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期盼可持續和平與發展——「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綜述

2021-01-19 人民網

塞上明珠,璀璨銀川。2016年9月20—23日,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簡稱「和裁會」)、聯合國駐華系統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主題為「人民期盼可持續和平與發展」的「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簡稱「紀念活動」)在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銀川成功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讓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越走越寬廣》的主旨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和裁會副會長馬飈致開幕辭,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來視頻賀辭。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鹹輝,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齊同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和裁會顧問毛如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劉洪才,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崔波,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王和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和裁會副會長陳經緯,中聯部原副部長、和裁會副會長於洪君,中聯部原部長助理、和裁會副會長賀鈞等中方嘉賓,蘇利南國民議會議長珍妮弗?西蒙斯,湯加議長圖伊瓦卡諾,厄瓜多國會第一副主席羅薩娜?阿爾瓦拉多,聯合國駐華系統代理協調員花楠,日本前參議長江田五月,斯裡蘭卡總統代表、司法與佛教事務部長拉賈帕克舍等外方嘉賓,以及來自33個國家的政要、前政要、非政府組織、智庫代表和部分中方專家學者等兩百多位代表出席本次活動。

三十五年前,旨在「加強各國人民內部及相互之間和平理想」的國際和平日被聯合國正式通過決議確立為重要和平活動。此次紀念活動邀請來自蘇利南、湯加、厄瓜多、斯裡蘭卡等亞洲、非洲、美洲發展中國家,以及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政要和專家參與討論和對話,並設立「當前國際安全形勢:混亂還是有序」,「共築持久和平:觀念、對話與機制建設」,「可持續發展:構建和平之基」三個分議題。

衝突還是和平,我們站在了通向未來的十字路口

「欲免後世再遭戰禍」,七十一年前,聯合國在戰爭中誕生。七十一年後,儘管愛好和平的人們不斷踐行著這一使命,但和平與安寧對許多人來說仍是無法企及的夢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講話中指出,目前全球有近5000萬兒童因戰亂和暴力而流離失所。厄瓜多國會第一副主席羅薩娜?阿爾瓦拉多更是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形容仍在不斷發生的戰爭慘景。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書記伊拉克利斯?查烏達裡蒂斯、越南和平委員會秘書長佟輝剛指出,自2011年以來,西亞北非地區安全局勢持續惡化,催生出2700萬難民。難民潮正撕裂歐洲社會,並引發歐洲極右翼政治勢力的抬頭。日本「繼承與發展村山首相談話之會」共同代表進藤榮一認為,美國在東北亞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是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面臨的最大威脅。正如聯合國駐華系統代理協調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所言,今天,世界多地正經歷二戰後混亂和暴力最頻繁的時期。

在紛亂複雜的衝突與對抗背後,是何種因素在阻礙人類和平進程?湯加議會議長圖伊瓦卡諾指出,貧窮、飢餓、社會不平等、腐敗、仇外、環境惡化和日益增長的移民危機,這些問題被認為是緊張局勢、各類衝突和戰爭最終爆發的根本原因。國際關係學院副校長孫志明認為,大國冷戰思維、地區零和博弈、極端主義思想仍在不時衝擊人類共同的價值理念。

蘇利南國民議會議長珍妮弗?西蒙斯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十字路口,我們需要決定,未來的幾十年是生活在威脅、恐怖、混亂和戰爭中,還是走上另一條路,在各方面表現更為人性化,讓所有人過得更有尊嚴,也為子孫後代留下福祉。如何構建持久和平,成為國際和平日會場上最重要的議題。

觀念與對話,通往和平之路的必然選擇

儘管當今世界局部動蕩頻仍,但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而人民期盼和平與發展的心願始終不渝。國際和平日的設立,正是反映了國際社會對和平與發展的普遍訴求。

一、構建持久和平,需要樹立新和平觀和新的安全思維

首先,和平不僅僅是沒有戰爭。「不打仗,也會有各種『子彈』飛過,打在那些仍受飢餓、貧困、恐怖威脅,遭受社會不公和嚴重不平等的人民身上」,阿爾瓦拉多指出,和平不僅意味著放下武器,制止武裝衝突、軍備競賽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部署,和平的外延還應體現正義與公平的原則,包括消除貧困和不平等的狀態,以及使人民免受恐怖主義和疾病的威脅。

其次,和平不能成為犧牲人民安全與福祉的藉口。和平不應以軍事或國家安全為優先導向,不能以武力或武力威脅而獲得,不能以犧牲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代價。印度全印和平與團結組織書記處成員貝拉等認為,美國在其本國領土以外,甚至在其邊境數千公裡外,以「捍衛」所謂國家利益的藉口擁有一千多個軍事基地,這與建立持久和平是背道而馳的。

最後,和平需要新的安全思維。李源潮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即人類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劉江永、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等指出,西方傳統的民主和平論、冷戰思維、霸權穩定論、地緣政治論調等舊觀念是實現和平的主要障礙,使世界離持久和平越來越遠。我們要堅持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來開展國際交往,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原則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可持續和平離不開新的和平觀與新安全觀。

二、構建持久和平,需要開展多維度的對話與協商

國與國之間就像人與人之間一樣,由於不同的觀念和價值判斷,難免產生矛盾和爭端,關鍵是要用對話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李源潮指出,武力沒有出路,衝突沒有贏家。身處中東亂局泥潭的埃及和平委員會書記穆哈默德認為,解決任何爭端和衝突,不受幹預的對話才是唯一的途徑,因為「五年的對話成本遠遠小於五分鐘的戰爭」。

日本前參議長江田五月為中日友好交流奔走往來,做了諸多工作。在會場上,江田五月講述了自己曾到訪「第二故鄉」天津時,中國安保人員當面提出,「日本人是侵略者」。江田五月並不意外,並回答「的確如此,但我當時只有四歲。我父親也是反戰主義者,當時也逃到了中國」。江田五月說,他的態度馬上變了,我們也握手了。江田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人們,只有交流與對話才能夠實現相互理解,而這是實現和平的重要前提。

合作與發展,鍛造持久和平的堅強基石

和平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想實現可持續的和平,必須有可持續的發展作為堅強基石。李源潮強調,發展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緊迫任務,構建命運共同體首先是構建發展共同體。潘基文在大會視頻賀辭中指出,和平不僅是關乎放下武器,而是構建可以共享繁榮成果的社會。

一、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湯加議長圖伊瓦卡諾表示,沒有發展就沒有和平,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不尊重人權和法治,就沒有持久的和平和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安全建設,改善民生,解決社會不公問題,從而建立和平的國家和社會,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和持久和平。蘇利南國民議會議長西蒙斯認為,只有國際社會成功地從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轉向更關注民生發展時,人類在各個領域追求和平與安全的努力才會成功。聯合國駐華系統代理協調員花楠表示,可持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發展是可持續和平的基礎,聯合國駐華系統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做出的巨大貢獻,尤其是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關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推進落實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承諾,為實現可持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共同發展、合作發展是實現地區和平的重要保障。土耳其馬爾馬拉戰略與社會研究基金會主席蘇威爾高度讚揚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沿線六十多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聯繫,帶來了歐亞非大陸的共同穩定、發展與繁榮,體現了共同發展、合作發展的精神與理念,是一項實現共同繁榮和可持續和平的項目。與會代表一致呼籲,各國應做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共同發展、合作發展的道路,才能有效保障地區安全與持久和平。

二、不斷創新全球治理機制

當前,人類面臨的增長乏力、恐怖威脅、氣候變化、難民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亟待創新機制。阿爾瓦拉多、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穆斯塔法指出,21世紀衝突的根源在於全球發展失衡,加強地區間務實合作,即在區域、次區域和全球層面都建立解決爭議的平臺,並提供政治、經濟和法律方面的協助,才能有效管控危機。劉江永建議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平臺積極倡導「和平多邊主義」,在確保安全與和平的框架下,尋求朝核問題、中日領土爭端和南海爭議等問題的妥善解決之策,為世界在混亂中找到新方向,在失序中建立新秩序。

與會代表在發言中一致指出,努力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各國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發展,才是人間正道;減少貧困、縮小南北差距,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共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人民期盼的可持續和平與發展。

三、積極發揮更多民間社會力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加強民間交往有利於增強國家間政治互信、促進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倡導和平、渴望諒解有時候更像一場朝聖之旅」,進藤榮一認為,有必要通過民間力量「把戰爭的悲慘告訴年輕一代,以便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

佟輝剛、柬埔寨皇家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洪?瓦尼亞克指出,人文交流是實現各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徑,不同文明各有優勢,應加強交流互鑑,特別是要加強青年人之間的交往,傳播和平理念,推動實現世界的可持續和平與發展。與會代表一致呼籲,民間力量要做持久和平的建設者、共同發展的貢獻者、友好交流的傳播者,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在紀念活動的最後一天,與會嘉賓來到銀川森淼生態園,共同種植和平樹。日本前參議長江田五月及一百多位非政府組織、智庫代表和部分中方專家學者一起揮鍬鏟土、扶苗澆水,共同種下了象徵各國人民友誼的松柏樹,為「國際和平林」增添新綠。

「賀蘭巋然,長河不息」,此次和平日紀念活動選址銀川,不僅因為它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更是由於其作為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融點,用包容豁達、開放開明的精神將曾經的沙漠城市滋養成「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麗名城。願此次栽種的國際和平林茁壯成長,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天長地久,人類和平發展之樹常青。

(記者 蘇童)

(來源:當代世界) 

相關焦點

  • 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開幕 李源潮致辭 馬飈出席
    新華社銀川9月21日電(記者趙倩)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21日在銀川開幕,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出席。紀念活動由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聯合國駐華系統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人民期盼可持續和平與發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來賀辭。
  • 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閉幕
    9月22日,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銀川閉幕。日本前參議長江田五月、自治區政協主席齊同生、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於洪君出席閉幕式並分别致辭。在2天的會期裡,與會嘉賓就當前國際安全形勢及可持續和平與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議突出反映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推進可持續發展是解決各類全球性問題的根本之策。閉幕式對三次全體會議作了總結陳述。
  • 李源潮在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開幕式上的講話
    新華社銀川9月21日電讓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越走越寬廣——在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9月21日,寧夏銀川)中國國家副主席 李源潮  各位來賓,朋友們:  2016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塞上古城銀川隆重開幕,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各位嘉賓和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 2014國際和平日
    198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聯大開幕的日子定為國際和平日,旨在「加強各國人民內部及相互之間和平的理想」。200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自此,每年聯合國都要提出當年度國際和平日的主題,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並號召世界各國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 2014年國際和平日主題:人民享有和平權利
    世界各地每年在9月21日慶祝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大會宣布選定這一天是為了在各國、各族人民之間及其內部加強和平理想。為紀念聯合國大會人民享有和平權利宣言發表三十周年,今年國際和平日的主題是「人民享有和平權利」。今年的周年紀念活動上將重申承諾遵循聯合國成立時提出的宗旨和原則,這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機會。
  • 國際和平日主題紀念活動在南京舉行
    本報訊(顧敏 毛慶 許琴)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主題紀念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馬飈出席活動,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致辭。
  • 金門紀念八二三炮戰 期盼兩岸走向和平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金門紀念八二三戰役(即金門炮戰)52周年「公祭陣亡將士大典」,今天在太武山公墓舉行,當年參戰老兵、軍民代表緬懷先烈保家衛國的精神,並期盼兩岸炮聲不再響起、走向和平。
  • 特魯多發表聲明紀念國際和平日
    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發表如下聲明,紀念國際和平日: 「和平是幾代人的努力。今天,在國際和平日,我們反思在相關方面已經取得的進步以及仍然需要做的工作,努力為加拿大和全世界實現一個更加和平、公正及可持續之未來。
  • ...國際和平、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意義」國際會議在阿什哈巴德...
    土庫曼斯坦外交部網站12月12日報導,為紀念土庫曼斯坦取得永久中立地位25周年,「中立政策及其在維護國際和平、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意義」國際會議於當天在阿什哈巴德舉行。本次會議由土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倡議舉行,參加會議的有土總統、議會負責人、內閣副總理、各部委負責人、駐土使團代表、土媒體代表和外國媒體駐土記者等。
  • ...中國理念對統籌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持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網聯合國1月25日電(記者 殷淼)聯合國大會24日召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持續和平的協調」高級別對話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大使出席並發言。劉結一表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二者相輔相成。
  • 為什麼設立國際和平日 每年和平日都有相應主題
    很多網友都在期盼這周早點過完,迎來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對於明天的國際和平節不是很重視,其實這個節日對於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2001年9月,聯合國大會在其通過的第55/282號決議中決定,從2002年開始,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和平日」。
  • 國際和平日之際,洪森發表賀詞「共建和平」
    值此國際和平日(9月21日)之際,柬埔寨王國政府總理洪森親王發表了第75屆國際和平日賀詞。洪森親王在賀詞上表示,全世界人人都需要和平,除非恐怖分子才不需要和平。 2020年9月21日是第75屆國際和平日,本屆主題為「共建和平」。洪森總理在賀詞對聯合國各個成員國舉行國際和平日之際表示祝賀。
  • 習近平關於和平發展的這些箴言
    央視網消息: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紀念活動致賀信。當日的《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播報。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 國際和平日,這些青年為了和平相聚南京
    ,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深化國際團結與合作的紐帶。9月21日,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青年們齊聚南京,參加「青年在行動」2020國際和平日活動,分享他們如何加強合作,傳遞和平理念,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 國際和平年流通紀念幣賞析
    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在世界性國際和平年活動中,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於1986年9月20日發行「國際和平年」流通紀念幣1套1枚。紀念幣材質銅鎳合金,直徑30毫米,重量為9.32克,面值1元,連續絲齒,唐榮祜、童友明設計,發行量2704.8萬枚,由上海造幣廠、瀋陽造幣廠鑄造,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國際題材流通紀念幣。
  • 亞斯文可持續和平與發展論壇在埃及開幕
    新華社埃及亞斯文12月11日電(記者吳丹妮)亞斯文可持續和平與發展論壇11日在埃及南部歷史名城亞斯文開幕。為期兩天的論壇主要圍繞非洲如何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地區衝突等議題進行討論。
  • 國際和平日: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交響樂團快閃祈願和平
    2020年09月21日 16:29:32 | 作者:湯琤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常州外國語學校向日葵弦樂團的學子們在快閃活動中奏響和平樂章,將和平的種子播種在心中。
  • 人民網評:共同紀念築牢和平的堤壩
    「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恆主題。」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引發各方強烈反響,進一步凝結起共同捍衛和平果實的國際共識。 「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
  • 南京探索建設國際和平城市
    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舉行。本次紀念活動的主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的共同願望。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問題提出要「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 雲南抗戰勝利紀念堂博物館開展「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活動
    2020年9月3日,雲南省昆明市,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雲南抗戰勝利紀念堂博物館開展「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活動。在紀念活動中,抗戰老兵任計堂(98歲)和張欽芝(93歲)兩位老人回顧浴血奮戰的抗戰烽火歲月,用高昂的抗戰歌曲激勵新時代的鬥志和信心;來自企事業單位的黨支部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舉行宣誓儀式和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的方式銘記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史料展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