鯤鵬計算產業的繁榮,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緊密合作與推動。為了做大蛋糕,華為除了開放自己的技術與能力,還將與產業夥伴一道,打造基於「鯤鵬+昇騰」的領先IT基礎設施及行業應用。計算產業不能單打獨鬥,需要一個繁榮的生態。華為很清楚自己的角色,聚焦於鯤鵬和昇騰處理器、鯤鵬雲服務及AI雲服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同時為合作夥伴提供快速高效的接入服務。華為構建了在線鯤鵬社區,提供加速庫、編譯器、工具鏈、開源作業系統等,全力支持合作夥伴和開發者。華為一直主張開放合作,並以行踐言。華為認為,做大產業蛋糕,遠比自己賺錢更重要。未來五年,華為計劃投入15億美元,用於鯤鵬產業生態的建設和發展。同時,華為也將持續加大對鯤鵬和昇騰的戰略投入,在處理器、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設施上,不斷創新,加速智能時代的進程。目前,華為與夥伴合作共同打造鯤鵬產業生態基地,已在全國各省市落地。華為將致力推動鯤鵬生態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共贏」,讓智能無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