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養鹿產業|甘肅天祝養鹿人:國外鹿茸低價大量進口危及中醫藥...

2020-12-23 經濟網

九月的河西走廊正在迎來最美的秋天。而在武威天祝華藏寺鎮,針對近年來,紐西蘭赤鹿茸低價大量進口,養鹿人董崇山發出呼籲:保護國內養鹿產業就是增強扶貧攻堅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養鹿不但為國家有效保護了鹿種資源,也使廣大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

董崇山是甘肅創興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甘肅創興肩負著所在地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賽什寺鎮、安遠鎮8個村及周邊民勤縣、永登縣等地共計860多戶農牧民的幫扶任務。

董崇山說,企業前身是甘肅天祝華藏養鹿場,馴養馬鹿開始於1998年,二十多年來通過馬鹿品系間雜交育種、良種擴繁,已存欄良種馬鹿2300多隻,良種種群不斷擴大,育種技術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單個鹿場馬鹿養殖規模全國第一。

歷經20多年的發展,董崇山的企業在蘭州成立了專業的銷售子公司,開展線上產品推廣銷售,建成馬鹿全產業鏈生產經營體系。

西北是馬鹿養殖集中的地區

我國是養鹿大國,馬鹿和梅花鹿馴養歷史悠久,規模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後,養鹿業在全國各地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許多國營和集體所有制的鹿場。馬鹿主要在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等省區。其中,甘肅主要集中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西北是馬鹿養殖集中的地區,新疆農二師各團共12萬隻,伊犁地區共22000隻,甘肅肅南1000隻,天祝1300隻,青海海北3800隻、海東800隻等,主要國營鹿場有肅南縣鹿場1000隻,託勒牧場鹿場860隻,大同牛場鹿場680隻,甘肅小場戶共100多家,共養殖馬鹿16000多隻。

1997年之前,是中國養鹿業發展最好的時機,全國共存欄150多萬隻,鹿茸價格也較為合理,馬鹿茸鮮茸每公斤1000-1600元,梅花鹿茸每公斤2000元以上,人們的保健意識覺醒,加上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增長顯著,國內鹿產品需求不斷擴大,出口創匯勢頭強勁,韓國人最喜歡中國馬鹿茸,每年出口韓國80多噸幹鹿茸,相當於250噸鮮鹿茸,為國家出口換匯上億元。

2007年,全國有1萬多人從事養鹿,有3萬多人通過鹿產品加工、銷售實現就業,鹿產業在國家經濟中佔有了一席之地,成為強勁發展的特種養殖業,也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湧現出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隨著專家隊伍不斷壯大,整個鹿業的養殖加工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鹿茸產量和質量不斷的提升。

紐西蘭赤鹿茸低價大量進口

鹿茸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在中醫臨床上佔居重要地位。紐西蘭赤鹿混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嚴重威脅我國中醫中藥安全。

令業內人士感到憂心的是,十幾年來,由於紐西蘭赤鹿茸每年以600多噸的規模向國內超低價傾銷,迫使國內鹿場所產鮮鹿茸以低於成本價出售,使得甘肅和全國鹿業深深陷入經營困境,絕大部分鹿場和個體養殖戶面臨倒閉破產。

據悉,目前,全國鹿業養殖戶總數由97856多家縮減到現在的25362多家,也使中國馬鹿和梅花鹿優良品種面臨滅絕,存欄數量從2006年30萬頭縮減為現在不足2萬頭,可繁殖母鹿數量不到20%,東北馬鹿已經滅絕,阿爾泰、伊河、清源、阿拉善、甘肅馬鹿瀕危,更為重要的是威脅道地名貴中藥材鹿茸的安全,我國產的鮮鹿茸從2006之前的260多噸縮減至現在的80多噸,這一現象對《中國藥典》產生巨大的挑戰。

董崇山表示,尤其在今年疫情嚴重影響下,鹿茸及種鹿嚴重滯銷,全國各鹿場又開始新一輪的殺鹿賣肉,馬鹿和梅花鹿存欄量再次嚴重下降1/3,鹿農失去養殖信心,中國鹿業到了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

嚴重損害中醫藥產業鏈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從事特種動植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綜合性科研機構。該所所長孫長偉認為,紐西蘭赤鹿進口,低價傾銷,將附產品鹿茸、鹿鞭,直接轉換為入藥中藥,嚴重侵害中國養鹿業,而且衝擊非常明顯。

中國畜牧業協會鹿業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國鹿聯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林仁堂電話中表示,紐西蘭制定《鹿茸發展國家戰略》,戰略性侵入,瞄準中國醫藥產品,完全憑藉低成本、低價格等銷售手段傾銷,違背中國加入WTO初衷,嚴重損害中醫藥產業鏈。

有關數據顯示,紐西蘭赤鹿以農產品名義大量湧入我國,造成我國馬鹿鹿茸大量積壓。我國2020年產馬鹿茸約為60.8噸,88%的鹿茸在冷庫中大量積壓,而以農產品名義進口「紐西蘭赤鹿」鹿茸600噸已作為中藥藥品、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原料在安徽亳州藥材市場上大量銷售,紐西蘭赤鹿正以低廉的價格蠶食鯨吞著中國的鹿茸消費市場。

業內人士呼籲,希望國家相關部門採取措施,深入調查,保護中國鹿茸道地藥材合法地位,維護市場公平與消費者權益,讓中國的養鹿業能健康發展。(李開南 黃智傑)

相關焦點

  • 保護養鹿產業|甘肅天祝養鹿人:國外鹿茸低價大量進口危及中醫藥...
    而在武威天祝華藏寺鎮,針對近年來,紐西蘭赤鹿茸低價大量進口,養鹿人董崇山發出呼籲:保護國內養鹿產業就是增強扶貧攻堅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養鹿不但為國家有效保護了鹿種資源,也使廣大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董崇山是甘肅創興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 群雄逐「鹿」:新挑戰與新機遇 - 新華網-吉林頻道
    (小標題)鹿業漸成全球性產業    90年代以來,受養鹿業高額利潤吸引,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養鹿熱,大規模養鹿的國家已由原來的中國、蘇聯等十幾個擴大到幾十個。在一些畜牧業發達的國家,養鹿業甚至有取代牛羊飼養業之勢。一些專家認為,鹿業正在成為一項全球性產業。
  • 雙陽人都說「要想富,就養鹿」 20年前八成養鹿人就有摩託(組圖)
    雙陽因鹿而揚名。  在近300年的歷史進程中,雙陽的鹿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雙陽因其養鹿歷史悠久、養鹿規模大、梅花鹿品種優良、鹿科技含量高而獲得了「中國梅花鹿之鄉」的殊榮。  截至目前,雙陽鹿只存欄達到14.6萬隻,佔全國的26.9%,佔全省的44.4%。養鹿戶發展到12000戶,遍布雙陽區各個鄉鎮。
  • 億畝地傳來好消息 御鹿谷裡來養鹿
    據唐代樊綽所著《蠻書》《雲南管內產物》中記載"傍西洱河諸山皆有鹿,南詔養鹿處,要則取之",說明當時養鹿範圍已相當廣闊,到了五代時期則有"養鹿刺血和酒而飲"之記載;明朝李時珍所注《本草綱目》則更是對養鹿、鹿的用途有了更加詳盡的記錄。到了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的記述了鹿肉的烹飪技術。大同雲崗石窟21窟慶祝釋迦牟尼35歲生日,就有鹿宴與鹿雕。
  • 看沙雅養鹿人夢想照進現實
    「好多人都不養了,可我捨不得。從我小時候記事起,我家就養著好多馬鹿,幾十年了。」秦炳澤帶記者走進了他的農家小院,除了一排低矮的平房,其他大部分地方,都被老秦整理出來養馬鹿了。  養馬鹿的越來越少  隔著柵欄,一頭頭塔裡木馬鹿探出腦袋,警覺地望著新來的客人。它們頭上的鹿茸前不久剛剛被割取,新的鹿茸還沒有長長。
  • 養鹿蹚出致富新路
    通過上網搜索並學習研究相關知識,他了解到鹿全身都是寶,而且在家鄉也能養!    2013年,在村支書的幫助下,李巍峰與一個朋友合夥買下了村委對面閒置的養牛場並進行了初步改造,辦理了「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這期間,他還專門在北京一家鹿場實地學習了3個月。當年底,李巍峰花費20萬元從北京引進種公鹿1隻、母鹿15隻、生產鹿4隻。
  • 長春鹿鄉鎮:返鄉創業青年讓鹿產業煥發生機
    「 中國的雙陽,世界的鹿鄉。」位於長春市雙陽區的鹿鄉鎮,有著300多年的養鹿歷史,素有「中國梅花鹿第一鄉」的美譽。此前在廣州工作的張哲源發現,南方和韓國的很多客商都從鹿鄉鎮批發鹿茸等初級鹿產品,進行深加工後再進行銷售,效益可觀,而家鄉的鹿產業還停留在養殖和初級產品銷售階段,收益有限。「家鄉的鹿產業可以發展得更好。」
  • 時金虎:篳路藍縷養鹿人
    時金虎,一位獨闢蹊徑養鹿的創業人,十年磨礪的沉澱,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終於修成正果,成為天水市一枝獨秀的「領鹿人」。  4月21日,在離張家川縣城幾公裡的一處山坳裡,時金虎忙碌的身影如同旋轉的砣螺,他一點也不敢怠慢,因為這群「鹿寶寶」在早春裡正迎來一次「鳳凰涅槃」的蝶變——褪去毛色「羽化成蝶」成一隻身披金黃霞光的金鹿。  時金虎,張家川縣張川鎮人。
  • 長春鹿鄉鎮:返鄉創業青年讓鹿產業煥發生機
    「 中國的雙陽,世界的鹿鄉。」位於長春市雙陽區的鹿鄉鎮,有著300多年的養鹿歷史,素有「中國梅花鹿第一鄉」的美譽。此前在廣州工作的張哲源發現,南方和韓國的很多客商都從鹿鄉鎮批發鹿茸等初級鹿產品,進行深加工後再進行銷售,效益可觀,而家鄉的鹿產業還停留在養殖和初級產品銷售階段,收益有限。「家鄉的鹿產業可以發展得更好。」
  • 秦嶺裡的養鹿人 六旬山民4年成土專家
    張觀寧(圖左)是當地的貧困戶,4年前,從深圳返鄉創業的石德成(圖右)投資千萬元養梅花鹿,石德成便把張觀寧等6戶貧困家庭的村民請來養鹿,管吃管住,月工資3000元。從沒有見過鹿到養鹿土專家,張觀寧付出了很多,每天都是凌晨4點起床,一直要到天黑,10月份母鹿生產,他更是忙。
  • 用心做好婁樂家鹿產品,絕對值得顧客信賴——致養鹿人婁樂
    近年來,隨著養生和保健市場的迅速興起和發展,我國養殖梅花鹿行業正不斷地發展壯大,諸多鹿養殖場、戶正在漸漸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鹿產品交易十分活躍。但是隨著梅花鹿鹿產品市場的需求量增多,因此也出現了很多鹿產品在家的現象,有些不良商家甚至以次充好,用其他鹿為原材料,當作梅花鹿鹿產品出售,矇騙顧客,導致顧客花了相同的錢,卻買到了相對劣質的鹿產品,破壞了鹿產品市場的信譽。未來,隨著我國對鹿產品市場管理越來越規範,鹿產品的制假造假會逐步得到根治,鹿產品的價格會穩中有升,特別是梅花鹿茸及副產品價格近期波動不會太大。
  • 長春有個鹿鄉,靠養梅花鹿發財,村民年入百萬
    很多人都知道長春的一汽、長影、淨月潭和偽滿皇宮,但卻不知道在長春市雙陽區的鄉下,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鹿鄉,因本地養鹿的農戶多、數量大,所以得名鹿鄉鎮。作為全國有名的梅花鹿之鄉,鹿鄉鎮的所有農戶大概養了12萬隻梅花鹿,幾乎是每家每戶都養鹿,一隻梅花鹿大約價值1.3~2萬元,而有的家庭,僅僅一戶就養殖了幾百隻。被稱為全身都是寶的梅花鹿,當然不只是鹿肉可以賣錢,其中鹿茸就是最值錢的一部分,一隻成年雄鹿,一年可以割兩次鹿茸,一次就可以賣上千元。
  • 準旗10年養鹿人,誰認識!
    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福路村的韓佔明,養鹿已經10年,經驗越來越豐富,養殖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辛苦的付出也讓他收穫了一份事業。近日,記者來到韓佔明的養鹿場,今年58歲的韓佔明看上去精神飽滿,幹勁十足。在養鹿場裡,記者看到一共有8個棚圈,韓佔明告訴記者8個棚圈裡目前一共有140多頭梅花鹿。為了防止梅花鹿相互攻擊,韓佔明將剛出生不久的幼鹿與母鹿、雄鹿分開在不同的棚圈裡飼養。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韓佔明也是十分感慨。2010年之前,韓佔明一直都是靠種地賣菜為生。
  • 安龍縣80後 回鄉養鹿富鄉親
    原標題:安龍縣80後 回鄉養鹿富鄉親 現在,梅花鹿長出斑點和鹿茸,陸文剛的事兒就多了。 陸文剛所在的安龍縣鹿鼎梅花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50多頭梅花鹿,加上帶動農戶養殖的梅花鹿,上百頭梅花鹿都長出鹿茸,等待收取。 取鹿茸、賣鹿茸、泡鹿茸酒,讓他忙得不亦樂乎。
  • 百膠之王的鹿膠是如何起源的?秋冬一定吃鹿膠
    既然鹿膠這麼好,為什麼鮮為人知,而阿膠卻家喻戶曉的呢?鹿膠的歷史比阿膠歷史悠久。鹿膠在《周禮》等古籍中就有大量記載。《周禮》中有一個記錄:「鹿膠,馬膠,牛膠,犀牛膠。」那為什麼不錄阿膠呢?那是因為驢是由漢代使節張騫從西域進口的。在古代,梅花鹿非常稀少。它們只是野生的,不是人工飼養的。同時,鹿是帝國權力的象徵。因此,鹿膠一直是御用膠。可以說對普通百姓來說是罕見的。相反,驢作為動物的勞力在古代已被廣泛使用,並且驢皮膠也已被推廣為民間的補血良品。
  • 養一隻鹿能賺10萬,你信嗎?
    劉建偉介紹說,公司從1998年開始養鹿,當時從吉林引進了鹿種,現在養了1600多隻鹿。「養鹿跟養牛、養羊差不多,我們公司養了10多年,現在養殖方法很成熟了。」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劉建偉說,餵食梅花鹿的飼料分為粗糧和細糧兩種,細糧一般包括大豆、玉米、麩皮等,粗糧主要是鮮玉米秸稈。
  • 長春有個鹿鄉,靠養梅花鹿發財,村民年入百萬
    很多人都知道長春的一汽、長影、淨月潭和偽滿皇宮,但卻不知道在長春市雙陽區的鄉下,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鹿鄉,因本地養鹿的農戶多、數量大,所以得名鹿鄉鎮。作為全國有名的梅花鹿之鄉,鹿鄉鎮的所有農戶大概養了12萬隻梅花鹿,幾乎是每家每戶都養鹿,一隻梅花鹿大約價值1.3~2萬元,而有的家庭,僅僅一戶就養殖了幾百隻。被稱為全身都是寶的梅花鹿,當然不只是鹿肉可以賣錢,其中鹿茸就是最值錢的一部分,一隻成年雄鹿,一年可以割兩次鹿茸,一次就可以賣上千元。
  • 延續薩米人傳統的北極養鹿人
    阿斯拉克曾是該牧區的首領,是一名成功的養鹿人,然而他對養鹿產業並不看好。飼養馴鹿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據統計,全芬蘭所有牧場加在一起佔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供養著20多萬隻馴鹿,每年產值只有6000萬歐元(約合4.7億元人民幣)。阿斯拉克的大兒子是律師,在城裡工作。阿斯拉克對此感到很欣慰。
  • 下崗夫妻為給兒喝鹿茸血治病 荒山養鹿致富(圖)
    每年鋸兩次鹿茸  經過兩年的摸索,蔣玉蓮慢慢摸出了門道,現在每年兩次的鋸鹿茸,是他們養殖場的「大事」。蔣玉蓮告訴記者,每年5月份的時候,公梅花鹿頭上的「花盤」將被頂掉,開始長鹿茸了。對於鹿場的主人而言,這是收穫的季節了。
  • 養鹿人家 臺東綠島探訪之三
    劉先生介紹說,梅花鹿是野生哺乳類動物,過去在臺灣其他地方也是可以見到的,只是後來為了發展經濟,許多地方也就難以兼顧環境保護,致使許多野生哺乳類動物生存、棲息的環境被破壞。據了解,1986年,綠島鄉公所在山上野放了200頭梅花鹿,並設立了「梅花鹿生態園區」加以保護。也正因為綠島有著梅花鹿生存的環境,島上許多居民便在房前屋後進行人工豢養。